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賺錢還是努力管理賺回來的錢?


理財上有三類人:不理不睬型,牛角尖型,全面管理型

1. 不理不睬型

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對理財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對企業家理財理念和行為的影響,大量民營企業家經過多年的辛苦經營,把企業和自身資產積累到了一定規模,但在危機之下,他們卻顯得脆弱不堪,於是他們開始反思是否轉型投資。這時他們發現,自己以前一直忙於努力賺錢,卻沒有真正管理好賺回來的錢,很多人不懂得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和方法。比如公司存在活期賬戶上的1000萬元,如果用來夠買貨幣市場基金,每年可以為公司多貢獻一輛不錯的轎車;或者一味擔心長期通脹,卻不知道買點黃金;又或者平時花在學習理財上的時間很少,只憑喜好和習慣理財。

例子:我認識一個朋友,他理財全部內容就是買房子,他總共有30套房子,其他投資都沒有,他一邊覺得房價偏高,一邊還在買房,買房已經成了他的投資習慣。

2. 牛角尖型

學習理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把大的結構學好,再根據自己的特點學習更細的知識。就像學功夫,不應該跳過蹲馬步這些基本功,而直接學六脈神劍。

例子:我認識一個初設股市幾個月的女士,問我感覺這是下跌的第幾浪,我趕緊求饒說波浪理論不是那麼容易掌握的,需要大量的經驗,且往往事後才看出來,我自己實在不太懂,並奉勸先關心經濟金融形勢可能更重要。一個初設理財的人,應該先學各種投資品種的基本知識,資產配置技巧熟悉經濟學原理,這樣才能見木又見林。

3. 全面管理型

有一位企業家趙先生,他比較逍遙。房地產,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和藝術品投資都找了業內知名機構的專業人士做顧問,每類人都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並幫他選擇相對更優的品種,他只管資產配置,和幾個信得過的專家討論決定哪塊資產投入多少比例。具體品種交給顧問決定。跑了很久以後,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看自己的方向是否依然正確,是否需要充電,或充什麼電。很多企業的毛利率只有10%左右,如果理財能有10%的收益率,且不用像辦企業那樣辛苦,是不是更值得花些時間呢?

理財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光股市的技術指標就能寫好幾本書了,那麼我們應該先學些什麼呢?對大多數時間有限的人們來說,先學大結構,大框架。比如:如何評估自己,各種投資品種的特點,如何規避投資風險,經濟和金融的基本原理,基本的投資經驗和技巧,如何選擇理財師和理財產品,如何獲得並篩選信息。而學習理財知識卻是個重要但不緊要的事。往往被忽略!所以多花些時間學習,畢竟你自己才是財富增值的第一責任人,無論年紀大小。絕大多數人一生中恐怕從沒花過一個晚上,系統全面地想過以下這些問題,自己退休以後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維持這樣的生活需要多少錢?現在的積蓄加未來的收入是否達到目標?如果達不到目標,那投資收益率要達到多少才能達到這個目標?維持這樣的收益率需要投資什麼品種?自己是否具備投資這些品種的能力?怎樣才能具備相應能力?有沒有替代方案?如果不把這些問題回答清楚,理財就像是沒有目標的行軍,容易偏離方向,誤入危險地帶。所以開始投資以前,必須要先弄清這些問題。


先努力賺錢,才能努力管理賺錢。


沒有量,談毛啊


一天賺一萬的時候再去操心管理錢的問題吧


處理自己的錢比賺錢重要得多了,那些說先賺錢的人,都是想把錢給別人罷了,


推薦閱讀:

反雞湯電影 | 有志者,事未必成 ——《立春》
與夢想共同成長
阻礙你實現夢想的,從來就不是年齡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如果你面臨這樣的困境: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周一就先去上班了

TAG:理財 | 賺錢 | 夢想 | 選擇 | 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