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何止是不下飯?簡直是反吃貨!
距離《舌尖2》播出已經過去了近四年。
這四年間,作為一名有追求更有分量的吃貨,壯壯曾多次重溫《舌尖》下飯。
如今時隔四年,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舌尖上的中國3》(以下簡稱《舌尖3》)給盼來了!
然而,看了《舌尖3》……
我的情緒漸漸從興奮,化為尷尬。
又從尷尬,轉為委屈、失望……
甚至憤怒……
痛心啊!!!
畢竟,作為一部以超級下飯聞名的紀錄片,我們印象中的《舌尖》都是這樣的:
誰能想到,《舌尖3》的畫風竟然如此別(莫)出(名)心(其)裁(妙)。
這款節目,融合了老年太極拳教程:
愛情實錄之《你曾為愛做過哪些犧牲》:
甚至家庭動手小課堂:如何自製口紅?
不繞彎子了。
作為一個吃貨,誠懇地說:
我認為,這是《舌尖上的中國》三部中,最莫名其妙、最愛跑題、最不嚴謹、最三觀不正的一季。
——我是以下開始密集吐槽的分割線——
槽點一:莫名其妙
先來說說為啥莫名其妙?
首先是節目組的取材思維,已經不能用清奇來形容了,簡直就是調皮:
採訪了杭州的一家胡辣湯店,介紹地道的河南胡辣湯;
請一位山東人講述如何煲好一份廣東湯;
在青島講述煙台摔面的故事;
天津媽媽做了一份有愛的日式便當……
算了算了 ,異地取材什麼的,你說是為了凸顯鄉愁,我都勉強可以理解。
但更糟糕的是,《舌尖3》多處敘事完全不講邏輯,不講規矩。
比如第五集中,先是告訴大家「七分採辦三分燒」,而即將出場的老凡,「提前好幾天準備食材」。
然後放了半天老凡在朋友家的養殖場抓雞,蠻好玩的……
抓了半天,畫面一切,出現了一道菜——
螃蟹……????
又如第三集。先用了大量筆墨,講老武術家的武功高超、收徒弟、辦宴會……
然後兩個徒弟為了尋找師傅記憶中喜歡吃的「綠豆水子」,訪遍了許多地方。
綠豆水子到底是個啥?好好奇啊!
剛開始津津有味地看下去,結果兩個徒弟終於來到一個大酒樓,大廚說:
哦,綠豆水子啊,不會做,估計失傳了……
(喂喂你會不會太草率??)
然後綠豆水子就被放到一邊,開始說別的菜……
直到這集結尾,都再也沒有出現過……
廢了老半天功夫準備,宴席還沒開始。
旁白又說:其實對於這些,老人都是看淡的……
???
所以你們是在逗我們玩兒呢???
然後節目就開始歡快地打起了拳,我我我……無話可說。
槽點二:瘋狂跑題
說完莫名其妙,再來說說最愛跑題。
這一季的第一集,名為「器」,講的主要是跟食物有關的器具。
所以導演飽蘸筆墨,給我們講了如何造鐵鍋、如何做菜刀、如何燒瓷碗……食物基本上淪為了陪襯。
看到這裡,壯壯覺得都還可以理解,畢竟器具也是食物中的一部分嘛。
可是四物集連續看下來,發現《舌尖3》對於講食物,簡直像有一個原則:能不講就不講,必須講就趕著講。
比如——呀!這個晶瑩剔透的小可愛,裡面還有一顆顆果子,上面還戴著和果子一樣的小帽子,這是什麼呀?
節目說:我就不告訴你!
只寫上盤子的名字:青荷手繪盤(不是我說,這盤子也太普通了吧啊啊啊啊),對菜隻字不提。
到現在我都不知道,這菜到底是啥啊???
即使講了,也是能少講一句,絕不多說一個字。
總共14分鐘的小故事,講食物的加起來不到4分鐘。
三次講食物的篇幅大概是這樣的:
幾集看下來,壯壯有一個感覺:
節目組簡直是在和吃貨鬥智斗勇,就不給你看你想看的好吃的~~就不讓你的口水流下來~~
想看九轉大腸?
哼哼,只想給你安利這口鍋,鍋里的大腸雲里霧裡,看不清才最好呢。
想知道「十大碗」都有哪些菜?
飛速掠過就不讓你看清楚……
看麻辣燙剛要流口水?
趕緊切倒別的地方,跑題給你講竹籤的來源……
(以上氣到無法截圖)
最終節目組的目的達到了:
結果看完沒記住一道菜,倒是想買一口鍋!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反吃貨的美食節目吧!
