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抱怨工作?

勞動關係本質上不是employer 與employee金錢交換時間精力的一種關係么?看上了可以確認關係,不合適可以適時終止,為什麼有那麼多額外的東西?難道是employee幻想太多?

題主知道這個問題很蠢,但還是想提。


因為不滿足。

其實對於很多人而言,工作上升不到「事業」的程度。

對很多人來說,工作就只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的必要途徑而已。其他的就沒多少追求了,或者說是顧不上追求那些了。

基於這種想法,自然希望工作是:事情越少越好,薪水越高越好。

我不是貶低這種情況,這是很正常的一種思維。

出現這種情況的話,管理者需要自省的地方在於分配製度。

工作量的分配是否合理。

工作酬勞的分配是否合理。

是否因為這些不合理,而造成的員工對工作的抱怨:我為什麼要做得比別人多?我為什麼拿的錢比別人少?

諸如此類的抱怨。

不患寡而患不均。

管理者需要做到的是,盡量保證有一個公平,或者相對公平的分配製度。

當然了,也有個別奇葩的。

我職業生涯十多年下來,遇到過一些思維很奇葩的員工,這類人是我最希望避免僱用的。

簡單的來說就是:你和他說制度,他和你說感情。你和他說感情,他和你談制度。

他沒有完成該有的工作量的時候,為了避免懲罰,他會和你說感情,說公司是家庭,不能把員工當機器人,要容忍員工的犯錯等等,你不能粗暴的扣我的薪水……

當你要求他做出哪怕一點點超出他工作範圍的事情的時候,他就不和你說什麼公司是家庭了,而是和你談制度,按照制度,這不是我該做的,你要我做,可以,拿錢來……

遇到這種貨色的話,人也是他,鬼也是他,什麼話都被他佔了。

說穿了就一點:只能佔便宜,但是絕不能吃虧。


~1~

生活中你一定見過這種人,整天對生活、別人充滿了不滿,一會說說這個對不起她,欺負了她,讓他陷入今天這麼糟糕的境地,一會又憤怒於世道不公,世風日下,讓他這樣的有才之人沒有出路,一會又抱怨公司環境不好,領導有眼無珠,進了這個公司簡直倒了八輩子霉,一點前途都沒有。

剛開始的時候,由於不摸情況,聽到這麼有鼻子有眼的控訴,我們往往都會升起憐惜同情之心,覺得這個人真的是好可憐,好不走運,於是千方百計的給他出主意,甚至有打抱不平者都磨拳霍霍想幫她如何如何教訓欺負她的老公,幫她收拾萬惡的婆婆,給他推薦好的項目和出路。可是折騰了一番發現,他好像對我們的建議都無動於衷,或者說他口頭採納我們的建議,但絲毫不行動。

或者說他會一一否決我們的建議和我們的熱心,並擺出成千上萬條此路不通的道理,最終的結果就是他無路可走。

嗯,既然是無路可走,於是便繼續叨逼叨的控訴下去,抱怨下去,憤世嫉俗下去。似乎他永遠被一攤爛事纏住,這些爛事像蛛網,他就是這麼倒霉,人生已如一攤爛泥,無法動彈,無法向前邁出一步。

嗯,這樣人我見過太多了。隨便一抓就能抓出三個例子來。

我有一個親戚,從我記事起,就整天為婚姻愁苦,抱怨自己所嫁非人,自己各方面好,老公各方面讓自己不滿意。就這麼持續十幾年如一日,鬱鬱寡歡,眉頭不得舒展,然後50多歲得了乳腺癌就去世了。更悲慘的是她的子女,因為父母家庭不和,媽媽去世後,也都各自奔天涯,一家人分散在三個地方,大有老死不相往來的互相憎惡。

在文化圈經常會遇到各種自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這種人別的不擅長,就擅長憤怒,文章寫得一般,詩寫得一般,但特別有態度,似乎態度就是他行走江湖的根本,而他的態度也沒有別的,就是憤怒和鬱悶,憤怒於世道不公,不給如此有天賦的他一個出頭的機會,鬱悶於自己有李白的才華,卻過著如此不堪的生活。但是十幾年過去了,我除了見過他們發牢騷,真的沒見過他們掙過多少錢,寫出過多少好文章,或者寫出一點傳世詩篇。十幾年如一日,唯一不變的不過是在憤青,而且是毫無深度的憤青,主題無非是我這麼窮困潦倒無非都是社會的錯,我生錯了時代巴拉巴拉之類。當然最後他真的是越來越窮困潦倒,真的是如願以償。

第三個案例,見這篇文章你是如何被抱怨一步步毀掉的。

~2~

世界上或許會有懷才不遇的人,但一般很少,比如梵高,卡夫卡,但是人家有作品啊。世界上也確實會有被欺負的人,但總是被欺負,所有的人都來欺負你這種事還是很少的;世界上確實存在大量會嫁錯人,結錯婚的人,但是為此難受一輩子,自己折磨自己得癌,又影響子女的還是要多學習一下心理學,不能一有不順,遭遇挫折最後把命都搭上。

