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三寶弟子是怎樣如廁的?如何在如廁之時保持出家人的清凈莊嚴?又應該懷著什麼樣的心境如廁呢?
佛家上廁所,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佛家喜歡潔凈,廁所是污穢之地,所以上完以後一定得洗乾淨。如來就特意強調過:欲令除去臭氣安樂住
故。又佛言。有染比丘。不得禮人。不得受人禮。違者得越法罪。
按照佛家理論,污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飲食污,一種是不凈染。即「糞土涎唾污穢。及大小行來。未洗者」 《三千威儀經》說:「比丘若不洗大小便。得突吉羅罪。亦不得坐僧床座及禮三寶。亦不得受人禮拜○
佛說戒律有明確規定:如是洗凈。有大利益。令身潔凈諸天
敬奉。是故汝等若依我為師者。咸應洗凈。若不洗者不應繞塔禮佛讀經。不禮他不受他禮。不應啖食坐僧床。不得入眾。由身不凈故。能令諸天見不生喜。所持咒
法。皆無靈驗。若違者得惡作罪。
題主問的前兩個問題:請問佛家三寶弟子是怎樣如廁的?如何在如廁之時保持出家人的清凈莊嚴?其實可以合併成一個問題,簡答如下:
《如毗尼母經卷》里有講過一個故事:爾時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羅門種姓。凈多污,上廁時以籌草刮下道,刮不已便傷破之,破已顏色不悅。諸比丘問言:
「汝何以顏色憔悴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廁時惡此不凈,用籌重刮即自傷體,是故不樂」。
先是進廁所的規矩:上廁去時。應先取籌草至戶前三彈指作聲。若人非人令得覺知。戶前安衣處脫衣著上。若值天雨無藏衣處。持衣好自纏身。開戶看廁內。無諸毒蟲不。看已欲便利時。應徐徐次第抄衣而上。不得忽褰令露身體。
這是很接地氣的規矩,進廁所前要彈指三下,大呼三聲:penny,penny,penny。印度毒蟲多,所以如來還特意叮囑要先看一眼……太細了。然後是拉屎的規矩:若欲便利時。不得恣意用力放令出聲。應當徐徐漸漸令出。
拉完屎怎麼站起來,也有講究:不中倚側當中而坐。莫令污廁兩邊。欲起時衣。次第漸漸而下。不得忽放。如來很體恤自己的弟子,考慮到「諸比丘上廁時。坐起處危疲寄。佛聞此已。聽行來處安好板。莫令高下不平。「
擦屁股也不能亂用東西:起止已竟。用籌凈刮令凈。若無籌不得壁上拭令凈。不得廁板梁栿上拭令凈。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不聽諸比丘土塊軟木皮軟葉奇木。皆不得用。所應用者。木竹葦作籌。度量法。極長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凈者。不得著凈籌中。是名上廁用廁籌法。
便後洗手,也不能忽略:用水處坐起褰衣。一切如起止處無異。廁戶前著凈瓶水。復應著一小瓶。若自有瓶者當自用。若無瓶者用廁邊小瓶。不得直用僧大瓶水令污。撒尿規矩也不少:欲覺知時即應起去。不得耐久住。是名小便法。小便處應安木屐。欲小行時。當著屐屐上。莫令唾小便污上。諸比丘住處。
當然,有些人身體不好,如來也會通融一下,特事可以特辦:若有老病不堪遠上廁者。聽私屏處若大瓮若木筒埋地中作起止處。好覆上莫令人見。看到這麼詳細的規定,讓人不得不感嘆車田正美的人物設定巧妙:如來佛祖,他果然是處女座的啊。
其實如來對廁所如此高標準、嚴要求,也是有緣故的。他的兒子羅睺羅從前受過委屈,被其他人攆到廁所去住:
佛未制戒前。比丘一不得與沙彌同房宿。羅睺羅無別房。諸比丘驅出。羅睺在廁上宿。廁中有大毒蛇。佛知有此毒蛇恐傷羅睺故來到廁。知而故問。汝是誰耶。羅睺
答言。是沙彌羅睺。佛問。汝何故此中住。答言。更無別房。諸比丘不聽共宿。佛即將入房。後日集諸比丘告曰。出家人法常應慈心。
父子慈愛之心,躍然經上。
所以從如來開始,佛教對廁所的衛生標準要求比較嚴格。《中天竺舍衛國祇洹寺圖經》描述過精舍的廁所:「次北第六院名為流廁。有大高屋三重而立。飛橋雙上甚自清凈。下施廁坑砌以伏竇。天帝手作上無臭氣。大渠從大院北西注。南入廁院伏流入竇。北出會於大河人無見者。一切比丘皆此便利。」 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設計過,追求清凈,防止臭氣洋溢。
佛教流傳到中土以後,這些規矩也流傳進來。《釋氏要覽》曾經就廁所名字做過專題講解。
「說文雲屏蔽也。釋名曰。廁雜也。雜廁其上也。或曰溷溷濁也。或曰圊圊清也。至穢之處。宜潔清故。今南方釋氏呼東司。未見其典。」
