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動駕駛行業的未來,你怎麼看?
對於自動駕駛行業的未來,你怎麼看?
在這裡,我希望以一個從業人員和發燒友的角度,和大家說一下我對自動駕駛行業未來的看法和理解,希望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和朋友們碰撞出更多的火花,進而去引爆更深入思考。我主要從車輛個體、物聯、配套設施及出行行業等幾個方向講一下我的理解。
對於車輛:
第一先講演算法,先提出個問題,自動駕駛的核心會是演算法么?(這個問題我不作答,留給各位客官),我認為像當初的某米手機一樣,從散熱不過關,到現在技術成熟,佔據半壁江山。當2020法規落地之時,應該會有第一批團隊,去搶佔先機,然後通過三到五代的迭代更新達到技術純熟後達到壟斷地位;
第二講硬體,所謂硬體就是車輛本身,應該會朝著兩個方向發展——集成化和平台化。
集成化,零部件和感測器的高度集成,未來的感測器必然會融合到零部件的設計之中,由零部件供應商設計包含感測器的零部件,供應給主機廠,比如攝像頭可能會融入到汽車大燈之中,主機廠接收的是大燈總成,而不用單獨去考慮感測器;集成化還體現在控制單元與感測器的小型化上,提高了處理能力的晶元,很可能和感測器整合到一起,直接輸出規範協議的數據結果。
平台化,未來汽車的形式,應該會出現類似於大眾MBQ平台的自動駕駛平台。先講當前的汽車平台,同平台的車包含同樣的動力總成、操縱機構、懸掛系統,改變的是輪距、軸距、座位數等。接下來說說自動駕駛平台,自動駕駛平台包含以上講到的汽車平台,以及相同的感知系統。
第三講講自動駕駛車輛可能進入市場的形式。自動駕駛成本降下來之前,應該會從商用開始。在技術成熟之前會從園區物流、載人巴士等園區內開始。在以上提到的可預知功耗的前提下,應該會從新能源汽車開始。
對於物聯:
有位大神曾經跟我說過,在互聯網的世界裡,訊息的價值不是加法的存在,而是以平方來計。當車輛能夠聯網後,車主的個人行為會通過大數據進行人物畫像,車主喜歡去的地方、經常走的路線、喜歡吃的東西、喜歡聽的歌、車主的消費傾向等等,然後用數據分析進行一些預測、推薦,進而催生出消費升級,改變整個消費市場。以此下去,還能對車、對地點、餐廳進行畫像,甚至能夠幫助車主優化他的時間表,也許這就是成平方的存在形式。
對於配套設施及出行:
自動駕駛像一顆炸彈引爆市場,改變整個配套設施及出行行業,都自動駕駛了,還需要車道線么?還需要道路標誌標識么?還需要紅綠燈么?還有必要修那麼多條路么?還需要路燈么?還有沒有必要去買個停車位?還用不用路邊停車?還用不用在烈日炎炎下公共巴士?還需會不會在狂風暴雪中懂得瑟瑟發抖都打不到車?……未來完全是另一個模樣,道路、停車場、公共交通甚至是私家車都將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時間可以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想,還蠻有意思的。
最後,我想說,我看到了未來,未來會有好多好多人失業,有交警、司機、基建工人、外科醫生;我看到了未來,未來會有好多好多新的工作崗位,有你也有我。
我是大楊,汽車行業中的雜食動物,歡迎各位一起交流,共同進步。
以上僅僅是大楊個人對於未來自動駕駛行業的一種設想,不代表任何組織結構,希望不要對各位看官造成誤導。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大楊說車」,引爆頭腦風暴,版權歸屬大楊個人,轉載請標明出處。
推薦閱讀:
※2018年科技新趨勢解讀與介紹:5G
※特斯拉二次事故啟示錄:人類會越來越不屑於擔責
※自動駕駛問題之二黑客攻擊問題
※通用Super Cruise和特斯拉Autopilot,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自動駕駛汽車的下個階段:你可以在車上打個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