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外的居里夫人,奔赴戰場建立放射科,拯救了上百萬人的生命

春節檔上映的新片《紅海行動》,讓不少觀眾內心為之一燃。

然而在激動過後,回想片中的種種畫面,炮火和子彈四射的戰場中,傷員和死屍隨處可見。

無論是放在今日的武裝衝突地區還是百年前的戰爭中,血流成河絕對不是一個誇張的形容詞。

人們認識居里夫人(瑪麗亞),是因為她和她的丈夫,因為諾貝爾獎,因為鐳,甚至對她的八卦情史都不甚熟知。

但鮮有人知道,在戰爭突然爆發的時候,她都做了些什麼。

居里夫人

1867年,瑪麗亞出生在當時的波蘭一個普通的中學老師家庭,在家裡,她是最小的老五。

7歲時,她最年長的姐姐死於斑疹傷寒*,10歲時,她的母親又因為肺結核去世。

儘管年幼,但是失去至親的打擊足夠擊垮她的信仰。本是和目前一樣是天主教徒的她,也開始和父親一樣成為了一名無神論者。

*註:斑疹傷寒: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 typhus),又稱虱傳斑疹傷寒(louse-borne typhus)或「典型斑疹傷寒」,是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prowa zekii)通過體虱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斑疹傷寒病原體:普氏立克次體

家庭的打擊和貧寒並沒有讓她放棄學業,16歲以優質的成績從中學畢業。可惜因為是個女孩,波蘭的大學將她拒之門外。但是聰明人總有辦法。她一邊做家教攢錢,一邊通過書籍自學。

1891年,24歲的她,趕赴巴黎求學。在巴黎的索邦大學,她認識了在她生命軌跡上最為重要的一個人,她的先生,皮埃爾·居里。

他們志同道合又情投意合,1895年7月,二人在巴黎正式結為夫婦。

皮埃爾·居里

之後的故事就更為熟知了,瑪麗亞也變成了大家認識的居里夫人。他們一起發現了元素「釙」,又發現了「鐳」,就連「放射性(radioactivity)」這個單詞也是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創造出的。

居里夫婦

1903年,居里夫婦因為對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就在獲得諾獎不久後的第三年,她的丈夫皮埃爾遭遇意外,被馬車撞倒後當場死亡。

她的丈夫可能就是她命定的貴人,就連死亡,都在幫助著瑪麗亞。

在先生去世後的一個月,巴黎大學物理系原本保留給皮埃爾·居里的職位傳授於瑪麗亞,就這樣,她成為了巴黎大學首個女教授。

1911年,因為成功分離出「鐳」,瑪麗亞又被諾貝爾獎光顧,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同年還參加了索爾維會議。

1914年,第一次世界戰爭爆發,這可謂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戰爭爆發,男性多被徵兵入伍走上了戰場,瑪麗亞所在的實驗室也是如此,男性大都被征走了。瑪麗亞也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科學研究即將受到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法國士兵

她將自己所有的鐳裝在了一個鉛制的容器里,也將自己的研究資料一併整理好。

之後坐著火車,前往距離巴黎375英里的法國西南部城市波多爾,她把裝好的鐳放在波多爾的一家銀行保險箱里,決定在戰爭結束後再將東西取出。

經典照片:居里夫人與鐳

戰爭使得她的研究事業暫時擱淺,她保護好之前的研究成果後,自己卻從未想過逃避戰爭,她決定加入戰鬥。

她最先考慮的是通過經濟資助,當時的法國政府正在為戰爭籌集資金,瑪麗亞就把諾貝爾獎牌拿到了銀行,要捐給政府。

之後當得知銀行拒絕熔掉獎牌,她就拿出了諾貝爾獎金,買下了戰爭債券,總之,用一切方法都要幫助國家。

居里夫人的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證書

然而光出錢還不夠,她還打算出自己的一份力,幫助法國儘早結束這場噩夢。

她關掉了實驗室,決定利用自己點滿的科技技能,為戰爭早點結束做出努力。只不過她並不是要研究多麼強大的武器,而是選擇如何在戰爭中拯救更多的人。

居里夫人和女兒們

在戰時,她無法繼續進行她的鐳元素研究了。眼睛開始瞄向了其它放射學的東西,比如X射線。

她開始深度學習關於X射線的知識,擴充在放射學方面的研究。畢竟還在戰爭期,學習X射線不單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她發現血腥殘酷的戰爭,造就了無數傷員,有士兵,也有無辜的平民。

