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這部電影和原著有哪些區別?
03-01
說實在的影片拍得不錯,但是越看越覺得莫名的氣忿忿與鬱悶悶,特別是王佳芝說:他不但鑽到我的身體里,還像一條蛇一樣鑽到我心裡云云....我差點把飯噴出來.張姐能寫出這樣的句子么,我不相信阿.
我找到<色.戒>的原作,從頭看到尾,心中的塊壘終於漸漸消釋了.關於別人在<色.戒>說過的話,無論我同意與否我都不浪費唾沫重複了.
我想說,電影版本和文字版本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李安的男性文本和張愛玲的女性文本的不同.從故事本身來說,他們講故事的手段不同,所用的語言必然調整,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同時承認,他們二位都是優秀的講故事者.從人性的關懷與思考上,他們二位都做到了,這正是這個故事的主題所在.但是這兩個文本的比較依然是非常有趣味的.看李導演的電影,雖然感動,我還是連連地嘆道:不會吧,不會吧.....正是因為這個"不會吧"的憤懣,我搬出原著來找答案.看完原著,我可以告訴大家,在張的原著裡面,男人沒有那麼帥,女人也沒有那麼傻.儘管在影片中這些品質也是含糊的.
無法繞開性的問題.李導演花了十分鐘,張作家卻只有一句話,"跟老易在一起那兩次總是那麼提心弔膽,要處處留神,哪還去問自己覺得怎樣。"這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關於易先生性啟蒙的神話是不存在的.也無法繞開鑽石的問題.王佳芝以為是什麼特務情報的一回事,結果卻是亮閃閃的鑽石在眼前,當然,作為女人我也覺得,這真是亂世情懷,別樣浪漫.然而小說裡面不是這樣,易先生第一次和王佳芝幽會,就提過要送她鑽戒,而且王佳芝心裡也很明白,"他這樣的老奸巨滑,決不會認為她這麼個少奶奶會看上一個四五十歲的矮子".至於出去買鑽石,以至於到什麼鋪子買,完全是王佳芝他們設計的,為了便於下手.只不過,老是沒有機會提出來,還是她託詞說自己的耳墜子需要到珠寶店修理,他才想起買鑽戒的話頭.其實他也不是忘了買給她,只是躊躇,因為"對女人,禮也是非送不可的,不過送早了就像是看不起她。"所以,在這裡面,這枚鑽戒的出場,也沒有電影里那麼戲劇化和催情.電影版<色戒>中的疑問在原作中是不存在的.可以說,既不是易先生的性器官也不是鑽石鴿子蛋征服了王佳芝,這兩個假設都是不存在的.在文本中的女性王佳芝,是如何作出這個轉變的呢.當他們在那個印度人的珠寶店中,王佳芝只覺得自己像坐在一個隨時要爆炸的炸藥桶上.這時候"有這印度人在旁邊,只有更覺得是他們倆在燈下單獨相對,又密切又拘束,還從來沒有過。但是就連此刻她也再也不會想到她愛不愛他,而是——他不在看她,臉上的微笑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在有下劃線的文字之間我省略了一些,原文間隔了兩個自然段.然而這兩句話確是聯繫著的.
在這句關鍵的話之前,還有一句,也是在這間店裡"兩人並坐著,都往後靠了靠。這一剎那間彷彿只有他們倆在一起。"在文本中,王佳芝和易先生除了幽會其實沒有其他社會活動,沒有電影中那麼浪漫的兩次餐廳約會.這是他們頭一次在公眾場合活動,他們像普通的戀人那樣一起買一樣東西.在這一剎那,王佳芝感覺到了戀愛的氣氛,二人世界微妙的感覺,"這一剎那間彷彿只有他們倆在一起".所以,儘管她不知道自己愛不愛易先生,卻依稀覺得,自己是被愛著的.可憐的王佳芝,比所有人猜測的都更容易滿足.儘管她也是相當精明的女子,就像文字里描述過的.女人總是為愛犯錯,這是不確切的,確切的說法是:女人總是因為覺著自己被愛而犯錯.我相信所有女性會明白我的意思.
文字變成電影需要更戲劇化的情節和更吸引眼球的鏡頭.但是我認為,在激烈的性愛與浪漫的鑽石之後,還是體現了以男性為觀看者的男性話語及其解讀方式(相關電影理論參見文後鏈接).男性總是希望以性能力,支配財富的能力,讓女性折服.如果你看原文,在男性文本裡面跌宕起伏的一件事,在女性文本中原來如此幽暗沖淡.是男性文本更加浪漫嗎?女性真的是被浪漫和性感的男人征服的嗎?你看女性文本中的王佳芝,她不過是,想像一個普通人一樣,想和男朋友一起去購物,想抓住那一絲被愛的感覺.女人總是特別實際,看張的文章你就知道,她們總是算計著,但是她們一旦覺得自己是被愛的,就算不清帳了,就如張自己.男人總是過於浪漫,你看李的電影就知道,暴力性愛與鑽石互相輝映,但是你看易先生的簽字與李導演改編拿獎,就知道什麼叫實際了.
無論是男性文本還是女性文本,我不想說,我的理解就是最正確的.透過我的眼睛看到的,只能是我的文本.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釋.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