如何才能高效率的工作?

之前看過一本關於工作方方面面的書籍,讀了之後很有啟發,在這裡分享。


——收拾心情,好好工作



若非從事極富創造性的工作,不少職場中人都會經歷從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的豪情萬丈,到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坍塌陷落。赤羽雄二的《0秒工作》基於「工作中能夠改進的問題無窮無盡」理論的優化之道解救人於庸常。以日本作者擅長的細膩關切,從觀點到方法,把會議組織要領,文件製作竅門,習慣的細枝末節,人情的敏感細微,不厭其煩的絮叨給你。好像被人悶頭一棍敲醒,猛然意識到自以為無所謂的細節里丟失的一分一秒,悄悄匯聚成大段時間呼嘯而過,背後是習以為常、不曾深究的心理困局。


萬事開頭難

效率不高總跑不了「拖延症」這隻罪魁禍首。這裡說的「拖延症」是限定於追求完美認真勤懇的特定人群,而非「無法開始」的重度懶癌晚期患者。對前者而言,錯過「從頭開始」要面對時間壓力之下無法專註的心理困境。「被不那麼重要但有點緊迫的工作推遲了重要、早該完成的工作→越推遲越希望彌補→在已經延期的狀態下提升質量難上加難」。這背後多少有「畏難情緒」作祟的意味,若是沒能勇敢面對,只會被這「心魔」牽著鼻子走,擔驚受怕耗費的心力一點不比當機立斷做事花的少。「狠心從最重要的工作著手是」是破解之法,若一時懈怠身處「遲到」的境地,「稍微犧牲工作的精度,大幅推進速度,在精神比較放鬆的情況下形成良性循環」是不錯的選擇,「累身不累心」才是理想的工作狀態。


真的在「工作」嗎

身陷「無論收集多少信息都無法做出決策」的囹圄,以收集信息為由心安理得揮霍掉的時間,常常偽裝出開展有效工作的假象。除去「有意為之」的拖沓,有時甚至完全意識不到問題所在,花費大量時間,對如何呈現令人滿意的成果還是一頭霧水。信息只是判斷方向的單純手段,從來沒有「只要信息足夠就能水到渠成」的機械路徑,這是找不到深入思考方法的大腦建立的自欺欺人的單線邏輯,用把問題簡單化的僥倖心理編織自我安慰的理由,背後是不願承認的優柔寡斷製造的騙局。赤羽雄二給我們一個不錯的建議:把在意的、令人煩惱的問題和困惑寫在A4紙上,用「A4筆記法」給大腦斷舍離。在這樣的過程里發現問題、理清思路、緩和緊張、釋放壓力,消滅內心的瘋狂糾結的內耗是深入分析、創意工作的前提。


狀態只有自己知道

「將能完成的工作全部提前完成」的提議。不太緊急的工作留個尾巴雖然無傷大雅,卻有一絲「為了工資而工作」的消極意味。《0秒工作》中最動人的,無疑是對工作嶄新積極的狀態。不管是「尋求徹底、特別的改善方法」,還是對設置快捷鍵、建立快速回復辭彙等細節的執著,背後是對時間近乎吝嗇的珍惜,不停的「PDCA(計劃-執行-檢查-改進)」,反覆改進,以此為樂,工作運轉井井有條、高效精密。「因為自己所嘗試的努力和他人不在同一維度,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鼓勵」,像拓荒者、像水手,心懷希望、嚴陣以待。大概除了賺錢,工作中還可以追求點品質和意義。

對工作的「悲觀」認知

在工作中不斷尋求改進的念頭雖然振奮人心,為工作中產生的情緒阻塞悶悶不樂卻大可不必。畢竟難以純粹的以此為樂是大多數的人之常情。在工作中忘情投入產生的良好自我感受,容易叫人忘乎所以,過往的辛酸苦楚在喜悅的沖刷里只剩回甘,對苦思冥想彈盡糧絕的窘態絕口不提。人氣網路綜藝吐槽大會的笑聲里是無數段子手的嘔心瀝血,貝多芬作曲手稿每一個音符都在痛苦和掙扎中寫下,凡人與天才,苦逼的歲月都一個樣。阿蘭德波頓「現代人對工作的態度無意中給我們帶來了麻煩,原因之一就是其純粹的願望和樂觀……堅定的相信人生皆苦是人類近百年來的寶貴財富,是對抗痛苦的壁壘,是夢想破碎的防線」,工作中處處有個人意志的消磨和絕處逢生的險境,不掛在嘴上,是激情與抓狂此消彼長的對抗中達成「人艱不拆」的默契。


《0秒工作》中對身在職場面對的種種問題提供了思路,方法也極易上手,擇其精華為我所用,這一本,足以。無論「每天早晚各30分鐘的信息收集」、「堅持鑽研某個領域在博客寫文章」,還是「常用文件的分類收集」,守時且規矩的訓練紀律和對細微碎屑的一絲不苟,期望的一步登天秘籍都以這樣不起眼的姿勢遵循著積少成多的樸素規律。至於上班打卡,按時做事,算不上努力,只是勞動。


