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鎮館之寶——黃公望 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下篇)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 紙本墨筆 縱31.8厘米 橫51.4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而燒掉的起首一截,剩下的這一段就是我在浙江省博物館見到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

1957年《剩山圖》由沙孟海委託謝稚柳在1957年從吳湖帆手中購入浙江省博物館,之後一直「深居簡出」。

先來八卦一下黃公望。黃公望有一個好友叫鍾嗣,在他寫的《錄鬼簿》中記載,黃公望原本是陸家的後代,乃陸神童之次弟也,系姑蘇琴川子游巷居,七八歲時螟蚙溫州黃氏為嗣,因而姓黃。其父九旬時,方立嗣,見他說:「黃公望子久矣。」所以這位陸家之子,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

簡單來說黃公望是陸家過繼給黃家的,不然元四家之首就改為姓陸的啦!

其實黃公望青年時期並不想以畫家終其身,還是十分希望能在政治上一展身手,可惜命運不濟。別說官,連吏都沒當成。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還逼死人命,朝廷自然抓了張閭,黃公望也遭到連累逮捕下獄。而歷經世故,已年近五十,一生大勢已去,便絕了仕途之望。

文人賣畫,盛行於明清二朝,元代文人寄樂於畫,賣畫為生極少。所以黃公望出獄後為生活所迫以賣卜、授徒弟為主要生計。

除了經濟上的問題,黃公望出獄後思想極端苦悶,除了儒家思想外,他更接近於佛、道二教,並且加入了新道教。元代統治者所定十等人中「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九儒、十丐」 道的地位明顯比儒要高的多,況且還有免役特權,所以新道教興盛。

而新道教中《立教十五論》:「第一論庵;第二論雲遊。。。第七論打坐,述靜坐之心得;第八論降心,述剪除亂心,而術定心;第九論煉性,述對於理性,應使得緊肅與寬慢之中。。。第十五論離凡世,述脫落心地,是為真離凡世。」 打坐、降心、煉性,都使人虛精凝神,詩要孤、畫要靜。這種宗教修鍊對黃公望的思想和畫風形成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作為文人畫發展的一個高標,這個需要劃重點喔。

又引首沈尹默題跋;

前隔水吳湖帆題跋;

一直到1938年10月26日,有書畫「一隻眼」之稱的吳湖帆先生,從汲古閣曹友慶的《宋元明大冊》中才發現黃公望的《剩山圖卷》。

左上角有「吳之矩」騎縫白文半印,右下方有「其貞」朱文小印。

其圖雖為燼餘本,火痕宛然可辨,然結構完整,山川渾厚、草木華滋,儼然富春在望。

明人張丑《清河書畫舫》曰:「近見吳氏藏公《富春山圖卷》,清真秀拔,繁簡得中。」

元 黃子久《寫山水決》曰:「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上。」

拖尾王廷賓長跋,記載該圖卷遭火燒及以後流傳、收藏經過。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黃公望死於杭州,時年八十有六歲。死後,還留了下了好多傳說。周亮工在《書影》所記:「常聞人說黃子久。。。一日武林虎跑,方同數客立石上。忽四山雲霧擁溢鬱勃,片時竟不見子久,以為仙去。」

朱志良在《南畫十六觀》寫道:普通人通過知識去看世界,但真正懂藝術的人是通過覺悟去體會真實,繪畫是呈現世界真實的工具,而不是知識的圖像化


推薦閱讀:

浙博鎮館之寶——黃公望 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上篇)

TAG:元朝 | 富春山居圖 | 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