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隔與認同

近日在台北,雖然早有耳聞,但真實面對同根源的文化在短短幾十年里發展出的不同形態,仍然會感到訝異。這份訝異來自於同樣是亞洲面孔卻無比疏離和區隔的那重感受,來自或許已經植入偏見的評價和不經意間目光中的審視。

台北作為曾經四小龍輝光歷史的見證,如今依舊是燈火通明樓牌林立的現代都市。都市裡的年輕人朝氣蓬勃流連在夜市的攤位和街巷。台灣腔聽起來軟糯得有些甜膩,作為大陸來客,一張口就等同於自報家門,隨後就會聽到你是XX來的吼?我跟你講吼,這個是台灣最有名的嘞,非常XX,字字句句里都有著溢於言表的自豪感,但同時似乎也意味著身份上的區隔,熱情的會說歡迎來台灣,不熱情的也會毫不掩飾那種不友好,急急的收了錢,謝謝也不說了(按照他們的習慣,收了顧客的錢是要說謝謝的),只想打發你走。言語軟糯,但幾乎面無表情,很少有笑意露在臉上,也就是說,出於禮貌的剋制和盡量不顯露真誠或者真實的想法。就像明明看見一個站立於前說話動作的人,但卻發現,這身形容貌下真實的人已近隱匿在幾百米以外,或許是害羞,或許就是本能的防備,又或許只是習慣如此疏離才感到安全而已。

如果說台北年老的那一代人對日本文化有懷舊的好感,那都市裡年輕的一帶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的美術、音樂、動漫文化、飲食風格,一切都在台北的方方面面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如果老一輩是被迫接受,那新生代應當是主動擁抱和選擇日式文化,甚至可以說,是崇尚。

這和文化宣傳以及輿論導向不無關係,在對於日本文化的態度上,認同遠遠大於拒絕,而對待大陸,除了有目共睹的經濟在全球不景氣的時候依舊高速增長之外,能冷靜客觀的觀望審視已經是理性中人了。

於是總在很多瞬間,激起自己內心深處的那股動力,終於明白前輩們在國家困苦和一窮二白當中那種怒其不爭的苦悶。認識到這樣的區隔,激發出自己對祖國的認同,才真切的希望,創造出優秀企業、文明機制、先進技術和理念、機具創意作品的那個人,來自祖國,真切的希望,寫出好的文章成為優秀學者的、讓無數人受益的那個人,是中國人,更真切的期望,世界對於中國的認識,不再是山寨、缺乏創意等負面的形象,而是勤勞優秀善良聰慧,如山高而威嚴,如樹挺拔而堅韌,如水綿延且永恆。

於是在很多個瞬間,回想現代中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享受了父輩艱辛創造的物質財富,站在父輩財富累積和國家重視教育的政策里,能夠逐漸看到世界的面貌,除了對物質的享受和追求之外,我們這一代,或許依舊能夠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內心的追求,回歸那種自覺和創造性。支持國貨,用自己民族的品牌,為自己的國家和城市創造就業機會,用自己的才智和信心去追求卓越。

因為物質缺乏,所以一度以物質大量擁有和享受為安全感,但如今,真的能夠理會到,國家能夠在好的道路上實現繁榮,我們的民族不再被窮困所困縛手腳,如同噩夢來襲的窮困飢餓的危急,在努力的境況下是能夠得到控制的。

無非舊倫理的束縛,讓人們在小的人際交往圈子裡陷入較勁扭曲的怪圈,所謂自尊除了金錢地位的大量擁有,似乎無法用其他的途徑證明。但舊的倫理圈子,隨著父輩的老去,隨著城市化進程向更大的地域推進,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用全新的價值體系去更新,假以時日,個人尊嚴和價值的實現,不會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風尚。

當國民有成熟理性客觀的價值系統重新放眼全球的時候,看見的不會僅僅是他國的強盛優越和本國的弱勢卑劣,而是反過來,在區隔與比較中重新發現內心的文化認同,而是在世界範圍內的價值和尊嚴的實現。文化的魅力,需要的是自發的認同,隔絕與被迫的輸入,並不是最佳的選擇,而讓一個人實現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賦予它權利與信任。

Fear will hold you in prison.世界越來越小,沒什麼是真的洪水猛獸,也更不必在歷史的餘波里對現世報以種種應激反應。讓我們吃虧的,是利欲熏心,是失去理智,是為了一種理想而毀滅另一種理想存在的權利,是群情激奮和集體喪失智性。

Keep calm and keep going on! 世界是多元的,人們有選擇的權利,但一切的基礎都是尊重以及平等,這才是現代社會認同的文明,對人的判斷基礎也是如此,無論哪裡都一樣適用。

推薦閱讀:

台新竹市印發16萬本年曆 封面現旭日旗、日警、和服 藍議員批懷念日據 台網民:很有年味
台名嘴稱台灣被逼成國際孤兒,只能「台獨」,你怎麼看?
《琅琊榜》中,為什麼說祁王威脅到梁帝?
一個高顏值又逗比の墾丁民宿老闆日常

TAG:文化差異 |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