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翠芽:美好時代開場了

文&圖 | WUFEI

細茶,浙大贈予湄潭的最好禮物

1939年這一年,對閉塞的黔北小城——湄潭而言,是註定不平凡的一年。

這年發生的兩件事,給往後的湄潭帶來了巨大影響。6月,浙大校長竺可楨先生應時任湄潭縣長嚴溥泉邀請來到湄潭,並決定將浙大西遷至此。9月,當時的「國民政府經濟部中央農業實驗所」與「中國茶葉公司」決定在湄潭聯合成立「中央實驗茶場」,次年,浙大農學院教授,哈佛大學昆蟲學博士劉淦芝先生出任茶場場長。

1940年初,千餘名操著各地口音的浙大師生來到只有千餘戶人家的湄潭縣城。到1946年秋浙大離開湄潭回到杭州時,來時的三個學院十六個系,六百餘學生已經壯大到了七個學院二十一個系,兩千一百多名學生。

浙大在湄潭的近七年里,是善良的湄潭人民騰出自己的房,省出自己的口糧來與師生們共度時艱。返杭的浙大師生也不曾忘記反哺湄潭人民,留下了兩筆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寶貴財富:一是近七年孜孜不倦的文化教育普及,以夜校等形式幫助當地孩童讀書識字;二是品質可與西湖龍井媲美的「細茶」種植、炒制技術,在此之前,湄潭當地茶農只會炒制「粗茶」。

▲ 民國時期的「中央實驗茶場」(圖片來源於網路)

所以說一個地域的命運啊,既要抓得住歷史的進程,更得依靠自我的奮鬥。當年的湄潭如若沒有寬廣胸懷接納顛沛流離的浙大師生,又怎會有機會換得這兩筆無價之寶?

龍井碧螺,寧有種乎?

時間轉眼過去了四十餘年,湄潭又迎來了一群操著吳儂軟語的浙江人。與當年帶來知識和技術的浙江人不同,這群浙江人以極低的價格收走了湄潭當地的優質生茶,運回浙江經過深加工,搖身一變暴漲數十倍,成了高貴的「西湖龍井」。

湄潭當地的茶農看著這一幕卻也無可奈何,畢竟人家手裡掌握著茶葉深加工和品牌運營的「核心科技」!經濟食物鏈的底層總是只能被動接受商業遊戲的分配規則,卻無任何的話語權。

▲ 坪上蘭馨茶莊園外景

千禧年前後,湄潭本地的茶園經營者紛紛覺醒,不再甘心為他人作嫁衣裳,以「蘭馨」為代表的本土茶葉品牌先後崛起。湄潭,不再是昔日躲在外地茶葉品牌背後的原材料基地,逐漸成長為聞名中外的西部茶城。

為了了解更多茶文化背後的故事,我們在春日的一個午後,走進了蘭馨位於湄潭郊區的茶莊園。

▲ 茶莊園為我們奉上的明前春茶

蘭馨茶莊園,情懷者的作品

作為歷史的遲到者,我們走進湄潭坪上的蘭馨茶莊園時,早已感受不到蘭馨人早年創業時候的艱辛,撲面而來的只有夾雜著滿滿茶香的文化氣息。

這座充滿鄉情古韻的莊園,真正能用於商業盈利的客房只佔了其中約20%的面積。整座莊園內最為核心的部分是一座兩層樓的文化展廳,牆壁上掛滿了來過莊園的各路藝術家們留下的畫作,走廊里擺滿了從貴州各地採集而來的古茶樹樹根。

▲ 古茶樹樹根和藝術家們的作品

徜徉其間,少量的產品陳列退到一旁成了配角,反倒讓我們每一位訪客細細品味到了湄潭茶業最近數十年的精彩奮鬥史!

面積不太大的莊園里,一磚一瓦,一盆小綠植、一塊小石頭都是與茶一樣清新脫俗的靈物。從附近農家收來的各色農具散置在庭院四處,歷經勞作辛苦的痕迹還在,但在依靠種茶致富之後的湄潭鄉間,他們更像是安享餘生的幸福老人。

▲ 蘭馨莊園一隅

從進入蘭馨茶莊園到離開,我們由始至終都強烈感受到每一位蘭馨人對茶文化的由衷熱愛。與他們聊到其他話題時,他們還略帶羞澀和靦腆,唯獨談到茶時,他們的眼裡總是立馬就閃爍出熱情的光芒。

