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胰島素注射看起來是小事,其實不然!

胰島素是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終生治療的主要藥物,胰島素注射方法是否正確,將直接影響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接受程度及其治療效果,但如何正確使用胰島素,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糖尿病患者面臨的重要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注射規範、劑量準確、療效保證、併發症少呢?

認識一下胰島素筆

胰島素筆將胰島素與注射器合二為一,攜帶方便,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迅速、準確地完成注射,劑量能精確到1個單位,針頭短而細,注射痛苦小,降低了患者對針頭的恐懼感。並且針頭為雙斜面設計,激光打磨,非常銳利,使穿透阻力最小,且針頭表面有一層硅,硅能有效的減輕注射時的疼痛。胰島素筆因具備以上諸多優點,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及家庭注射。常用的有諾和筆、優伴筆、秀霖筆、拜林筆、東寶筆及一次性使用的特充筆等 。

注射前準備

每次注射前均應仔細檢查胰島素名稱、性狀等: 如超短效、短效和長效胰島素出現渾濁(正常應為無色澄清液體)、中效及預混胰島素不再是振蕩後能均勻分散的混懸液時就應棄之不用。

對於預混胰島素使用前應將筆顛倒擺動數次,直至產生白色混懸液為止,以確保筆芯內胰島素充分混勻。根據劑量顯示窗所顯示的單位數調整劑量。

選擇合適的注射針頭

針對BD30G-8mm和BD31G-5mm兩種針頭,研究發現:對於皮下組織較少的患者來說,如果使用BD30G-8mm的針頭不捏起皮膚注射,胰島素將會被注射至肌肉層,從而使胰島素的作用加快,增加低血糖的風險,還可使患者疼痛感增加。BD31G-5mm超細超短型胰島素筆用針頭,注射時不需捏起皮膚,注射疼痛感更輕,感覺更方便、更舒適,已經被廣泛使用。

注射的時間

一般於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注意一定要在準備好食物之後再進行注射,避免因進食不及時而出現低血糖反應。使用基礎胰島素的時間最好固定在每天同一時間,這將有利於血糖平穩,同時也能強化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排氣

因筆芯可能含有氣泡或使用期間也可能有少量空氣存在,調撥劑量選擇環在2U位置,用手指輕彈筆芯架數次,針頭向上,推下注射推鍵,當有一滴藥液出現在針頭時,即表示排氣成功。如針頭無藥液出現,則重複上述步驟,直至排氣成功。

注射部位選擇與消毒:

皮膚消毒劑用75%酒精,以注射點為中心,由內到外螺旋式消毒2遍,直徑大於5cm,待干。不要使用碘伏消毒,因為胰島素屬於蛋白質,用碘伏消毒可影響胰島素的活性。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是腹部、手臂前外側、大腿前外側和臀部外上1/4,主要是因為這些部位皮膚下面都有一層可吸收胰島素的皮下脂肪組織,而且沒有較多的神經分布,注射時不舒適的感覺相對較少。

腹部是胰島素注射優先選擇的部位,腹部的胰島素吸收率達到100%,吸收速度較快且皮下組織較肥厚,能減少注射至肌肉層的風險,最容易進行自我注射,注射部位應在臍周3厘米以外。

手臂的皮下層較薄,注射時必須捏起皮膚注射,因此不方便自我注射,可由他人協助,手臂皮下組織的胰島素吸收率為85%,吸收速度較快。

大腿較適合進行自我注射,皮下層很薄,要捏起皮膚注射,皮下組織的胰島素吸收率為70%,吸收速度慢。注意大腿內側有較多的血管和神經分布,不適宜注射。

臀部皮下層最厚,注射時可不捏皮膚。由於臀部的胰島素吸收率低、吸收速度慢,較少使用,可注射中長效胰島素。

如果吃飯時間提前、使用短效、超短效胰島素時,優先考慮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對於中長效胰島素,最合適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如果吃飯時間推遲,可選臀部注射。不要在痣、瘢痕組織和皮膚隆起處注射,以免胰島素不易通過變厚的組織而影響療效。

長效胰島素為六聚體,吸收慢,並且吸收速度不受注射位置的影響,因此,可以選擇平時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島素不常使用的部位進行注射。

注射部位輪換:

由於胰島素本身是一種生長因子,反覆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會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產生硬結,胰島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時間過長,進而導致血糖控制不穩定,因此,在平時的注射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輪換。注射部位的輪換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間的輪換和同一注射部位內的區域輪換。

注射的輪換可按以下原則:

