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大意,一個手機號真的能挖出很多信息,這些設置最好關閉

互聯網時代,手機號碼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清楚,特別是手機驗證碼,可能因為一個驗證碼就讓你銀行卡里的錢一下回到解放前。說到手機號被暴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用手機號查詢一個人的信息,其實不僅是相關機構可以查詢,類似普通人,只要稍微用點辦法,也大概能搜集到一些個人零碎的信息。今天我們來談談:一個手機號到底能暴露多少個人信息?

一、暴露性別、省份和城市地區

當一個手機號被別人拿到,最先能查到的消息是號碼的所在省份和城市,另外接通電話時,通過聲音大致可以了解到機主的性別,年齡等信息。

再進一步查詢的話,通過手機號還可以搜集到這樣的信息。如1586812XXXX,可以查出歸屬地區;城市區號;卡類型。如158開頭是移動號,而中間四位號碼是HLR標識碼,手機撥號或者網上可查出歸屬地。

對於手機尾號,如尾號是666/168/888,這一般是經濟條件較好的生意人,尾號2連號或是ABAB、AABB身份多半是小生意人,也有國企等職員使用,如果是一般的尾號則可能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低調的企業家。

如上,通過手機號碼,大致就可以查出機主的性別,所在地,大致經濟狀況等。這是最基礎的信息,輕而易舉就可以查到。不過大家也不用慌,因為除非有人暗戀你,不然很少人會這樣去查一個號碼。

二、暴露職業和喜好

被瀏覽網頁收錄的號碼,可能會暴露一些個人職業和公司法人的電話號碼,當然一些房產中介的號碼也很容易能搜索出來。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一下自己的手機號碼,看看能搜到哪些信息!

目前還有一些搜索工具可以進一步查詢機主喜好。如下:輸入手機號可查詢號碼註冊過哪些網頁,如此就能簡單推測機主的喜好。當然這個不排除搜索到的是前前前任機主的信息,因為二手號回收利用的比重相當大。下圖是小編使用工具網站搜索自己手機號碼搜索到的,還有其他搜索結果,由於我沒有註冊,所以看不到,沒有完全截圖。

三、暴露微信號、微博、支付寶、QQ等

由於我們的微信、微博可能會綁定手機號,還可能會拿手機號註冊支付寶。如此,當別人拿到我們的號碼,他可以把號碼存到他們的手機上,這樣如果你開設了通訊錄添加好友,他可能會查詢到以下這些信息。

微信,如果你設置了可通過手機號添加微信,那麼通過添加,機主通過好友申請,他就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看機主的動態;如果機主拒絕,他也可以查詢到機主的微信昵稱。如果微信昵稱通用其他賬號如知乎、微博,那麼他可以更進一步了解機主的信息。如下圖,小編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後4位改成9999,一搜就出來一個妹子,嘿嘿!

微博,同樣可以通過手機通訊錄查詢,當然微博比較開放一些,因為你可以不用添加,直接在微博上就可以查詢你公開的微博信息。如果你的微博信息量很大,那麼後果不言而喻了。

支付寶,如果機主用手機號註冊的,另外有些人會用真實姓名和真實頭像設置支付寶信息。蟈蟈嘗試用以前的舊手機號搜索支付寶,搜出的賬號就是使用個人頭像和真名的機主。不過小編我自己的支付寶是設置了顯示非真實姓名,用的也不是自己的真實頭像。

QQ,自從有了電腦、有了微信,小編表示很久沒上過手機QQ了,曾幾何時,手機QQ上多了一個可以通過電話號碼添加好友功能,這下我out了,上次有一個人用我的手機號碼加我好友,我才知道這事,所以手機號碼可以找到你的QQ,如果你的QQ空間沒有設置隱私,陌生人也可以隨便看你的空間,那麼你更多的隱私信息即將暴露。手機QQ里也有是否允許通過手機號碼查找到你的設置,建議大家也關掉吧,如圖:

通過以上的各種搜索,別人拿到你的信息能用來做什麼?舉個例子,當別人通過你的朋友圈照片和地圖(標誌地+全景搜索)分析出你的具體方位,再通過手機號+姓名,在快遞點套出你家的地址,後果就比較嚴重了。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通過你的朋友圈設置高仿號,同步你發布的信息和頭像昵稱,讓你的朋友誤以為是你,從而給你的朋友發布一些求助信息來行騙!

這就是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在社交工具和網站過度曝光自己的原因所在!當然了,如果你很喜歡髮狀態,那也沒問題,建議你把一些會暴露個人信息的設置關掉,如:微信關閉通過手機通訊錄添加,這樣即使擁有你的手機號也查找不了你的微信號。操作上,在微信的「我」-「設置」-「隱私」-「添加我的方式」,把手機號這一欄關閉掉即可。

微博同樣可關閉手機號添加,操作上,在微博的「我」-右上方「設置」-「隱私設置」,關閉掉「允許通過此手機號搜到我」即可。

使用手機號註冊支付寶的話,建議頭像和昵稱都不要使用真實信息;另外,各大賬號的昵稱也不建議使用同一個,避免一個號查出所有的賬號!

寫在文後的話:大家對於隱私這一塊一定要注意,不要隨意用手機號碼註冊一些亂七八糟的網站,不要隨意綁定手機號碼,發朋友圈的照片對一些隱私信息請務必打上馬賽克,或者不要發有關個人隱私的信息。

更多電腦知識、電腦技術、互聯網諮詢,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學點電腦知識


推薦閱讀:

TAG:個人隱私 | 互聯網隱私 | 黑客Hac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