工作3年,雖然不敢說在職場多麼的順心順意,但是關於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還是有著自己的觀點的。

下面把我的幾點建議,分享給大家。

01丨提前做好規劃

我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在晚上臨睡覺前,花10分鐘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我習慣性的用手機app把事情列成List,不需要很多,把你認為最重要,明天一定要完成的寫上就OK了。

如上圖就是我給自己列的3月26日的計劃,由於是周日,所以列的都是我的學習計劃,而非工作,大家理解意思就可以。然後26號那天我就按這個計划去分配我自己的時間,雖然有時候會有突發的事情,但是按照這個list工作的話,方向總不會錯。

有人喜歡早上上班的時候花時間整理自己一天的工作,這當然沒有問題。只要有這種思維,你的工作效率一定不會太差。

02丨分清輕重緩急

分清輕重緩急,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就是大家常說的「重要緊急矩陣」,通過矩陣把事情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四類,然後按照先後順序去處理。

重要緊急,此類事項立刻處理,優先順序最高。

重要不緊急,這類事情可以稍後處理,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一定要在忙完最緊急的事情後著手去做。

不重要緊急,如果你有下屬的話,把這類事情交給下屬去做,如果沒有那就應該馬上去做(但一定排在重要緊急事情的後面)。但是請記住,如果這類事情總是重複出現,那就證明你的工作方法有問題,應該及時調整。

不重要不緊急,這類事項放在你所有事情優先順序的最後面,其他事情處理完後再去考慮這類事情。

03丨集中注意,每次只做一件事

我們不是神人,我們的注意力有限,所以有可能的話,一次只做一件事,然後集中注意力把這件事做好。

比如我在思考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我一般都會把手機調成振動或靜音。如果思考到很關鍵的時刻有電話進來,除非是很重要的人,不然我都不會接這個電話。我習慣性把一個事情想完或想到一個節點然後再打斷它,這樣我思考的效率會變高而且想出來方案的質量也會很不錯。當然,事後我會馬上去回復我漏接的電話。

04丨勞逸結合,適當的休息

我現在習慣性的在午飯後趴在自己辦公桌上休息半個小時。雖然每次睡醒脖子和胳膊會比較難受,但是休息後下午的工作質量會得到保障。而且我在持續工作一個小時後,一般都會出辦公室走走,去打杯水或者上個廁所。這樣的話,我保持高度緊張的大腦能得到有效的休息,休息過後再重新投入工作,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能正是我工作中間插入了5分鐘的休息,讓我腦子能想出特別有創造的方案。

05丨一次性把事情做好

最嚴重的浪費就是返工的浪費。

據說在華為有這樣一個文化,叫做「永遠的v1.0」,這個文化的來源是這樣的:某一年華為來了一個新員工,他入職後被分配去開發某個軟體模塊,正常類似的軟體模塊的開發時間是1個月左右,但是這個員工卻用了將近半年才完成。結果可想而知,這個員工年底的績效不是很好,最終導致他離開了華為。後來華為發現,同類軟體模塊基本上過幾個月都需要升級一次,而那個員工開發的那個模塊使用了兩年都還沒有升級,而且使用起來還是沒有任何問題。最終同時期開發出來的模塊都已經升級到了v10.0,而這個模塊還是v1.0。

為了鼓勵那種一次性能把事情做得很好的人,華為為自己的公司文化中增加了「永遠的v1.0」這個文化概念。

06丨學會總結

當我們一天的工作結束後,我們要有意識的總結這一天的成果。

哪些事情想要做但是沒有做?為什麼?

哪些事情工作的效率比較低?為什麼?

而又是哪些事情自己高效解決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只要不斷總結,然後不斷更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我們才能一步步的邁向高效人士的行列。



工作應接不暇?你需要「提速」了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多數人都在無盡的忙碌中,加班已經是家常便飯,上下班路上還不停地打電話、移動端處理工作……儘管如此,仍是焦頭爛額。工作好像永遠也忙不完,這是當前的普遍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行業和時代的現狀外,也許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你的工作效率不夠高,滿足不了新時代職場工作的需要。

行業的現狀,憑一己之力很難改變。但是,個人的工作效率,卻可以努力去提高。我們羨慕「牛人」「大神」,崇拜「斜杠青年」,我們一份本職工作還沒有做到特別優秀,大神們卻可以在不同領域都做得風生水起。工作效率的差異,只能用「懸殊」來形容。

其實,工作效率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的,工作效率是可以進行管理的。只要你有決心,只要你肯依照有效的方法來行動,你也可以成為職場達人。

