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講國學】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孝順的孩子有出息
【孝經其書】
從漢朝開始,我國就主張以孝來治理天下。人們不僅要讀四書五經,還要讀《孝經》。
《孝經》是一本專門講孝道的書,它說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孝是所有道德的基礎,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做了系統的規定。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南宋以後,《孝經》被列為「十三經」之一。
【孝經名句】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解讀:身體和頭髮,都是從父母那裡得來的,不能隨便損傷。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辛苦地養育兒女,看到兒女幸福健康,才會覺得快樂。因此正如《孝經》中說的那樣,就是從考慮到父母的感受出發,要好好地珍惜生命。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解讀: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烏鴉反哺(bǔ),羊羔跪乳的故事。「獸尤如此,人何以堪?」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好,而父母是最值得我們感謝的人。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解讀:位居高官的人不驕傲,才能不危險;懂得節制、把握好度,才能在水滿以後不流出。人生的態度是生活的指針,謙虛的人才能安全前行,驕傲放縱的人則容易迷失。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解讀:孝子在對待父母的時候,日常生活時保持恭敬,父母養老時讓他們心情愉快,父母生病時真心為他們擔憂,父母去世要有孝子的哀傷之態,祭祀(jì sì)的時候按照禮法來行事。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孝敬方式,但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有一顆孝順的心。
禮者,敬而已矣。
解讀:所謂禮,就是一種恭敬的態度罷了。如果認為禮就是一套儀式,內心並不恭敬,這樣的人就算行禮,也是無禮之人。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kuāng)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解讀:君子進能對上司忠誠,退能反省自己的過錯,發揚長處,補救短處,這樣才能達到和諧。與其要求別人,不如改變自己,這才是和諧的關鍵。
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
解讀:為親人守喪不超過三年,是告訴人們居喪是有其終止期限的。不管是悲傷還是歡樂,都要有一個限度,沒有限度地喜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
【孝經故事】
感天動地的孝
三皇中的舜(shùn)帝,父親失明了,母親有點愚鈍,弟弟的脾氣暴躁,平時不爭氣。但是舜仍然對父母很孝順,對弟弟很友愛,設法避免禍害,但卻毫不怨恨,並承擔全家的勞動工作,常在歷山耕種。因為舜的孝行難得,感動了上天,在他耕種的時候,有象出來協助,有鳥幫他鋤草。
後來,當時的皇帝堯也被感動了,就叫自己的九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幫助舜。兩個女兒都嫁給舜了,就是娥皇、女英。
留給母親的肉
唐太宗的時候,有一位大臣叫魏徵。他辦事很英明,也敢於說實話。有一次,太宗賞賜了他一頓豪華宴。魏徵吃了幾口就放下了。太宗問他:「你怎麼不吃了,是不合胃口嗎?」
魏徵說:「這很好吃,我只是想到自己家中的老娘沒有吃過這樣好的飯菜,於是想懇請皇上允許我帶回家給母親嘗一嘗。」太宗沒有想到,魏徵這樣關心自己的母親。於是就說:「你快吃吧,你母親有這樣的好兒子,她教育有方啊,我也要賞賜她老人家這樣的筵席(yán xí)。」就這樣,魏徵的母親也被賞賜了美食。
「小學生古詩文誦讀」公眾號主要有「給孩子說故事」、「給孩子講文化」、「陪孩子看圖書」、「陪孩子共成長」等專輯。 家長可以根據情況選擇素材,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公眾號與各位家長共同成長,讓孩子愛學習,愛國學!
公眾號彙集新課標和新大綱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全部篇目,旨在陪伴孩子堅持誦讀,增強文化積澱。特色功能:1)獨家支持詩詞單句循環播放;2)完美支持隱藏或顯示拼音、正文、注釋,幫助孩子靈活記憶。
http://weixin.qq.com/r/yToVDR-ESkI1rVtu92-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懷有德愛,永遠都是對的
※格局與財官
※戩榖壺言:井然有序的筋紋器-寫給紫砂新生
※為什麼不能用名字稱呼媽媽
※戩榖壺言:寫給紫砂新生-如何讓紫砂壺容光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