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定期的看知乎訂閱,突然覺得自己不會思考了?大家說的好像都有道理
03-02
這周我準備課上的一個presentation,話題是毒品合法化。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了好幾個相關的問題,很多人給出了他們的答案,旁徵博引,洋洋洒洒,看起來很膩害的樣子。
於是我就花了幾個小時時間,把那幾個問題和涉及的資料一一看了過去。最後我發現,雖然每個人都正兒八經地說了些東西,都有內容有依據,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答案經不起細看,更經不住推敲。要麼是思考的太片面,要麼是偏見先入為主。我見到最過分的一個答案,作者在答案正文里的觀點和他引用的資料的主觀點完全是背道而馳。最後我盯著那個答案蠻高的贊同率數字,當時就有點斯巴達。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認真地閱讀知乎上的回答。在這之前我和題主的感覺一樣,好像大家說的都有理昂!但在這之後,我不斷想起一位知友在某個回答里說過的「如果只滿足於通過知乎來學習,知乎其實只相當於一種微博而已」。(大意如此,恐有偏差,出處忘了。)然後在心裡默默點了個大讚。
回到題主的問題。首先呢,能把題目的語言組織成這樣,確實是思考能力弱了很多的表現。其次,永遠不要只滿足於通過知乎——或者任意其他的單一平台(尤其是互聯網平台)——來學習,否則,你只是換了個方式刷微博而已。最後,知乎雖然是個相對很優秀的學習和交流平台,但它永遠不可能像書籍那樣深刻。
覺得大家說的好像都有道理嗎?要麼是問題本來就很開放,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這種情況下更能促進讀者思考才對;要麼就是讀者是個門外漢,門外漢看戲當然很少有不熱鬧的;要麼就是沒認真看,因為,「真相只有一個!」我自己的想法:由於現在知道的信息不全面,只能就現在知道的信息進行判斷,而當其他人對你所知道的信息進行反對或補充,你所認知的事情又會發生改變。有道理或者不贊同。
打個比方,讀歷史的人和歷史裡的人所擁有的信息量是不一樣的,讀歷史的人是從一個整體來分析其中的某一件事,而歷史裡的人是從當時收集到的信息來組成一個整體去判斷。簡單的說就是「他不就是做了****,我要是那樣也能」這樣,或者雷軍和他的小米。
你能做的,就是按現在有的信息去判斷一個事情,並接著收集相關的信息,加以判斷,並作出思想上的改變。寫完了才看到時間,第一次回答問題,不發可惜了樓上說的很有道理啊如果你還同意,病得治了瞎扯,匿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