《零秒工作》,圖片來自網路

赤羽雄二曾經在麥肯錫工作了14年,一個人同時負責多個項目,還曾經從零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推動LG等韓國企業走向世界。相信他的工作量,遠遠超過普通的職場人。作為一個典型的日本人,他對工作效率簡直是追求極致,「零秒工作」是他所提倡的終極目標,他在《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中,總結了個人提高工作速度的方法和心得體會。這些方法的最大特點是簡單實用,每一位職場人都可以借鑒,甚至有些方法可以直接拿來應用。想要提高工作效率的朋友們,推薦讀一讀這本《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學習管理和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工作速度的含義,包含「快」和「早」的概念

赤羽雄二認為,速度能夠解決一切問題,通俗的說,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又快又好」、效率高。既然要提高工作效率,「快」當然最直接、最容易理解,那麼「早」呢?在前言中,赤羽雄二指出,趕早,能夠做好準備工作,佔得先機,減少時間浪費,容易讓工作形成良性循環。所以,「早」和「快」是相輔相成的。

(二)提升工作效率的八個原則

赤羽雄二在《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中提出了以下八個原則:

提升工作速度的八個原則

這八個原則,為提高工作效率指導了行動方向,其中體現了很多項目管理的思想。

根據「首先形成整體印象」「工作不要過於細緻」「掌握工作的要領」三個原則,工作要懂得從大局出發,整體看問題,抓大放小;對細節要適度把握,做到滿足工作要求,不過度追求完美;確保工作質量。

從項目管理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把工作任務看作是個人承擔的一個個小項目。要對這個項目的最終成果負責,必須從整體角度出發,抓住項目的核心問題,保證核心任務的完成是第一目標。細節的工作是為整體服務的,如果花費大量精力,在某個小細節上追求完美,對於整體工作成果的影響並不大,此時所花費的精力換取成果的效率就非常低。要擯棄這種無用功。

「形成良性循環」「對改善方法本身做改善」兩個原則,非常符合項目管理中質量管理領域的要求。在工作過程中,確保每一步都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那麼最終工作成果會是符合預期的。改善有利於工作朝著良性方向發展。改善無處不在,不僅可以針對工作方法做改善,當然還可以對改善的方法本身做改善。這裡也體現出日本人對於目標追求的極致,他們嚴於律己,力求全方位的執行。就像傳統的PDCA質量循環工具,在日本人的手中發揮到了極致。

「凡事提前」「凡事先行一步」,則體現了「早」的概念。提前規劃,提前準備,提前執行,能夠主動為自己爭取優勢,也能為後續可能出現的變動,贏取更多響應時間。這就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靈活性,對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有更大的保障。

「避免返工」,返工所花費的精力和資源,通常都超過個人的預估。質量管理大師克勞斯比提出「零缺陷」理念,提倡「第一次就做對」,通俗的說,就是「事情一次做對,成本最低」。對於個人的工作也是同樣道理,一次把工作做對,效率最高,也避免了返工帶來的時間、精力的不必要消耗。

(三)提升思考速度的方法

完成工作離不開思考,提升工作速度,離不開思考速度的提高。

赤羽雄二在《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中提出了以下幾種方法:

提升思考速度的六個方法

幾種方法各有特點,都是能夠幫助人們整理和歸納思維,提升思考速度,清晰認識問題的。思考有條理,有助於認識問題的實質,抓住工作的核心,進一步幫助提升工作速度。

比如我平常習慣記錄工作筆記,形式上與「A4紙筆記法」有相似之處。我會把每天工作中的每一項任務單獨記錄,記錄中包括時間、任務描述、該任務相關的執行要點、影響任務的關鍵因素等。這樣在執行時可以與記錄內容進行對照,避免遺漏;完成後,又可以記錄效果、解決方案;事後在需要時,還可以作為備案信息進行查詢和參考。

工作框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我通常在接受一項新的工作任務時使用。主要用於對任務進行拆分,將二級任務劃分優先順序,劃分方法通常依據重要性和緊急性,或者技術難度和時間要求等,根據需求靈活掌握。

赤羽雄二是一位非常注重實用性的作者,在《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中,不但講述了以上提升工作速度和思考速度的原則和方法,還針對信息收集、文件和資料製作、如何高效舉行會議、寫郵件、溝通等方面,給出了很多簡單易操作的實用技巧。這些方法,在需要的時候,都可以直接拿來使用,相信會有很多收穫。

提高工作效率。圖片來自網路

在現代的工作環境下,無論是高層、中層還是基層,每個人都面對著繁重的工作壓力,提升工作速度,是所有職場人的必修課。工作速度也許並不能解決職場的全部問題,但一定能解決很多問題。為工作效率煩惱的朋友們,一起來學習和使用這些方法吧,把自己的工作效率管理起來。 「零秒工作」也許是個極限的神話,但我們可以努力去「提速」,努力去接近目標。對於個人而言,只要有進步,就是好的;如果能夠運用PDCA循環持續改進,那就是「善莫大焉」了。

2017.03.05霧凇



前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名為《零秒工作》的書,感覺對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幫助,在這裡與各位共勉。

01

動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抬腕看了看錶:16:03分。

17:00下班,離下班還有57分鐘,也就是還有一節自修課的時間;一節課,我能否完成一篇1500字的書評?

