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自從開了微信公眾號「人生補習班」,收到很多的提問,很多人求建議。我真心是不會給別人建議,每次有人提問都只能回復自己的經歷,就有人建議說你應該把這些普遍性的問題寫一寫,這次先寫職場中的。
我工作快十年了,做了7年多的全職打雜了,在這段時間做了大概20多種兼職。我對工作的要求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心情愉快,發展好。」我對工作的態度就是如果我力不從心或者不愉快,我就努力學習,半年以後,如果還做不好,我就換工作。
1、想清楚你工作的目的
大家工作的目的不太一樣,有人是為了打發時間,有人是為了實現價值,有人是為了賺錢,有人是為了擁有更多的權利。先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如何實現這很重要。
這本質上是邏輯思維的過程,《走出思維的誤區》大眾的批判性思維入門書,它不像很多學術讀物那樣充滿了拖沓冗長的概念和定義,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一套實用性極強的批判性提問技巧。
如果你以旁觀者的角度分析已經發生的事,會發現大多數「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都是缺乏思考,如何正確提問,理性分辨以及有條理地論證是一個人能「活明白」的基礎。
2、無論你的職位是什麼,你被如何稱讚,你在公司的價值決定你領的錢
我在做全職打雜的時候,專欄里有個人嘲笑我說「一個打雜的寫職場專欄,太可笑了,別在這兒誤人子弟了!」我就有點含糊,就問領導我是不是不夠優秀,領導可能誤會我想漲薪水。
領導說「你的後台許可權能看見整個公司的工資表,獎金錶,你看看跟你收入相當的人是什麼收入水平,然後看看他們給公司帶來的業績,一般員工的收入是他業績的3%左右,然後想想人家每天的工作時長,你的工作時長,你自己好好想想。就算我給你印副總裁的名片,在你調整工作內容之前,我也只能給你現在的工資水平。」
我看到自己相當於營銷副總的收入,工作時長卻只有他的一半,直到離職,我都沒有再跟領導討論過這件事。
3、讓你的領導知道你在做什麼
在《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中,親密關係中的重要技巧就是個人袒露,我們除了跟家人相處,每天至少有8小時是個領導相處的,領導是我們不同程度上的「親密關係」,而且是與我們收入息息相關的「親密關係」對於領導的袒露也想當的重要。
我在打雜的時候,經常會收到領導的隨機要求,我經常會拒絕,卻從不會讓領導反感,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適當的「個人袒露」,舉個例子,領導跟我說「你打個電話,約一下李董,問他每天有沒有空一起喝茶。」我會說「還是您自己打吧!我剛剛問了他,上次新媒體碰頭會的答覆,再打怕他誤會。」領導不但沒有因為我的拒絕而生氣,反而知道我做了什麼。
示弱也是溝通中的一個重要技巧,我牽頭負責公司新媒體方面的拓展,就借口最近工作遇到瓶頸,想找領導幫忙而簡單介紹了最近的工作和進程。領導知道我做了這麼多工作,這麼多努力,不但動用了自己的私人人脈幫我,還給幾個協同部門的領導發郵件問他們工作進展,大大提高了協同部門對這個項目的重視。
《溝通的藝術》分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個部分。
「看入人里」主要探討了與溝通者有關的因素,說明了人際關係的本質,強調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並分析了知覺與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看出人外」聚焦於溝通者之外信息的傳送與接收,分析了語言的運用和非語言線索的特徵,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
「看人之間」則主要討論了關係的演變過程,側重於親密關係的區辨,提出了增進溝通氛圍、處理人際衝突的各種溝通方法。
4、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
擁有一份大有前途的工作,可又懷揣其他的夢想,這時的你究竟該如何選擇?當事業遇到瓶頸、希望尋求突破,可又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改變心存疑慮時,在這樣布滿自我危機的十字路口,你又該何去何從?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
《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修訂第5版)》和《做出好決定:理性掌控工作與生活》都把目標作為一個章節單獨提出來重點論述,我們的目標會通過無數小決定來實現出來。通過行為學和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實現夢想和意志力沒什麼關係,所有的目標都是通過行動來實現的。
與其自己空想,不如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行動起來把它實現一下。
5、開會前,先確定好討論的目的,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誰是做決定的人
溝通的關鍵是「說在點,聽在心」,開會前,先確定好討論的目的,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誰是做決定的人,如何打動做決定的人。
《溝通聖經: 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認同感:用故事包裝事實的藝術》《解決衝突的關鍵技巧: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都是幫助我們在商務場合解決問題的。
6、發郵件是為了團隊合作也是為了保護自己
除了口頭溝通,發郵件也是職場並不可少的溝通方式,我之前很討厭發郵件,後來遇到過一次職場的煩心事。
前幾年給雜誌寫專欄,稿費還不能轉賬,只能郵局匯款,有個腦殘大姐看到稿費單舉報我做兼職。收到行政郵件以後我回復「能不能只處罰我一個人,董事長、出品人、主編他們出書稿費一共也沒多少!」郵件後還附註了三位領導的新書,讓同事們幫忙推薦,然後抄送給全公司,這事就不了了之了,行政找了別的借口把腦殘大姐解聘了。
