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收緊民企等群體貸款,信貸市場撲朔迷離

據銀監會披露,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由去年年末的1.67%上升至1.75%,較上年末上升0.0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13921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177億元。

監管機構人士在一季度金融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再次點名快速上升的不良問題。這一壓力帶來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取向是銀行更願意將信貸投向大型央企、國企以及政府平台,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的銀行業人士無一例外傳遞了這一信息。

一家銀行支行行長甚至說,其所在行今年新增投放幾乎全部投向政府平台以及大型央企、國企和個人按揭,其他工商類企業投放佔比可以忽略不計。

銀行趨向一致的選擇,直接提升了大型央企、國企的議價能力。多個國企財務公司負責人對上證報記者說,今年銀行貸款利率基本可以享受基準下浮的優待。

「儘管在內部仍然設立小微部門或崗位,但也基本心照不宣,能不做就不做,除了涉及政府採購的中小企業。」上述支行行長說。

內部政策導向也尤為明確。比如去年12月,上述支行行長所在行內部規定,投向國家發改委批設的相關項目,資本佔用內部計提為0,撥備計提為正常貸款的一半,今年一季度,資本佔用依然設定為正常要求的一半。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是金融業的主旋律。但對當下的局面,做為一線銀行從業人員的支行行長也不無擔憂地說,經濟如果這麼下去的話肯定有問題。

「政策似乎有問題,其實信貸投向污水處理和清潔能源等項目還可以,但基本還是基建領域,除了政府平台,投向國企的信貸資金也多是用於修建地鐵、高鐵、廣場、安居工程等,而非工業或商業企業。」該支行行長說。

低谷期藉助政府平台規避風險的銀行,對政府平台的納入標準也在逐步放寬,比如此前一些股份制銀行投放更多在省市平台,但現在也將目光轉向部分相對發達的縣級平台,省市級發行地方債置換貸款也推動銀行觸達點進一步下移。

另一個現象是,在小型房企生存維艱的同時,國企平台的地產公司,以及有政府信用背書的保障房以及一流地產公司也成為銀行追逐的對象,儘管去庫存依然是樓市當下的主旋律。

「對房地產商貸款仍然是白名單制,不過以前是開發商買了土地之後再給貸款,現在銀行為搶項目,發貸款給開發商買地。」一中部地區省會城市銀行人士說,據其個人了解,很大一部分個人消費貸款最終去向也是購置房產。

輪迴迷局

對政府平台以及央企、國企的追逐猶如四萬億刺激政策出台後的2009年,且類似的是來自實體的有效需求低迷,而在隨後幾年對地方平台貸款壞賬的消化又成了銀行的負累,幾年來去,似又進入一個新的輪迴。

上述支行行長進一步用一項取消已久針對個人激勵措施的回歸來描述有效需求的低迷。該人士說,其所在行對信貸人員報批成功一筆貸款會有獎勵,比如報批成功1億貸款,獎勵1萬,以表揚其在資產荒時期所付出的努力,而這種獎勵政策前次的存在還是在2003年。

「資產荒」與當下的預期頗為對應,而一季度新增信貸天量以及投放節奏較往年顯著性的差異又讓信貸市場傳遞的信息頗為迷離。


推薦閱讀:

電銷:如何在黃金15秒內打動客戶?
信貸員,你為什麼從事這個行業?
面簽
2016信貸員展業方式大匯總,你覺得哪個最有效?
深度丨Fintech創新的方向與進度(二)

TAG:銀行 | 貸款 | 信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