有點懸。雖然書看完了,但是看書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筆記比較散亂,思維導圖在手機里沒有導出,有的讀書筆記寫在書頁上的,有的寫在筆記本里,有的寫在「豆瓣讀書筆記」中,還有的寫在「鎚子便簽」里;而且,光有這麼多素材也沒有用,還得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將資料整合成文,哎呀,想到這裡,頭上有點冒汗了。

不能走神了,抓緊時間寫吧。「叮咚……」可就在這時,手機屏幕上跳出一個APP推送。為了能在工作和學習時做到專心致志,我將微信等社交軟體通通設置為「消息不提醒」,可是,手機上的APP越裝越多,時不時地就蹦出來一兩條提醒……

這就是我現在的常態----日常工作之餘擠出時間看書、寫文。但是,對時間總是不能很好的應用;看書、寫文章的速度太慢……曾經口號響亮地喊著要「斜杠」,如今踐行起來還真不容易;為自己立了無數個flag,可是完成起來卻總是力不從心。這不,現在手頭這本13萬字的書,我足足看了5天,書評寫的還是磕磕絆絆。看看豆瓣書評榜上那些達人,有的優秀書評人甚至一天能提交好幾篇書評,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速度!速度!速度!他們看書和寫文章的速度肯定比我快多了!而我呢,卻總是被時間和dead line追著趕著走。所幸,我正在讀的這本書,正是以講述如何提升日常工作、閱讀以及整理資料的速度為主題---由後浪出版公司推出的《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前文所述我的經歷,你是否也是心有戚戚焉?那快跟我一起來讀這本書吧。

圖片來自網路

02

《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是暢銷書《零秒思考》的作者赤羽雄二的最新力作。赤羽雄二「曾經在麥肯錫工作14年,一個人同時負責7-10個項目;獨立創業後,同時參與數家企業的經營改革,每年舉辦的演講超過50次……作者能夠完成如此龐大的工作量,關鍵就在於他的工作哲學:『思考的速度可以無限加快』和『工作的速度可以無限提升。』」

怎樣才能像作者一樣,能夠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並且讓多項工作都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呢?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教會讀者「如何完成龐大的工作量和高效率工作的秘訣,是作者「提升工作速度」的「乾貨分享」。

《零秒工作》的作者教我們「提升工作效率」,但卻並不盲目求快。在他看來,要提高工作速度必須「有的放矢」,首當其衝,就是理清自己為什麼「慢」的原因。《朱子語類》之《論知行》篇中講到: 「不可去名上理會。須求其所以然。」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零秒工作》的開篇,作者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工作效率如此低下」?

然後,他從日本社會與商務界人士工作的現狀出發,梳理出了「工作進展緩慢的原因」:

?找到原因後,作者反覆強調了「提升工作速度的重要性」:「當速度得到提升的時候,其他的工作、業務也會隨之井然有序地完成,最終,在某種程度上便能夠在截止日期前的某個時間輕鬆地開始著手這項工作,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記得小時候常聽到一句民諺:「早剃頭早涼快」,說的就是凡事趕早不趕晚的必要性。無論對於尚且在讀書的學生,還是職場上打拚的職員,任何事情都儘早完成,才會有更寬裕的時間來修補改正,心理上也不會有deadline的壓迫感;在一種輕鬆的心態下工作,效果也會明顯優於在巨大心理負擔下的工作,這也就是作者所稱的「良性循環」。

明確了速度的重要性後,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作者毫無保留地向讀者詳細闡述「提升工作速度的8個原則」以及各種改進方法,並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切身體會到尋找工作中可改進的點、提高工作速度所帶來的快樂。」

?

?

??

??

?如我在閱讀本書過程中繪製出的思維導圖所示,作者涉及商務工作的方方面面進行了「事無巨細」的經驗介紹,除了一些易於推廣的方法之外,甚至連自己保留文件時習慣使用的保存日期的方式、「個人常用辭彙庫」的擴充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解說。為什麼這麼「婆婆媽媽」的介紹這麼細微的經驗?因為,作者經過親身「實驗」,發現使用這些方法能節省以分鐘、甚至以秒計數的時間!而想想平時的自己,無論是工作還是看書,有多少次,甚至管不住自己摸向手機的那隻手呢?

