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混得好的年輕人,都具有這3個特質!

今日頭條的老總張一鳴,曾在一次演講上說:「優秀的職場年輕人一定會具備這些特質」,回顧了一下他曾經說過的話,的確讓人受益匪淺,所以今天我想結合這些特質,做點自己的補充:

第一、初入職場的新人,不要計較工作中的事情,是不是自己的分內之事

很多職場新人,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是來公司上班掙錢和學習的,不是來給老闆打工的,我和老闆是平等關係。他給多少錢,我就干多少活。但其實,有這樣想法的人,通常成不了大事。

我有一個同學,初入職場時也很拼。他在一家公司負責設計圖紙,經常要去工地,有時候為了一個單子,要去7、8個地方貨比三家做預算,有時一天見3、4個客戶,還要從他們的口中,推算出購買力的大小,按價位推薦。工作嘛,沒有輕鬆的,如果抱著玩玩的心態來工作,那麼你很快就會被淘汰。初入職場的新人,最重要的是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而不是投機取巧。

第二、對不確定的將來,保持積極心態

面對將來,面對未知的世界,人們通常的心態,都是緊張,害怕,或者不知所措。但是真正優秀的職場人,卻會對不確定的事情,保持樂觀的心態。在今日頭條運營初期,張一鳴的目標是把今日頭條,每天的啟動數做到1億次以上,很多人覺得這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微信,微博,網易新聞等等知名的網路應用了。雖然面對這些網路巨頭,今日頭條的壓力不小。可如今,今日頭條的日啟動次數,早就超過了5億次每天。

心理學上把人分為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化性思維,也就是總是拿過去來衡量自己的現在。遇到難題時,總是懷疑自己,悵然若失。但是另一種思維模式,叫做進取性思維,遇到難題時,會保持積極心態,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要學習的是,第二種思維模式,也就是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遇到問題,就去抱怨世界,或者別人。

第三、要能延遲滿足感

張一鳴非常喜歡「延遲滿足感」這個詞,他在社交網路上發言時,經常會用到這個詞。這個「延遲滿足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指的是你願意為有長遠的價值,而放棄當下滿足的行為,這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表現。

假設現在給你兩份工作,一份是年薪20萬的,還有一份是年薪10萬的。你會選擇那一份工作呢?你肯定選擇年薪20萬的,對不對?但是,如果年薪10萬的工作,在你做滿三年後,突然提升到50萬一年,而20萬年薪的工作,仍然保持不變。你會選擇那一份工作呢?我估計,你還是會選擇年薪20萬的工作。很多人之所以難以取得大成就,正是因為缺少延遲滿足感的能力。他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也只關心眼前的利益。從來不去想長遠的價值。張一鳴是個很有自控意識的人,他反覆提到「延遲滿足感」,就是在提醒自己,不要為眼前的成就或利益,沾沾自喜。作為一個職場人士,你也應該具備這個觀念。

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做的更好,短期時間裡,也許看不出太大的差距,但是三五年後,你就能遠遠超過你的同事們,成為一名卓越的職場青年。股票大亨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經這樣說過:「得到一個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所以,為了得到你想要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配得上那份榮耀吧。


推薦閱讀:

TAG:職場 | 年輕人 | 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