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太少,植髮來幫忙!市面上有哪些植髮方法呢?

昨天本刊知乎賬號首日開張,分享了之前採訪皮膚科醫師關於「脫髮」這個話題的一些基礎知識,今天就來說說更高深的關於「植髮」的學問。其實知乎里關於植髮的帖子不少,也有很多親身分享,本刊今天則就專業醫師分享的植髮的幾種方法和未來趨勢展開討論。今天的分享比較專業,術語較多,慎入。


在國際和國內主要有兩種植髮方法,一種叫做FUT,這種FUT是用毛囊單位毛髮移植。就是在我們不脫髮的後枕部(後枕部是不愛脫髮的),用機械的刀切取一個片狀的頭皮,具體取多少頭皮要根據毛髮的需求量。這塊頭皮取下來後上面長了很多毛髮,用取發器給它分開,分成一個一個的毛囊,之後把這個毛囊種到需要頭髮的前面的脫髮區域。實際上相當於取一大片,分成不同的一個一個的毛囊,再把它種上去,這叫FUT法。這種適合脫髮量比較大,需要種植的數量多一些的患者。

還有一種方法叫FUE,是毛囊單位提取數,與FUT不同,是在後枕部直接取一個毛囊單位,種植到前面的脫髮區域,相當於是一對一的過程,而不是取一大片再分成小片再種到前面,這種適合小面積脫髮,脫髮量不是很大的患者。

現在提倡的是把FUT和FUE相結合,能達到提取的毛髮量更大的效果。

上述兩種是目前毛髮移植經典的方法,還有就是美國ARTAS植髮機器人,這個美國已經應用了,但在國內目前還沒有應用。這是用機器人提取毛髮,再移植到脫髮部位,但這個成本相對來說比較高,機器本身就需要大概280萬人民幣。而且每開一次機3000塊的開機費就沒有了,所以還沒開始種,開機就需要3000塊。機器人植髮速度快,但它一定比人工植髮好嗎?倒是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它畢竟是用機器去取毛囊,所以不像我們人為的時候可以在顯微鏡下用人眼去看毛囊,這樣取的話受損是比較少的;如果用機器人取毛髮,是一個機械的過程,在取發的過程中,毛囊損傷相對較重,這個造成種完後成活率實際上不如人為種的成活率高。這也是目前它還未在國內開展的一個原因。

但是,機器人植髮的優點是省時省力。目前國內植髮都是需要一個醫生團隊作戰,需要大概五六個人配合,因為如果人少的話毛囊分離的時間長,毛囊離體的時間越長,活性越低,所以團隊作戰可以減少團隊作戰的時間,毛囊的活性才能保證。但如果用機器人,機器人是很快的,能比人工快很多,這樣毛囊離體的時間比較短。省人力省時是它的優點,相當於病人的痛苦也能減輕一點,不用一下子等五六個小時。毛囊移植的手術一般是至少需要四到六個小時的,對於患者,對於醫生,這都是一個體力的消耗,在精神上也比較痛苦。

目前還有一個叫FGF雙活因子植髮體系,這是比較新的,在美國已經應用了,在我國有個民營的植髮醫院也引進了這個技術。這種FGF雙活因子植髮系統主要是針對取下來的活毛囊有個處理技術,怎麼處理呢?是從人體內同時提取活細胞,把它培養起來,這些活細胞在降解的過程中會釋放很多生長因子。將活細胞和後枕部取出的活毛囊共同培養,此過程中活體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能促進毛囊生長,所以這樣毛囊的活性強,再把通過活細胞刺激後的活毛囊植到脫髮區。在共培養過程中,毛囊的活性進一步增強了,所以再種植到脫髮區成活率很高,目前報道的是99.68%,基本上接近100%。不過這種植髮體系需要實驗室的工作,因為活體培養是需要細胞培養工作室的,無菌各方面操作都是要求比較嚴格,所以不具備一定的條件的小診所是無法開展的。

最後,還有一個前瞻性的技術,是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的方向,叫毛囊幹細胞,把毛囊幹細胞培養好再種到我們的脫髮區,也就是說,只要取一小塊毛囊組織,就可以讓它複製複製再複製,聽上去是不是特別美好?可惜,這個目前只是在研究階段。還沒進入到臨床應用階段,真的應用起來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那麼,植髮之後還會再脫嗎?

大家可能都發現了,脫髮一般都是從頭頂和前額出開始的。這是因為我們每一個毛囊上面有一個雄激素受體,這個雄激素受體在後枕部的敏感性是不高的,而頭頂區域或者額部敏感性比較高。所以當受體比較敏感的時候,如果接觸到我們體內的雙氫睾酮(DHT),兩者一結合以後,就會導致毛囊微小化,毛囊微小化以後頭髮就會慢慢脫落。而受體不敏感的位置,即使接觸到DHT了,但是不敏感,所以就沒什麼變化,就不會脫落頭髮。我們植髮是從後枕部取得毛囊種植到前部,因為它的受體是不敏感的,所以種植到前面的頭髮一旦存活,是始終不會脫落的,是一勞永逸的。(真是個好消息對吧!)

大家還想知道哪些乾貨內容呢?歡迎給我們留言哦!

bzQ??=h??

推薦閱讀:

對雄性脫髮和植髮技術的學術性討論(大量參考文獻)

TAG:植髮 | 脫髮 | 美髮護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