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身體里的圓——肝和肺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出自《素問·刺禁論》,提到肝氣在左側生髮,肺氣在右側斂降,一升一降,形成循環。應該怎樣理解呢?

最早注意到這句話,是在傷寒論的課上。我們當時傷寒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陳明教授給講的,在講四逆散的時候提到這一句。四逆散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疏肝解郁常用的方子,臨床上常用來治療肝鬱氣滯導致的一些抑鬱等病人。陳老師在講這張方子到時候,提到一個病例,是一個抑鬱的患者,常年吃中藥,效果並不理想。幾經輾轉,找到了陳明老師。陳老師經過望聞問切,發現是比較典型的肝鬱氣滯,屬於四逆散證,剛寫下「柴胡、枳實、白芍、甘草」四味葯,病人就說,這是四逆散。病人說,這類的方子我吃的多了,效果並不理想。陳老師這時候想到了這句話,「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從肝治效果不理想,可能是升降的循環出了問題,把升降的循環給調動起來,氣機就順暢了。於是,老師說,這方子還沒寫完呢。在四逆散後面又添了幾味葯,麻黃、桂枝、杏仁。合上之前寫的甘草,是麻黃湯。麻黃湯是太陽病篇的方子,治療風寒束肺,可宣肺,助肺的宣發肅降。這個方子吃完後,效果明顯好多了。

後來再轉針灸科的時候,跟的老師曾經跟我說,頭疼是針灸科的常見病,也是針灸的優勢病種,一般來講,頭疼,針灸治療三次,就可以看到效果。正好來了一個頭疼的病人,左側頭疼,脹痛、跳痛,脈弦。針灸科的老師給治療了三次,效果並不太明顯。這時候我跟老師說,我開中藥試試吧。一般認為,頭疼和肝臟有關,而病人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肝火,針灸治療也是類似的思路,效果不理想。我想到了「肝生於左,肺藏於右」這句話,在治療肝火的同時,加上宣肺的葯,於是用了民國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鎮肝熄風湯來鎮肝清肝熱,合上麻黃湯宣肺,進行加減,調動起升降的循環,開了三付葯。病人前三天連續來針灸治療,在第四天針灸治療後給開的方子,隔了幾天才進行第五次治療。來的時候詢問病人效果如何,病人說頭疼已經好多了。第六次治療,病人再沒有出現。

後來,一朋友給我介紹一病人,體型偏胖,主要問題是睡覺的時候右側卧位時流淚不止,甚至影響到睡眠,而仰卧位或左側卧位時沒有類似的情況。以為是工作壓力大的原因,朋友給她用過逍遙散,用過龍膽瀉肝丸等清肝、疏肝的方子,效果不理想,於是想跟我討論一下。這個病人我剛開始也沒什麼思路,想既然是流淚的問題,眼淚也是人體津液運行的一部分,那先按津液運行不利治療吧。患者同時也有水飲的表現,用了五苓散合上苓甘五味姜辛湯,讓病人先吃五天看看。五天後病人反饋說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然而流淚的問題沒有改善。既然有效,那就繼續吃著看看吧,效不更方嘛。剛想這麼跟朋友說,突然我想到了「肝生於左,肺藏於右」這句話,病人向右側卧位時流淚,那是不是由於右側卧的時候身體右側受到壓迫,壓迫了氣運行的通路,津液隨氣運行,阻在眼角,變成眼淚流出。於是我跟朋友說,要不在方子裡面加一味杏仁試試吧,投石問路,看看效果怎麼樣。病人反饋,調方以後,流淚的情況逐漸減少,到第三天的時候已經可以安然入睡,完全不流淚了。但是到了第四天,由於工作壓力的問題,又犯了。既然找到了路子,再犯也不怕了,第三次調方,以宣肺為主,用了越婢湯加上葶藶大棗瀉肺湯等助肺的方子,病人痊癒。

從這幾個病例來看,個人的體會是,這句話體現了肝和肺的關係,在肝鬱的病人中,可以用少量宣肺的葯增加治肝的效果;在身體左右出現問題時,也可以從肝和肺升降循環的角度去考慮,找到病位,進行治療。

推薦閱讀:

小青龍湯的「七十二變」
中醫用來洗粉還真挺好使的
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進行體質分型?
有關中醫的解釋與胡解釋
面相部位詳解(一)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