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怎麼辦

(一)

作為80後的中年人,和客戶聊天,同朋友閑扯的時候,總會轉到小朋友的話題。

很多人痛心疾首地說,小孩子不好好做作業,每天磨磨蹭蹭到九、十點鐘,去檢查的時候總能發現好些低級錯誤,還得返工。

現在的學校都有家長群,晚上的作業沒完成好,第二天,老師就會在裡面喊著,XX媽媽/爸爸,你們家作業是怎麼過的,你這個簽名還得付點責任啊,云云。

即使隔著手機屏幕,家長也是一身虛汗,連聲賠笑,說下次一定注意、一定小心。

很多朋友都是職場精英,談判打單,笑對自如,PPT、EXCEL,信手拈來。但偏偏在小孩子做作業這事上,束手無策,疲於應付。

忙完一天的工作,滿身疲憊回到家。小孩子在那裡抓耳撓腮,過去一問,才做了不到一半。脾氣不好的家長,當場就發飆。脾氣好的,趕緊幫忙,呼哧呼哧忙好,差不多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兩個人都累得夠嗆。

然後想到這樣的日子,前路漫長,家長和孩子兩眼相望,皆悲從心起,一聲長嘆。

總結起來,孩子寫作業有幾個問題:

不自覺。

不催不寫,家長不回家不寫,沒人盯著不寫。

效率低。

說是從下午五點就開始寫作業,磨磨蹭蹭,過了一小時才寫了一點點,眼看著馬上十點了,還有周記沒有寫完,還有兩篇默寫沒有動筆。

低級錯誤多。

看了氣不打一處來,8+7能給你寫出16,答案明明知道,但寫出來就是錯了。這個題改了,下個題目還錯。

我女兒今年小學五年級,以上提到的問題,在她一、二年級的時候非常明顯,好在經過這幾年的磨合,已經大有改善,大體上能夠做到每天自覺完成作業,盡量杜絕低級錯誤,可以保證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大約是在晚上九點左右),還能剩餘一點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彈古箏、畫畫或者看書。

因此,想斗膽聊聊自己這方面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小朋友的功課多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學校布置的作業,課外輔導班的作業,每天都會產生固定的工作量,必須得保質保量地限期完成,這些都會給孩子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但從教學效果上考慮,布置作業是對上課內容的鞏固和夯實,有其必要性和積極的作用。

適量的課外作業,短時期是無法改變的,只能去引導孩子積極面對。

孩子喜歡玩,不喜歡長時間地趴著寫作業,是天性。即使是我們成年人,也盼著休息,更別說缺乏自制力和意志力的孩子。

剛剛入學的孩子,只是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態度,並不會把作業看成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不會天然地用認真負責的態度來對待作業,這是正常的,合乎兒童心理,會無差別地體現在每個孩子的身上。

(二)

孩子對待作業的積極態度,需要家長進行引導。孩子的舉止,大多數是家長行為的映射。

首先,家長需要反省,是否存在以下幾種情形。

經常無視孩子的選擇,隨意打斷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當她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表現出一定時間內的關注。很多家長站在自己的角度,出於為孩子考慮的心理,經常會武斷地幫孩子做選擇。

比如,孩子興高采烈的玩遊戲,會催著孩子趕緊過來喝水,擔心她口渴;孩子在看書,會要求她放下休息一會,理由是為了保護眼睛。

家長的過多干涉,會無意中一次次摧毀孩子的注意力和專註度。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不高,就在所難免了。

在寫作業的時候,不恰當的干預

要麼都不管,要麼爸爸媽媽一起管,管的時候意見還不統一,讓孩子無所適從。

孩子寫作業,在一旁眼巴巴地盯著,看到孩子陷入僵局時,一衝動就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並且,時不時地跟孩子講,快點,馬上要到九點了,抓緊啊,我的祖宗。

這些不合時宜的干預,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和依賴,心想,要不,筆給你,你來寫。

