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史-商前往事-集權基因
集權基因
董作賓,子彥堂。甲骨三堂之一。
董彥堂在1933年發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提出甲骨斷代學說,確定了甲骨文的十個斷代標準,並將甲骨卜辭劃分爲五個時期,爲甲骨卜辭研究開創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第一期爲武丁之世。
第二期爲祖庚、祖甲之世。
第三期爲廩辛、康丁之世。
第四期爲武乙、文丁之世。
第五期爲帝乙、帝辛之世。
董彥堂曰:在前三期,也有許多卜辭是不錄貞人的,到了第四期,武乙、文丁之世,便整個的不錄貞人了。......
殷人卜貞的方法,大概是太卜灼兆,太史問事、記辭。所以卜同貞是截然兩事。在第一期武丁的時候,已有王親臨貞的事實。......
第五期,王不但親貞,並且親卜。這大概都在帝乙、帝辛之世。有時王不親卜貞了,但也很少記貞人的。爲王所親臨卜貞之事,以田、游、征伐爲多。
——摘自《甲骨文斷代研究例》
甲骨卜辭分爲四個部分。即:敘辭、問辭、占辭、驗辭。
甲骨卜辭的敘辭有一個固定的辭例。
例如:丁酉卜賓貞。
丁酉是指丁酉日。卜就是卜問。貞前一字是貞人,也就是祭司,的名字。
貞人根據兆象,傳達上帝的旨意,在龜卜的過程中,貞人的作用是最大的。
貞人就是整個龜卜活動中的主祭司。
貞人所代表的是神權,貞人是神意的傳達者。
與之相對,王當然代表的是王權。
在前三期,也就是從武丁到康丁之世,王權與神權大抵合作良好。
多數卜辭都有貞人的名字。
之所以有許多卜辭不錄貞人,大概是因爲這個貞人地位不高,還沒有資格在卜辭上刻錄下自己的名字。
在第一期,武丁也曾親貞。
貞,是對上帝旨意的傳達,是祭司在行使神權。
也許是王權與神權親密無間,武丁得到祭司的允許,親自傳達上帝的旨意。
也許是武丁武功太盛,祭司不敢違拗。
總之,作爲商王,武丁掌握了龜卜之道。
在第四期,即武乙、文丁之世,貞人消失了。
難道說龜卜過程中最重要的主祭司都由臨時工來充任了嗎?
那麼,有資格在卜辭上刻錄下自己名字的高級祭司去哪了呢?
被殺、被貶、逃亡?或兼而有之。
總之王權與神權之間出現了巨大的衝突。
高級祭司不聽話,還有低級祭司。
王權已經向神權開戰,神權必須服從王權。
商王也要學習龜卜。
當然,更重要的是,商王還要培養服從王權的貞人。
在歷史小樹《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
帝武乙無道,爲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爲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爲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獵於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
大意是:武乙昏庸無道,製作了一個木偶人,稱之爲天神。武乙命令屬下操縱木偶人,然後與之搏鬥。天神不能勝過帝乙,於是武乙就羞辱他。武乙又製作了一個革囊並盛滿血,仰面射它,稱之爲射天。武乙在河渭之閒狩獵,遇到暴雷,武乙被震死。
這段武乙辱神射天的記載,不知所出。
不過倒是很符合小說家司馬遷八卦的口味。
關於這段記載,有人以爲荒誕不經,有人拿來談論報應不爽。
但如果放在王權與神權衝突的大背景下,反倒可以顯示出其中的可信度了。
在第五期,即帝乙、帝辛之世,王不但親貞,並且親卜。
雖然很少,在第五期還是會有貞人出現。
帝辛者,後世蔑稱爲紂王。
帝乙者,帝辛之父也。
帝乙、帝辛,父子兩代,與東夷、與周,戰事連年。
而此時,王權已經壓倒了神權,那還要祭司做什麼?
商王去打仗了,留守的人還是要聆聽神示的。
祭司,能夠傳達上帝的旨意,作爲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事,總還是要有人去做的。
既然重要,當然要交給靠得住的人去做。
這時候的貞人,應該已經是商王培養出來的貞人了。
王權已經徹底控制了神權。
至少到帝乙、帝辛之世,王權已經控制了神權。
王權與神權的分權時代結束了。
王權的分權雖然依然存在,但集權的基因已經出現。
反觀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王權一直被神權所控制。
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爲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婆羅門是僧侶,擁有祭神和解釋宗教經典的特權。
剎帝利是王公貴族,擁有世俗的特權。
婆羅門是第一等級,剎帝利是第二等級。
神權壓制王權。
中世紀的歐洲,君權神授,神權更是高高在上。
中國也是君權神授,但完全不同於歐洲的模式。
歐洲的君權神授需要一個代理人,上帝通過教皇之手授出王權。
而中國的王,以及後世的皇帝,本身就是天子,根本不需要什麼代理人。
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看,王權統治神權,是一個只出現在中國的特例。
爲什麼只有中國的王權打倒了神權,而在其他文明中都是神權壓制王權?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神權外來。
強龍難壓地頭蛇。
藉助外來宗教的力量,中國文明強勢起步。
擺脫了宗教勢力的束縛,爲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由此,中國進入了世俗社會。
中國特色的道路,從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經開始。
推薦閱讀:
※李大釗是怎麼死的?
※貴州往事10?夜郎道上的靈異事件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紀年之爭
※中國古史-序-文化撕裂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國之大事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