記得讀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時,自己就對日本人及日本文化所表現出的「不可理喻」和「矛盾性格(如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等)」感到嘆為觀止;讀完這本《零秒工作》,作者赤羽雄二對於「提升工作速度」的「蜜汁執著」,及其細緻、耐心到簡直有些不可理喻地挖掘提升工作速度方法的態度,屢次讓我感到驚嘆不已----作者幾乎是在「手把手」地教讀者怎樣準備會議、怎樣在會議中使用白板、怎樣寫郵件、怎樣回復郵件、怎樣為自己的辭彙庫增加高頻使用辭彙等一些看起來似乎「瑣碎」的事情……

這份細緻、耐心、不厭其煩,簡直到了「不可理喻」(此處為褒義)的地步。而這,不正是在信息化洪流中浮躁焦慮、無所適從的我們,所需要保持的一份「初心」嗎?這不正是一名合格的職場人面對工作時,所要經過的自我修養之路嗎?



寫過一篇文章,叫《如何把你的工作效率提高70%以上?》,這裡分享給需要的小夥伴~

工作中,你是不是經常陷於這樣的狀態:微信QQ全都開著,各種消息紛至沓來:公司群的,部門群的,討論組的,領導的,同事的,一條都不落下。當然,這仍然殺不掉你的表達欲,什麼前同事群、今天吃什麼群,小視頻分享群等等,每天不嘮個半小時,都對不起咱這雙滑鼠手。

手不能停的同時,眼睛更不能閑著,一個瀏覽器,至少得開8個網頁,且經常是:剛剛要針對某項工作進行相關材料搜索,可搜著搜著眼睛就被標題黨勾走了,然後10分鐘後才緩過神來:咦?我本來要幹啥來著?

無可否認,這是一個注意力極度稀缺的時代。我們像饕餮吃食一般吞下一條條、一頁頁碎片化信息,卻因攝取的信息太過雜亂導致大腦消化不良。有一個成語叫「大腹便便」,那我們就是「大腦便便」。

於是,如何提高專註度就變得尤為重要。

這裡,有幾個大建議,分享給大家。

對,就是大建議,不是小建議。因為它很重要,重要到必須用一個奇怪的辭彙來強調一下。

一、養成做清單的習慣

每天晚上睡覺前,或者每天早上剛到公司那會兒,先把當天的工作任務列出來,並且在任務清單最上面,寫下【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記住,列三件就夠了,少即是多,如果你每天最重要的事情竟然有五六件,那完全不說明你有多麼重要,只證明了你壓根沒動腦子。

二、集中火力做最重要的事情

1、一般來說,只要前一天晚上不熬夜,人在早上的精神狀態是最好的,全力投入工作的話,產出也最高。所以,可以在一天的工作正式開始前,先拿出1小時的時間去做最重要的事情。這,就要求你,比同事們早到一小時,或者,比平時早起一小時,在家幹活。

2、即使是已經到了公司,有非常多的信息干擾,也盡量先從最重要的工作開始做起。這期間,可以採用番茄工作法:在一個番茄的時間內,心無旁騖地工作,不聊QQ,不回微信,不跟同事討論「中午去哪吃啊」,番茄時間結束後,起來活動5~10分鐘,然後,繼續投入戰鬥。

3、有時候,即使給自己下了死命令:這半小時內,老子就是要心無旁騖地工作!但現實情況是:領導總有各種即時的想法需要回復,同事總有工作需要及時協作,快遞或外賣小哥的電話也在聲聲呼喚,這時候,可以嘗試在備忘錄里簡單記錄一下自己當前的工作,進行到哪一步了,下一步的大致計劃是什麼。這樣,再次回歸工作的時候,就可以有效縮短「大腦啟動時間」,從而迅速恢復工作狀態。

三、暫時屏蔽干擾法

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往往是因為受到了太多不必要的干擾。尤其是面對那些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時,越被打擾,就越煩躁,導致事情也越難做好。

這時候,可以嘗試關閉微信,下線QQ,並關掉所有與當前任務無關的網頁,必要時,可把電腦與手機統統斷網,然後一門心思干工作,一直干到有眉目了,或者乾脆完全乾完了,再重新連接網路。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找一個封閉的空間,就自已一個人,安靜做事,地老天荒。

事實上,我們必須接受甚至習慣這種沒有網路的不安全感,把事情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更能勾引你注意力的地方。

四、一次只做一件事

我永遠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多線程工作。

有些事情,的確是可以多線程的,比如,你可以一邊跑步一邊聽歌,一邊做家務一邊聽有聲書,甚至你可以在做愛的時候默背唐詩宋詞!

但這些都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同時進行的事情,工作中,基本都是純腦力勞動,你怎麼可能同時進行?即使你把自己從A任務切換到B任務的時間訓練到極短,那也只是在「恢復注意力」方面做到了優秀,而不是在「保持注意力」方面做到了卓越。

五、一次做不完的事,分割它!

