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食的見識(三)

曾有朋友問我是不是特別喜歡日本料理,因為他發現我微信朋友圈經常發日本料理的照片,但卻很少中餐的。

把我問愣了~我確實吃日本料理比較多,但這僅是因為我公司周圍很多不錯的日式館子,下班後去比較方便而已。不過說來慚愧,常年生活在新加坡的我,對潮菜之外的中餐確實吃得比較少。

終於,來到成都了。

我很驚訝的發現,在成都吃到的菜色里,辣度我覺得很可以接受,大部分時候,我不會想著找冰水喝。

說川菜只有辣顯然是不對的,甚至,我會反對川菜是以辣為核心的說法。

平民美食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譚豆花。招牌是豆花,但麵食也極好。小小一碗擔擔麵,上桌並不起眼。先不伴勻,試口純麵條,彈牙帶香,點贊;伴面料好後,香氣撲鼻,細嚼之下辣香,肉味,麻感等交替出現,瞬間內牛滿面。有小說寫過說某人企圖在櫻桃樹上吊,自殺前順手摘了顆櫻桃吃,瞬間就被人世間的美味所感動從而打消了輕生的念頭。我猜想,小譚豆花的擔擔麵也能有類似感動人心的功效。吃完擔擔麵,再來一碗冰醉豆花。如果說擔擔麵其實還有帶辣味的話,則也會被冰醉豆花給帶走。冰涼,香醇,酸甜;與擔擔麵截然不同的味道。這,是舌尖上的三溫暖。

這種美食體驗,跟辣確實有關係,但辣也僅僅是數種滋味中的一種;而讓我久久回味的也不是辣,而是香,是麻。

面跟豆花各約5塊錢,若能生活在成都,想必是極幸福的。

美食沒有貴賤。在小譚豆花吃一餐人均只需十餘元,但翻個幾十倍,人均數百元的川菜,我也是極其喜歡的。

這個價位需要去吃所謂的「私房菜」,必須預訂,是先告知館子人均預算以及是否有忌口,不可點菜,一切由廚師安排。

成都的「私房菜」中最出名的之一應該是玉芝蘭,但網上的攻略似乎不準,我在周一中午訂當晚三個人的位也是能訂到的,而且,人均消費最低是500。

玉芝蘭老闆兼大廚蘭桂均先生的菜色出品非常優秀,他的理念是「一味增一味、一味和一味、一味改一味」。

這種味道層次的演變之豐富,不僅體現在單道菜之中,亦更加體現在整體菜肴的順序、搭配當中。單道菜中是「一味增一味、一味和一味、一味改一味」,但若放到整個晚餐的十餘道菜、茶中,則是「一菜增一菜、一菜和一菜、一菜改一菜」。

優秀的大廚,考慮的會是整體進餐的體驗,而絕非僅是單道菜,只有廚師本人才可能對一餐的整體做出把握,呈現出最好體驗。

怎麼可能是「食者師,廚者徒」讓食客去點菜呢?

到高端餐館,要體驗的是廚師他本人對美食的理解以及演繹。廚藝是藝術,我們去聽小提琴家演奏會,能點歌不成?能告訴音樂家這段拉得不好,得改個方式我才聽得爽不成?

米其林說它們的打分標準僅考慮「盤中物/ judge only what』s on the plate」,這顯然是騙人的。菜品本身優劣當然重要,但且不說餐廳環境氛圍,盤子本身也絕對會對用餐體驗產生巨大影響。

喝酒的人都知道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杯,盛不同的菜,顯然也是要用不同的盤。

我說的不僅是菜品擺盤跟盤子外觀構成的「意境」。

先說最基本的要求熱菜用熱盤,冷盤用冷盤。盤子本身溫度對菜品溫度會有直接影響,講究「鑊氣」的干炒牛河,放到冷冰冰的盤上,河粉瞬間冷掉,能好吃么?皮凍放到熱碟上,別說好吃,直接化掉連吃都吃不了。

玉芝蘭對餐盤的使用極其用心,全部是蘭桂均先生根據自己菜品的需求,親自去景德鎮設計並燒制的。一些湯品,像燕窩,使用的是十幾厘米高的「碗」,這「碗」預熱後可以更好的保持溫度,並且,我覺得高度也很合適,不用低頭,不用捧起碗,直接舉勺變可以舒服的享用。

玉芝蘭對餐具的此種追求,直接令我想起了日本料理,果不其然,蘭先生早年曾經在東京工作過。

飯後借口跟蘭先生合影聊了半個多小時,我最大的感受倒是無奈。

「私房菜」,不能點菜又怎樣,大廚也不能百分百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呈現菜品的。

玉芝蘭一頓晚餐有十餘道菜,蘭先生坦言,這實在是太多了。但顧客就是喜歡排場,就是要滿滿擺上一桌才有面子。商務宴請、公款消費恐怕才是來這種私房菜館子的主流,他們首先要的是排場。像我這樣為了「體驗廚師本人對美食的理解以及演繹」的顧客,恐怕極少。

入座時,玉芝蘭默認放的是紅酒杯。也許現在不兌雪碧了,但也還是有土豪要開上幾瓶拉菲大口大口喝的。紅酒明顯不配玉芝蘭的菜,顧客即便不能點菜,總可以點酒,甚至帶酒的。

玉芝蘭的菜講究的是味道變化、層次;烈酒如中國白酒也更是不配的。我能想到的較合適的酒應該是偏甜帶果香的白葡萄酒,甜與果香應該可以與菜品的味道起「增、和、改」的效果。

問蘭先生什麼酒才最配玉芝蘭的菜?他的答案是冰酒。我覺得這會是絕配,大讚~

但是!玉芝蘭有可能提供冰酒佐餐么?

嗯,如果玉芝蘭標榜的是川菜配老外的冰酒這樣的「混搭」,我打賭一塊錢,蔡瀾根本就不會來吃。

玉芝蘭的招牌菜「金絲面」也是改版「開水白菜」的。麵湯湯底也是原開水白菜的湯底,但蘭先生加了洋蔥、胡蘿蔔等湯料以增加「肉味」,這是朝法式清湯的路子去的。我沒吃過「正宗」的開水白菜,無法評論蘭先生的這改法是否較「古法正宗」更好。但這明顯讓一些追求「古法」的吃貨鄙視了。

蔡瀾推崇「古早味」、「傳統」,吶喊「豬油萬歲」。有人笑蔡瀾「老頑固」,但我不覺得蔡生他老人家會頑固。

「傳統古早味」在我看來,更加是一種營銷手段,只要是傳統的就是好,市場上偏偏就是有傻逼吃這套。

古龍天成醬油,所標榜的便是「古」,然後一瓶兩百毫升的醬油盛惠268元。就是有人願意買單,我不知道這些人買賣的是回憶還是逼格,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天成醬油買賣的不是美味。

食,味是否是首位?

需要有社會美食文化的支撐,才有可能出現更多美味的館子。一個社會若好餐館太少,歸根到底,是這個社會缺乏美食文化罷了~

問天 @2013/12/25 5:06:21


推薦閱讀:

為什麼川菜中大多數麻辣味的菜總是重油,如水煮系列的菜,菜上面總是厚厚地覆蓋著一層紅油?
中華美味——豐收干鍋脆魚
說說椒麻雞
「中國菜」大數據微報告發布,川菜獨佔鰲頭,八大菜系哪個該排第一?

TAG:美食 | 川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