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你們可能拉低了我的智商丨幾個特別容易被忽略的群體決策誤區
你做過智商測試嗎?你得了多少分?90?120?140?
得分低用不著難過,得分高也用別急著得意,因為你的我的大家的智商,其實很容易就被清零。
怎麼清零的?
接下來給你介紹幾個常見的、卻特別容易被忽略的群體決策誤區,你就能看見一群聰明鬼,如何輕而易舉就能被清零智商。
多數無知
多數無知(pluralistic ignorance)是Katz和Allport創造的術語,它是指在群體中,個人拒絕某種事物,但錯誤地假設其它人都接受它。
表現出來的現象即是,某種群體中得到支持的看法和觀點,實際上可能是大多數人私底下都是不支持的。
拿煮雞蛋舉例子。你和一群人一起煮一筐雞蛋,這一群人都想要吃溏心蛋,但是沒有人開口提議。
你也想要吃溏心蛋,但是你又擔心其他人覺得溏心蛋不健康,所以你不打算說話,你先等一等,看看大家都是什麼意見。
這時候有個聰明鬼說話了,他說,「聽說國內的雞蛋都不大健康呢。」
周圍的人紛紛對聰明鬼的說法表示認同,「對的都有很多致病菌」,或者「煮熟了才殺菌」,最後「煮雞蛋一定要煮熟呢」,你暗自慶幸之前沒有提出想要吃溏心蛋的建議,並說,「對,全熟雞蛋就是安全。」
於是大家一致地表示了一番對全熟雞蛋的信賴,並決定要吃全熟的雞蛋。
然而實際上,你們所有人,都不喜歡全熟雞蛋,只是因為擔心別人會討厭溏心蛋,而提出了要煮全熟雞蛋的意見。
要這時是沒有人及時地出來說出實話,說不定你們就要吃大家都不喜歡的全熟蛋了。
內群體偏好和錯誤共識效應
內群體偏好(in-group favoritism),是指比起外群體的人,個體會更喜歡內群體成員。
因為發現大家都喜歡溏心蛋,你對這個群體的喜歡增加了。你覺得這是「我們」了,「我們」一群喜歡吃溏心蛋的人聚在一起,煮這一筐雞蛋。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來聊一聊天吧。越聊你看身邊的人就越喜歡,覺得「我們」這個群體可真是棒,都是一群聰明蛋。
這麼一想,那不喜歡溏心蛋的那些外群體,可能就有一點問題了。溏心蛋這麼好,被一群這麼好的人喜歡,這就說明不喜歡它的人肯定哪裡不對勁。
你覺得不喜歡溏心蛋的人一定都有毛病,這是外群體貶低。外群體貶低很容易導致錯誤共識效應(false consensus effect),即你可能會誤會,「不喜歡溏心蛋的人都有毛病」這種想法,是普世共識。
即,你可能會誤以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溏心蛋是個高貴的玩意,不喜歡它那就是有毛病。你也可能會對不喜歡溏心蛋的人充滿偏見,認為他們做的事情一無是處。
看見了嗎?你已經一點一點開始變成笨蛋了。
群體極化
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漸漸地你們這個溏心蛋愛好小團體,就有幾率變成拜溏心蛋教。群體極化為拜溏心蛋教的出世提供了心理基礎。
群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是指,群體決策可能比個體決策更容易走極端。即,你和一群人討論最終我們要怎麼煮這筐雞蛋的時候,最後做出的決定可能會比你自己決定時更加冒險,或者更加保守。
「我們要吃溏心蛋!」有人會說,「我們把它們煮成溏心蛋!」
「沒錯!」有人附和,「讓不喜歡溏心蛋的人看看溏心蛋有多棒!」
「溏心蛋即正義!」你們有了口號,「溏心蛋賽高!」
其實你可能沒有那麼喜歡溏心蛋,在這種氛圍里,你也會漸漸覺得,溏心蛋真是宇宙至理,是每個煮蛋的人應該遵守的準則。
接著,可能會有過於狂熱的教徒振臂高呼:「我們要做終極溏心蛋!」接著大家群情激動起來,最後決定要做一鍋連蛋白都還在流淌的終極溏心蛋——這個極端到你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能想都不會去想的決定。
當然,最後你們可能會吃了不健康的生雞蛋而上吐下瀉,但是做決定的時候你們可能已經不會思考到這一層了。因為群體已經把聰明鬼們,都變笨啦。
看吧,現在你手中那枚雞蛋,就是你的智商測試得分。
好啦,知道你並不是這樣的傻瓜蛋啦,我開玩笑的,這裡只是給你科普一些社會心理學小知識。
你有什麼在群體里變成傻瓜蛋的事情嗎?歡迎在留言里和我分享~
參考文獻
Brewer, M. B. (1979). In-group bias in the minimal intergroup situation: a cognitive-motivational 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2), 307-324.
Marks, G., & Miller, N. (1987). "ten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false-consensus effect: a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view": correction to marks and mill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2(1), 72-90.
Miller, D. T., & Mcfarland, C. (1987). Pluralistic ignor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53.
Sunstein, C. R. (2002). The law of group polariz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10(2), 175–195.
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學知識:關注公眾微信號「簡單心理」
聽心理課/參加心理訓練營:www.jiandanxinli.com/learns
預約心理諮詢:jiandanxinli.com(或下載簡單心理APP)
心理諮詢師專業學習課程:https://uni.jiandanxinli.com/
推薦閱讀:
※童年弗洛伊德(下)|弗洛伊德傳連載之五
※如何看懂《我在伊朗長大》?
※直面慾望有多重要?
※素耐冷遇,反予溫和——從愛的心理學角度解讀電影《芳華》中何小萍的冷暖一生
※2017心理學界大事件——積極心理學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