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是不是應該設置成一個問題只能點一次贊同?

在好多提問的回答中,看到某些人會同時支持N多人,我不知道他是真的看到每個答案都認為有道理,還是覺得這個人是他的關注者,給的人情分。但感覺知乎的贊同機制,本身就是為了讓優秀的答案頂在最上面,給後來的用戶最好的答案顯示順序。 這種各種支持,各種亂頂的行為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贊同機制的本意?

我建議改成,一個問題一個用戶只能點一次贊同!

這樣,每個用戶都會珍惜手上的這一次投票權,把它用在真正有價值的答案上。

==========================

update:

好吧,可能是我前面沒表述清楚。

我知道很多問題是開放性的,我也明白好多東西大家的智慧是互補的,很多事情沒有一個明確的唯一的答案。 但是,通過引入一問只有一贊的機制,是不是能讓人更加慎重的對待各個答案?我不是要去挑最終完美答案,而是去比較各個答案,分析理解各個答案,從中找出我個人最認同的答案出來,點出那一經過認真思考過的』贊同『票?而不是像現在的各個問題中的情況一樣,看到一個答案,覺得有道理,點了贊同;再往下一拉,』我噻,這個更有道理吖!『我再點!再往下一拉,』嗯,這個說的也蠻有意思。『點吧點吧,反正又不要錢~

我提這個問題,主要就是想問,引入這種投票機制後,會不會加深用戶對各個答案的更嚴密的審視,更認真的思考。從各個都有道理的答案中,選擇出最有道理,最符合自己現階段觀點的答案出來。


知乎上的問題絕大部分都是開放性的,知友也是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人生經歷去分析和回答問題,造就了豐富多彩、精彩絕倫的回答,這些回答不是對立的、衝突的,你贊同A的觀點,同樣也可以贊同B的想法。


對部分題,確實有唯一的正確答案,但是這樣的題確實很少。。

絕大多數題還是各有各的答法

一個問題一個贊成還是一棍子打翻了一堆人。。。


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唯一答案。特別是那些談談你的經歷、談談你的想法、或者X是誰的問題……

例如有人問:A是誰?

B答:他是我大學同學,他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

C答:他是我同事,他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

難道B和C的答案只能選一個來贊同?

就算有結論上的衝突,但是也許是因為論證角度的不一樣所造成的。一件事情從一個角度上來說,該做,另一個角度看可能不該做。我可以兩者都贊同。贊同又不是完全被這個答案給說服,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徹底擁護,也不是就一定按照這個答案去做。

知乎上的問題不是小學一年級加減乘除的數學題,更多的是一些論述題。照你的意思,大學老師改論述題的時候,只能給一種觀點高分,其他觀點一律零分……


我覺得樓主沒想清楚這個情況,單選和多選對於排序來說根本沒有直接關係

我想了一下,再修改一下答案:

單選和多選其實對於答案的排序有關係:

排除其他問題不談,假設投票機制對排序是完全合理的。這種情況之下,投票次數越多,那麼重要性排序就越合理

極端的例子說明:十個答案的情況下,如果只有一人投了一票,那排序就是最優質答案第一,2~9隨機排列。

如果有100個答案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存在前六個40X:30X:20X:5X:3X:2X(X為平均每人投票數)的排列,而後四個隨機排列。

因此可以看出,當投票機會越多的時候,得到的排序越接近於理想水平。

以上的隨機排列實際是按照回答時間排列,因為回答時間與質量無關,因此當作隨機。

那麼說回來,這就很簡單了,如果是同樣十個答案,100個人投票,只能投一票,就很有可能存在:

85:10:5 這樣的投票結果。因為只能選一個答案的情況下,1、票數會變少,2、投票會相對集中很多,不利於發揮回答者積極性。 3、除了第一個答案之外,其他的答案都缺票來衡量質量而呈現隨機排序。

而如果是多票的情況下,則會平均很多。


每個人,即使是某專業領域的資深工作者,也不可能將該領域的所有問題全部研究通透,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再全免的回答也難免會出現疏漏,或者對於一些本就沒有具體或確切答案的問題,大家見仁見智,互補所長,多種觀點碰撞融合,才能產生精品答案,而這也是知乎這種互動解答平台設立的本意。也許在某個問題中我的回答很全面,達到了99%,知友給了贊同,但另一個人的回答恰恰非常精準和詳盡的將剩餘的1%闡述清楚,也同樣應該贏得支持啊。

另外,對於某個問題,我站在自己立場闡述答案為A,另一個人站在他的立場答案為B,A和B孰對孰錯本就沒有意義,何不兩者同時贊同呢?


對一個問題投多個贊同票,這沒什麼問題。因為問題的答案不存在唯一性,多角度看問題往往會使答案變得更加清晰。我只是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對觀點相反的兩個答案同時投贊同票,這個投票者的立場在哪裡?


你最喜歡哪一位NBA明星?可以有很多吧。


孩子,爸爸和媽媽,你更愛誰?

註:爸爸、媽媽,是指代每一個給你收穫的答案


或許,同一問題最多只能贊同一個,但是可以改變選擇,比如有新的理想答案出現時,贊同新答案的同時也取消對舊答案的贊同。

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馬太效應,讓新聲音有機會發出。


推薦閱讀:

法醫的日常 —— 知乎 Live後記

TAG:知乎 | 知乎產品 | 知乎建議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