而其中,又有多少傷員因為不清楚受傷情況耽誤了最佳救治機會,將X射線帶到戰場,或許真的能夠派上用場。

其實早在倫琴發現X射線的幾周後,它就被用在了戰場上。在義大利和衣索比亞的戰爭中,就有受傷的士兵曾接受過X射線的檢查。

雖說當時一戰所處的時期,已經有了X射線設備,可以通過拍片,了解身體內異物或是病變的情況。

但畢竟還是在戰場上啊,那些放在醫院的設備,哪有那麼容易搬運。一戰里的傷員,哪裡又來得及去醫院。

1915年德國軍隊使用的、裝有X射線設備的馬車的內部設施圖

瑪麗亞要做的就是解決問題。

X射線設備難搬運?行,那用汽車載到前線。可光運輸還是不夠,還得讓設備在戰場這種複雜的環境里也能正常運行。

在這裡,瑪麗亞做了一道加法題。她將汽車、X射線設備和攝影暗房整合到了一起。

除了利用汽車來做運輸,她還利用了汽車的發電機,既能讓車發動起來,又能為設備提供電力。

就這樣,能夠靈活移動和使用的「輻射車」誕生了。軍醫們可以利用它,幫助完成手術。

改造的「放射車」

第一輛「輻射車」就在馬恩河戰役(1914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嘗到了「輻射車」輔助治療的甜頭後,瑪麗亞開始想辦法製造更多這樣的車。

她利用自己的科學影響力,說服了許多富裕的巴黎女性掏腰包捐贈車輛,沒多久就湊到了20輛。

改造並不能難到瑪麗亞。不過讓居里夫人驚訝的是,X射線在戰場上很是受到排斥,醫生們覺得這種新流行的放射學在前線沒有用處。

為了證明自己,瑪麗亞不顧法國軍方的反對,將「輻射車」開到了戰場。

帶著傷兵們在車裡做檢查,子彈、炮彈碎片殘骸,均能夠被檢測出來。

士兵們也並沒有意識到,為自己診療的人,曾兩次摘得諾貝爾獎。

在17歲的女兒伊雷娜的幫助下,居里夫人有條不紊的操作著設備,士兵們還戲稱「輻射車」為「小居里」。

可是另一個難題又來了,會使用和操作「輻射車」的人真的太少了,沒有熟悉的人,上了戰場也是廢車罷了。看樣子,還得招募一些人來。

瑪麗亞和她的女兒開始招募並訓練婦女成為設備的專業操作員。她們為學員們設置了培訓課程。

課程包括物理學基本知識、電磁學、X射線的基本理論,以及解剖學和攝影處理。

當第一批的學員學成赴戰場之後,不用她們主動招募,都有人慕名前來學習。

前前後後算下來,差不多有150名婦女接受過培訓。

後來,事實證明在戰場上,X射線能夠幫助進行外科手術。

只是培訓和改造「輻射車」還不夠,瑪麗亞並沒有就此罷休她想,為什麼不多造些工作站?

就這樣,在不同戰線後的野戰醫院,瑪麗亞還監督建設了200個放射室。

雖說只有極少數的工作者因為戰爭受傷。但是由於沒時間去完善X射線設備的安全保護,工作者們長期接觸X射線,被灼傷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還有得癌症的風險。為此,瑪麗亞寫下了關於X射線安全使用的說明。

1918年宣布停戰的時候,居里夫人正在實驗室收集氡*。聽到戰爭勝利的消息後,她往窗戶上掛了一面小的法國國旗,一向冷靜的她,居然還開上了她的「小居里」到街上歡呼慶祝。

不過,那時的法國政府並沒有意識到,居里夫人的X射線車和放射科戰線救助了上百萬法國士兵

直到1934年,居里夫人因長期暴露在輻射中而長眠,法國政府才為她頒發了獎章。

*註:氡通常的單質形態是氡氣,為無色、無嗅、無味的惰性氣體,具有放射性。氡的化學反應不活潑,氡也難以與其他元素髮生反應成為化合物。

居里夫人的實驗筆記本,如今依然帶著強烈放射性

或許很多不了解的人,覺得居里夫人做的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但是一個能在20世紀的科學界展露頭角的女性,絕對不簡單。

她經歷過苦難,也有過成功。在中年時也受到過詆毀,被人冠上「波蘭蕩婦」的罵名。

在戰爭來臨時,從她選擇在戰爭中救人,而非利用放射學去製造武器,就足以證明她的了不起,無需多言。

放射學在戰爭中得到發展的同時,也是人類反思戰爭的一面鏡子。

在戰爭里,的確是有許多的科學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然而細想下來,能在戰中受到資金和資源支持的科學研究,又有哪個不是為了取得勝利?

*參考資料

徐向陽. Hermann Vogel. 戰爭中的放射學. 放射學實踐.2010-02.25(2):227-230.

Marie Curie, Wikipedia.

Timothy J. Jorgensen. How Marie Curie Brought X-Ray Machines To the Battlefield. The Conversation.

Madame Curie: A Biography.

____________


推薦閱讀:

這八個炫酷的小實驗,不用去實驗室,在家就能做!
別為老祖宗辯護了
心智 | 科學探索也能被機器取代嗎?
漫畫 | 狗年來了,你們卻還在吸貓!汪星人發怒了!!!
中國實現煤制乙醇,化"煤"為"酒"的奇蹟如何釀成?

TAG:科學 | 物理學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