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

武王克商,祭祀先祖。

《逸周書·世俘解》云: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

武王祭祀的先祖,最高只到其曾祖太王。

在《詩經》中,仍然可以找到關於周人,實際上就是夏人,祖先的記載。

例如,後稷、公劉。

但這些人的事跡已經近乎於傳說。

傳說就不必深究了吧。

武丁之世,商人和夏人,也就是甲骨卜辭中的周人,有了接觸。

對商人而言,不過是接觸了一個地處偏遠的落後部落。

但是,對於夏人而言,卻是其第一次接觸到文明世界。

當時的夏人,是一個沒有文字的部落,或者部落聯盟,充其量人口不過一千。

他們沒有文字,沒有宗教,更沒有軍隊。

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建立更大型的組織。

但是,接觸到文明社會之後,使得夏人的認知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夏人認識到外面的世界,不再是井底之蛙。

這也開啟了夏人的認知革命。

也許還做不到商人那麼好,但照貓畫虎總還是會的。

由此,夏人踏出了邁向文明世界的步伐。

既然武王祭祖始自太王,我們就從太王開始來講述夏的歷史。

太王,世稱古公亶父。太王之名是後世所追贈。

在和商人首次接觸的一百多年後,夏人的部落不斷壯大,已非當初吳下阿蒙。

但是,禍事來了。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云: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逾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

大意是:從前,太王居住在邠地,狄人來侵犯。太王拿皮裘絲綢獻給狄人,不能免除災禍;拿狗和馬獻給狄人,不能免除災禍;拿珠寶玉器送給狄人,不能免除災禍。於是召集邠地的老人,對他們說:「狄人想要的,是我們的土地。我聽說過,君子不拿用來養活人的東西去害人。你們何必擔心沒有君王呢?我要離開這裡了。」太王就離開邠地,越過梁山,在岐山下建起城邑定居下來。邠地的人說:「他是仁人啊,不能失去他。」追隨他的人多得像趕集一樣。

孟二聖人又在宣傳儒家教義,加了很多私貨。

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按照孟二聖人的說法,土地是養活人的,我們不能因爲爭奪土地而傷害人命。

好吧,在孟二光輝思想的指導下。

陸秀夫負幼帝蹈海,南宋滅亡。

陸秀夫表示:我們不會爲了養活人的土地而傷害人命,寧死也不。

這就是孟二的理論?

懶得和孟二多說了。

我們來逐一釐清太王遷岐這段歷史。

太王遷岐,起點是邠地,終點是岐山。

岐山的位置很明確,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岐山縣。

而邠地,是太王遷岐的起點,也是夏人的發源地,那麼邠地在哪?

傳統上,一般都認爲邠地在陝西。

而以錢賓四爲代表的學者認爲邠地在山西。錢賓四甚至直指邠地就在山西臨汾。

通過對甲骨卜辭中方國地望的位置對比研究,也可以把邠地的位置定位在山西。

由此,現代主流學者一般都認可邠地位於山西之說。

太王遷岐,一路向西。

《左傳·僖公五年》云: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從,是以不嗣。

歷代註疏,不得其要旨,皆牽強附會之說,不可從也。

楊寬以爲,所謂太伯不從,是說太伯不從太王遷岐。

太伯、虞仲,是虞國的始祖。虞仲又稱仲雍、虞公。

後世吳國也是虞國的分蘗。

《詩經·大雅·皇矣》云:帝作邦作對,自太伯、王季。

太伯、仲雍,沒有跟隨太王遷岐,留在山西建立了虞國,所以沒有繼承太王之位;王季是太王遷岐之後姜女所生,而後繼承了太王之位。

這時候,夏人有了兩個國家,一個是夏,一個是虞。

是爲作邦作對。

《尚書·康誥》云: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

周公這句話說的是:用文王之道開始再造我有夏,由是,我一二邦得以修治。

所謂一二邦,一邦,說的是夏;二邦,說的是虞。

據《古本竹書紀年》載,王季之世,周人數度東征,與戎數戰。

其原因大概就是要保衛夏人的根據地,虞國。

因此,武王祭祖也要同時祭祀太伯和虞公。

太伯,又稱泰伯。

《論語·泰伯》云: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大意是,孔子說:泰伯,可以說品德最高尚了。三次以天下相讓,百姓都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稱讚他了。

按照歷史小說《史記·吳世家》的記載,這個故事就更神奇了。

太王因爲王季生子名昌,也就是後來的文王。太王認爲昌有聖瑞,要傳位給他。於是,太伯和仲雍就出奔荊蠻,斷髮紋身......

故事越編越神奇,哪跟哪呀。

太王遷岐,是有計劃有目的的。

太王的兩個兒子太伯和仲雍帶領一部分族人,留在山西,作爲太王的根據地。

太王帶領一部分族人,進軍西部,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間。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活動。

推薦閱讀: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書摘-17
樂麒說歷史 | 明朝與倭寇的戰爭(2) ——俞龍戚虎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周公王號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周公建周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