董事長、出品人、主編的新書都在推廣期,他們因為此事回復郵件跟我討論了文章寫作、圖書宣傳等問題,還指點了我專欄寫作的問題。
不要參與公司的爭鬥,但是在遇到陷害的時候,也要學會保護自己,漂亮的回擊。
培養自學能力
在職場,決定你值多少錢的四種能力:溝通能力、邏輯分析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包含金錢管理、時間管理、知識管理。在職場充電,我建議看書和參加培訓,養成習慣,《12個工作的基本》、《人月神話》這種講工作技能,工作理解的書都可以提高職場競爭力。
遠見力
在公司的發展中兩種人不可少,解決問題的人和預防問題發生的人,這兩種人都需要精準預測的邏輯,莎士比亞說:世間事,也有漲潮時節,及時把握,終可功成名就。
對於預測邏輯,我推薦《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如何看到不可見,做到不可能》,這本書的作者是未來學家丹尼爾·伯勒斯(Daniel Burrus)和商業作家約翰·戴維·曼(John David Mann),從七個方面介紹了通過周期性和線性,預測未來的方法。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幸福的願望,而是沒有幸福的能力。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得過且過,把當前的困窘,不是我們的本願。羅曼·羅蘭說「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的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與其等以後後悔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
兩個人在樹林中遇到了熊,一個人蹲下系鞋帶,另外一個人說「系鞋帶也跑不過熊呀!」系鞋帶的說「不用跑過熊,跑過你就行了。」我當年在辦公室看書寫書評,看電影寫影評的時候也有人說過這是浪費時間。可是現在我辭職換了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他們因為雜誌倒閉不得不重新跟年輕人一起競爭。看到那句「有些行業還能堅持,個人卻已經破產了。」真是慶幸自己當你的努力把夢想變成了現實。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好事怎麼都落到你身上呢?還是踏踏實實的進行好職業規劃,再考慮下一步工作的問題。
至於職業規劃,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 尋找你的優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善於發掘與否的差異。或許有的人會在心裡嘀咕:「我怎麼沒看到自己的優勢,只知道有哪些缺點呢?」其實,有時候,缺點的背面恰恰就是優點。?
舉個例子:你不善於表達,只是喜歡靜靜傾聽,這看似一種缺點,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又是優點,比如心理醫生,就需要耐心聆聽患者的傾訴;反之亦然,善於表達卻不善於傾聽,比如演講師、培訓師,都需要侃侃而談的能力。?
以此類推,你記性不好,那意味著你不記仇,可以考慮交際工作;你容易犯困,在哪都能睡,那意味著你睡眠好,可以適應常出差的工作;你喜歡寫不喜歡說,那你可以考慮文字工作,等等,如此一來,就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優勢了。?
結合這些優勢,再去考慮你的職業選擇,乃至未來人生的規劃,是不是感覺眼前有了一絲光亮,不再那麼迷茫了呢??
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蓋洛普優勢識別器》,書末的測試碼是全書的價值所在,此碼可以去網站測試你的優勢所在,書的內容主要是測試的各種結果分析,這是很專業的測試,國外已經流行了近一個世紀了,大家可以以此來明確自己的優勢。?
2? 明確人生目標?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這是網路上的流行語,估計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狀態。但是請醒醒,夢與夢想還是有區別的,這是做夢,不是夢想,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精簡標準?
如果真的想認認真真規劃你的未來職業,那麼必須要做到——將你的標準精簡。你單純的想找一份錢多的工作,可能還好找;但是既想要錢多,又想事少,那就有點難了;若再考慮離家近,責任輕的問題,那幾乎就不可能了,尤其是就你的第一份職業而言。?
或許,你的標準會有很多,但是,要學會取捨,擇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你若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你若選擇了安逸,就別考慮有太好的發展。?
不僅選擇職業要精簡標準,對待人生,我們也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量化目標?
老子云:「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年輕時就要考慮清楚,當我們老了之後,希望被別人說成是個什麼樣的人,是有智慧,有名望,還是平凡,一無是處,或是一個只懂得安逸的人?明確了這一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量化你的目標。?
你想做一個智慧的人,光說是遠遠不夠的,得明確,怎樣做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因此就需要把目標具體化,也就是限定為可衡量、有具體時間限制的,不能紅口白牙地說,「我這一輩子要做一個智慧的人」,那太寬泛了,和沒說沒什麼區別。?
相反的,定好目標之後,還應該繼續具體細化到日常生活之中,比如說,我想做一個智慧的人,那麼:1,我每天都要讀書幾個小時;2,每周都要抽出幾次時間來寫作;3,多少歲之前,至少一本有深刻思想的著作問世。每天實現一點點,日積月累,夢想才會變為現實。??
3? 基於興趣選擇?
