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與泉州的緣分

我知道弘一法師是在高中時,語文課本中提到了那首《送別》,或許因為那是必修之外的文字,使人更能感受到文字的內涵和魅力,那一次我竟有熱淚盈眶的感覺。

大概半年後,我還在讀高中,我對魯迅先生的作品愈加迷戀,在先生的許多書籍中,總有插畫出現,其作者乃是一個喚作豐子愷的人,那時我以為這人只是出版社的一個專門司職畫插圖的職員以此掙一碗吃食。數年後,我在讀大學時才知道豐子愷先生乃是中國藝術大家,而她的師父正是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師,這使我開始試著去深入了解法師的一生。

跟隨法師的腳步,追尋著那不凡的旅程,讓我對法師產生了發自心底的由衷的敬仰。如此不凡的人的不凡人生卻讓人感覺距離是那麼近即便法師已離去數十載這文字卻依然發燙。

縱觀法師的一生可概括為兩個字:洒脫

出家前於藝術中洒脫前行,出家後倘佯於佛海,法師一生四處弘法,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人生最後的十四年,法師長居泉州,與泉州結下了深厚的緣分。

1928年初夏一個風輕雲淡的日子,大師粗衣芒鞋、風塵僕僕地趕在杭州到廈門的路上,途經泉州時,他無意遇見一片刺桐花海映襯著一個石頭古城,那燦爛的刺桐花同樣映襯著古城人燦爛的笑靨,很有些世外桃源的景象。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而那時的中華大地已然風雨飄搖,滿目瘡痍。於是,大師決意改變行程隱居泉州靜修佛事。

在紛亂的土地上法師落腳泉州是泉州之幸,也是對泉州的認可,大儒朱熹曾對泉州有過這樣的評價: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久居泉州,法師亦感到此言非虛,於開元寺留下墨寶,開元寺大門上的對聯正是法師所書,寫的便是朱熹所說的那兩句。橫跨幾百年,大儒之精評,高僧之書法的融合,展現出泉州永恆不變的人文情懷和佛家風範,正是這種在亂世中恍如遺世而外的桃源景緻,將法師吸引而來並長留於此。

在泉州的弘一法師落籍承天寺,潛心研習佛法,經常在承天寺、開元寺、小山叢竹傳法講經,此三處亦是法師在泉州足跡最多的地方。三處當中,法師對小山叢竹情有獨鍾,晚年就在此居住。

小山叢竹古時為泉州四大書院溫陵書院所在地,宋時大儒朱熹曾在此講學,石牌坊之上的小山叢竹便出自朱熹之手,法師對程朱理學一直很是尊崇,出家前就有深刻鑽研,出家後仍依依難捨,這便不難理解法師對小山叢竹的喜愛,愛其清幽更愛其所蘊之濃郁儒學之氣息。

大師與泉州的緣分似乎蘊涵著些許文人失落的情緒。1933年深秋,弘一法師正走在泉州古城西郊的潘山古道上,那時秋風正起,蓑草遍地,夕陽斜在古道盡頭,風中似乎還有一縷笛聲斷斷續續。就在那一抹有些凄清的斜陽餘暉中,弘一法師無意間發現荒野上躺著一石碑,碑上刻有「唐學士韓偓墓道」幾個字,這是唐代詩人韓偓的墓道碑。

大師感嘆道:「兒時居住南燕,嘗誦讀韓偓詩,乃五十年後,七千里外,遂獲展其墳墓,因緣會遇,豈偶然耶?」想起自己的身世與韓偓有幾分相似,十分感慨,竟然「伏碑痛哭流淚,久久不起身」。這或許是大師自出家以來最為真情流露的一次,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一個瞬間。

在韓偓墓道邊,他特意請人為他留了影,這張照片成為他在泉州為數不多的珍貴照片之一,照片上乃可看出大師淡然的笑意中深藏著幾分感傷。

儒學是認識研究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法師由儒入釋,最後隱於泉州,六十二載光陰,靈魂在儒與釋之中追求解脫之法,並將所悟所得傳與眾生助眾生從亂世中解脫進入沒有爭鬥的光華佛國,慈悲宏心無負佛祖。

1937年抗戰爆發,法師不顧炮火連天,依舊按預定日程行事。這年冬天,廈門時局緊張,大家勸弘一法師赴內地避難,他卻堅決不願離開廈門,自己給所住的房室題名為「殉教堂」,誓為諸寺院護法,與共存亡,如逢變亂,願以身殉,並以詩「莫嫌老圃秋容淡,猶有黃花晚節香」來言志。這種高標傲世的節操亦可在他1941年冬的紅菊花題偈的詩中看出:「亭亭菊一枝,高標矗勁節,云何色殷紅,殉教應流血。

他自稱「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並對此解釋「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

他把身、家、國三者的認識統一起來,真正做到了忘卻我所有的世間,勘破自我,不從自我的立場看世間,從而真正地理解了世間,救護世間。也從此語中亦可以看出,他早年對祖國的滿腔熱血,這時已融化到虔誠的弘法中去,並且置自己的生死於度外了。

而今重聽那一曲《送別》依舊熱淚盈眶,非是被文字所感,而是有感於法師對人間別離的透悟,人就是在不斷的離別中獲得成長,人生亦是在不斷的離別中譜寫世間悲喜。

弘一法師生於1880年10月23日,於1942年10月13日圓寂。

1942年,弘一法師自感將不久於人世,提前將自己的死期寫信告知幾位如夏丐尊一樣的知交,然後寫下「悲欣交集」的絕筆,此時,他眼中盈滿了點點淚水,在徹悟止境中圓寂於泉州。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優美的旋律依然迴響至今。

普助聯會 公號:CNPUZHU


推薦閱讀:

橄欖核雕的南北工差異
知乎毀了多少文字,包括短語、成語、短句、詩詞等等?
趙匡胤在軍事上有什麼突出的才能?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讀過很多書,詩詞歌賦都有見解,還會一身戾氣出言不遜?
如何評價「矯枉必須過正」?

TAG:文化 | 弘一法師 | 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