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國之大事

國之大事

《左傳·成公十三年》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祭祀是人類宗教活動的一種。

宗教活動的目的是要和上帝溝通。

當然,這個上帝是人類先民對上天神祗的稱謂,並不是專指後世基督教的上帝。

如何與上帝溝通呢?

喊?上帝大概聽不見,大聲喊也聽不見。

即使聽見了,世界上那麼多方言,上帝也聽不懂。

只能依靠象形文字,因爲象形文字是人類都能夠理解的文字。

上帝當然也是人類。

既然上帝聽不到,那麼我們就寫給上帝看。

於是,與上帝的溝通就成爲可能。

通過甲骨卜辭,來看看中國的先人是如何與上帝溝通的。

龜卜就是把要向上帝提出的問題契刻在龜甲上,之後燒灼龜甲,通過兆象,也就是龜甲燒灼出來的裂紋,來研判上帝給出的答案。

契刻在龜甲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契刻在龜甲上的詞句就是甲骨卜辭。

甲骨卜辭一般來說,分爲四個部分。即:敘辭、問辭、占辭、驗辭。

甲骨卜辭的敘辭有一個固定的辭例。

例如:丁酉卜賓貞。

丁酉是指丁酉日。卜就是卜問。貞前一字是貞人,也就是祭司,的名字。

之後是問辭,就是要問上帝的問題。

例如:請問上帝什麼時候會下雨呢?

之後,燒灼龜甲,祭司依據兆象,說出上帝的回答,契刻在龜甲上,是爲占辭。

例如:上帝指示,七天內下雨。

七天之後,記錄下來七天之內是否降雨,是爲驗辭。

以此判斷祭司是否領悟了上帝的指示。

人類掌握了文字,也就掌握了邏輯思維。

通過占卜活動,人類和上帝取得了聯繫,上帝可以隨時指導人類的工作。

上帝的感召力是無窮的,在上帝的領導下,人類邁向文明的步伐由此突飛猛進。

宗教使得人類的各個部族可以在同一信仰之下團結起來。

於是突破氏族的限制,人類可以建立更大的組織。

氏族社會的人,都生活在氏族之中。

相鄰氏族之間,爲了各自的生存與發展,殺伐不斷。

爲了對付各自的敵人,一個氏族會和其他氏族結成聯盟。

之後,氏族聯盟之間,殺伐不斷。

如果沒有文字,這種大型械鬥就會持續下去,幾百年,直至上千年。

我們稱之爲美國的這塊土地,在歐洲人到來之前,當地土著的印第安人就這樣械鬥了幾千年。

宗教使得人們團結在一起。

基於氏族,也基於氏族聯盟。但是,是比氏族聯盟更大的組織。

這就是國家。

宗教立國。

於是,人類進入最早的國家社會,城邦社會。

國家的第一要務,就是建立自己的軍隊,保護自己,打擊敵人。

漢字中,國字的本字是,或字。

或者,甲骨文從口從戈。金文從口從戈從一。口者,象人口形。人之口也。戈者,長柄橫刃兵也。一者,象地平線之形。地也。或者,謂以戈守護之地,可供人口腹之需也。故,或者,邦也。

之後,或字多了個囗,囗就是城墻,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國字。

由此,在中國人的觀念里,國的要素包括:

一塊土地,人民能夠吃飽飯,有武力保衛。

看到一段公知的文字,很是可笑。抄錄如下:

中國是一個國家。國家的含義,首先是土地,其次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國民,然後才是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這些東西都是客觀存在,既抹不黑,也抹不白。所謂的抹黑,其實是指現在的社會體制,說得更直截了當,就是抹黑現政權。所以,所謂抹黑中國的說辭,概念混淆,不合邏輯。

按照這位公知的邏輯,國家和政權是割裂的。國家首先是土地,其次是國民,再其次是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等等,最後才是政權。而政權是最等而下之的,也是可以任由公知們去抹黑的。

阿茲特克帝國曾經有一塊自己的土地,在今天的墨西哥一帶,當然也有自己的國民,當然也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等等。但是,他們被歐洲人消滅了。原因呢?他們的國家不夠強大,他們的政權不夠強大,他們的軍隊不夠強大。

離開政權不會有軍隊,離開政權不會有國家。

政權懦弱就是軍隊懦弱,政權懦弱就是國家懦弱。

反之亦然。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在國家社會,人民的武力保護是由國家提供的,而這個國家不是歷史上的國家,不是傳統上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現政府。如果沒有現政府提供武力保護,國民就會成爲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

一如當年的阿茲特克人、印第安人。

清政府不夠強大,北洋政府不夠強大,國民政府不夠強大。

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沒有一個強大的政府,沒有一隻強大的軍隊。這種苦難中國人剛剛歷經了一百多年,這位公知先生振振有辭,卻要開歷史的倒車,只不過是展示了他的無知而已。

國家和政權豈可任意割裂。

我們今天說國家,實際上是國與家。

保衛國家,就是保家衛國。

國是由家組成的。

在先秦,家並不是我們今天家庭的概念,而是指家族,也就是氏族。

家者,從宀從豕。宀者,大屋也。豕者,豬也。家者,謂大屋有養豬之所,是族人聚居之地也。故,家者,家族也。

在先秦,中國的先民飼養六畜:馬、牛、羊、豬、狗、雞。養馬養牛,牛馬可以提供畜力。養羊,羊可以提供皮毛。養狗,狗可以看家護院。養雞,雞可以報曉。

養豬,除了提供肉食,並沒有更多的用處。而且豬的食量太大,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先秦,一戶人家很難養得起一頭豬。

但是豬肉油脂含量很高,這在先秦可是個好東西。

豬是一種奢侈品。

一戶人家養不了,就由一個家族,集合大家的力量來養豬。

氏族是由宗構成的。

大體來說,一個宗發展壯大,當其能夠獨立養豬的時候,也就具備了分化出去,建立一個新的家族的條件。

這大抵就是家字從宀從豕的原因。

聽新聞,韓國人要拿中國的漢字申遺。

韓國人認爲漢字是他們的。

其中一個理由是,在東亞,只有韓國人在家裡養豬。

中國人怕臭,確實不在家裡養豬。

韓國人不怕臭,願意在家裡養豬,請便。

只是韓國人連家字的意思都搞不懂。

韓國人可以繼續在家裡多多養豬,肥豬滿屋。

但漢字當然是中國人的。

推薦閱讀: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周名之源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何尊銘文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前人得失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紀年之爭
西天取經,究竟是不是天地諸神的一次陰謀?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