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mma死的人還沒有拳擊多?

據我所知,ufc至今沒有死過人,其他mma賽事也只有個別的例子,死亡人數遠小於拳擊。但按理說mma規則更開放,傷亡率應該遠大於拳擊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降服技術的引入。使得比賽有可能可以在完全不受傷的情況下終結比賽,安全性大大提升。拳擊則很難在拳手不受傷的情況下終結比賽。

沒有讀秒休息,除非其他情況出現,否則裁判只能直接終結比賽。降低了強撐並被反覆擊打的可能性。

歷史較短,mma幾十年,拳擊幾百年。這代差有點大。總的參賽人數差別有點大。另外也有答主提到了,較新出現的比賽,規則也會較完善。

拳擊的普及程度遠超mma。拳擊小組織很多,安全很難保證。mma對選手參賽組織要求也較高,也導致安全係數提升。


都沒鐵三和馬拉松多,哪說理去。

越年輕的運動越容易有現代化的比賽體系。

裁判水平,規則的制定使得運動員在有更大危險前就會被停止比賽保護起來。同時運動員自身團隊也會觀察運動員表現,關鍵時刻果斷結束比賽。而且MMA比拳擊更容易快速結束比賽(3到5回合,重腿,薄手套,膝法,降服),人體不容易達到極限,更多的是一次性擊倒的腦震蕩和皮肉傷。拳擊打滿十二回合,心肺壓力還是很大的,這個過程中,頭部遭受的重擊次數要比MMA多很多。

MMA才幾年的歷史,和上百年的拳擊去比死亡率,那是比不過。上世紀初的拳擊死亡率和本世紀的比那也是遙遙領先。

最後,正常安排的格鬥比賽是安全的,通常比橄欖球,長跑,自行車還要安全。


1. 有纏鬥,減少了直接打擊的次數。

2. 比賽烈度大,體能一旦稍有不足會馬上陷入劣勢直至輸掉比賽,因此幾乎沒有透支體力硬撐的可能。

3. 裁判只能中止比賽,沒有暫停讀秒,不會人為地把已經沒有還手之力的選手拉起來再挨一頓打。

4. 小拳套增加直接KO可能性,也減少了反覆擊打的次數。

5. UFC的產生早於現代綜合格鬥的概念出現,也就是說UFC大紅大紫被有關部門盯上後制定了有說服力和實際效果的規則,才誕生了綜合格鬥。因此從誕生之初綜合格鬥運動就有較為完善的安全體系。


至少有mma比拳擊賽事和參與人數基數小這個原因

拳擊的普及率,參與人數,賽事數量,以及各地各拳擊組織……每一天全世界能有幾百場吧?

再有一點就是,拳擊比賽對頭部打擊次數要遠遠大於軀幹打擊,這就容易引發腦震蕩腦死亡這樣的

以上,個人觀點


兩個字,讀秒。

有一種致死率很高的事故叫做二次腦震蕩或者二次衝擊。中二吧,但是真的叫這個…Second-impact syndrome (SIS)。

貼個維基:

Second-impact syndrome (SIS) occurs when the brain swells rapidly, and catastrophically, after a person suffers a second concussion before symptoms from an earlier one have subsided. This second blow may occur minutes, days or weeks after an initial concussion, and even the mildest grade of concussion can lead to SIS. The condition is often fatal, and almost everyone who is not killed is severely disabled. The cause of SIS is uncertain, but it is thought that the brains arterioles lose their ability to regulate their diameter, and therefore lose control over cerebral blood flow, causing massive cerebral edema.

簡單來說就是第一次腦震蕩沒好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受到二次或以上腦震蕩,即便是兩次輕微腦震蕩也容易導致SIS,不死即殘。

拳擊比賽里啟動讀秒這個規則時,當時在場上只有拳手你和裁判兩個人在八秒內來判斷你還能不能接著打。萬一你某次被擊倒後,造成了輕度或中度腦震蕩,但是這時候你作為一個具備意志品質的拳擊手,你還有意識,你必然是不會輕易認輸,這個時候你選擇站起來接著打。而裁判會觀察你的眼神和通過詢問來判斷你的清醒程度,有高達八成的幾率診斷不出你的腦震蕩。於是重新開始比賽的你,承受著腦震蕩的暈眩,十回合以上的疲勞,以及對手想要把你一波帶走的狂暴,等待著下一次腦震蕩的重擊。

