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製造——智能製造的讀後感
這是一個落魄的工業工程師對原公司進行了深刻的控訴,並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寫出了一本從細節入手,如何建立一家高效工廠的書。這本書寫在2010年左右,在這麼一個浮躁的商業環境中,為什麼作者能保持著這份清醒(吐槽原公司)呢?
——因為他退休(失業)了。
如果你要想在短時間內飛黃騰達,做上CEO,迎娶 白富美,就不要看這本書了。
如果你要想經歷些挫折,在幾十年後成為一位「掃地僧」,那就不要等了,馬上買回家,偷偷的看看就好了。
為什麼這麼說,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野球拳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是從基層(現場實踐)出發,一步步的說明了工業工程對於一家高效工廠的作用。如果你是一個有著豐富現場經驗的工藝人員,就會贊同作者的想法,雖然有一些稍顯過時,比如計算機系統的投資,比如說自動化系統的投資大小,但是那些基本的原理沒有任何改變。「徒有其表」的人能改變一件事情的結果,但是改變不了物理定律;——「徒有其表」的人能帶來新思維,研究出新的方法,但是這些新東西能不能提升工廠的效益,——徒有其表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徒有其表的人可能讓你認知失調,並且對你洗腦,並且只靠自身強大的EQ,取得巨大的」成就「。舉個Autoliv的例子,某個APS地區經理,來推行一件流,講了一堆理論的東西,最後問她在廣州工廠怎麼在不損傷效率的狀況下實現,她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那是你要去研究並找出答案的」。在我離開Autoliv的時候,此人已經升任到中國區去了)
這本書里,每一頁都能發現一些非常非常基礎的管理,這裡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關於績效考核的。
對於這一條,深有體會。
我有一台X360,裡面有一個遊戲Ubi的Just Dance,最吸引我的是——一個能讓我在為了達到五星,在電視前面連跳10次call me maybe的評分和獎章系統。在工作里,如果也建立一個類似的系統,效果也是明顯的,如果現場主管既認真有公正的話。
另外一個就是關於工廠計算機化的經驗。
作為一個實踐者,I can not agree more。市場上現成的系統,既複雜,又貴,還不實用,對方對你的流程好不熟悉,怎麼可能搞得出好用的東西呢?(但是要注意一點,可能你方的對應人員也不熟悉自己的標準流程)
現在正確的開發流程應該是這樣子的(個人意見):
第三個例子,是關於培訓的,特別是對於工程技術人員,想一想你們公司培訓工業工程師的標準程序是這樣的:一位HR的小姑娘對你說:」這裡就是你要工作的部門了,祝你好運!「然後你感覺就被丟進了一個池塘。(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其他方面的,就不在這裡劇透了。另外,有些東西不好說得太多,太深。
2004年,那個時候我還在LiteON,公司裡面有一個IE學院,專門培訓工業工程師。裡面有個留美博士,提出過一個口號——Back to Basic,在做改善,設計新產線的時候,要從基礎數據分析做起—— 但是只是一句口號。
幸好,工業工程師沒有坐上高位,統治世界,所以我們才有這麼多彩的工廠生活。——鬥爭也是生活的一個部分,現在的錯誤為什麼不能成為將來的基礎呢?
看完這本書,我強烈的懷疑自己,是不是也要在十幾年後寫一本同樣的書。
http://weixin.qq.com/r/4D-UzJ7EZsMZrdqv92ry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