對孩子過高的期望,但同時缺乏起碼的耐心

出去玩的時候,一家和睦,其樂融融;寫作業的時候,劍拔弩張,雞飛狗跳。

家長對於孩子過高的期望值,會產生明顯的急躁心理,恨不得畢其功於一役。一旦觸及到寫作業,媽媽瞬間從天使變成惡魔。

孩子們會敏感地覺察到這種變化,從心底里抵觸寫作業,寫作業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愁眉苦臉,磨磨蹭蹭。

運動式執法

借口工作忙,平素對孩子放養,不管不問。

而開完家長會,或者考試成績出來後,一旦不好,頓時變臉,把孩子狠狠罵一頓,同時開展血腥的運動執法,在學習上暴飲暴食,連孩子上廁所都盯著。但過不了幾天,又開始懈怠。周而復始。

在孩子看來,學習只是家長的面子,態度自然無法端正起來。

(三)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看著天近子時,鳥兒都睡了,自家的娃兒還在案上奮筆疾書,心頭甚是可憐,確實不是滋味。

小孩子的作業問題,是家長繞不過的坎兒。家長們需要採取合理的措施,長期的規劃,並身體力行地參入。幫助孩子,也是幫助自己。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件事情慢慢做起來。

改變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把她當作大人來看待,盡量以商量的語氣來互動。

所有的事情都有商量,孩子能夠得到自己的空間,才會樹立自己的個人意識。

具體到寫作業這件事,可以和孩子講明白寫作業的目的是什麼,意義在哪裡。

比如,我們在和孩子聊作業的時候,會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上班,小孩子的工作就是學習,這些都是最基本、最正常的事情。

不把作業當作洪水猛獸,而是看作自己份內的事情,不誇大也不抹黑,讓孩子用平常心態來看待作業。

給與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不主動介入孩子的答題過程。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可以在旁邊陪著,不要玩手機,最好是看書。孩子不問,我們不干涉。孩子問了,我們耐心回答。

孩子在思考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很著急,會認為等待孩子自己解答的過程太浪費時間,不如家長自己告訴他思路來得快。

但對於孩子來說,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結果,會產生單獨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這種正向的激勵會逐漸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思考的關注度。

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

大到這一學期,我們要面臨什麼樣新的學習環境,我們還要參加哪些輔導課,這些輔導課的目的是什麼,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時間調整,功課和娛樂的時間會發生哪些變化,都需要和孩子充分的溝通,讓她有一定的心理上的預期。

小到每一天功課的時間分配,什麼時候完成學校的功課,哪些課外的功課可以適當的延期,我們應該在什麼時間點完成這些任務,引導孩子來進行自我規劃。

孩子經過考慮後說出來的計劃,她們一般都會如實地執行,孩子們會對自己說出的話語負責。

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家長需要進行實時的觀察。如果進度不符合預期,要停下來繼續和孩子商量,並進行細微的調整。

家長的態度一定要溫和。

達成目標要獎勵,孩子跑偏了要糾正。她們需要激勵,也需要承擔責任,胡蘿蔔加大棒同樣適用於孩子身上。

但切記我們的態度一定要溫和,不要走極端。孩子做得好,我們給予適當的肯定。孩子做得不好,我們要旗幟鮮明地指正,但不是責罵和諷刺。

學會慢慢放手,給孩子畫一個圈圈,在這個範圍內,孩子自己來做決定。只有超出這個界限,家長才進行干預。

(四)

孩子不乖,第一責任人肯定是家長。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家長難辭其咎。把孩子的不好,全部推到她們身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要不急不躁,溫和地對待孩子,並給與充足的時間,以及合理的幫助,相信每個孩子都會變成我們心目中最美好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家長千萬不能將自己未竟的夢想,變成一個蛋,指望自己的孩子孵出來。

我們都不能做到的事情,憑什麼強求孩子做到?

每個孩子,都將有自己的一番遠大前程。

推薦閱讀:

越獄給人的啟示是什麼?
犯罪心理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
社會是最溫柔的療養室
東方快車謀殺案背後的故事是怎樣的?
怎麼評價《中國新聲代》中幾個孩子的表現?

TAG:兒童教育 | 心理學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