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老的心說起
舊曆年一前一後的的兩個星期都在慌慌張張地準備中期答辯,說好的周更沒辦法拖了又拖,哈哈,讀者雖然不見得有,但是失信的歉意,我想,還是必須說的。不好意思,來晚了!
說回正題。
不得不說,在整個聖經故事中,出埃及記1-18章都顯得相當暴烈。不僅如此,它還向我提出了了一個(可能還有更多)相當棘手的神學問題。這場上帝與法老之間,關乎為奴百年之久的以色列人命運的,史詩級的「對決」,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法老顯然是一個反派,實際上,他也是目前為止聖經當中出現的最黑暗的角色。而當你讀到這些經文,我想你可能會問:到底是誰在真正把控局面?是上帝嗎?如果是,一開始他又為什麼讓這些事發生?這場「對決」有因何走向如此暴烈的局面呢?這些問題仍然與我們上次討論的主題(人類的惡 VS 上帝善的本意)相連,而這一次,我們將再進一步。法老和法老們
法老」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對古埃及君主的尊稱[1]。事實上,直到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它才開始逐漸用於國王自身。
但是,如今這個佔據大量篇幅的大反派法老到底是誰呢?他是圖特摩斯二世,斯蒙卡拉,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二世,還是塞特納赫特?我們不得而知。儘管古埃及法老的稱謂通常多達5個[2],但是僅以古代以色列人與古埃及人接觸的程度這一點,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聖經的作者並非不知道法老們的名字。然而一向注重人名記錄的聖經,卻在如此宏大的史詩中對其隻字未提...
刻意隱去的名字,讓你想起什麼?
『搏擊俱樂部』中的「我」?傑克倫敦『生火』中的「他」?還是卡夫卡『城堡』中的土地測量員「K」?失去名字的指定,具體的「個體」開始失焦,模模糊糊中,我們看到「一群人」,甚至可以是你我「每一個人」。
1867年Edward Poynter的油畫《以色列在埃及》
「不具名」的法老也一樣。這個稱謂,儼然成為整個人類反叛的縮影[3]。他是每一個「犧牲他人,成全自己」個體;他也是所有企圖「自己重新定義善惡」的國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法老似乎也已經準備好為了自己的驕傲,再次犧牲別人,這一次,是他自己的國民。但是千萬不要忘記,親愛的讀者,這也同時可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現狀。
對此,上帝必須回應。
硬心
在這段故事中,如果你有疑問,我想,它很有可能來自被反覆提及的法老的態度。是的,有時候我們讀到「法老硬著心」對抗上帝;有時候我們卻又發現經文里說是「上帝使法老的心剛硬」。上帝到底能否隨意改變法老的意志?誰又是這股黑暗力量背後的推手?上帝和「惡」又是什麼關係?
這些問題並不好回答,我們需要放慢腳步,先逐一搜尋這些線索。
在對摩西的呼召中,上帝首先說祂「知道」法老必不容以色列人去(出埃及記3:19-20),然後,上帝又對摩西說祂「要使」法老的心剛硬(出埃及記4:21,7:3)。鑒於此,我們至少能夠知道:
1.上帝知道人的心,也能預見人的未來
2.上帝能用人的態度完成祂的目標,哪怕是不配合抵抗的態度
就這樣,上帝「預見了」也「要使」法老的惡,成為他自己搬起來又砸到自己的石頭。然而,我們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完整的解答。
十災和法老的心
追尋下一條線索,我們便來到了出埃及記中著名的十災。值得慶幸的是,雖然中文和合本的聖經譯自英文,但是原文中的關於「心剛硬」的主動與被動的區別仍然被清楚的表現出來。而當我們沿著這些痕迹一步步追蹤下去,我們會發現當故事發展到第六災時,微妙的改變發生了。
