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安納托利亞地區的莫氏線(Movius Line)及其延伸
上一篇文章里講到了莫維士線(莫氏線,Movius Line)的概念。雖然在東亞已被證實這個理論有誤,但在安納托利亞地區,以其在地理上的劃分,還是對研究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工具有所裨益的。於是這篇文章中,我想略微深入討論一下這一理論。
阿舍利文化(Acheulian/Acheulean)是考古學中對史前人類約180萬至10萬年前雙面打制石器工藝技術的稱呼;其相對的砍斫器工藝則被稱為奧杜威文化(Oldowan/Olduwan)。舊石器時代早期,這兩種工藝同時存在。為了從地理層面上區分舊大陸(可以說是亞非歐大陸)的東方與西方,考古學家莫維士(Hallam L. Movius)在1948年提出了莫氏線的概念,舊大陸一分為二。Guven Arsebuk畫出了這條線在安納托利亞的延伸——從北部安納托利亞連至色雷斯(如下圖)。
圖源:Sagona,Zimansky 2009:18
如圖所見,莫氏線在安納托利亞境內的部分又稱為Arsebuk線。這條線將小亞細亞半島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北邊的區域發掘的石器大多具有奧杜威文化的特徵,而南部則是阿舍利文化石器更為多見。許多重要遺址的發現也可印證這一理論:位於安納托利亞中部的Karatepe Deresi 3遺址中發掘出了土耳其唯一未經易位(in situ)的阿舍利石器集群(assemblage);Karain洞穴的主室經過地層分析發現,C層至E層中也可見受阿舍利文化影響打制的雙面石器。相對地,位於安納托利亞平原西北部馬爾馬拉(Marmara)地區的Yar?mburgaz洞穴則缺少阿舍利文化的證據。然而少數例外情況也有出現,例如與Yar?mburgaz洞穴同在這條線北側的G?ksu遺址中的某些遺物就被證明屬於阿舍利文化形制。
莫維士的學說中提到,歐亞大陸東北部的史前人類與准同期的西方舊大陸人類在行為學和生物學方面有根本性的不同。莫氏線也因此籠上了種族主義的色彩。然而對於此種現象的產生,學界認為更有意義的解釋則是由於生存環境的不同。發掘出阿舍利工藝的遺址普遍位於更高的海拔之上,因而氣候相對乾冷,更嚴苛的生活環境驅使當地人製造種類更多、更精細的工具。
如今的考古學已很少應用莫氏線的概念,而這個學說更多情況下出現在面向學生的教科書中。在安納托利亞地區,由於絕大多數遺址分布依然遵從這一規律,其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
參考文獻:
Brumm, A. & M. W. Moore 2012. Biface distributions and the MoviusLine: A Southeast Asian perspective. AustralianArchaeology 74:32-46.
Lycett, S. J. & C. J. Bae 2010 The Movius Line controversy: the stateof the debate. World Archaeology42(4):521-544.
Runnels, C. & M. ?zdo?an 2001 The Palaeolithic of the BosphorusRegion NW Turkey. Journal of FieldArchaeology 28(1-2):69-92.
Sagona, A. & P. Zimansky 2009 AncientTurkey. Routledge.
Slimak, L. et al 2008 Kaletepe Deresi 3 (Turkey):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early human settlement in Central Anatolia.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54:99-111.
推薦閱讀:
※在西方社會中「埃及學」的意義在哪裡?
※網上很多地方說,1973年考古發現東漢晚期銅馬鐙一件,求證真假?
※為什麼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發展歷程?半坡文化龍山文化等不算中華文明嗎?還是有什麼時間空間限制嗎?
※斯坦因所獲敦煌文物有哪些?
※如何評價中國最後的疑古派、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吳銳的新書《中國上古的帝系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