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把工作當成賺錢的工具就好了」,這是一種綁架嗎?
一
「你只要把工作當成賺錢的工具就好了,興趣可以是另一回事。」
我不知道你是否喜歡自己的工作,但確實有很多人在被工作掏空的時候,只能用上面那句話安慰自己。
一到公司便開始斟酌措辭回復郵件,待辦事項列得滿滿當當,卻永遠不可能在當天下班之前為每一項都打上那個「已完成」的勾勾,每到下午三點腦子便停止運轉,晚上又不得不拖拖沓沓地繼續加班,和朋友的聊天慢慢被吐槽和抱怨佔據,心裡早就計劃好辭職後的人生了,卻還是坐在電腦前,發出一個個「我愛工作」的表情包來洗腦自己……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且根本停不下來。
因為,一想到改變可能帶來的種種不安定和焦慮,還是繼續泡在規律的疲憊中比較保險。
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這樣,雖然叫人不太滿意,但是很安全。
二
日劇《親密姐妹》里有這樣一段對話:
劇里的姐姐深澤葉月 30 歲了,做著公務員的工作,準備和一個感情上很勉強的男朋友結婚。她自己或許還未察覺,但妹妹已經看出了姐姐生活中潛在的不快樂因素。明明夢想是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並曾為了夢想付出努力,為什麼最後就放棄了呢?
放棄的理由很多:
進入社會就會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麼簡單。
專業競爭者那麼多,自己的「興趣」又能支撐多久?
已經是成年人了,不能再任性下去。
沒人會對生活滿意的,就這樣過吧。
……
其實,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內心引力不夠強大。太害怕失敗,就活得畏首畏尾,最後反而被自己困住了。
身為服裝設計師的山本耀司就曾說,他特別敬佩經歷過困難年代的人。「有人因為渴望革命而受傷、也有許多人變得一生顛沛流離。即便如此也無法改變日本,最終還是遭到了失敗……為了追求夢想而行動,我覺得很棒。」
劇中的姐姐最終辭職、離開不愛自己的人,從參加小小的比賽開始,努力靠近自己的興趣。
畢竟,除了滿足溫飽、支付房租,我們值得對工作投入更多期待。如果工作儘是那些不能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過後回憶起來,日子大概都是重複的。
就像佩索阿說的那樣:「你不喜歡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僅僅度過了它。無論你過著什麼樣的沒有喜悅的生活,你都沒有生活。」
三
要說失敗,恐怕沒人能比過 J.K.羅琳。
曾經的她真的太慘了,又窮又慘。
她學了一個被認為是沒什麼用的英語文學專業,畢業後當了英文老師,有過一段無比短暫的婚姻,失業過,是一位單親媽媽,得過抑鬱症,甚至一度依靠政府救濟金而活……她說,「從各種標準來說,我就是我所認識的最失敗的人。」
即便如此,她也一直沒有暫停創作哈利·波特的故事。其實,她從很早之前就決定要以寫作為生。
1990 年,她有了創作靈感。
1993 年,婚姻失敗的她從葡萄牙搬到愛丁堡,行李箱里有三章哈利·波特的故事。
1995 年,十幾家大出版社拒絕了她的投稿。
1997 年,哈利·波特的書終於出版,但只出了1000 本,其中半數被分發到了圖書館。
……
再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羅琳說:「失敗意味著脫離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我不再欺騙自己成為另一個人,我開始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唯一關心的事情中。」
「你最大的危險不是失敗,而是太安逸。」
雲存儲公司創始人安德魯·豪斯頓這樣說道,他創業時不到 30 歲,同樣經歷了失敗。他說:「在現實世界,如果你沒有遭遇急轉彎、沒有撞到過警戒線,那就說明你的前進速度太慢了。」
反觀自己的人生,你是不是在一份勉強的工作中,沒有重大失敗,也沒有特別的成就感?
為什麼不更有針對性地,讓自己的勤奮變得有效一些?
更多關注:微博@Lens雜誌
微信公號:Lens雜誌(ID:lensmagazine)購買鏈接:京東亞馬遜噹噹推薦閱讀:
※你們見過最摳門的老闆什麼樣子?
※學會工作,學會休息
※什麼是「事業」?「事業」和「工作」有什麼區別?
※有哪些與滑板相關的工作可以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