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男孩》:美式勵誌喜劇家庭四大特點:富,逗,暖,善
驚聞《藍精靈2》中的「兒子」雅各布長大了,還殘疾了,趕緊跑去電影院看了他「帶傷上陣」演的電影。看完之後舒了口氣:雅各布真是好底子,即使扮演了一個臉部畸形的孩子「奧吉」,也萌得一比。
只是電影中,奧吉幾次對著家人怒吼:「他們覺得我丑!我討厭上學!」看得我倒吸了一口冷氣:這要是在我知道的許多家庭里,孩子這樣沖父母說話,鐵定被揍成狗啊。
可電影中奧吉的家人在孩子發脾氣後,做出的反應卻是:父母滿是理解與尊重主動和他溝通,輪流講著故事陪伴他入睡;姐姐原諒弟弟的無心之過,灌輸一番雞湯然後帶他去過萬聖節。
豆瓣上一個網友說:生在這樣的家庭里,做條狗都好啊。
我深以為然。奧吉的家庭是典型的美國勵誌喜劇家庭:家境殷實、父母逗比、環境溫暖、性格良善。
現實中,能同時滿足這四個因素的家庭,我至今沒有見到過。但缺了其中某個因素的家庭,我倒是經常見到。
家境不夠殷實
奧吉剛出生就整容21次,且不說美國醫保給報銷多少,在中國整個容少說也上萬,一出生就花幾十萬還能其樂融融的家庭,月薪不到一萬沒有百萬遺產的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電影也側面表達出了奧吉的父母都很有錢的事實:能在聖誕夜買一整顆聖誕樹回家裝飾,第二天說丟就丟。
家境不夠殷實,意味著畸形兒很可能整不起容,無法將外表從「嚇哭」級別減弱為「驚訝」級別,孩子將生活在孤獨中,飽受自卑之苦。
父母不夠強大
一對逗比的父母能將負面情緒當成耳邊風,左耳進右耳出,在渡邊淳一《鈍感力》中,這被描述為成功人士具備的環境適應能力和高強抗壓能力,標誌著他們內心的強大。
現實中,許多父母的內心並沒有那麼強大,他們對細節敏感,無法消化孩子的負面情緒。如果孩子崩潰了,抗壓能力一般的父母也可能跟著崩潰。
這樣的家庭里,經常可見罵聲。小孩子把負面情緒發泄出來,大人招架不住,就用同樣的方式發泄回去,比如批評責怪小孩,或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我為你吃了多少苦,我的脾氣沖誰發?」
環境不夠溫暖良善
畸形兒在學校里被欺負,這是必然的,但電影里這群欺負人的「小惡魔」雖然行為不成熟,骨子裡卻驚人的懂事。
能接受老師的安排友善對待奧吉、能憑自己的主見而非旁人意見選擇朋友、為朋友打架、幫朋友出頭、發現自己有錯及時改正。霸凌的始作俑者離開學校時還主動道歉。
放在現實里,這群霸凌者都是天使啊。
現實中的熊孩子欺負人是什麼樣的?重則把人往死里打,輕則把人往死里罵。非但一點也沒覺得自己做得不對,還認為所有問題都是被欺負的人造成的,其父母也是如此給他們撐腰。
電影放大了奧吉的心酸和自卑,但他處在一個殷實溫暖的環境;現實放大了父母的艱辛和惆悵,但孩子的艱難藏於水下,難以被發現。
如果這不是電影,奧吉可能生活在一個整不起容的家庭、有一群愁眉苦臉的家人、面對一群下手不知輕重的同學、無數次被人欺負得想一死了之。
是的,這就是現實。電影放大了美好,現實隱藏了心酸,普通兒童尚且有大大小小的心理陰影,畸形兒活著更加舉步維艱。
小學時,我的同班同學星星是個特別有才華的男孩,他有一門一開口就能逗人發笑的能力。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暗暗佩服的人,我甚至會去主動模仿他的腔調,在大人面前表演,希望自己也能夠逗人一笑。
在我眼裡很優秀的星星,是別人眼裡的畸形兒。他從小就有皮膚病,非但周身長滿斑點,身體還特別不好,體育課一律缺席,隔三差五就去醫院。
星星的父母是工廠的工人,家境普通,但為人厚道,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去他家玩,幾乎每天放學都去。
我們一起打遊戲、玩卡牌;我們一起聊班上最討人厭的傢伙;我們一起惡作劇、一起被罵。夏天我們一起吃他母親做的涼麵,冬天我們一起用雪糕整蠱女生(雖然我也是女的)。