茶農的生活,累並幸福著

帶我們去參觀茶園的老人就是世代居住於坪上的農民,蘭馨茶莊園的興建讓他在種茶之餘又謀得了一份幫著管理茶山的工作。他一路向我們講解著關於茶樹的種種知識,也按耐不住內心的驕傲向我們介紹種茶帶給他們的生活巨變。

茶樹在種下的第二年就可以開始創造經濟價值,採茶季開始於每年的清明前十到二十天,清明前採下的茶葉是一年中最為珍貴的明前茶,一直持續到下半年的九月份左右天氣漸冷之時。一年光景中,茶樹有至少半年的時間都是茶農們的「搖錢樹」。

▲ 正在辛勤採茶的茶農

湄潭也是烤煙大縣,我問老人種茶與種煙比起來如何?他說這個比種烤煙輕鬆多了,烤煙要年年育苗,期間各種打理不說,到烘烤時候24小時不能離人,很是辛苦。

茶樹只要種下去,除了修枝就幾乎不用費神,特別是現在有了粘蟲板,連農藥都不用打了。只要閑暇時候願意到茶山上走一遭動動手,綠綠的嫩葉就會變成紅紅的鈔票。

▲ 充滿古典氣息的蘭馨茶莊園庭院

一斤明前生茶雖然能賣到六十左右,但得來卻是不易。茶園裡採茶的大姐告訴我們:要採下至少大約五萬枚嫩芽才有一斤生茶,如果一天要採到兩斤生茶,她們就要在茶園裡揮動胳膊達十萬次之多。

採茶是個極考驗耐心的細緻活兒,不能用指甲掐,只能用指腹輕輕掰,因為掐下的茶頭會發黑,影響茶葉的美觀。

▲ 滿是老繭的勤勞雙手

種茶、採茶雖然辛苦,但是最近這些年間,因為本地茶葉品牌的崛起,當地茶農的生活比起以往還是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一問起他們,人人臉上都是藏不住的幸福笑容!

制茶,比選美更嚴苛的歷程

生茶送進茶廠炒成熟茶,又是一個高度濃縮的過程,要足足四斤生茶才能炒出一斤熟茶。

在蘭馨自主設計研發的現代化工廠流水線里,從生茶到變成一包上等好茶葉,要歷經萎凋、殺青、攤涼、揉捻、乾燥、提香等數道工序流程。特別到後幾道挑選工序,宛如選美一般,道道都極其嚴苛。

▲ 根根直立的蘭馨雀舌

最終能變成玻璃杯里根根直立的「蘭馨雀舌」的上等茶葉,必定都是經歷了至少百里挑一的一路打拚。連做一片好茶葉都要面臨如此激烈的競爭,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 充滿詩情畫意的「相遇太美」

傳統制茶工藝以外,蘭馨的創意思維從未停止。接待我們的小曹姑娘為我們每人衝上一杯帶著花香的紅茶,介紹說這個產品叫「相遇太美」,是用冬天的茶花搭配春天的紅茶製成,寓意以冬天與春天兩個季節的美好邂逅。

茶尖上的湄潭,最美好的時代

茶葉改變了湄潭人民的生活,茶葉也融入了湄潭人民的生活。

走進湄潭的地界,幾乎有地的地方就有茶園,有茶園的地方就有採茶人的身影。湄潭縣城裡的象山公園不但有大片大片的漂亮櫻花,也有大片大片的茶山,一壟一壟的茶樹間,隨處可見年齡各異的採茶人在辛勤勞動。

從象山公園下來的路上,我看到一群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採茶,小小的身軀在茶樹壟間蹦蹦跳跳,細細的胳膊吃力的伸向茶芽。其他地方的孩子春遊都是出去放風箏,看花海,湄潭這裡的孩子倒是真真切切貫徹了「種茶要從娃娃抓起」的大政方針!

打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農業從來都是與辛苦貧困聯繫在一起。但今時今日的湄潭人民,卻以種茶實現了小康生活的目標。湄潭縣裡的茶農們,早就成了城裡人羨慕的對象。

走進湄潭的茶山鄉間,我們清晰的看到,以農致富的美好時代正在開場……


推薦閱讀:

劍河:小眾旅遊的秘境
「新世紀貴州十大傑出詩人」評選結果揭曉!
貴州往事11·不作不會死:夜郎的覆滅
貴州這麼多的旅遊景點 個個不輸於黃果樹瀑布
迷失貴州指南 TOP 10

TAG: | 貴州 | 農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