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一年,研學旅行機構怎麼做最後的業績衝刺?

大家好,我是童心慧游研學圈的Linda姐。

寒假是2017學年最後一個研學旅行的高峰期,狂奔了一年的研學旅行機構,年初定下的業績完成了多少?在高峰期前,我們又該怎麼動員員工做最後的業績衝刺呢?

本文共計1563個字,預計閱讀3分鐘。

一般來說,組織跨區域研學旅行的機構,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接服務於終端客戶市場的主辦機構(組團),一種是目的地研學旅行承辦機構(地接)。當然也有一些公司集兩者與一身。

考慮到研學旅行承辦機構作為研學活動的最後一環,對研學旅行的品質起著直接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重點討論目的地承辦機構如何衝刺業績。

01

確保「播種」的「收穫」,千萬別被截胡。

相較於普通旅遊產品,研學旅行的運作周期更長,一方面,研學旅行的教育屬性決定了產品的研發周期更長,另一方面,每個客戶的研學需求的不同決定了個性化服務周期更長。培育了2、3年才開花的研學旅行客戶也不在少數。

前期客戶培育如此辛苦,怎麼避免收穫時節被「偷果子」呢?

1) 產品方案的投放要有針對性。

前文提到,研學旅行產品因為教育屬性研發周期長,而教育需求又在快速迭代,因此,對於專業的研學旅行機構,產品研發的工作強度和成本其實是非常大的。但是,到了產品宣傳環節,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這樣辛苦出來的產品被滿天遍地的群發。

這無異於高薪僱傭中科院博士在高精尖實驗室里研發的先進產品,最後卻選擇擺地攤賣。

更糟糕的是,這樣群發產品廣告會招致大規模複製。接下來,客戶面對同質化產品選擇困難,同業之間價格戰硝煙瀰漫,用戶體驗後差評投訴,然後,客戶在當地口碑下降。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誰都沒得好。

因此,我們要明確,群發產品廣告的主要目的是作為「魚餌」約到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而,專業研學旅行業者又較為小眾,轟炸式廣告無異於大海撈針。現在有很多方式可以幫我們快速鎖定用戶,比如電子名片資料庫、微信公眾號關鍵詞等。

研學旅行一定是專業的主辦機構與承辦機構,藉助彼此的資源優勢,聯手打造競爭力。

2) 弄清每一位客戶的意圖。

在最後衝刺階段,有件事甚至優於拿單,那就是客戶分析。客戶是以研學旅行為主營業務還是有計劃要轉型為研學旅行的客戶?在當地資源優勢如何?課程特點是什麼?等等。分析客戶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同頻對話」,是拿單最高效的手段之一。你的某研學課程可能確實很好,但是,客戶未必需要。

3)快速確認合作。

簽訂合作協議或是交付一定數量的定金,是達單最後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我發現一些年輕的員工很容易「提前慶祝」,自以為已經是穩定供應商了或前期溝通的很好了,在沒有客戶任何定金之前,為了確保服務品質,提前進入操作環節。這就將風險轉嫁給了公司。

而客戶方面,即使一般都有幾家穩定的額供應商,也還是會繼續找尋其他合作夥伴,不簽約,不儘早簽約,客戶被搶走的風險極高。

另外,作為研學活動承接機構,尤其是旺季,酒店、交流學校、專家導師等資源是非常緊張的,一些優質研學資源更是十分稀缺。儘早簽約也能更好的保證主辦機構研學活動的服務品質。

02

衝刺的同時,要開始新一輪「播種」。

由於研學旅行的運作期時間較長,老客戶又不專一,因此,新客戶的開發就尤為重要。尤其是現在研學旅行風頭正勁,市場上不斷湧現很多研學新秀。因此,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抽出部分時間發掘新客戶。

好處是,不僅可以為下一季的「播種」做準備,同時也會更全面了解市場需求,為下一季提前做了市場調研,更可能順手摘到競爭對手的「果子」,其原因不言自明。

03

讓利於合作夥伴,實現雙贏。

研學旅行的承辦機構為了確保其承載力和接待質量,在旅行的常規組成要素中一定會做批量的採購,如:酒店房間、景點門票等,在出現「存貨」時,不妨將「存貨」製作旅行配套產品,有選擇的投放給研學旅行合作夥伴的旅行部門,這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物美價廉」,從另角度上也是增加了與研學旅行機構主營業務的粘性,順便贏點微利。

本文原創,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vx:sindyhigh。

推薦閱讀:

90%的研學旅行行業新兵會陷入的2大認知誤區!
哈佛大學學生領袖帶隊 美國一帶一路峰會遊學
研學旅行如何引發口碑傳播?

TAG:遊學 | 國際學校 | 旅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