《釋氏要覽》把廁所稱為雪隱、後架、屏廁等。雪隱佛家廁所在南方一些寺廟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東司,《釋氏要覽》作者表示不知道為啥。因為他是北宋僧人,而東司、東凈實際上是唐代的說法,指專門給通曉世法的僧眾準備的廁所,與專門給學問大德用的西司、西凈相對。差不多相當於行政和研究部門的區別,還有專司負責掃廁所的叫凈頭,別小看人家,那也是四十八職事之一的正規編製。
《釋氏要覽》總結了中土佛家的如廁規矩,以如來原意為主,但加了很多富有中國特色的註解,很有意思。
比如撒尿的時候:當聚一屏猥處。若瓦瓶木桶埋地中。以物蓋覆。勿令有臭氣。五分雲。許將小便器入房中。伽藍法界內地漫亂大小便。五百生墮拔波地獄。後二十劫。常遣肘手。把此穢
地。
隨地小便會下地獄,所以連噓噓時要手握丁丁控制方向的細節都要提醒一下。
《三千威儀經》把如來的規矩,詳細分成了二十五條,摘錄如下:
一欲登廁當行不得於道上禮人。
二不得受人禮。四到門外三彈指五已有人不得逼。六已登正彈指(此警啖糞諸鬼)十七不得將草劃地(草即籌子浙人呼廁草)十八不得持草劃壁作字
這幾條規定都很接地氣,也很可愛。如來當初規定彈指三下,是怕裡面有毒蟲。不過中土毒蟲沒熱帶那麼多,所以僧人們彈指有了新功能,是為了警告吃屎的惡鬼們。最好玩的是第十八條,蹲坑的時候不得拿著擦屁股的草籌在牆上亂寫,引申到現在,大概就是蹲馬桶不許玩手機吧。
拉完屎以後要洗手,規定的非常細緻。「律雲。凡洗凈用水以右手執瓶。左手洗之。出外先
以灰滓摩手水洗。又用黃土。三度摩擦水洗又用皂角澡豆。皆洗至肘前。」
甚至連發現埋糞用的土用光了該怎麼辦,都考慮到了:設見草土盡,當語主者,若自手取添
為善。就是說,你應該趕緊通知主事者,如果你自己搬土過來,那也是一件善行。《虛空藏經》里還說:若懺罪人。治廁八百日能滅罪咎。
可見佛家雖然認為廁所污穢,但並不排斥,反而認為這是個很好的修行和行善之所。
至於題主問的第三個問題:又應該懷著什麼樣的心境如廁呢?我非信徒,不敢妄教,只與你分享一個《諸德福田經》里的故事:
佛告天帝及諸大眾。聽我所說。宿命所行。昔我前世。于波羅奈國。近大道邊。安施圊廁。國中人民。得輕安者。莫不感義。緣此功德。所生凈潔。累劫行道。穢染不污。功祚大備。自致成佛。金體光耀。塵水不著。食自消化。無便利之患。於是世尊。以偈頌曰:忍穢修福事,我人所不污。造廁施便利,煩重得輕安。 此德除貢高,因解生死緣,進登成佛道,空凈巍巍尊。
不懂佛教,隨便發個資料,南宋江南禪宗寺院的廁所。這是南宋來華日本僧人所繪《五山十剎圖》中鎮江金山寺的「東司」(即廁所)內部平面圖,圖中上方為一排帶隔間的便槽,隔間外設香爐;右下角為小便槽,旁有凈手用的灰、土、澡豆和水槽;中間有掛手巾等物的凈桿,下有烘乾手巾的焙爐。圖左側有燒湯水的火頭寮。
「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嗔痴,蠲除罪法。」
你是問習俗,還是問現象,還是問道理。
按道理來說,如廁只是保持肉身的一種必要手段,根本沒必要糾結啊,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都是手頭上的一件事而已。
色受想行識五蘊都只是幻覺,無論美醜,香臭,都只是外相,你管他臭不臭臟不臟,只要這個行為沒有產生有危害的情緒,沒有讓你的自我,讓你的錯覺更穩固,沒有影響你的修行,沒有影響他人,就沒必要去多想啊。不過按這個角度,多吃蔬菜,按時解手,規矩清掃,不要讓不衛生和臭味過多影響到別人,確實也是一種思路。而且佛祖教育人講究因人而異,可能確實是有這麼類人如樓主,修行佛法的時候,會在如廁這種問題上糾結,進而影響修行,那麼看來也是需要解釋和規範的。
其實我所認為佛教徒所謂整潔和清靜,只是幫助某些人修行的手段,讓某些人更專註而已。整潔和清靜也都是外相,因緣足具的話,住在豬欄里照樣也能修行。上廁所不是必然的一項修行內容,就跟日常的吃飯、睡覺一樣,但是有些人因條件具備,可能在上廁所時對佛說的某句經文有了某種更深的理解,比如理解人身不凈等道理,就像楞嚴經中25圓通,那些大德有洗澡、足扎刺等各種時機開悟。所以上廁所就上廁所,沒什麼特別的,也不用保持什麼莊嚴(那些個動作怎麼保持莊嚴,除非用現在最先進的全電子自動沖洗設備,自己不用動,完事了)。開悟是大事,莊嚴次之。現在寺廟基本設施齊備,應保持自己的事自己處理的心境。自己拉的自己沖,盡量不把洗手水滴到外邊給別人造成麻煩等等等等、、、、、
推薦閱讀:
※你覺得信仰耶穌和信仰佛陀或者相信科學哪個更靠譜?
※佛法中有教我們如何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從而更好地完成當下之事的方法或技巧嗎?
※明奘法師為何還俗?
※我走了,不要想我。?
※佛家如何說緣分?愛上一個人按佛理該怎麼做?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