選左右對稱的部位注射,並左右對稱輪換,輪換完,換另一個左右對稱的部位。同一注射部位內注射區的輪換要有規律,以免混淆。

注射要點

一般的注射技術提倡的是「進針快,拔針快,推葯慢」,這是無痛注射技術的絕招。對於身體過於消瘦的患者,注射時可以捏起注射部位2-3cm寬的皮膚,注射角度為45°。在腹壁等部位注射時,由於皮下脂肪較厚,同樣也可以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膚,但注射角度要大一些(一般正常體重者可達90°)

對於超重者腹部注射時無需捏起皮膚,但在大腿部位注射時需捏起皮膚進行,以確保將藥液注射到皮下。進針後,完全按下注射推鍵,針頭應停留在皮下10s以上,並繼續按住推鍵,直至針頭完全拔出,這樣可以確保劑量準確,又可阻止體液流入針頭或筆芯內,注射後針頭在皮下停留時間越長,針頭滴液率越低。

針頭的更換

胰島素筆注射針頭每次使用前均應進行更換,且每次更換時均要排氣。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我國大多數患者均存在反覆使用針頭的現象。重複使用針頭的弊端如下:

1. 胰島素結晶易致針頭阻塞。

2 . 改變胰島素的濃度:針頭不棄去時,因熱脹冷縮,短效胰島素可溢出,使30R、50R預混胰島素配製比例不準確而影響療效。

3. 重複使用時針尖易出現肉眼看不見的毛刺,導致穿刺點的組織損傷,且加重注射的疼痛感。

4. 重複使用針頭可以引起皮下脂肪萎縮,導致硬結產生,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增加藥液劑量 和患者的經濟負擔。

5. 若不棄去使用過的針頭,會污染筆內的藥液。

6 .增加斷針、感染、家屬發生針刺傷的危險。

胰島素的保存

胰島素是一種精細的蛋白質分子,它在受熱、冷凍或攪動大的情況下易遭到破壞。零度以下,胰島素的活性會被破壞,30℃以上,胰島素的活性會降低。任何未啟封的瓶裝或筆芯裝胰島素應保存在冰箱內(2~8℃),避免冷凍,外出攜帶避免陽光直射,防止反覆振蕩。正在使用的胰島素不主張放入冰箱的,如果放入冰箱內保存,注射前取出胰島素筆後,必須待胰島素復溫後才能注射,否則會增加註射時的疼痛感。在室溫25攝氏度的胰島素可以保存4~6周,而筆中的胰島素會很快用完,因此患者不必擔心胰島素筆中的胰島素變質 。

胰島素的不良反應

1.低血糖

在注射胰島素的時候,如果注射劑量不準確或是沒有定時定量進餐,以及注射部位錯誤等,都可能發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嚴重者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使用胰島素治療時,必須要搞清楚低血糖的概念、癥狀及處理方法,以免身處險境卻渾然不知。

當血糖低於2.8mmol/l時即為低血糖。低血糖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胰島素或降糖藥物劑量過大、用藥時間過早或吃飯太遲、忘記吃飯或進食量不足、活動量大沒有及時加餐或調整藥物劑量等。

發生低血糖時會出現發抖、出虛汗、無力、飢餓、頭暈、嗜睡、心跳加快、面色蒼白、視物模糊、手足和嘴唇麻木或刺痛、焦慮不安、情緒不穩、神智不清醒或昏迷等。有條件的話,應立刻監測血糖,並迅速吃一些高糖飲食,如糖水、餅乾等。10-15分鐘後,若癥狀還未消失可再吃一次。若癥狀消除但距離下一餐還有1h以上時,則可進食一片麵包或饅頭。

2.過敏反應

各種動物胰島素製劑因含有一定量的雜質,因此有抗原性和致敏性,並與胰島素製劑的種屬有關。牛胰島素的抗原性最強,其次為豬胰島素,人胰島素最弱。目前使用的多是人胰島素(如諾和靈等)、人胰島素類似物(如門冬胰島素等)。人體多次接受胰島素注射約1個月後,血液中可出現胰島素抗體。過敏反應通常表現為局部反應:先是注射部位瘙癢或紅腫,繼而出現蕁麻疹樣皮疹,可在數天或數周內自行消失。

全身性過敏反應是由於患者對胰島素過敏所致。雖然不常發生,但其具有潛在的嚴重性。這種全身過敏多可導致全身皮疹、呼吸急促、喘鳴、血壓下降、脈搏急促和多汗等。可伴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嚴重的全身過敏會出現生命危險,應立即進行搶救,並更換胰島素的種類。

3.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 由於長期皮下注射胰島素所致,使用人胰島素者較少見。因此,應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免吸收不良。


推薦閱讀:

一半中國人即將患上糖尿病, 離不開這些「健康食品」的功勞
瞬感告訴你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好血糖!
糖尿病人可以吃地瓜嗎?
什麼是糖尿病!讀完就知道,推薦給父母!
請問糖尿病足無葯可醫嗎?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