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風:呼喚公正、理性和良知——張扣扣報殺母仇之我觀
呼喚公正、理性和良知:張扣扣報殺母仇之我觀
文/大中書院:楚風
一、一場悲劇引發的另一場悲劇
咱們中國有句古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母子之親,從某種意義而言,更甚於父子之親。同理,殺母之仇,更是不共戴天!
也正是基於這種民族心理,張扣扣大年三十為報殺母之仇手刃三位仇家被大眾所激賞和讚歎。
有評論曰:「張扣扣,孝子復仇,於絕對優勢下,並不濫殺無辜,知身後事,為免拖累妻子,於是不婚,是為仁;手刃仇家,並不苟且偷生,好漢自首,是為義;年三十,先祭母,後殺仇,是為禮;知曉人間法無望雪寃,轉求自然法同態復仇之義理,且學得特種技藝,遂擇機擇時,一日提刀,成就夙願,是為智;守護隱衷,吞淚止語,暗許諾言,二十五年,志不稍移,終成大孝一人,是為信。」
依此論,張扣扣儼然是一位「仁、義、禮、智、信」五德皆備的儒家君子。
但是他們忘了,張扣扣的母親被王正軍一棍子打死了是一場人間悲劇;同樣的,張扣扣大年三十殺掉自己的殺母仇人王正軍、王正軍的父親王自新、王正軍的哥哥王校軍也是一場人間悲劇。
這是一場悲劇引發的另一場悲劇。
張扣扣失去了母親,同樣的,王正軍、王校軍、王自新的兒女們也失去了父親。
我不知道這樣的人間悲劇有什麼值得我們讚歎和激賞的。
恰恰相反,面對這種人間悲劇,我們要做的不是去讚歎激賞,而是更應該反思這場悲劇的根源。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減少甚至避免類似的悲劇一再發生。
二、判決的不公正導致了這場人間悲劇
從目前媒體及官方不斷更新資料的資料來看,此事的來龍去脈也大體清晰了。
(一)、鄰里糾葛導致的悲劇
當年的《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96)南刑初字第142號》詳細記錄了張扣扣之母被打死的經過: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十九時許,被告人王正軍的鄰居汪秀萍路過王家門前時,因過往與王家有矛盾,汪便朝被告人之兄王富軍臉上吐唾沫,遂引起爭吵。被告人王正軍聞訊趕到現場也同汪爭吵,汪秀萍拿一扁鐵在王正軍的左額部、左臉部各打一下,被告人即從路邊撿一木棒朝汪秀萍頭部猛擊一下,致汪當場倒地於當晚十時許死亡。
(二)、判刑八年 賠償九千
1、判刑八年
王正軍打死張扣扣母親之後,不像傳言所說那樣利用自身的關係網免於刑罪,而是被判刑八年,當年的判決書這樣寫道:「被告人王正軍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刑期自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九日起至二00三年八月二十八日止)」
按照刑法規定,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案發之時,王正軍雖屬未成年,但是只差幾個月就滿18歲了,按照刑法規定未成年人雖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是判八年,再加上那扣掉喪葬費只剩一千多元的償,如何讓張扣扣一家人服氣。
2、賠償九千
當年張扣扣一家作為原告要求王正軍賠償汪秀萍(即張扣扣母親)死亡的全部喪葬費及贍養、扶養、死亡補償等經濟損失二十五萬元。但是最終法院的判決卻是:「由被告人王正軍的監護人王自新一次性償付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福如經濟損失九千六百三十九元三角(除王自新已支付汪秀萍喪葬費人民幣八千一百三十九元三角外,其餘一千五百元限王自新在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付清)。」
就如有網友所說的那樣:「以被告人家屬(王家)沒有賠償能力,作為減免賠償的理由,沒有證據,也沒有依據,更是匪夷所思。有沒有賠償能力是執行階段的事,是能不能執行到位的事,而不是判決直接免去賠償責任的法定理由。」
如此判決不但悖逆人情,且違背法理,明顯違背了法律的公正,
(三)、仇恨滋生 參軍入伍
自己的母親被人打死,兇手竟然只判了八年刑,扣除喪葬費之後的一千來塊賠償簡直就是一種羞辱,相信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憤恨。我相信,面對殺母之仇以及這樣不公正的判決,必然會在當時年僅十三歲的張扣扣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
也許,這就是張扣扣長大之後選擇參軍入伍的重要原因。張扣扣退伍之後,並沒有參加工作,並且一直未婚。我想,也許他結婚生子了,或許不會有這樣的選擇。
(四)、大年三十 入屋殺人
大年三十晚上,張扣扣闖入王家,用刀和槍將正在準備年飯的王自新(71歲)及其長子王校軍(47歲)、小兒子王正軍(39歲)殺死。
當地村民目擊行兇過程,但見到張扣扣拿著手槍,沒人敢上前阻止,張扣扣對村民大叫:「與你們無關,我只殺他們!」之後便逃離現場,張扣扣放過了王家的婦女和孩子們。
有網友評論認為張扣扣放過這些婦孺可以說得上是「仁」!
我想說,這只是張扣扣還沒有完全喪失理性,還保留了一點人的良知。
三、如果......也許......
在農村,因為一點小事就引發對罵、鬥毆,最後引發成流血事件的事太多了。筆者也是農村人,我現在還記得自己的父母半夜兩三點起來,扛著鋤頭、鐵鍬出去和鄰村人搶水。也見過自己的母親因為鄰居家的雞跑到我們家的菜園子里啄了點菜就和鄰居家阿姨對罵。
農村的貧困,以及這種貧困所帶來的人心的貧瘠,城裡人是無法想像的。
如果當年張扣扣的母親王秀萍沒有朝王福軍臉上吐口水,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那些矛盾會煙消雲散。
如果王正軍當年能夠保持理性,剋制自己,沒有舉起手中的棍子,也許他能有一個更燦爛的前程。
如果當年這樁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案件能夠得到公正地判決,張扣扣和他家人的內心也許能夠得到平衡。
如果王正軍及其家人在悲劇發生之後能夠向張扣扣一家表達足夠的懺悔以及採取其他的方式補償,也許張扣扣不會採取如此極端的復仇行為。
如果張扣扣把殺母之仇以及這種不公正的判決當作自己的人生動力,不斷地提升自己,而不是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也許他有更多、更好的方式來複仇(並不一定要殺人)。
如果張扣扣能暫時放下心中的仇恨,也許他可以娶妻生子,為張家留下後代,甚至最終放下心中的仇恨,開始新的生活。
四、呼喚公正、理性、良知
反思這場人間悲劇,我們可以看到,農村經濟的貧困和農村教育的缺失導致了農村人心的貧瘠,基層司法的不公正在人心當中滋養著仇恨的種子,把好端端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殺人犯。
同樣,理性和良知的缺失也讓很多媒體以及自媒體為這種血腥的復仇激賞、讚歎,而他們的這種激賞、讚歎或許會引發更多地人間慘劇。
《論語》記載了夫子這麼一段對話: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何謂「直」?直者,正也!
法之正,是謂公正!
智之正,是謂理性!
心之正,是謂良知!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公正、理性、富有良知的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