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瞄準年輕人的生意:貼牌售賣手串和包包,年收入已破10億元
這是王悅第8次買故宮的文創用品了。
王悅是我的同學,一個標準的90後女文青,與其他同齡女生不同的是,她不在意自己的口紅的數量,也不care自己的高跟鞋是不是PRADA,她只鐘意於有特色的文創產品。
從她鍾愛的「一刻」周邊到如今的明清帝後書籤,團龍團鳳滑鼠墊等等,都在佐證著她與別人的不同。
當我問她現在為什麼如此痴迷於故宮的周邊產品時,她似乎不太理解我為何會這麼詢問她,一臉疑惑的看著我說:難道你不覺得故宮這兩年的文創產品很萌,很有創意嗎?
的確,萌,有創意,會玩......除了是故宮文傳產品的象徵外,也成為了故宮的身份標籤。
作為封建集權主義的權利象徵,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有著大小宮殿70餘座,房屋達九千餘間的紫禁城,怎麼看怎麼都應該是個高冷的存在,畢竟其身上烙下了600多年的正統皇家基因。
然而,這兩年它卻一直不按套路出牌,從不斷刷爆朋友圈的H5,到層出不窮的衍生周邊,再到溫情專業的紀錄片。故宮在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著人們對這個金碧輝煌的宮殿群的認知。
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在講怎麼塑造大IP,怎麼完成消費升級,怎麼讓品牌年輕化。但是,對於故宮來說,自己本來就是大IP了,它要做的只是將這個IP的價值最大化,讓這個傳承了600多年的文化品牌,更加年輕化。
從這裡開始,故宮開始了一段新的時代旅程。
在2012年以前,北京故宮主要收入為門票收入,藝術衍生品很少。於是當時的故宮管理層決定,在產品授權,種類及管理等方面進行調整。他們認為,首先要改變觀眾心中對故宮嚴肅的思維認知。於是決定努力營造一個哦不應該是一群「萌萌噠」的二次元形象。
「你要真是問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故宮的,我想應該是從故宮推出表情的那個時候吧」。王悅向我說出這段話的時候,還特意擺了個「雍正賣萌」的表情。
其實,不只是王悅一個,對於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來說,對這座冰冷的宮殿群產生好感的原因,都是來自於在互聯網上廣為傳播的表情包。
故宮通過它鬼畜般的表情包,迅速吸粉無數,成為受到年輕人們青睞的存在。當時,還多次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排行榜。借著這股東風,故宮趁勢推出了多款APP。
2013年5月,《胤禛美人圖》APP上線,
2014年4月,《紫禁城祥瑞》APP上線;
2015年1月,《韓熙載夜宴圖》APP上線;
2015年2月,《每日故宮上線》APP上線;
同時,故宮在人人都是自媒體人的2013年上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故宮淘寶」與自己的專屬周邊淘寶店「故宮淘寶」,開始售賣自己的周邊產品,手鐲,手串,書籤,摺扇等一些具有故宮特色的周邊飾品。
通過一系列的變革,故宮在2013年的在售商品就突破了5000餘種,銷售額達6億元,2014年的銷售額突破9億元,到了2015年,故宮通過販賣文創周邊的銷售額已經高達10億元了。
10億就是終點了?對故宮來說,這還只是個開始。內在的「生財」引擎起動後,故宮開啟了和市場資本的接觸。
故宮與邏輯思維合作推出了新版的《故宮日曆》。在「邏輯思維」與「故宮」兩大熱門IP的加持下,「紅磚頭」版《故宮日曆》數次登上三聯書店的排行榜榜首,銷售量直逼30萬冊,以市場上66元一本的市場價來核算的話,單這一本《故宮日曆》就能創造出近2000萬的銷售收入,由此可見故宮的品牌號召力。
故宮與時尚博主「黎貝卡的異想世界」更是合作推出創意周邊——故宮·貓的異想和故宮·異想2017手賬。在時尚教主黎貝卡的護持下,故宮手賬上線不足4小時,10000冊手賬就已經全數售罄。以66元的市場價推算的話,當天手冊的銷售額就已經高達66萬元了。
故宮文化珠寶還與IF時尚聯合打造了「故宮·如果愛·護佑手鏈」。
在2017年的2月9日開始首次現貨銷售,48小時內1000件售罄;
2月10日第一次預售,2月15日結束時賣出了3302件;
3月7日第二次預售,賣出了1200條左右;
同年2月,「一條」開始預售,預估銷售超過3000件。
也就是說,故宮在推出了這款項鏈後的一個月,已經賣出了8000條左右,按照488/條的零售價來算,這款單品的銷售額已經接近500萬了。
諸如此類的案例數不勝數......
在看到故宮具有如此高的品牌價值後,紫禁城終於迎來了資本大鱷們的目光。騰訊CEO馬化騰,阿里巴巴總裁金建杭就先後造訪了故宮。
前者與故宮合作開發IP,後者則是與故宮開展電子商務推廣。
在這些「爸爸」級品牌的保駕護航下,合作的成果自然也是顯著的,與騰訊合作的《穿越故宮來看你》H5,在線上收割了300餘萬次的瀏覽量,分享次數也更是高達30多萬;在淘寶上開設的「故宮旗艦店」將門票與文化創意及出版三者進行結合,據有關媒體報道,其日銷售額一直都在3萬以上。
「哦對了,除了買了些文創產品,我還去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看完後,我感覺我更喜歡故宮了」。王悅的話,似乎在暗示我故宮除了在文化領域大展身手外,還跨界到了影視上。
去年火爆B站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通過一個又一個文物修復師的鮮活形象,成功得贏取了市場對故宮的歡心,這部紀錄片在豆瓣上的評分已經高達9.3,截止目前其在B站上的點擊率已經高達233.8萬,評論彈幕更是達到了6萬。
據悉,央視1套已經在熱播其電視劇版了。其電影版的票房也達到了600萬,對國產紀錄片來說,這個成績還算是挺不錯的。
至此,故宮通過自身強大的影響力,成功塑造了一條以自身為核心的產業鏈:線上APP+影視+電子商務+線下門票收入+文創產品+周邊衍生品+各類展覽。
在將傳統文化轉型到現代社會上的道路,故宮無疑是走在前列的。在傳統文化日益不受重視的當下,還好,我們有個故宮。
推薦閱讀:
※一幅名為「雙喜」的傳世名畫,背後卻是個愛而不得的悲劇
※皇上新年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啥?
※大明·弘治皇帝的青花瓷(上篇)
※大明·弘治皇帝的彩瓷、顏色釉(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