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

起初,我並不明白《無聲告白》這本書為什麼起名為無聲告白。因為在看這書前,我先上網大致瀏覽這書的故事情節,而這故事講一位讓父母引以為傲的女兒突然離奇去世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所以,沒細讀這書前,總認為「無聲告別」可能更適合於「無聲告白」。可當我讀完這故事後,才恍然明白,作者為什麼要給這麼一個故事取名為無聲告白,因為是想通過這故事告訴世人:「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故事的主人公,莉迪亞,只因為繼承了母親藍眼睛,只因為在母親離家出走歸來後說了句「我把你烹飪書丟了」,而深受父母喜愛,成為父母寵兒,也被迫去成為父母所要期待的人。

莉迪亞的母親,瑪麗琳,一位想成為醫生卻因為婚姻而困頓自己夢想的西方女子。她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夠完成自己的大學學業,沒能夠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醫生。因而在她處理完自己母親後事的時候,想到自己這一生有可能如母親那樣在家庭生活中過一輩子,就會自己的人生會奔潰。於是瑪麗琳選擇離開自己的丈夫,離開自己的孩子,打算為她的醫學夢繼續奮鬥下。可是嫁為人婦的瑪麗琳,在複習功課的時,卻怎麼也忘不了自己丈夫和兒女。最終這個繼續年輕時的醫學夢想,因為瑪麗琳發現自己懷上第三胎而終止了,也只持續了九個星期。所以,在她歸家時,她女兒莉迪亞對她說:「媽媽,我把你烹飪書給丟了。」瑪麗琳就開始偏執認為女兒是想成為她所夢想中的人,是不會將自己生活困頓於家庭生活中,而是能夠走入最高等學府,並且完成她未完成的醫生夢。所以,在莉迪亞很小的時候,瑪麗琳就開始不斷培養她,以此來希望莉迪亞有朝一日能夠完成自己的醫生夢。?

莉迪亞的父親,詹姆斯,一位出身於貧窮東方家庭但自尊心又極強的人。他這一生,最大希望就是能夠融入美國這個群體。但是他是位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他的外表讓他從小就和別人格格不入,也造成他是為位性格孤僻的人。所以,當他看到女兒莉迪亞繼承了瑪麗琳的藍眼睛,他就偏執認為女兒能夠代他融入這個群體,女兒可以擁有很多朋友,女兒可以不用像他那樣自卑於社交貧瘠。?

但是瑪麗琳和詹姆斯都沒想到,他們的女兒,並不想成為他們所認為的那種人。莉迪亞不愛生物,不愛物理,所以媽媽瑪麗琳送的每年聖誕禮物,那些生物書,她是如此討厭。爸爸詹姆斯送的那些教人如何學會社交禮儀的書,她也是如此反感。但莉迪亞天生就是心思敏感的人,能夠很快感悟到別人的心情,尤其是媽媽那次突然的離家出走,讓她內心更為敏感。她為了取悅父母,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去學習她不願意學習的東西,在爸爸面前假裝自己有很多朋友。?

但是,這些終究不是莉迪亞想要的,而那也終究不會讓她作為真正的自己。所以她羨慕她的哥哥,內森,能夠不用活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中,能夠學習自己想要學習的宇宙學,去自己想要的哈佛大學讀書。所以,她也害怕哥哥會離開她。為了阻止哥哥離開,她偷偷撕掉哥哥內森哈佛錄取通知信,跟哥哥不喜歡的人傑克做朋友,一切只不過想留住哥哥在這個家庭當中。但哥哥還是要去哈佛,還是要離開這個家庭。而這時,莉迪亞的物理成績開始不及格,初始駕駛證沒通過,父母所給予壓力越來越大,傑克因為她是乖乖女而不願意觸碰她……這一切的一切,都讓莉迪亞想離開,想要遠離這個世界。彷彿想用離開的方式,來向這個世界告白,自己所想要成為的人,所想要找尋的真正自己。?