前陣子畢業季,即將找工作的一個朋友向我吐槽,說在求職時遭到一家人的干涉,父母希望他能就近工作,女友希望他能到她讀研的城市工作,親戚的建議更是五花八門,這讓他無從選擇,不知道該聽誰的好了。?
其實,除了以上諸因素外,還有一種潛在的選擇也在困擾著他,那就是社會的公認選擇。?
我們找工作,肯定會考慮這個問題:什麼屬於熱門行業。熱門這個詞,就代表了公認。?
如此一來,影響我們選擇的因素就包括:社會,家人,朋友。?
一句話叫「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說的就是選擇的重要性。那麼,面對這麼些因素,我們該如何去選擇呢??
答案是:興趣+發展前景
既要考慮行業的發展前景,更要考慮自身興趣。熱門行業,可以確保你短時間內有良好的發展空間,而發展空間,又是一個在選擇中必須考慮的因素。?
但是,有一成不變的熱門行業嗎?沒有。你說互聯網很火,那是你不知道千禧年的互聯網寒冬;你說國企很穩固,但當年的下崗熱潮,哪個不是國營?改革開放初期,計程車司機是個擠破頭的職業,可現在呢??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可是,如果風停了呢?熱門的行業,終究會有一天變得冷清,那個時候,只有興趣,才能支撐你堅守下去,並取得成就。?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一萬小時理論」,即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需要一萬小時。換算下來,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需要五年。這五年時間,能否堅持下來,能否過的快樂,就取決於你是否興趣在此。?
ps:《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影片大家可以看一下,其中主人公們與父母關於職業選擇的討論,值得深思。??
4? 培養自身才能??
壓軸出場的,往往是重中之重。職業規劃,一定不要忽視了你自身的才能。以上種種方面只是確保你的下限,但才能,卻會決定你的上限。?
·證書的作用?
能力怎麼體現?面試的時候人家要看看你的專業能力,不可能讓你現場做份題,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看你的相關證書了。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以及其他各種專業方面的證書,都是你的敲門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只是把證書當成敲門磚來用,那就大錯特錯了,在考取證書過程中所培養出的能力,才是無價之寶。千萬不要買櫝還珠,獲得證書之後就將這一技能棄之不顧。?
·「給我個驚喜,還你個機會」?
很多人求職的時候,都有這麼個想法:「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驚喜。」但是,公司憑什麼給你機會呢?用未來做承諾是很不靠譜的,公司需要看到的,是你的潛力,即你簡歷上呈現的那些相關的經歷與成績,也就是說,你得先給他們一個驚喜,他們才會考慮給你一個機會。?
那麼,怎麼去創造這種驚喜呢?「羅馬並非一日建成的」,需要你去慢慢積累,培養相關的能力,在校期間,就要想方設法增加自己感興趣方向的經歷,實習也好,志願者也罷,多涉獵,哪怕是失敗的經歷,都比沒有經歷要強的多。??
當然,職業規劃並非一成不變的,它是因人而異的,需要融入我們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實際情況。我所提供的,更多的是一個框架,而非成品。???
正在求職的你是不是也想要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呢?但找來找去,發現真的很難?其實找到這樣工作並不難,關鍵看你怎麼想~
首先是錢多。其實所謂的多或者少,其實都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我們追求的「錢多事少」,當然不是日進斗金,天天啥事不幹!而是在我們當下能力允許範圍內,能夠得到的最大投入產出比的事情。曾經在小說《聖徒》裡面曾經這麼表述:一塊家裡烤的大麵包,直接去街頭兜售,它只值半銀幣;但如果切成小塊,包上精美的彩帶,賣給節食的女性,就能賣五銀幣;要是製作成代表愛情的玫瑰十字造型,推銷給熱戀的情人,十銀幣都能賺到……我們期待的,其實只是希望付出有所回報而已,在追求豐厚回報的同時,沒有人說不付出努力。
至於事少。其實本質是抓大放小。我們在公司裡面做事,老闆和客戶其實並不在意你每天做了多少事,發了多少郵件,加了多少班,而是關注成果。我們期待的事少,是做高價值的事情,做關鍵節點的事情,做核心競爭力的事情。這是一種「抓手思維」,追求的是發現關鍵、解決關鍵的能力。想要「事少」,就要在事多的時候不盲目,在活重的時候不慌亂,依然磨練自己「抓關鍵」的能力。
最後就是「離家近」。這是安全感和家庭感的需求,可以去放棄北上廣深這樣大城市的打拚,找「離家近」的城市去追求相對錢多事少的工作,追求生命中的溫度,讓溫馨成為生涯中的主線。同樣,也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我期待這個離家近的公司不可得,有沒有更多的方式解決這個矛盾。比如做一個自由職業者,讓家變成工作場所,從此公司和家庭零距離,也可以考慮降低其他標準,在心儀公司附近找滿足需求的住所,用更高的房租和更低的體驗換取每天可以用來學習成長的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加值錢。
推薦閱讀:
※如何做到高效面試?
※人到三十歲是做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是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
※工作壓力大時,如何自我調整工作心態?
※如何回答面試時被問到「如果有一天離職是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