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如何更多的去獲得流量?

互聯網如何獲得更多的流量,這個問題太大。我以百度派如何獲取更多的流量來回答,這樣精確一點。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得來分析下同行業的競爭對手,這個就不得不說說知乎了。

知乎簡介:

知乎是一個真實的網路問答社區,社區氛圍友好與理性,連接各行各業的精英。用戶分享著彼此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互聯網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信息。

知乎網站2010年12月開放,三個 月後獲得了李開復的投資,一年後獲得啟明創投的近千萬美元。知乎過去採用邀請制註冊方式。

2011年3月,知乎就獲得李開復的天使輪投資,之後又獲得啟明投資的千萬美元A輪投資;

2013年3月,知乎向公眾開放註冊。不到一年時間,註冊用戶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

2014年6月,知乎完成由軟銀塞富領投的2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2015年11月8日,C輪融資5500萬美元,新投資方為騰訊和搜狗,騰訊領投。此前的投資者賽富、啟明創投和創新工場也在本輪進行了跟投。

2017年1月12日,知乎宣布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今日資本,包括騰訊、搜狗、賽富、啟明、創新工場等在內的原有董事股東跟投。據創新工場李開復透露,知乎該輪融資完成後估值超過10億美元,邁入獨角獸行列。

知乎能獲得那麼多的融資及現在很多的用戶,還是來源於自身高質量的內容,但是目前知乎連接的是人與信息。隨著知乎對廣大用戶的開放,優質內容的比例會越來越少,垃圾信息會越來越多,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這個潛在的問題,那麼知乎遲早會被下一個更好的產品替代。

我們現在可以回到正題了,百度派如何從互聯網上獲得流量。

百度派(也稱派或π),是百度旗下高質量話題討論社區,崇尚知識性、真實性、互動性、趣味性,鼓勵用戶在這裡分享知識,尋找答案,獨立思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目前百度派能回答問題的都必須經過審核,這點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樣可以保證優質信息的產生,減少沒有價值的信息,這點和以前的知乎一樣,主要是先做好內容。

百度派自身是百度的產品,百度就是一家專門做信息的互聯網巨頭,有自身強大的流量支撐,雖然流量沒以前那麼多,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底蘊的,可以從百度搜索、百度知道等吸引很多的流量。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百度派的定位,連接人與信息,以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連接人與人才是百度派的一個重點,有別於知乎。但是,說到連接人和人,目前企鵝才是老大。如果企鵝能和百度派合作,讓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更加方便和快捷,那麼這才是百度派的一個大的殺手鐧。

但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百度和騰訊本身是競爭關係,騰訊還投資了知乎,有知乎的股份。

最後總結:想從互聯網獲得流量,百度派最重要的是做好優質內容,之後做好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或許做好人與產品之間的聯繫,有別於知乎,才能搶奪巨大的流量。



謝邀!也感謝@周彥充 同學的回答,方向和邏輯是無疑正確的,尤其是列舉了知乎和派兩個通過知識和優質內容連接人和人的產品,是很好的佐證。昨天剛看到支付寶發力內容,推出資訊聚合的新功能,加上從去年就開始熱議的產品,得到、在行等等,行業內做內容型產品風頭正勁,資本市場對內容變現的潛力日漸認可,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內容的未來。

然而《互聯網如何更多的獲取流量?》這個問題本身很有意思,第一,提問者問的很大,第二,提問的界定不甚明確,其實兩個問題也是一個問題—— 分析的角度?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宏觀,也可以從微觀的角度來答,先試試微觀,比如@彥充同學 提到的,依賴好的內容來為一個問答型的社區帶來流量,盤活用戶,這個邏輯沒有問題,知乎不停的做優質、深度的內容,剛才列舉的1234,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好的內容應該是不缺流量的。