所以,她選擇跳湖這麼一種方式。因為躺入湖當中,亦如小時候,哥哥內森將她推入湖中,讓她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是啊,如釋重負,她從小知道,自己所努力做的,只不過是為了取悅父母,而不是成為那個真正的自己。?

而莉迪亞的母親,瑪麗琳在莉迪亞書櫃發現那本並沒有丟失的烹飪書,便明白其實女兒其實並不喜歡醫學,這一切只不過因為自己沒實現,強加於女兒身上罷了。他的父親詹姆斯,也明白,女兒並不想學舞蹈,也不想穿漂亮連衣裙,不想成為社交達人,只想成為平凡人。?

莉迪亞用她離開的方式,告訴父母,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無聲告白》中的女主角瑪麗琳,她一生都想擺脫母親的期待,不屑於像母親那樣把做一個完美的家庭主婦當成理想。她想要成為一名醫生,一名真正的職業女性。但當她在大三那年的課堂上與作為教師的華裔男子相遇之後,就像所有墜入愛河的女性一樣開始了戀愛,並懷了孕結了婚。然後她就不可避免地墮入了一連串的家庭瑣碎生活中。煮飯,帶孩子,照顧老公,被迫中止她的學業和夢想。

瑪麗琳一次又一次地被命運拉回屬於她的人生軌跡。而在瑪麗琳看來,自己是被命運一次又一次推出了自己原本設計好的人生。而對此一切,瑪麗琳的丈夫似乎一無所知,他只是安於家庭生活,愛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做著他那一份教書匠的工作。因為是華裔,丈夫詹姆斯一生都在試圖融入美國社會,成為最普通的一個美國公民。而恰恰相反的是,瑪麗琳並不甘於平庸,她想與眾不同。兩個人從內心深處對生活就有著截然不同的期待,命運卻讓這兩個人相愛並生活在了一起。

重新回歸家庭的瑪麗琳,內心並沒有真正妥協。她開始拒絕做飯,又把自己全部的野心和夢想寄托在了女兒莉迪亞身上。她把莉迪亞當作了另一個自己,要求她熱愛理科,並熱切期盼她有一天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莉迪亞為了博得母親的歡心,也害怕母親再次離家出走,全然失去自我地配合著母親,直至有一天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而投河自盡。

而瑪麗琳,一切都只源於瑪麗琳的夢想和生活無法完美統一。瑪麗琳的痛苦也是無比真實的,她愛著自己的丈夫和子女,但卻又過著不是她真正想要過的生活,這種分裂的痛苦簡直可以把人逼瘋。

莉迪亞的死換來了所有人的沉默和思索。最終,生活仍然要繼續。瑪麗琳無法成為醫生,詹姆斯從狂亂中恢復了理智重新回歸家庭。小女兒漢娜終於得到了父母的關注和擁抱,內斯如願去哈佛讀大學。一切似乎都恢復了平靜,而莉迪亞死了。

莉迪亞本來可以不死的。但是她就這樣死了。

一家人從來沒有把事情拿出來述說或者溝通過。每個人都因為愛著對方,而壓抑著自己。沒有人告白,沒有人反抗,甚至是瑪麗琳自己,被夢想折磨得甚至想要放棄家庭,也沒有試圖跟詹姆斯透露心跡。也許每個人內心裡都覺得,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只有妥協於命運或者打破平靜。沒有中間地帶,沒有兩全其美,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那麼多的誤解都在寂靜無聲中被莉迪亞的死亡消融。最終完成了一個真正的妥協。

我最近也在看這本書,但只看了一小部分。我覺得上面的這些,能讓你理解整本書為什麼叫《無聲告白》



推薦閱讀:

兄弟燒烤
《沫與江湖》
《不滅龍帝》好看啊,有什麼其他書推薦么?
奇物販賣店

TAG:文學 | 小說 | 電影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