以上幾種人有個共同的思維模式-----即受害人思維或者受害人心態。

所謂的受害人心態就是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但認為造成這種糟糕狀態的總是外界,外界可以指所有與其有關的人和事,而當事人是極度無辜的這麼一種心態,因為長年累月的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這種人一般牢騷滿腹,怨氣衝天,甚至肝氣鬱結,身體欠安。鬱悶的是他們的事業、家庭也往往真跟他們抱怨的那樣,經常遭遇很多挫折,不幸,不順心甚至陷入逆境。

是的,好多具有這種心態的人隨後總結出的一句話就是「我就是命不好」。

是的,你從來都沒有錯,都是命錯了。

從心理學上來說,什麼叫命,命都是你內心的投射,為什麼說性格即命運,因為性格組織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你內心把世界解讀成什麼樣的,最終你就容易活成什麼樣的,這也叫自證預言的假設。

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例如若你自認不是讀書的材料,那即使有時間也不會用來溫習,因為你認為讀了也不會懂,結果考試一塌糊塗,然後你對自己說:"果然我不是一個讀書的材料!"這個概念放在管理學上就有這樣的演繹:有人對你說你跟這個下屬合不來,你就會不知不覺的專挑對方缺點來看:他眼細鼻扁頭皮多,聲大沒準廢話一籮筐,越看越不順眼,結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預言便實現了。相反地,假如你相信下屬是能幹的,你自然會多給他機會去發揮,他犯錯了你會包容,結果他亦不負你所望,成為一個出色能幹的人.

~3~

其實受害者心態是一種很常見的心態,它是人在遇到挫折時採取的一種自我欺騙自我保護的策略,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所有的人都會經歷挫折,一般人遭遇挫折後會經歷5個心理階段:

1 否認階段。極力否認事實的存在,努力逃避去面對事實。

2 憤怒階段。少部分的接受事實存在,但是表現出由於事與願違造成的憤怒和不平。

3 交涉階段。尋求解決方案,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4 消沉階段。在明確事實以後,從心理上還沒有能完全接受事實的存在,但是行為上業已做出一定反應。

5 接受階段。心理和行為上都已接受了事實的存在,並按照自己的選擇對事物進行處理。

是的,我們說的一般人都有的受害者心態是指,都出現挫折時,我們都會出現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否認和憤怒,但是一段時間後,我們會繼續前進,然後繼續經歷第三、第四和第五階段,最終達到的效果就是接受現實,認識現實,承認現實,在這個基礎上重塑自我,調整自我和現實的關係,比如付出更多的努力或者調整自己的理想目標,吸取教訓,繼續前進,最終走出挫折,取得收穫,也建立了真實強大的自我。

但受害者心態的人不一樣,他們在面對挫折時,停滯在了第一和第二階段,沒法承認現實,拒絕面對現實,因為挫折讓他們的自尊面臨威脅,為了避免這種威脅,受害者心態的人拒不承認現實,通過否認別人和外界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具有「自我欺騙」功能的逃避策略,個體躲藏在裡面,以保護自己面對真正需要的成長,真正需要面對的槍林彈雨;還有一些受害者心態的人,通過扮演對外界的控訴,保持著自己無辜,純潔,有才華,有氣質有魅力的假象,可以說,他們是一種通過扮演受害者而獲取好處的人。這種好處可能包括周圍環境那麼骯髒,只有我一個人純潔,所以我有一種不媚俗的出眾,周圍人都那麼壞,只有我一個人是無辜的,所以我不用負責等等等等。

是的,掩藏在懷才不遇,控訴者嘴裡的其實是一群特別懦弱,矮小,缺乏力量的自我,他們沒有力量面對現實,只能自我欺騙,來掩飾自己是個慫蛋這個事實。

遺憾的是,有一些人在這樣的角色里根本就是當真了,所以真的成了受害者,比如我的那個親戚,最終得了癌症,當然其他的人也都基本如願以償,整天覺得自己倒霉,最終真的就倒霉了。

不懂心理學,真的會把自己玩死。

~4~

擺脫受害者心態可能需要幾個法寶。

第一 ,自我負責。受害者心態的來源就是自己不能為自己負責,而依賴於外界對自己負責,認為如果外界不符合自己心意,自己就可以有理由不好,以此自怨自艾,陷入頹廢憂傷,自我折磨,或者像一灘泥一樣,喪失行動力,陷在整天抱怨的漿糊情緒里。

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必須認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日子當然是必須自己來負責,除了自己,怎麼能放心交給別人來負責?明明別人連自己的生活都負責不了好吧?你就那麼相信別人的力量,而唯獨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可以為自己負責?