而MMA比賽不存在讀秒這個規則。

貼個近期報道。

https://www.mmafighting.com/2017/6/18/15827256/former-ufc-fighter-tim-hague-dead-at-age-34-after-boxing-knockout中文媒體報道

http://k.sina.cn/article_6419009232_17e9a4ed0001002ti6.html


原因都在規則上:

  1. 拳套:和多數人的理解不同,戴拳套保護的主要是手,而不是對方的腦袋。戴拳套可以讓拳手出更重的拳。打過沙袋的應該都能體會到區別。雖然拳套提供了一定的緩衝,使腦袋錶面不易出現皮肉傷,但是更重的拳勁使得大腦受到的震蕩更大,更容易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傷。

    Edit: 28/2/2018: 評論里有拿電視節目說事的,那我就甩些論文好了。。。

    戴手套比不帶手套輸出更大動量: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https://ojs.ub.uni-konstanz.de/cpa/article/viewFile/1470/1328

    戴手套只能保護手,不能阻止腦部損傷。腦部損傷的主要來源是頭部的加速度造成的血管破裂。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jsessionid=99B21FB4A48E335827246A2F7D0A4F7A?doi=10.1.1.110.6345rep=rep1type=pdf

    由此文可推斷:因為帶不帶手套,戴多厚的手套(包括sparring gloves)都不能使頭部受打擊後產生的加速度降低到不使血管破裂的水平,並且相比較不能產生顯著的破裂程度差異。所以越長時間,越頻繁的遭受打擊,血管破裂就越嚴重,與有沒有手部保護沒有顯著關聯。

    拳擊運動員腦部功能惡化比MMA運動員程度更嚴重:Alzheimers Research Therapy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06825/

    MMA手套和拳擊手套只能降低線性線性加速度,不能降低頭部的旋轉加速。頭部護具可以有效降低頭部的旋轉加速:Journal of Neurosurgery http://thejns.org/doi/full/10.3171/2011.12.JNS111478

    正在進行中的長達八年的Professional Fighters Brain Health Study(Professional Fighters Brain Health Study: Rationale and Methods |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Oxford Academic)的主研究員Dr. Charles Bernick說過導致大腦損傷的主要原因是頭部的旋轉加速。由此推斷:如果兩種手套在降低頭部旋轉加速上沒有區別,那麼哪種比賽會導致更多的頭部打擊就會越容易造成不可逆轉的大腦損傷。

  2. 擊打部位:Queensberry Rules是一套很煩的規則,可以被打擊的部位很有限,看似更難,但其實讓頭部受到的打擊更多,更重。MMA基本哪兒哪兒都是fair game。頭部受到的攻擊少很多。
  3. 讀秒、摟抱:拳擊中選手經常採取摟抱的戰術來為自己贏得喘息之機,看似休息了,但是其實落下風的一方換來的是更多,更重的傷害。尤其是讀秒,看似保護選手,其實沒多少選手被讀秒後能逆轉翻盤的,大多都是被打的更慘。MMA沒有這些規則,佔上風的選手可以乘勝追擊,速戰速決。看似血腥野蠻,實則對敗方的傷害更小。
  4. TKO:MMA有多種TKO方法,讓選手有更多更安全的方法贏得比賽,也讓裁判有更多自由能在選手受到致命傷害之前終止比賽
  5. 比賽時長:拳擊12回合,有更大概率被打傷

現實中有很多這種看似是保護實則是傷害的規則。拳擊只是另一個例子罷了


一般MMA比賽都是三到五回合,而職業拳擊是十二回合,回合數到後面的時候,選手的抗擊打能力會隨著體力下降,就更容易受傷,更容易發生危險。

還有一點,我只是聽說的,不知道對不對。說是手套越厚,對腦袋的衝擊力越大。相反的情況是裸拳比賽,選手經常臉上被打出血,但其實對腦袋影響不大,只是皮外傷。(已被指正,見評論)

當然,並不是拳打腳踢的運動就一定危險,職業橄欖球比MMA危險多了


UFC的確還沒死過人,但MMA運動的確死過人。

1998年3月16日在聯烏克蘭基輔舉辦的 International Super Challenge 國際超級挑戰賽,美國人 Douglas Dedge 對烏克蘭摔角手 Yevgeni Zolotarev,Dedge 被騎乘 GNP

數拳,裁判停止比賽,Dedge 昏倒送醫院二天後因腦損傷死亡。

個人覺得MMA死的人不多,原因很多:

1. 參與MMA的運動員基數就小;

