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生活在虛假世界中?
「看我們小寶今天自己吃完了 一大碗飯,真棒!」老媽又開始表揚兒子了。
我皺了皺眉,沒吭聲。還是另找機會和老媽說吧。
一個五歲的孩子,會自己吃飯是應該的事情吧,這個也要表揚?
老媽的表現也許還真不是一個個例。
想想我們小時候,感覺現在的教育方式來了個過山車式的大反轉。那個時候要麼沒人管,要麼就是動輒挨批。現在倒好,所有的家長圍著一個孩子拚命表揚。
「小寶真可愛!」
「小寶畫的真棒!」
「小寶太有才了!」
「小寶真厲害!」
「小寶真聰明!」
……
之前我也以為這樣的表揚是正確的,畢竟我們不是經常說鼓勵是最稀缺的資源嗎,我們不是還經常說被讚美的孩子才會更加有自信心嗎。所以當全家人把最美好的語言用到孩子身上的時候,我覺得這一切都很美好。
然而後來我發現,我們全家人生生給孩子製造了一個虛假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是最棒的,他想要什麼都可以,他隨便動動手指都會受到表揚。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孩子遇到一點困難就鬧情緒甚至想放棄, 不被表揚的事情就不想做,一個地方沒照顧好他就指責我們,這個時候我才驚覺,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是的,問題出在反饋上。我們的每一個表揚都是我們對孩子的行為發出的一個反饋。
萬維剛說:學習中的反饋越快越客觀越好。
然而我們的表揚方式可能是在給孩子製造虛假反饋,這些虛假反饋可能會產生一些我們不太願意看到的後果。
首先,過度表揚容易讓孩子無法面對困難。
在我們不停的表揚聲中,孩子覺得自己哪裡都棒,隨便做一點什麼都厲害,當他們面對真實的學習和認知事物時出現困難時,他們就無法真是的評價自我,情緒就會崩潰……
其次,過度表揚容易讓孩子形成「僵固性」思維模式。
我們大多數表揚都只是籠統的表揚,「棒」、「厲害」、「有才」、「可愛」、「聰明」等等,都是傾向於天賦的表揚,而不是基於努力、思考或者其他某些品質。孩子絲毫不用費工夫,輕輕鬆鬆就能每天得到表揚。這種情形很容易讓孩子為了獲得表揚而做事,為了獲得大人的關注和稱讚而努力,而不再關注事情本身。
試想一下,我不做事就會得到表揚,做事了反而會遇到困難得不到表揚,並且心理還不舒服,那我為什麼要做呢?
尤其是當孩子因為做事遇到困難出現情緒時,家長此時再說出「寶貝你那麼聰明,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夠想到辦法解決的!」這類話時,孩子壓力更大,他害怕他如果解決不了就不再聰明這個結果,於是很多時候,孩子會為了維持自己「聰明」的形象就會放棄做事,不去嘗試新事物,或者只願意做一些看起來很容易的事情。
第三,過度表揚會影響孩子成年後的社會能力。
孩子原本是因為對世界好奇才會去做很多探索,然而這種過度的表揚聲,可能會讓他們的注意力從好奇轉移到受表揚上面來。如果這種表揚一直延續並且沒有得到改變,孩子的第一個大挫折就會持續延後,有可能到上了大學或者走進社會才會撲面而來,因為真實世界並不是這樣給他們反饋的。
真實世界裡,正面反饋、負面反饋甚至沒有反饋是並存的,只有你做的好才可能會有正面反饋,沒有反饋是常有的事情,做的不好還會出現負面反饋,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小就學會去面對。
第四,過度表揚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成人在誇獎孩子的時候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將孩子做的一件事情,擴大為「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比如他收拾了玩具我們說他是棒的,他畫畫很好就說他是聰明的,當時孩子很開心,但是當一件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按照之前的邏輯,他會很容易就聯想到,我這個人是不棒的、不聰明的。
然而一個人的一生總會有犯錯又失敗,也有成功和進步啊,所以依賴於某一件具體的事情來對一個人做評價就成了一件不確定的事情,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就會忽上忽下,這個時候自信心和安全感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還是很慶幸,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慢慢地將他拉回到了真實世界中。
