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斷網讀書會之後(下)

這是瀟瀟洒灑發表的第3篇文章,共計2810

同樣是在這次斷網讀書會,一位男生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這句話久久縈繞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這句話好像一把神奇鑰匙一樣,開啟了我遙遠記憶的大門

他讀的是一本通俗小說,《One Day》的英文版。

他提及自己是英文專業,想來讀英文版,就再正常不過了,我暗自想道。

我最喜歡看武俠小說,從不看正經書」,他說道,帶有幾分自豪的語氣。

聽到「正經書」」這個詞,我在心裡噗哧一笑,覺得他這個形容詞十分詼諧幽默,我心裡默默猜測,他口中的正經書應該就指所謂的那些大部頭經典名著吧。

中學時代總是被逼看一些經典名著,那些書,我是一點都看不下去」他緊接著說,帶著些許不滿的情緒。

果然,我心裡生出一絲猜測正確的暗喜。

其實,我忽然就理解了他,因為以前我也同他一樣,欣賞不了經典名著的美,就如同一個世人都讚歎的絕色美人就站在你面前,你卻毫無感覺。

記憶中,初中時代語文期末考試的考試大綱里總會出現一些本學期必讀經典名著的相關問題,對於期末複習的我來說,那時最苦惱的就是這個。不準備的話,萬一考到了豈不是完蛋了,準備的話又要真的讀完所有的書嗎?我陷入兩難境地。

為什麼苦惱呢?因為我從來沒看過啊,又怎麼歸納其中的主要情節呢?

那時候不比現在網路發達的時代,根本無法上網去找一段故事簡介的梗概,即便找到了,萬一問你某個人物具體做了什麼事情?為什麼這樣做?你沒讀過此書的馬腳立刻就原形畢露。為此,那時我常在考試前焦慮不已。

其實我不是沒有好好努力過,我誠心誠意地坦白,我曾懷有一顆赤誠想讀完的心,翻開過一些書,比如我記憶深刻的《愛的教育》,初一的必讀書目。那時候,我在期末前,計劃著花一個月的時間,每天讀一點把它讀完,卻在煎熬中讀了5頁,終於繳械投降

為什麼讀不下去呢?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這本書到底要講什麼內容。那時候我想,《愛的教育》估計就是講教育和愛的吧,可是為什麼讀了半天,都是一些無意義的鋪墊和對話,那些人物為什麼要說這些話?為什麼出現這些場景描寫,這些根本和愛、教育沒有絲毫的關係啊。年少的我絲毫沒有耐心去體味每句話背後深深的韻味和意境,只想要一個結果,僅是一個結果而已。

那時候,我像在等候一班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的列車,備受折磨,絲毫嗅不到那隱藏在文字之中的美妙。自那之後,我對經典名著產生了一種內心的恐懼,那些沉甸甸不知所云的書,是我避之不及的東西,而中學時代的我竟再也沒看過一本經典名著。家中陳列著無數經典文學,我都視若不見。

對此,我感到有些遺憾。 如果我能早一點領略到經典文學的魅力,那麼我應該會多了好幾年的時間可以沉浸在文學的世界裡,好不快活。

可是,卻也不那麼遺憾。如果不是後來的我經歷了一些苦痛,想借書籍的力量消化那些苦痛,卻在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極為神奇的世界,一個超脫於現實生活的美妙世界。從此,我就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為此,我感到深深的幸運。

不得不承認,有些書,確實需要經歷一點什麼才能體味其中的奧妙,假如時機不對,就算讀了,也好比溪水流過石頭一般,了無痕迹

萬事萬物的到來,終究是要講一點緣分的。

說起來,我走上真正愛上閱讀的道路,其實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前之所以曾經恐懼經典,最大的原因應該還是出於被強迫。所讀的書籍並不是我們發自內心喜愛的,也不是因為我們深諳自己的喜好而挑選的,又怎談得上是那個能在人群中嗅出它的獨特氣味的人呢?

