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冥王星會從行星降格為矮行星?

冥王星,正式名稱134340號小行星,是太陽系中已發現的第十大圍繞太陽公轉的天體。它於1930年2月18日被發現,並以羅馬神話中的冥王普路托(Pluto)命名,中文意譯為冥王星。

起初,它被認為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中通過第五號決議,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dwarf planet)。而在2008年6月,國際天文聯會再將冥王星做為子分類類冥天體(Plutoid)的原型。

行星地位的爭論

冥王星由於尺度小(比其他八大行星小得多)、軌道扁長,許多人對它能不能算一顆真正的行星表示質疑:

其它的一些天體,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軌道與冥王星十分相似。

太陽系中行星所擁有的衛星中,有7個比冥王星更大,包括月球。

在海王星外有一沿軌道運行的天體帶——柯伊伯帶。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就是這一軌道帶上最大的天體之一,並相信海王星是最後一顆「真正的」行星。 冥王星因為擁有衛星—冥衛一(卡戎),曾經因此被定義為行星。但天文學家其後相繼發現小行星243(愛達)等部份小行星同樣皆有衛星,所以擁有衛星被認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標準。

1998年曾有建議把冥王星剔除太陽系行星之列,但當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否決。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通過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2006年9月7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將成為矮行星的天體賦與編號,冥王星現編號為小行星134340號。200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再次將冥王星劃為類冥天體的原型,為矮行星項下的子分類



推薦閱讀:

萬歲的生命:聽鄧興旺講植物的故事
有哪些原本只是藥材現代卻變成普羅大眾的「零食」?
我是你的「科普」小助手!
人眼的界限──中央凹、盲點和視域

TAG:天文學 | 物理學 | 生活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