但是實際上好內容缺不缺流量呢?(敲黑板),比如最近看到一些回答非常好的自媒體人,或者是在某個領域深耕多年的學者、專家,他們生產出來的內容也很好,但是獲得流量卻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有句話說的好——遠在深山無人問,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個好的自媒體人想要獲得流量?生產更多好內容沒有問題,需不需要接入更多的渠道?接入更多的平台,或者系統包裝對自己的內容,像咪蒙,研究用戶增長和爆款的邏輯,或者野心更大一些,打造一個符合自身定位的社群等等,這些也重要。內容換流量,回答沒錯,如何換,要思考,就可以分出12345(細思極恐)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整個互聯網流量現狀如何?此前有人說人口增長取消放緩,流量紅利將盡云云,沒有做細緻的調研就不妄談了,業內的爭議一直沒有停。

我僅僅覺得現在對一個產品來說,從互聯網上獲得流量的方式已經從相對粗放,轉向精細化了,早年的時候,產品稀缺,像騰訊一類緊握幾個入口的流量巨頭,稍稍放一點流量,手上的產品就能盤活;但是現在呢?也不完全能成功,你也看到騰訊微博終於在和新浪微博的對陣中落敗,騰訊缺流量嗎?不怎麼缺,騰訊微博如何就輸給了新浪微博呢?

退一步說,其實即便是從一些大流量的入口導流,買流量,當然好的,但是也貴,成本高,能持久嗎。

有天在問一個朋友,他為一家大型的音頻內容產品做aso,問了他人口紅利將盡,反映出來的是app store上的用戶獲取成本更高了,以後工作可能更難,那你咬定了職業發展做渠道,做aso,你的職業發展會不會遇到天花板?他和我說,對於一些比較成熟的產品,渠道可以更多元,比如手機預裝,比如他們可以和魅族、appo合作,還有就是業內即將上線的app store的競價排名,空間還是很大。需要緊跟時代,還有就是對於一些成長中的互聯網產品,體量還小,對這些產品來說,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

還有就是,對於產品和運營來說,早期不顧用戶體驗的粗放式運營也已經不能支撐起現在的需求了,為了盤活流量、留住用戶,很多已經在精細化運營的道路上走得很遠。

btw,非常佩服@彥充 同學對內容前景的判斷和肯定,道路是無限光明的,志同道合者我們一起加油~


如何更多的去獲得流量,不得不說百度,這個問題百度內部很多人都能說出來吧。

但首先我要先說下流量運營。

比如說SEO,對百度熱榜的數據是否持續關注,對不同領域熱詞,常見詞根,搜索指數是否持續分析。

遇到一些搜索結果中的網站是否通過第三方工具去分析來路。

對自己網站搜索來路是否了如指掌,對搜索引擎更新頻率和收錄數字是否了如指掌,是否經常去搜索引擎的站長平台查看相關建議和提示,重點都關心過什麼指標。

是否對競爭網站做過深入分析,像外鏈,關鍵詞,收錄率,頻次什麼的。

如果這些都做不到,那其他什麼的沒必要深入了。

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跨境電商,例如關鍵詞就是一種重要的指標,依靠每天的關鍵詞大數據分析,每一天都要根據大數據來分析,來做改變。

其實還有很多細節什麼的,像百度怎麼對待權值鏈接的等等等,這裡面的方向太大了。

社交軟體等都是一個能接觸到大量流量的地方,今年在騰訊上一張二維碼火了,掃一掃獲得一句情話。我進入了其二維碼製作者的群中,三天內,二維碼鏈接的網站瀏覽ip達到了百萬次。


現在太忙,目前這麼多,一會兒修改繼續。


有爭議才有流量

越是違背正義的內容,人們為了維護正義,流量就會越大



你是說新建設的網站么?

若是,我認為,做到以下兩點是關鍵:

首先做好關鍵詞排名,然後通過對應的相關渠道去發表對應的軟文。



流量思維在pc時代煊赫一時,但是它真的已經過時了,堅持流量驅動的人必將被移動互聯的大勢遠遠拋在後面。


推薦閱讀:

自媒體成網路謠言傳播機器,應該如何規範應對?

TAG:互聯網 | 網路 | 移動互聯網 | 互聯網行業 | 互聯網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