2. MMA運動有降伏規則,雖然胳膊腿受傷概率大了,但至少不傷命,而拳擊獲勝方式比較少,火力集中在頭部容易出事;

3. MMA規則不斷改進減少了危險動作,比如對足球踢和踩踏的限制。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MMA還沒這個稱呼,也不能不說有點理由。


謝邀,第一是時間問題,mma最大規模的賽事ufc也就二十多年,拳擊可比mma發展的時間長太多了,所以死亡人數少很多。

第二是規則,很多人覺得,mma明明更加兇狠,拳套只有4盎司,拳腿肘膝摔都可以用,但正是因為這樣,選手承受傷害的範圍擴大了,拳擊只能打上半身(腰帶以上),而且拳擊的回合數更多(12回合×三分鐘),mma雖然一回合5分鐘,但主賽也就五回合。所以綜合起來就是,一般情況下,拳擊選手一場比賽受到的頭部重擊是比一場mma比賽多的,另外拳擊選手主修拳擊,再加上比賽是穿拳擊鞋的,所以出拳力量更大。

另外也有人說mma規則下裁判不讀秒所以選手受到的傷害更小,這個情況稍微複雜點,因為每個裁判的尺度不一樣。選手被打暈是ko,這當面mma和拳擊規則裁判都是會直接叫停比賽,選手被連續擊打無法還擊是tko,這方面根據我的經歷拳擊裁判叫停的更早,這也跟mma的規則有關。不過我個人覺得,拳擊規則被擊倒一次以後裁判讀秒然後再繼續打確實挺難受的,擱mma里選手被擊倒了,大多數情況就是被地面砸拳終結,裁判就直接叫停了,確實也少受點傷害。

mma比賽死亡人數我記得應該只有八人,而且基本都是不規範的小比賽,前兩年嘴炮的一個訓練夥伴就被打死了,所以才看到相關的數據。


帶拳套可以讓拳手打出更重的拳完全錯誤,美國有紀錄片做過專門測試,最能保護拳頭又能造成最大傷害的的打擊方式是只纏繃帶,帶上拳套只會減小拳頭的威力,不過經測試雖然分指手套打出的重拳稍重一點,卻和拳擊手套差不太多,沒有質的差距。對於拳擊手來說不是拳套大了,打出重拳的範圍就會增大,拳套打出去能對拳手造成有效傷害的部分永遠只是拳峰那麼一點位置。況且試試勝於雄辯,在145磅左右的拳擊比賽中,可以使用8盎司和10盎司兩種重量的拳套,在簽比賽協議的時候重炮手都會爭取使用8盎司拳套來進一步增強重拳優勢,喜歡磨點的選手會爭取使用10盎司的拳套讓對手的重拳不能有效發揮,從而使自己可以通過點數取勝。


mma的比賽歷史和場數遠少於拳擊。而且mma比賽時間短,體力有保證,擊打和制服方式多,並且因為拳套薄,容易單擊KO。拳擊比賽時間很長,擊打大量集中在頭部,又因為帶了拳套,不容易單擊KO,累積傷害就很高,容易對頭部造成嚴重的累積傷害。

拳擊死人也大多數是輕中量級,而重量級反而幾乎沒有。因為重量級拳頭很重,很容易被擊倒,一場下來挨的拳頭總數遠低於輕中量級。打拳,一擊KO並不是最傷的,打上半天還不倒那種才是最傷的。像mma裡面的各種制服和地面技之類的,雖然看起來對關節什麼的有針對性,但這些是不會要命的,雖然還有裸絞這種殺傷力巨大的動作,但裁判制止及時或是對手拍地及時,也很安全。


作為一個在部隊挨過打的半吊子武術票友談談切身體會:我感覺所謂格鬥比賽……在雙方實力差距的情況下,最大的危險性不是來自一次強力ko,而是在經過長時間纏鬥,體力消耗極大的情況下被擊中下頜,沒錯,就這一個部位,最致命。

當人體力充沛的時候,一旦遇到外來衝擊,不要說訓練有素的人,就是個普通人,也會下意識的自我防護……哪怕動作無效,但是肌肉以及內分泌系統都會調動起來。這種情況下,要通過擊打來致命是很難的。而地面技法又有個過程,足夠裁判制止致命危險。

而拳擊比賽中,由於纏鬥時間長,雙方很容易進去體能耗盡的狀態,這時候迎面一個重擊,人後倒的時候是處於完全鬆弛的狀態……後腦勺直接著地,不死也殘!也就是說,格鬥台上很多傷亡不是來自於擊打,而是跌倒!尤其是完全鬆弛的跌倒!