做事的過程中,我們提倡「一次只做一件事」,但這不代表,如果A任務沒完成,那我就永遠沒法做B任務了。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事情是沒法一次性幹完的。那麼在做事之前,就需要對此類事情有一個大致的規劃,把一個大目標,分割成數個小目標,然後逐一去攻克各個小目標。每拿下一個小目標,就好比在自己的任務進度條上,前進了一小步。

這樣,既可以保證自己明確自己的項目進度,也可以少一些面對大目標時的心理壓力,一舉兩得,一箭雙鵰!

六、狀態不好時做費力不費腦的工作

人不是機器,很難長時間保持精力充沛,行動高效。在你確實工作狀態不夠好的時候,可以嘗試去做一些費力不費腦的工作。

比如,清理一下電腦桌面,走一下報銷流程,列印一些文件等等。這些工作,既是必須要完成的,也是可以當作休息的。

七、對自己的頸椎腰椎尾椎好一點

這年頭混職場,你要是沒混個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啥的,簡直能證明你工作不用心!

但不是所有脖子疼腰子疼屁股疼的職場人士,都是因為對工作盡心儘力造成的,大部分時候,他們只是工作習慣不好罷了。

每次工作1小時左右的時候,請務必站起來活動活動,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做做貼牆俯卧撐,壓壓腿什麼的,10分鐘後回歸工作,紅光滿面的你,又是一條職場好漢!

八、對注意力進行總結和反思

理財達人在教我們理財的時候,都會建議我們學習記賬;

時間管理達人教我們管理時間的時候,都會建議我們記錄自己每天的時間花銷;

注意力這事兒,也不例外,你要詳細記錄自己每天的注意力分布,看看自己在一天的什麼時候,最方便也最容易集中注意力,在什麼時候自己的注意力又是最為稀缺的,這樣,就可以更高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對了,把以上方法運用得當,當你發現自己每天的注意力時長在不斷增長的時候,記得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比如去電影院看場電影或者吃頓大餐什麼的。有獎勵,會更有動力。

祝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注意力管理達人」,成為一輩子的「學習狂魔」。大風起兮塵飛揚,一生都是學習狂。

完~



昨天是農曆新年的二月二,俗稱「龍抬頭」。基本上,理了發,這個新年就「勝利地」「圓滿地」過完了。當然,更有可能的一種狀態是:你早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已經沒日沒夜地忙成狗了。

正如某些大咖們提倡的,節假日越來越是留給農業社會人群歡度的,與這個時代無關。比如,我從大年初二開始更文,到今天完成閱讀9本紙書,發表書評8篇,拆解課程音頻6篇,讀書筆記(紙質)若干頁(偷懶不想數了……)。而這一切是建立在朝八晚六的全職工作和四歲寶媽的雙重身份之上完成的。好吧,我不想說自己是個「超人」,但當今天寫下這些,我也被自己的「神奇」嚇了一跳。於是,習慣性自我反省,我是用了什麼「高效」的方法?而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再提升一下效率呢?

由此,就開啟了傳說中沒有最快,只有更快的「閃電俠」模式!

01 為了「高效」,我們曾做過哪些努力?

時間管理,效率提升應該算作是近兩年比較火爆的職場辭彙了,相信身在職場的你,肯定也沒少嘗試過。番茄鍾,TO DO LIST,猴子法則……不一而足。那麼效果如何呢?為此,我特意隨機採訪了幾位身邊的朋友,聽聽他們對於時間效率管理工具的感受。

張XX:「我用過番茄鍾和四象限法則。感覺剛開始還是挺有幫助的,但是很難堅持下去。尤其是番茄鍾,20分鐘不被打擾,在實際的辦公環境中,真的太難了。你又不能掛塊『請勿打擾』的牌子在這,所以漸漸也就放棄了。原來什麼樣,現在也差不多。」

高X:「提高工作效率,我用了把事情集中處理的方法,感覺還不錯。比如說,把需要回的郵件集中處理,或者把電話逐一記下,然後統一回復。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切換時間。」

「聽起來不錯呀,您可以將這個方法推廣下嗎?」

「我覺得不妥。如果所有人都集中回電話的話,你想想會不會有問題呢?一般人不會佔用大段時間做這些,那麼必然都會集中在午休前後等零散時間段,那電話還能打得通呀!哈哈!所以我這個方法一般不告訴別人的喲~」

額,好吧,原來是獨家秘方。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時時刻刻想要提升效率,而卻始終待在起點的原因了。

那就是:方法不對!只重視了「戰術」上的改進,而忽視了「戰略」上的偏差。

因此,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本書-《零秒工作》。名字有些耳熟?沒錯,它就是去年《零秒思考》的姊妹篇。書中針對低效工作的「戰略」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從而得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戰術」,從而使職場人實現從「拖拉機」到「閃電俠」的蛻變,可謂現代職場中不可多得的寶典!