具有受害者心態的人不能意識到自己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種幼稚的認識可能源於父母溺愛或者成長過程中的某些逃避策略,以至於其意識不到自己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一個人想要什麼,都需要自己去爭取,去拼搏去得到,而不是指望著別人做好,給你送到面前。

沒有誰可以給你造就一勞永逸的人生,也沒有完美的環境和人,但具有受害者心態的人就會始終抱有這樣的幻想,指望著外界做出改變來成就他,外界會為他的遭遇負責。

第二 ,寬容。寬容會讓一個人的自我強大而又有力量,它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重要體現。寬容的建立是基於這樣的心智:我寬容了你,其實是放過了我自己。當有一天要承認,這世界上很難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可能就學會了寬容,寬容本質上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一個不寬容的人會根據自己的偏執和理想去要求別人和世界,但是客觀世界並不會因為主觀意志為轉移,就會引發無數怨氣,但其實想說的是不管你寬不寬容,你苛責的人和世界都很少受影響,所有的不寬容最終都會反過來指向你自己,最終導致自己沒有立錐之地。

第三,重建自我的力量。能直面現實是考驗一個人自我是否強大的主要標誌。受害者心態的根源就在於無法面對現實,無法面對的背後其實是自我缺乏力量。這種缺乏力量可能來源於早期的親子關係里,受到的積極肯定過少,而消極否定過多,所以具有這種心態的人建議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回溯一下自己的幼年經歷,修通消極的自我概念和認知,重建一些自我裡面的積極因素。

第四,感恩和付出。停留在受害者思維模式里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否認周圍的美好,放大周圍的缺點,這種通過否認讓自己保持優越感的方式會讓他們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可以說這是種假驕傲,假優越,由於這種假又優越的存在,具備受害者心態的人

只會覺得自己始終處於匱乏狀態,而看不到自己得到的一面,所以他們永遠不會感恩。

又因為他們的聚焦點停留在了抱怨上面,自然喪失了面對事件的行動力,從而也就體驗不到付出。在受害者心態的人的感情體驗里,抱怨是解決一切的良藥,所以之後的付出,行動都被剝奪了。他們無法重建從成功完成一件事情那裡獲得的正向反饋和積極體驗,而只會惡性循環下去。

最後以兩個名人的話結尾,最為最後的啟發:

「如果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就不需要為他負責;如果我們不需要為他負責,我們始終就是受害者。」

-----------Richard Bach

"自憐最容易成為最具破壞性的非藥物麻醉。人為上癮,將事件中受害的部分剝離出來,以得到短暫的安慰。"

------------ John W. Gardner

是的,當你在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從而憂傷落寞,覺得自己很酷,或者整日憤世嫉俗,自認為比別人高明時,請清醒的把自己罵醒:

啊,這種行為啊,其實只是一種慫蛋的表現。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和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身心靈成長專家,中國青年報特約心理評論專家,作家,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號「工業時代的月亮」。


其實不管是做什麼,有些人就是一定要「抱怨」,換一份工作換一個城市換一個男女朋友,也許只是想說說自己的想法,也許因為語氣上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在抱怨。


因為沒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抱怨不公的社會人明明是自甘墮落,傻就傻在不自知。


不光工作…

對當下的不滿足幾乎是人性的常態…

這只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罷了…

亦或者是情緒管理方面的事情…

要是有更好的選擇,早就跳槽了…


因為大部分人都有惰性,希望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


簡單說這工作只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生活


看著工資條的工資,發現我總是拖人均收入後腿的那一個,抱怨才是唯一的辦法。


大臉老師講的很好,尤其是最後一段關於奇葩員工的那段吐糟。

我所知的另一個原因,大部分抱怨工作/生活他人,總之習慣於抱怨的人,源自於不了解自己。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工作的唯一屬性就是賺錢養家,這和熱愛啊,事業啊,理想啊,價值實現啊沒有半毛錢關係,年薪沒三十萬的工作談「事業」至少在我看來有點可笑。

愛抱怨,習慣抱怨,將抱怨當成解決問題的方案,逃避作為執行者義務的同時還順帶拔高自己作為結果審判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強調客觀如何如何,環境多麼糟糕。人定勝天這種鬼話我是不信的,但作為一個工作中的成年人,不清楚自己將從工作這件事情中獲得什麼,希望獲得些什麼,就真的有些不解了。


因為大家都是完美主義者,總覺得這個世界上存在完美的公司、完美的上司和完美的職位……


推薦閱讀:

曼大MBS offer OR 浦發銀行 offer?
你現在是做什麼工作的?你的崗位你滿意嗎?你想要什麼樣的工作?
工作如何選擇,很糾結?
工作以後,從同事身上你學到的最受用的一件具體的事是什麼?
如何改正缺點:迷糊,做事不上心?

TAG: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