真實世界不用表揚孩子了么?非也。
大層面的鼓勵教育還是要遵循的,但是要學會在正確的場合用正確的措辭進行表揚,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負面反饋也是存在的。
正確的表揚可以參照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多表揚努力的態度和做事的過程,少表揚聰明和結果。
兒子上幼兒園以後,每當他說,「老師今天教我們疊衣服了,我一下就學會了。」放在以前我可能會說,「寶貝真棒!」「是么?寶貝這麼聰明!」然而現在我一般都會接著說,"那我猜你一定是在老師教的時候特別認真的聽講才學會的吧?「他會說「是啊」
時間長了,有一天放學兒子開心的說,"媽媽我今天做了小餅乾給你吃,這是我非常用心做的餅乾哦,你嘗嘗。」這句話讓我很欣慰,他在強調他的用心,而不是他多麼聰明不費勁兒就做出了餅乾,說明這種價值觀在慢慢滲透在他腦海里。然後我就趁勢詢問他做餅乾都有哪些流程,怎麼樣才能做出一個餅乾。
讓孩子知道,你在意的是他是否認真對待一件事,是否付出了足夠的努力,而不是他有多聰明,也不是這件事的結果有多好。
第二,表揚要就事論事,避免給孩子貼標籤。
家長要將「事」和「人區分開來,」「事情的結果」和「我是什麼樣的人」是兩件事,事情的失敗只是事情的失敗,不是「人生的失敗」,同樣事情的成功也只是事情的成功,而不是「人生的成功」。孩子拼出了一個完美的拼圖,不要再說「寶貝真聰明」了,可以說「寶貝來告訴媽媽你是怎麼把它拼出來的?」
孩子收拾了玩具,不要只會說「寶貝真棒」了,可以試著描述一下事實:「寶貝自己把玩具撿起來放好了,這樣媽媽就不用收了,媽媽覺得輕鬆好多啊,謝謝寶貝」。
第三,和孩子分享喜悅也是一種別樣的表揚。
我們之前談到如何處理孩子負面情緒的時候說道,要讓孩子學會描述他的感受。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其實要學會表述自己感受的是父母。每一次我們因為孩子的舉動感到溫暖和開心一定要及時把這種感受以及原因告訴孩子:你做了這樣一件事,我覺得特別開心,你做了這樣一件事,我覺得特別感動……
即便學會了正確的表揚,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表揚呢?其實不是的。就像文章開頭所說,五歲的孩子好好吃飯還需要表揚么?不需要,好好吃飯是他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哪些事情是不需要表揚的呢?
其實也很容易分辨:吃喝拉撒睡冷熱等涉及到人類本能的事情,我認為都不需要單獨表揚。因為這些事情,不表揚他也能學會。對於這類事情,不止不需要提出表揚,也不需要讓孩子知道你格外關注這些事情。注意:不是不關注,而是不讓孩子知道你關注。
估計這個會有很多人反駁:你說的不對,我家孩子從小都不好好吃飯,不關注不表揚更不吃了。基本上這類孩子,排除生理性疾病因素,恰恰都是因為家長過於關注吃飯問題,而且還讓孩子發現你特別在意他吃飯的問題,才更導致他們不好好吃飯的。
我們總認為,孩子的世界要砌個圍牆好好保護起來,這裡都是真善美,這裡都是輕鬆快樂,不讓他們發現成人世界的假惡丑,不讓他們接觸成人世界的規則,這樣他們才能茁壯成長。可是長大以後呢?是讓繼續待在童話國度,還是讓他直接跨入成人世界,一臉驚愕的去面對這些他從來沒見過的規則和醜陋?
其實,真實世界根本就沒有圍牆,也沒有那麼精準的成人世界和童話世界的二元劃分,真實世界只有一個,孩子從小就在這裡,長大還在這裡。真善美永遠都存在,假惡丑也從未消失。最重要的從來不是真實世界什麼樣子,而是我們讓孩子從小學會怎麼看待這個世界,怎麼適應這個世界的生存規則。
任世界荊棘叢生,我自笑臉相迎。
推薦閱讀:
※讓孩子擁有一個強大的內核——寫自一名不能長期陪伴孩子成長的父親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17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14
※虐童事件頻發的背後:是我們無法再逃避教育問題
※兒童標準運動協調能力評估測試(MABC-2) ——運動協調能力的IQ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