槽點三:超不嚴謹
再來說說最不嚴謹。
說實話,壯壯已經努力說得很委婉了。網上有些網友批評,直接用到了不學無術……
《舌尖3》標榜創新,而我們看到的創新,包括直接把歷史創新了:
在西安90年代才出現的回坊,被說成「唐朝便已成形,至今還保留著當年的格局」。
網友都坐不住了:
這地兒,在唐朝是尚書省的所在地啊,怎麼突然就成了回坊了??
創新還體現在,直接把行政區劃分創新了。
將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的神泉港,「擅自劃給」了汕頭:
順便說一下,《舌尖3》的文案,也是有點醉人。
不少遣詞造句,都彷彿是一個矯情的小學生,在絞盡腦汁寫讀後感。
比如「壯美」的夜宵。
「光滑緊緻」的鐵鍋。(有人說想娶這口鍋……)
「聲若龍吟,切姜如玉」的菜刀(和「削鐵如泥」反著來?)
所以,能在美味面前,發出這樣的感喟也就不足為怪了:
槽點四:三觀不正
最後,再來講講三觀不正。
第五集給我們演示了父母如何隨心所欲控制孩子的人生:
小時候讓孩子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不要像爸媽一樣做菜,「與油煙為伍」。
於是孩子努力學習,又出國留學,當了電氣工程師,做了六七年……
爸爸又說:哎呀爸爸身體不好,你還是回來幫我吧不要當工程師啦。
???
求兒子的心理陰影面積。
第二集中,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追求愛情的小夥子,被丈母娘脅迫放棄事業的故事:
這是主人公,四代從醫,是個醫生。
因為愛上四川樂山麻辣燙店主的女兒,他從廣州到了樂山。
遠嫁的姑娘多,但能為了老婆放棄事業奔赴別處的小夥子,真的不多。
光憑這一點,就想給他點贊。
誰知!!!丈母娘要求他不要當醫生了,來學著做麻辣燙。
理由是:丈母娘覺得自己辛苦了一輩子,不想讓女兒那麼辛苦,所以讓女婿來一起做。
不想讓自己女兒太辛苦,就逼著女婿放棄自己的事業?
為啥不能多雇幾個人啊??
四代從醫啊。要放棄談何容易?
剛聽到這個要求,他覺得不可置信……(換誰都不可置信吧!)
但最終還是妥協了……
片中說是「為了愛情」。
可是壯壯想問,為什麼一直是讓他為了愛情付出?放棄了廣州的工作,還要放棄自己的技能和幾乎整個事業?
如果性別置換一下:
為了老公放棄工作,從北上廣遠嫁到小城市。結果婆婆讓我不要做我家四代傳下來的工作了,幫他們家看店……
這妥妥要被人罵死吧。
壯壯並不是想要評判別人的人生。片中小夥子和老婆的感情、丈母娘的想法,一定都有他們自己的道理,也並非我們通過幾分鐘紀錄片就能完全知曉的。
更何況,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自由。
但我只是想問:
節目組這樣講述這個故事,究竟想傳達一種什麼樣的價值觀?
事業沒關係,有愛就夠了?
還是賣麻辣燙比當醫生更有前途?
《舌尖3》的主創團隊,和前兩部已經迥然不同。
因此,他們也一再強調,這一季主要特點就是「創新」。
言下之意,觀眾的不滿,很大程度來源於不習慣?
但壯壯覺得,任何節目,沒有收穫期待中的好評,都應當先進行自我反思。
如今守候在電視機前,像迎灶神一樣開心地迎接《舌尖3》的幾千萬觀眾,絕大多數都是曾被《舌尖》前兩部深深打動過的。
說句不害臊的,我們這些愛吃的人,心裡真的都挺善良,不是沒事兒就愛噴的性子。
第一集我一滴口水都沒流,但也沒生氣:器嘛,少說點吃的也是正常。
可再往後追了一集又一集,期待中的美食硬是被藏著掖著,偏偏和美食無關的東西講了一串又一串,還毫不引人入勝……
真的挺失望。不該這樣的啊。
看看第三季的評分吧。
昨天還是五點幾,今天跌到4.8了。
前兩季的評分,壯壯也截圖在一起了。
這一季拍得到底怎麼樣,導演組你們心裡沒點數嗎?
節目不受歡迎,難道都怪現在的觀眾不行?
不好意思,這個鍋,我們不背!
作者:壯壯小公主
一個有態度、有節操更有分量的吃瓜公主。
要童話不要廢話,最治癒永不致郁。
微信公眾號:《王子還未到》, 一起來吃最有趣的瓜,愛最值得的人!!!
推薦閱讀:
※紀錄片製作結構與分工
※人民公園:一部78分鐘一鏡到底的紀錄片
※殺入今年奧斯卡的華人紀錄片,看得太解氣了!
※最懂中國的,可能是日本人
※《地球脈動》的幕後製作是怎麼樣的?
TAG: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紀錄片 | 搞笑 | 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