02 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我們不妨先回想下,是什麼佔用了每天工作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沒完沒了的會議,懸而未決的討論,多部門之間的溝通,還有永遠改不完的資料。《零秒工作》的作者赤羽雄二,曾經任職於麥肯錫諮詢公司14年,並且從零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最忙碌的時候,同時負責著10餘個項目。在大量實際經驗和諮詢案例中,他分析出直接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有三:

看過這3條後,有什麼感覺?是的,它將我們每天遇到的諸多問題層層深入,直達核心。說本書是「戰略」層級的思考,由此可見一斑。同時也能看出,作者本身就是「零秒思考」的成功踐行者,對問題的理解和分析,不探求到真相,絕不罷手。

那麼,針對這三個導致「低效」的根本原因,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03 提升工作速度的8原則

書中指出,要實現職場高效、快速工作,就一定要滿足以下8個原則:

好吧,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了:「這能有用嗎?」

「避免返工」,當然能節省時間了。但是,老闆讓我改,我能不改嗎?

「不要過於細緻」,我反覆仔細檢查還讓老闆罵呢?這不教我們馬虎工作嗎?

……

這時我想提醒一句,這本書還有一個姐姐-《零秒思考》。也就是說,這8個高效工作的原則,實際上都是建立在「快速思考」的基礎之上的。相信我,一旦形成了快速思考的習慣,這些疑問也就不攻自破了。

04 快速思考是根本

所謂快速思考,本質上是要訓練自己對問題的反應速度和深入思考能力。也就是要0秒察覺出問題,0秒了解其本質,0秒形成解決辦法。想想就很夢幻,有沒有?別急,具體訓練方法來了:

以個人的經驗來說,去年在讀完《零秒思考》後,我就準備了一沓4A紙,橫著裝訂成「工作」「生活」「寫作」等分冊,每天至少寫一頁。漸漸地你會發現,這一頁的內容會遠遠跟不上自己的思考速度。於是兩頁、三頁,沒幾天一冊就寫完了。由此帶來的思考深度與速度的提升,使自己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沒有「救火」,只剩「從容」。

舉個例子吧,就說剛才的「避免返工」這條。在接到一個寫報告任務的時候,你是立刻打開word敲字呢?還是先用幾分鐘想一想?

如果是我,會先寫一頁A4紙。

XX報告撰寫注意事項 XX年XX月XX日

1、報告需要在周四前,以PPT形式上報到經理處。

2、彙報內容針對1月份方案修改的8類原因進行分析。

3、可將8類原因匯總為客戶原因、合作單位原因和自身原因三類。

4、領導最關注的是合作單位部分,需單獨一頁闡述。

5、另外加上與歷史數據的對比和環比分析。

6、注意用結構化思維組織材料。

然後,針對「領導關注合作單位部分」,再寫下一頁A4紙,直至對材料沒有任何疑問。而這時,所有的A4紙已然成為了PPT的每一頁素材,再動手寫的話,成文速度可想而知啊!

並且由於在動筆之前,報告細節全都經過了「零秒思考」的深思熟慮,那麼交給領導後,再返工的幾率也會大大下降,甚至可以完全杜絕了。

相比較執行之前花費的10幾分鐘思考時間,是相當的划算!這也就是8原則中「盡量避免返工」的由來,其實,只要開始踐行,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

同樣,書中的「假設性思考」和「零基礎思考」都可以用於日常思維的鍛煉方法。再結合8個原則的目標有的放矢,相信用不了多久,職場中的「閃電俠」就非你莫屬啦!

總之,忙忙碌碌的工作總是讓人焦頭爛額,我們卻總以為是方法技巧的問題,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結果收效甚微。如果你也正處於這種狀態的話,我建議精讀文中的這兩本《零秒思考》和《零秒工作》。因為只有將思考提速,集中火力於核心問題,才能根本性地解決職場中的各種「拖拉機」現象。

在人類的起源地非洲大草原上,獵豹跑不快沒飯吃,羚羊跑不快被吃掉。「快」是一切生物得以繁衍生息的根本。脫離野外生存已久的我們,是否應該再次回歸本性,以追趕豹的速度,成為名副其實的「職場閃電俠」呢?



我們經常聽到或說這樣一句話:我很忙,我沒時間。

似乎每天總會有做不完的事情,而且因為太多的事情要做導致我們經常手忙腳亂十分狼狽。

可是,在我們身邊卻有些人,他們看起來很閑,每天處理事情的效率卻可能是別人的好幾倍,更關鍵的是,他們從來沒有火燒眉毛的慌亂且基本所有事情都有極高完成度。

因為在對待事情處理事情的層面上,我們與那些閑人高手中間差了一個緊急重要度模型。

緊急重要度模型,又稱「艾森豪爾矩陣」,將所有事情分歸為四個矩陣。

在工作中,常常有很多事情需要立即處理,這類事情歸類為緊急性工作。而又有一些事情很重要但它卻並不急著要去完成,這些歸類為重要性工作。

根據緊急性和工作性,我們其實可以把每天的所有工作全都歸類到這是個矩陣中。(下圖僅供參考)