mma有降服,拳擊打到暈。

mma能打全身,拳擊主要打腦袋和內臟。

mma能投降,拳擊……好像沒見過有投降的。

mma不數秒,拳擊已經暈了還扛著,會被打死。

mma要防腿防柔術,拳擊全身壓上去給你一拳,點小力大。

mma地方大,可以累死,拳擊不用打那麼久,基本夠力開弓。

======================================

其實最重要的是mma真的有降服,而拳擊從來沒有降服的說法,要不你倒下要不他倒下,而且還是被打倒,這些內傷很嚴重的,mma的柔術除了裸絞會有危險,別的關節技至少不會攻擊到內臟和大動脈等,而且裸絞就能贏了,不存在數秒7/8秒後還會再起來受一次裸絞,否則mma應該會死的比拳擊多。


我認為主要是拳套問題,小盎司拳套力量主要運用於表面,大盎司拳套穿透力大。還有就是,拳擊對頭部的打擊遠高於mma。身體軀幹可以練抗擊打,頭部卻練不了,常規的訓練最多只能照顧到脖子,頭骨雖然硬,但大腦是脆弱的,大盎司的穿透力可以穿過頭骨直接傷害到大腦,所以你看重量級拳擊賽,一旦一方被KO倒地,多少都會有點腦震蕩的。


搏擊比賽死亡情況,基本上都是因為要害部位瞬間遭受重創,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傷害而導致的。

其中的重點在於傷害程度的不連續和傷害後果的不可逆。

普通人覺得騎在對手身上,從上往下咣咣猛砸很有殺傷力,而實際上這種高頻次的連續快拳,殺傷力並不大,特別是對於抗擊打能力很強的職業格鬥運動員。假設對手躺在地上只防守而不還擊,從第一拳開始計算,靠高頻次的亂拳,一直到把對手打死,需要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因為騎乘姿勢實際上是打不出真正的「重拳」的。再加上對手的掙脫和還擊,以及裁判的及時干預,這個過程就是連續的,可控的。

但如果是站立狀態,蹬腿、擰腰、擺臂、握拳,一氣呵成,傾盡全身之力,擊中對手下頜,那就是真正的致命一擊。在你被重拳擊中之前,裁判不可能介入,在你被擊中之後,一切都晚了,等到裁判讀秒,你多半已經不行了,這就是不連續,不可控,顯然後果也不可逆。

MMA比賽經常很快進入地面技,大大減少了重拳、重腿的利用率。特別是,擒固技的傷害是連續的和可控的,你一個裸絞將對方纏住,但並不致死,如果對方仍然反抗,你可以加大力度再勒緊點兒,直到對方投降或裁判終止比賽。如果是你被對手用十字固鎖住,你覺得你無法掙脫且快要撐不住了,你可以拍打示降,就算你雙手被擒,脖頸被鎖,不能示降,裁判也可以救你。

普通人潛意識裡可能覺得,被人勒死太痛苦了,也太可怕了,與其被慢慢勒死,還不如被一拳打暈,而實際上勒絞這種技術的特點正是正是控制性強而致死性弱,特別是在賽場上,裁判不可能眼看著你被慢慢勒死,而如果你被重拳擊中顱側或下頜,可能不只是暈過去。

另外,從比賽規則上講:MMA基本是一次失去防禦能力,比賽即終止,如果是由於對手使用地面技導致你被擒固,暫時失去防禦能力,那對手也不可能再騰出手來重創你;而拳擊是一次失去防禦能力,比賽暫停,等你站起來,再接著打,但是拳擊比賽里一般不存在「暫時」失去防禦能力的情況,要麼是你被打暈了,要麼你體力耗盡了,總之讀秒之後你是不可能滿血復活的,如果你徹底失去防禦能力還要硬撐,而這時對手處於自由的站立狀態,只要他還能準確打出一拳,你就死定了……


1、參加MMA的沒有參加拳擊的多,基數小。

2、規則開放=意外少,因為比賽和訓練中運動員會預計自己會受到多方位的攻擊,有所防範和保護。反倒是規則限制越多,意外越多。規則以外的都是意外嘛。

3、MMA的比賽和執裁水平有所保障的情況下,危險係數並不高,裁判和運動員會根據情況隨時終止比賽,拳擊往往要打到其中一人撲街。

4、MMA5分鐘3回合,摔柔佔據比賽很大一部分時間,拳擊3分鐘12回合,整場都是硬擊打。

5、最後,忘記哪裡看過一組數據,賽車是死亡幾率最高的體育項目(MMA進不了前十),大概每年1%左右,死亡率與此持平的職業是在國內某互聯網公司上班……

結論:在互聯網公司上班遠比參加MMA運動危險。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