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運動有助大腦發育,但90%中國孩子的運動安排都有問題

如果我今天要跟你普及一下運動對孩子的重要性,你是不是覺得很無聊。都知道啦,運動是促進孩子早期身體和大腦發育的最重要的方式,還可以培養很多優秀的道德品質、學會社會交往……老生常談。

今天咱們琢磨一下,孩子每天該運動多長時間呢?是10分鐘,還是半個小時?有多少家長理解的高質量陪伴就是陪孩子講繪本、拼拼圖、做手工。運動排第幾位呢?

有的家長說了:孩子的運動能力不需要培養,讓他們自己玩耍就行了,真的是這樣么?

過去有很多家長樂於用各種手段輔助寶寶學走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知道,拔苗助長式的幫助不可取,學步車更是不能用。一種代表著最新最科學的聲音不斷給大家洗腦:寶寶的運動發展要順其自然,遵循發展規律。

很多父母都已經知道過早扶站、扶走的危害,然而,科學的聲音也難免會被誤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種極端且偏激的言論逐漸佔了上風,那就是:寶寶的運動能力不需要刻意鍛煉,孩子要完全自由,他想站就站想走就走,想幹嘛就幹嘛,家長千萬不能干預,不能管,你越操心孩子越不行。孩子大了自然就什麼都會了,這才是自由,才是放手。

這種觀點主要來源於「成熟論觀點」發展學家Shirly在1933年時提出,他認為運動發展是一種先天程序,不管有沒有刻意的訓練隨著孩子的成長自然就都會了。當然這個觀點其實早就被後來的研究者推翻了。

如果是為了緩解媽媽們的焦慮,這種言論聽一聽也就罷了,就怕真的在實踐中把80年前的理論當作指導思想,揪著一個觀點無限放大以博眼球。誠然我們過去那種幾個月就扶站,還不會爬就扶著學步的育兒方式確實該被糾正;但是小步菌看到很多媽媽被這種「先進」的言論洗腦,拿著不管當放手,還真是痛心疾首呢!

順其自然,絕對不等於不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也絕不是說說而已,在童年發展的方方面面,家長對於孩子的幫助都是不容忽視的。

美國國家體育運動協會(NASPE)給所有家庭和早教機構的官方指導明確指出:孩子的運動,分兩種:引導性活動(Structured activity/Adult-led activity)和自由活動(Unstructured activities/Free play)。

引導性活動指的是有家長引導的或者和家長一起完成的活動,比如:爬行、跑步、投擲、傳接球、一起做遊戲、模仿小動物走路等等。

引導性活動就是以家長為主導有目的的運動

而自由活動則是只有寶寶自主隨意的玩,比如:在操場上晃悠、挖沙子、玩兒水、自由跳舞等。

自由活動就是以寶寶為主導的自發性探索活動

這兩種運動都必不可少,也就是說光是讓孩子自由玩耍自己摸索是遠遠不夠的,家長掌握幫助幼兒運動和鍛煉的方法,給孩子足夠的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據NASPE的推薦,1-3歲的幼兒每天要保證至少30分鐘的引導性活動,至少60分鐘的自由玩耍;而3-5歲的寶寶需要保證每天至少60分鐘的引導性活動,以及60分鐘以上的自由玩耍。0-1歲的寶寶沒有具體時間規定,但是鼓勵儘可能多的帶著孩子動起來,活動四肢、舒展全身。

為什麼運動教育發展最先進的美國要專門把這兩種活動分開建議每天的時長呢?這是因為有家長引導和由孩子主導,這兩種方式是相輔相成,並且各自又有獨特作用的。

01

引導性活動

根據月齡進行適當的引導性活動,可以非常有效的幫助寶寶發展運動能力,比如8個月的時候寶寶處在爬行敏感期,如果缺少適當的引導,很有可能錯過直接進入走的敏感期。

有家長引導孩子玩耍,可以定向發展寶寶的某些方面的能力,有些寶寶由於天生性格的原因,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願意嘗試不擅長的。有效的引導和幫助能夠讓寶寶更均衡的發展,不斷挑戰新的技能和難度。

引導性的活動對孩子的協調性往往有更好地鍛煉效果,幫助孩子調動更多的肌肉、視力、聽覺等多方面的能力,綜合協調起來發揮作用。

引導性的活動更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因為這些活動往往需要他們克服一些困難,或者通過一定的學習來達到,一旦做到了,會給他們很強的正向心理激勵

有了成年人的引導,寶寶才能夠正確發展社會性,寶寶會在活動中觀察你,模仿你,了解合作,而這些在寶寶獨自玩耍中是很難發展的。同時,孩子也會在活動中進一步增進和家長的感情

引導性活動對於胖寶寶來說至關重要,我們都知道一個孩子越不愛運動就越懶得動,如果沒有家長的干預,有肥胖傾向的寶寶可能就會越呆越胖,有研究顯示只要堅持每天有效的引導性活動,兒童肥胖率就能大大降低。

在有家長的引導下,你的寶寶就不會再需要嬰兒圍欄、學步車這種被動保護安全的設施,減少限制,還是那句話真正的自由不是放手不管。

02

自由活動

在以兒童為主導的活動中,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家長也可以發現自己寶寶的特長以及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發展特點。

孩子在自由玩耍中,獨立探索,主動思考,自己解決問題,專註而不被打擾,養成獨立的思維習慣對於日後的學習和發展都非常有意義。

孩子天性喜歡自由,有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有充分的時間自由玩耍,長大以後抑鬱的幾率會大大下降。

所以我們知道了,自由玩耍真的很重要,但有方法有意識的引導性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美國國家體育運動協會才會就這兩種運動方式給出不同的建議時長:1-3歲孩子每天至少30分鐘的引導性活動、60分鐘的自由玩耍;3-5歲孩子每天至少60分鐘的引導性活動以及60分鐘以上的自由玩耍。

相信大多數寶寶的運動時間都是不達標的。3歲以前的寶寶,還沒有上幼兒園,可能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中,更多的時候在自己玩耍,如果家中是老人或阿姨為主力看孩子,那麼就真的只是「看」孩子。大家想想日常生活中的情形,小區中孩子們在花園裡自由玩耍,看孩子的成年人戳在一旁聊天八卦,「看著」娃別打起來,別出意外。每天30分鐘的引導性活動?恐怕大多數家庭都是做不到的。

老人帶娃多數是自由玩耍模式

而3歲之後大多數寶寶都上了幼兒園,幼兒園是集體生活,老師每天都有教學任務,引導性活動的時間大大增加。而另一方面,孩子們能夠自由活動的時間幾乎沒有了,從幼兒園接回家就搭積木看電視一直到睡覺。

幼兒園的活動則都是有組織的

所以,如果孩子還沒上幼兒園,請你多學一下怎麼去帶領孩子運動,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學,那要注意在放學之後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玩耍時間。

記住,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四肢不發達,頭腦也簡單。帶著孩子動起來吧!

如果你對我們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步親子】,裡面有更多的驚喜等著你哦~

推薦閱讀:

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
嬰兒這麼小真能「聽懂」話嗎?答案既然是......
BBunion國際早教:嬰兒排便哭鬧?具體就是因為它!
深度開扒金寶貝早教課的「潛規則」

TAG:早教 | 育兒 | 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