我私以為,每一本好書都是有其獨特魅力的,你之所以由衷喜歡一本書,也是因為它契合了你內心一直缺少的某部分。那是你一直在尋找的,於是在找到後,視若珍寶。

「既然已經擺脫了學校的束縛,那就只讀自己最喜歡的書。」直至今日,這句發自內心的話竟然成為了我選書的首要標準。

一定是我內心十分感興趣的,我才會讀。不喜歡的話,就不讀,任憑別人如何推薦,或是被評選為最XXX書籍,我也不讀,我對於選書有著極為挑剔的執著。

而我又是怎麼挑選一本書的呢?首先我會查看豆瓣的評分,然後看豆瓣上的故事梗概。一般看了這兩點,我對一本書的大致內容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到這裡為止,還不能夠精確判斷一本書究竟適不適合自己。

一般來說,我會看短評,看眾人的評價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我從豆瓣短評中能感覺到,豆瓣上的評價水準還是比較高的,還是能夠擊中書籍要害的,有時候在看到幾條精彩短評之後,會忍不住在內心拍案叫絕。

其次,我會看豆瓣摘抄的讀書筆記。一本書,如果沒有讓我「心動」的摘抄句子,我也不會下定決心去看。

再然後,我會看一兩篇書籍的書評。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樣會劇透啦,會妨礙你自己理解書籍的情節啦,會被別人的思路帶偏啦之類的,我卻不這麼認為

對於我個人而言,正是看了這些東西後,我內心的某個部分逐漸變得踏實起來,內心一直浮著的東西慢慢落了地,這種感覺使我更加堅定了要看完一本書的信念。

甚至有時候,每每讀完某本書的幾個章節,我就會再找一些書評來看。畢竟,你會在看的途中噴湧出一些想法,當你看到一些書評和你內心的想法想契合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內心某個地方被擊中了,一拍即合的奇特感覺。

有時候,你對於一本書實在是太著迷了,你會忍不住想知道到底是怎樣的人可以寫出了這樣的書呢?你會去了解這個作家的生平,他的童年、少年、成年時期所經歷的一切,他的經典著作,然後順藤摸瓜,你又會發現更多值得品味的作品

一般來說,經過這樣漫長的調研和謹慎的考慮之後,我大致就可以判斷是否要買一本書進行閱讀了,以這樣的方式,我基本可以以正確率為百分之九十的概率來找到令自己心動的書。

而且,我一般會在讀一本書的時候,一邊繼續調研接下來要看的書目,這樣的話,一旦看完一本,就有可以繼續閱讀的目標了。

有時候,甚至會屯兩三本書放在家裡,只有它們隨時預備在家裡的某個角落,我才感覺到心安,不然的話,就會感覺莫名恐慌,無所適從。我再也忍受不了身旁沒有書籍的日子了,有時候,即便不看,也要隨時攜帶一本放在身邊才能有安全感

按照這種方式,短短半年多的時間,我已經看了40本書,以經典文學為主,習慣自控意志力等心理類為輔,以及一些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輕鬆閱讀的書籍,穿插在一些厚重的書籍之間,進行放鬆休息,卻又不打破原有的讀書節奏。

這是我和閱讀的故事,我就這樣深陷閱讀給予我的世界而不能自已。

閱讀,這種完全能夠自給自足,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可以自由選擇而不受限制,只要在漫長的堅持過後就可以獲得極大的愉悅的方式。後來,我才明白,我生命中所愛的很多事,都和閱讀有著極為相似的特點

能選擇沉浸在自己世界,可以暫時不去想這世間種種紛繁複雜,光憑這一點,就足以讓我愛上閱讀了。

我的這種感覺,也在英國作家毛姆的文字里找了共鳴。「養成閱讀的習慣,就等於為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生命中有任何災難降臨的時候,往書本里一鑽,是個好辦法。

閱讀對我來說再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了,雖然在少年時代,我曾如此恐懼它。它以一種我從未料到的方式來到我的生命,逐漸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增添了我生命的厚度。

有時候讀完一本書,彷彿歷經了一整個世紀,這樣的恍如隔世之感,使我再次明確,它之於我生命非比尋常的意義。

推薦閱讀:

魏小河:讀書之時,獨立之日
浙大男生一年借書296冊:為何會有人覺得讀書太多是壞事?
三年讀了539本書之後,他說他還能繼續讀
據說是建水紫陶陶藝專業進階書單

TAG:讀書會 | 讀書方法 | 個人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