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翼》︱對個體命運的一點思考

黃東林和張芬洲這對姻兄弟在青年時期成為生意上的合伙人,同樣的事業有成。之後,黃家與張家兩個家族的發展卻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當地人將之歸因於「風水」,其背後的邏輯是,人類的意願完全無力與命運的力量抗衡。而林耀華先生撰寫此書正是要打破所謂超驗的關於「命運」的神話而從日常生活中探索真正的原因。

1

「我們今天可以將『上蒼』理解為人類本身,將『命運』理解為人類社會」。這是林耀華先生在本書一處對中國人所篤信的「命運」的一種社會學解讀。

人類社會是由無數行動著的個體以及個體之間的相互關係構成的龐雜體系。所謂「命運」也只是該體系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作用於個體身上的結果。也就是說,「命運」是個體行動的集合的產物,卻不能受到單一個體的意志所決定。從人類社會整體看,我們每一個人的微小命運都從屬一個更大的命運。

東林是相信命運的。他在經歷生意上的挫折、家族的分裂、地方政治的壓迫等危機的同時,又一次次成功化解從而更加鞏固自己與家族的地位。這說明,個體並非完全受命運支配。林耀華先生從黃家的升遷與張家的迅速衰敗中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即「從試驗、過失和不斷的努力所獲得的人生的經驗中,東林學會了怎樣使自己適應命運」。這裡的關鍵在於,東林適應命運的方式與態度是主動和積極的,而非「適應」一詞本身所帶有的消極被動意味。

2

張芬洲的命運似乎在張黃兩家建新居之時就埋下了伏筆。表面上看,芬洲與東林二人共同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並振興了兩個家族。事實上,命運的波瀾早已開始涌動。

芬洲將「龍吐珠」的風水寶地自私地用於自家建房,在遷居後滿足於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漸漸將店鋪的生意交給東林等人打理以致於當他喪子後再次回到店鋪中發現自己已不再被需要。與此相對應的是,東林在遷入金翼之家後一方面發展店鋪的生意、加強與官商界的聯繫,另一方面注重對兒子們的學識、能力的培養。

芬洲身上表現出來的或多或少的自私、自滿切斷了張家的命運與外界的有機聯繫,使得整個家族在面臨生意失敗與死亡的時候喪失了重新鞏固人際關係、恢復均衡狀態的能力。張家忽視對人際關係的積極維繫等同於將整個張家的命運孤立而使之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當芬洲的兒子茂魁、茂德接連死去,張家發展的頹勢也逐漸凸顯。芬洲僅剩的一個兒子茂衡確實有一個好機會重建張家,卻因為與張姓女人長期在外滯留、錯誤地信任狡詐的生意夥伴而使得張家徹底沒落。

需指出的是,芬洲或是茂衡的個人命運絕非是孤立的,他們的悲劇並不會隨著生命的結束而結束。他們生前的一些決定與行動通過關係鏈對自己的家庭體系乃至其母系親族體系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這是對個體命運之間以及個體命運與整體命運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深刻體現。

林耀華先生認為,「人類生活中存在一種尚不受風水控制的彈性,當危機使一些紐帶鬆弛、失效時,生活的圈子中還會有其他一些紐帶開始充分發揮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說,張家正是因為缺乏人際關係帶來的彈性而難以積極適應命運,卻只能被動地承受命運的作用。而這恰恰是東林以及他的幾個兒子的優勢。

3

命運的無常在於,人際關係的增多在帶來更多處理危機的彈性的同時也伴隨著不確定性風險的增加。簡言之,穩定與不穩定作為命運的一體兩面永遠存在。沒有一個個體的命運會一直處於絕對安全的位置。

東林和他的兒子們通過生意逐漸與地方上各種機構發生了廣泛的聯繫,因此常常能夠化解危機。但同時,這一地區或城市內無論是在政治、軍事、經濟甚至宗教等各方面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黃家。

4

作為一部小說體裁的社會學專著,《金翼》通過對兩個家族的興衰的歷時性描寫,折射出個體命運的偶然與必然。我們能從家族的發展了解到由個人所組成的各個體系是如何互相聯繫的,又是按照哪些原則發生變化的。

林耀華先生是以人際關係為研究對象,進而完成《金翼》這部書的。基於此,七兄試圖用人際關係去解釋「命運」的一些特質。通過一本書去了解「命運」的一個側面,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有趣的體驗。同時必須說明的是,我們不能由此拒絕其他能夠解釋「命運」的因素,否則本文將成為一種束縛或框架而影響自己更廣泛的思考。

林耀華先生在最後一章說到,「科學不過是經過組織了的常識。」

一門科學的目的如果是為了指引人類生活,那麼對於人際關係的研究就應當做得細緻周密,以期能夠預料將來從而掌握將來。不過我們也清楚地知道,任何種類的預言都是困難的,因為人際關係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金翼》對社會關係、地方文化等細節的豐富呈現正是對龐雜的人際關係研究的一次重要嘗試。其從家族變化的偶然中抽象出必然的原則對於我們理解社會進程也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七兄」(Wechat ID:brobro7),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春節收取紅包套路 | 人類學研究筆記 vol16
善意的謠言 | 人類學研究筆記 vol15
重構?抑或解構?——讀《華夏邊緣》
馬斯洛:研究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是在研究人類的內心深處。

TAG:社會學 | 人類學 | 社會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