緊急且重要>緊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

對於一個初涉職場的人來說,習慣運用緊急重要度模型歸類分析自己手頭上的所有工作,不僅能夠從容應對更能培養對時間管理把控能力。

以前我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投入十足精力去完成,而實際上,有些事情僅需投入部分精力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然而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導致每天都活得緊張焦慮,在學會緊急重度模型對所有事項進行梳理歸攏之後,那種焦慮緊張感少了很多。

時間是每個人最根本的資源,將時間充分利用的人會有無限可能性,如果你覺得自己每天的時間被諸多事情壓得支零破碎,不如試一下用緊急重要度模型來來分析自己的工作,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簡介:百度問咖(大咖線下約見平台)職場晉陞、職業規劃領域專業大咖。

我把題目改了2個字,「才做」改成了「如何」,不知道之前是不是題目有筆誤,或者誤刪除了一些內容。

關於高效這個先說幾個我的觀點:

1)高效是被「脅迫」的。你有沒有感覺,人每天就想上了發條一樣不停的運轉,社會的節奏一天比一天快,各種時間管理、高效能等將人催的要死要活,我想問一句,為什麼按照別人的規則活著?

2)什麼叫高效?高效就是把實踐榨乾嗎?高效就是100%接近完美嗎?不是,高效是心裡順暢了,做的舒服了,大家節奏一致了。不是公司每個人都像催命鬼一樣,或者像發條一樣,其實效率會並不高。

再說說,如何高效:(我很不贊同各種5W,狗屁矩陣輕重緩急的,無法套用到現實生活)

1)靜心。這是我的方法,如果你能堅持每天靜坐10分鐘,一個月後你的內心自然安靜的很,心無雜念做事自然效率高超。有比靜坐更簡單的,你可以在工作椅子上就可以做,坐直,閉目即可。如果再專業點,打七支坐(有點專業,也較難,就不說了)。

2)to do list。每天早上到公司第一件事,花5分鐘給自己做個list,每天把list做完,下班自檢下。厲害的人,list在腦子裡,根本不用寫下來。這也夠簡單吧,比分輕重緩急容易吧。

3)每天休息一點。休息休息,看字的意思就知道,修身以養息。如果你每天疲勞的時候,就休息15分鐘,你會一天都工作精神,這樣你的效率不就高了嗎?肯定要比一個每天小發條一樣的效率高出很多,而且氣色好。

不要過多依賴工具,關注內心,關注身體,心靜、身輕,效率自然高。再隨著你的學習速度的提升,工作節奏的掌握,高效自然就用了,不要求快,慢即是快!



二八定律又稱80/20定律,雖然最初是被應用於社會及企業管理,但對於工作和時間分配也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教會你如何避免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瑣事上,並抓主要矛盾。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學會合理分配的時間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集中精力做少數重要的事。因為,80%的有成效的工作都是在20%的時間內完成的。做事情要有所選擇,少做,才是通往效率的途徑。

效率才是一個工作中最至關重要的衡量標準,加班的人一定很努力,但是不一定很優秀(那些工作超級繁忙,需要加班應對的除外)。如何高效出色的完成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帕金森法則

帕金森法則認為,任務的重要性和複雜度與所分配的完成任務的時間密切相關。這就是不斷迫近的最終時限的魔力。如果給你24小時去完成一項任務,時間的壓力促使你集中精力去執行,別無選擇只能做最重要的部分。同樣的任務,如果給你1周去完成,它就換來了小題大作的5天。如果給你2個月的時間,但願不要這樣,它就變成了一場精神磨難。因為精力高度集中,短時限內做出的最終產品通常不比長時限內做出來的差,甚至質量更高。

80/20法則和帕金森法則是兩個重要的基礎概念。當你仔細剖析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精力分配時,你會發現自己大部分的投入都是無用功,而被你浪費的時間遠遠超過被合理利用的時間。

大多數人在做工作的事情,基本是拿來馬上開始做,而這樣工作下來效率是很低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做一件事情前,先想想「3+2」定律

why:為什麼寫,目的是什麼

what:寫什麼,對象是什麼

when:什麼時候結束

how:怎麼寫,採用什麼邏輯架構去寫

how much:寫到什麼程度

最難得不是做事情,而是做事情前的整理思路,當思路架構有了,做事情自然就變得簡單高效流暢多了。



輕重緩急,力所能及,事在人為



分清楚輕重緩急


合理安排休息。


躺著不是為了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


推薦閱讀:

人到三十歲是做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是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
如何回答面試時被問到「如果有一天離職是因為什麼」?
工作壓力大時,如何自我調整工作心態?
如何做到高效面試?

TAG:求職就業 | 職場 | 工作 | 職業規劃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