1.血災:法老心裡剛硬,不肯聽摩西、亞倫 (7:22)
2.蛙災:法老見災禍鬆緩,就硬著心 (8:15)
3.虱災:法老心裡剛硬,不肯聽摩西、亞倫(8:19)
4.蠅災:這一次法老又硬著心,不容百姓去(8:32)
5.畜疫:法老的心卻是固執,不容百姓去(9:7)
6.瘡災: _耶和華_使法老的心剛硬,不聽他們(9:12)
7.雹災:見雨和雹與雷止住,法老和他的臣僕都硬著心(9:34)
8.蝗災:_耶和華_使法老的心剛硬 (10:1,10:20)
9.黑暗:_耶和華_使法老的心剛硬,不肯容他們去(10:27)
10.長子之死:_耶和華_使法老的心剛硬,不容以色列人出離他的地 (11:10)
法老長子之死是的,前五災中,聖經並未提到法老的心被外力驅使,一切似乎都是源自法老自己的選擇。
而到了第六災,我們清楚地看到,是上帝令法老的心的心剛硬。事實上,就在這一災之後的警告中,上帝清楚地借摩西對法老說:「15我若伸手用瘟疫攻擊你和你的百姓,你早就從地上除滅了。 16 其實,我叫你存立,是特要向你顯我的大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 17 你還向我的百姓自高,不容他們去嗎?」(出埃及記9:15-17)
而在緊接著的第七災中,我們又看到是法老(這一次甚至加上法老的臣僕們)自己選擇 硬著心。
…
親愛的讀者,你是否已經在作者這樣「往複」的敘述中發現了什麼呢?沒錯,上帝給了法老5次自由選擇的機會,甚至在第六次的警告之後,仍然給他和他的臣僕又一次的機會。但哪怕法老無一例外地選擇對抗,上帝仍然掌控一切(包括法老的心)。最黑暗與荒謬的惡,絲毫不能成為上帝的威脅,卻總要成全上帝拯救與祝福的計劃[4]。
法老擁有「自由意志」,上帝也不因此失去祂的「絕對主權」。我們將在稍後淺談這兩個確實矛盾的主題。
高潮
逾越節的夜間,埃及全地有大哀號。終於,法老連夜催促摩西和以色列人速速離開埃及。於是以色列人帶著帶著牛羊從蘭塞起行,要往疏割去。
算不上出人意料,法老再一次反悔了。聖經告訴我們在這件事上,是上帝使法老的心剛硬,卻又詳細描述了法老自己如何「變心」。於是法老集結他的戰車馬兵,就在靠近比哈希錄,對著巴力洗分的地方追上了以色列人。
至於故事的結局,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法老的惡意最終成為「崩塌」的海水,埋葬了他自己和帝國的精銳。
俯瞰分開的紅海「珍珠」與「鬱金香」
好了,故事講完了。但是我們的問題還在。
讓我們先來談談「上帝能否隨意改變法老的意志?」,也就是人的「自由意志」VS 上帝的「絕對主權」的問題。然後在下周,再來看看「上帝是否是惡的作者?」。
我們都知道,法老最終的滅亡都因為他的「剛硬」。那麼,他是被上帝命定「剛硬」而沉淪,還是自己選擇 「剛硬」而墮落呢?或者反過來說,一個人的「得救」,是被上帝命定呢?還是取決於自己的選擇呢?
不得不承認,這兩者是如此的重要又如此地衝突,以至於我們常常無所適從。
一方面,神的「絕對主權」是救贖成功的絕對保障,也是人信心的根基。沒有它,你的未來說到底還是靠你自己無數次善惡間的抉擇,那麼,誰又能對自己的人性打包票?誰又能保證耶穌的犧牲最後不會「沒人領情」?
另一方面,人的「自由意志」又正是人的意義所在,也是救恩的意義所在。沒有它,人便只如程序一般被設定犯罪又被設定得救,那麼,整本聖經勸人為善的字句甚至耶穌的犧牲就變成了假惺惺的鬧劇。
如果你願意再深入地了解,或許你可以看看阿民念主義和加爾文主義的辯論。事實上,這也是本小節題目的由來。
但是,先拋開這些主義,僅僅從今天的聖經故事中,我們難道不能得到一些啟示嗎?
毫無疑問,我們在故事中看到了上帝強有力的「主權」,無論法老多麼抵抗,一切都在上帝的意料甚至掌控之中。那麼人的「選擇」呢——我們看到它也同樣存在,因為上帝給了法老整整6次機會。但是怎麼可能?一旦是命定,選擇就沒有意義,反過來也一樣。怎麼可能又是命定又是選擇呢?