初中我考入其他中學,星星繼續留在本校,我們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但他樂觀的心態深深的影響了我。
初到新班級,面對比我優秀的新同學,我不知所措時,就會想起星星,像他一樣講笑話、逗人發笑。
那時我不懂,為什麼我的朋友不願意和星星一起玩,我也不懂為什麼我的朋友越來越多後,星星卻越來越疏離我,彷彿故意和我拉開距離一樣。但即便如此,星星的樂觀與強大也始終是一股支持著我的力量。
後來我升上重點高中,星星仍然留在本校升學,我們已經多年不曾聯繫。直到高三我考上大學,伴隨錄取通知書而來的,是我媽小心翼翼的通知:星星去世了。
我愣在原地,我愣了很久。我沒有很想哭的衝動,我甚至一下想不起星星長什麼樣子。
但我清楚的記得那種感受:我心裡的某個標杆垮了,轟的一聲,摧枯拉朽。
我隨父母去吊噎星星,在他的房間里,我坐在無數次我們一起開懷大笑的沙發上,摸著星星的卡牌,想起小時候我特別佩服他玩遊戲總是贏我,這時眼淚才涌了出來。
媽媽一直在我身後默默的看著我,我回過頭對媽媽說:「我可以把遊戲王的卡牌帶回去嗎?他說過要送我的。」
大學畢業之後,我一個人在外旅行了三年,做過青旅前台、廣告策劃、調酒師。有人問我,是不是受了什麼刺激,一個女孩子家家像男孩子一樣到處跑?明明可以去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卻在酒吧里每天站8小時掙旅費?明明有人追卻保持距離,小小年紀理智得驚人?
我沒有回答,我說不出口。我無法告訴他們:十歲的某一天,我和星星約好了以後要一起旅行。這個約定,我們曾說了很多遍,當初以為是戲言,如今卻鬼使神差的兌現。
旅行的至始至終,我都懷著沉重的心情,我一直沒丟掉星星對我的影響,在三年的時間裡,我去了儘可能多的城市,留下儘可能多的腳印。我在旅行中總是驚人的理智,是因為我一直在沉思:如果我繼續走下去,是不是也能變得跟星星一樣強大?
三口之家中,富有與逗比不是必備因素,必備因素是溫暖和良善,它能讓一個懵懂的孩子從狹隘的一葉障目,變得心胸寬大、包容萬物。一如電影中奧吉的同學所說:如果非要在正確與良知中選一個,我選良知。
在不夠溫暖和良善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會以「絕對正確」和「絕對錯誤」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和別人。在他們看來,畸形兒與自己不同,就是錯的,接觸他就會傳染病菌。這種「二元論」不止會在他們童年發生,還會貫穿他們一生。
相反,在溫暖和良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會主動接納與自己不同的心靈,他們知道比起「正確」與否,更重要的是否能感同身受的理解。
「自卑」是畸形兒纏繞一生的夢魘,富有的家境和強大的父母,能夠幫助孩子緩解自卑,但溫暖和良善的環境,才是幫助他們樹立自信的良藥。
所以,美國式勵誌喜劇家庭多多益善,溫暖和良善的父母多多益善。世界因多元而精彩,這世上有很多的溫暖,長得不那麼好看,但每一個溫暖的人,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END-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芒來小姐】(ydsakyml)
推薦閱讀:
※這才是正確的「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窮養男孩的說法正確嗎?
※根據原因找對策 孩子寫作業不再慢吞吞
※家長如何避免孩子遭受校園霸凌?美國反霸凌網的建議值得一讀
※父母應該為孩子的錯誤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