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 whatever remains, however improbable, must be the truth.
一旦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實,那麼剩下的,不管多麼不可思議,那就是事實的真相。
——夏洛克.福爾摩斯
薛定諤的貓[5]
我不知道,當科學家們思考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的結果時會不會也想起大偵探的這句名言,但是既然物質世界都存在如此匪夷所思有悖於常識的現象[6],上帝救恩的奧秘為什麼不能是「 100%的神的預定+100%人的選擇」呢?
紅海之路
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常識都告訴我們,一個東西,它只可能在那裡或者不在那裡,絕不可能既在又不在。想到那麼多人無法理解量子力學(包括我),剛剛所說的這種「既是完全的預定也是完全的選擇」難以讓人接受,也就再自然不過了。
好在,我們大可不必糾結於此。就好像背後的追兵和眼前的大海都迫使以色列人講目光投向上帝開闢的這一條不同尋常的紅海之路一樣,我想,預定的理論也好,選擇的思想也罷,都是在「擠壓」中將我們的目光導向一個更重要的關鍵 ——「信」。
讓我們先假設天國如同一份極重無比的獎賞,人人慾得之,而「信」的人就可以得到。如果「信與不信」完全取決於人,理性的選擇自然無需多說,但如果誰能達到「信」的標準完全取決於神,親愛的讀者,不賭氣的說,「信」而呼求仍然是最合理的做法。
那「既是完全的預定也是完全的選擇」呢?我想,「信」,仍然是不變的答案。
羅馬書九章的回應
羅馬書第九章是我們每談及這個話題都繞不開的一處經文。使徒保羅在這裡用了許多篇幅和極重的語氣強調了「神絕對的主權和預定」,他說到了以掃和雅各,也談到了我們故事中的法老:
16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 神。 17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 18如此看來, 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羅馬書9:16-18)
沒錯,我們說「 100%的神的預定+100%人的選擇」,但是神的道路仍高過人的道路,無限的神必然高過有限的我們。我們不能忘記,就如同落水的人的呼救之所以有意義,全在於岸邊有願意施救的人——人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之所以有意義,也全在於 「神先提供了救恩的選擇」 。同樣,落水被救的人不會把功勞歸給自己曾發出呼救,蒙恩的得救的人,也明白在得救這件事上自己的選擇不應有半點功勞——而這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總會忘記的事實。我想,這也是保羅再三強調「神絕對的主權和預定」的原因。
然而保羅的結論仍然是「信」:
30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那本來不追求義的外邦人反得了義,就是因信而得的義。 31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 32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 (羅馬書9:30-32)
因為他自己血肉至親的同胞,保羅談起來上帝絕對的揀選。然而,這個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紀念逾越節的民族,親手殺死了真正的羔羊。保羅當然為其痛心,上帝的揀選固然不會失敗,但是人,該做什麼呢?
憑著「信心」求。這是保羅的答案。也是羅馬書九章對這個話題最中肯的回應。
下周見。
視頻鏈接:【The Bible Project】出埃及記-上
原文鏈接:https://thebibleproject.com/pharaohs-heart-grew-harder/
---------------
[1]:其原意本是指「王宮」或者「朝堂」
[2]:分別是荷魯斯名、兩女神名、金荷魯斯名、登基名和原名
[3]:事實上,從巴別塔開始,通過集群而獲得更大力量的人類組織,常被視作「上帝的對立面」。而古埃及,作為一個王國——人類高級的集群形式,存在的時間長達近3000年之久
[4]:十字架正是最好的示範
[5]:奧地利物理學者埃爾溫·薛定諤於1935年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這思想實驗里,由於先前發生事件的隨機性質,貓會處於生存與死亡的疊加態。
[6]:量子力學中的「態疊加原理」是一個十分詭異的現象。簡單地講,在人們觀察之前,一個電子的位置,並不是已經客觀地確定只是我們不知道,而是真實地既在A點又不在A點——即兩種態的疊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