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養怎麼培養?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 家庭教育 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洒;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 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練習諸如精英特速讀記憶是開發潛能的必要手段之一。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註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3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第一,家長言傳身教

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家長在孩子成長中佔有非常大的比重。所以孩子的培養也受到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想要培養孩子的教養,就應該從自身的教養來說,保持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孩子的到的養成。特別是在孩子入學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分父母在一起的,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甚至決定了孩子以後為成為什麼樣的人,畢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們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不能只一味的要求孩子。

第二,周圍環境

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從中我們理解孟母搬家的苦心。從中可以看出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我們不能只關注自己,說我們做到了,用好的方面去影響孩子,但是不要忘記我們是群居動物,除了自身,還有很對外在的因素。而我們不能忽略這些因素,一定要注意良好環境的選擇,這個也是非常的重要。

第三,學校教育

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裡面的老師都有專業的資格,可以對孩子進行引導,幫助孩子辨別是非,明白事理。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教養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配合學校教育,雙管齊下,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讓孩子有教養,父母首先要有教養,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效仿的對象,在父母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孩子也會學習到為人處世的方法。

當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家長應該為孩子慎重選擇學校,環境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和什麼樣的孩子在一起,就會受到怎樣的熏陶。不要求是多麼貴族的學校,但至少孩子們都不粗野,不會每天說髒話、不注意衛生。

多讀書,當他不能去看遍世界的時候,就在書中遊覽世界,讀書會使孩子更加安靜,更加專註,重要的是能夠教會他思考,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他的教養自會展現。

視野對於培養孩子的教養也很重要,父母在假期應該多陪伴孩子,多帶孩子出去旅行,親近自然,不要總是宅在家裡,越來越限制孩子的視野,在旅行中,他會發現各式各樣有趣的人或事,也會嘗試著向那些有教養的人靠近。

為孩子挑選一樣樂器,音樂具有美的能力,懂音樂的孩子往往更加優雅,給人的感覺也更加有教養。還可以去學習跳舞,跳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氣質。



作為孩子的父母,肯定是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人。

只有自己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好的教養,好的習慣才能讓孩子耳濡目染,慢慢的學會,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尤其是自己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說在別人幫助自己的時候要說一聲,謝謝。

而在孩子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每次記住提醒孩子對別人說一聲感謝的話。

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要耐心教導告訴他,哪裡做錯了,應該怎樣做,然後你要告訴孩子做錯了的事情,自己是需要負責任的,要跟別人說抱歉。

還有,帶著孩子去鄰居家玩兒的時候,不要太過於放肆,不能夠讓孩子在出去了的時候還像在家裡面一樣任性。

這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自己一定不要去理會他,等他鬧完了之後再去跟他說道理。

要讓他知道自己這樣做的方法是不對的,也是不討人喜歡的,是不禮貌的。

所以說,作為父母,在孩子的面前要注重各種小事的處理方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並且更要學會,如何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孩子都是跟著大人學習的。

只要父母包括爺爺奶奶都有很好的教養,我相信是不會教出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

其實什麼叫有教養呢?見到年長的人主動打招呼?不給別人打架?主動幫助別的小孩?吃東西懂得分享?這是不是叫有教養呢?

其實我是不太清楚的,但是我感覺孩子本來就是一張空白的紙。他處的環境是怎麼樣的他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子的人。

如果想專門培養孩子的教養,那麼還是先把自己培養起來。讓自己以身作則,那麼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跟著家長學。

千萬不要對孩子的要求很嚴,但是卻從來不考慮家長自己的問題甚至是老一輩的問題。只有一個好的氛圍才能培養一個擁有好的教養的孩子。

所以我們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出去多見見世面。只有見的世面多了才知道那種人是最讓人喜歡的。他就會不自覺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孩子的教養不是我們家長動動嘴就可以培養的,需要周圍環境的熏陶也需要開闊的眼界才可以的。



要想培養孩子有好的教養,首先家長當然就要起表率的作用,家長要有良好的教養才行。

俗話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這是千古名言,它會從古代流傳至今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孩子就像是一棵剛剛長出來的幼苗,外界的環境給與他什麼樣的影響,他就會成長成什麼樣。

舉個例子,現在超市裡有些水果長得奇形怪狀,其實它本來的形狀不是那個樣子,只是後面果農給它套上一個模具讓它在裡面生長,然後慢慢就長成了特定的形狀。

所以孩子也是一樣的,孩子除了身體在成長,他的意識也在成長,而意識是通過獲取外界信息來慢慢成熟的。所以家長或孩子身邊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教養,孩子就非常容易成長成類似的模樣。

有教養的家庭出來有教養的孩子,沒教養的家庭教育出來沒教養的孩子,雖然話不是絕對的正確,但肯定有百分之七八十是對的。



孩子的教育,多半受到父母的影響,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所以,父母要嚴格管教好孩子,以身作則。

父母在教孩子基本技能的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氣質和良好的性格特點,有利於社交。孩子進行社交的第一個場合的親戚朋友,這個時候還沒有自主意識,當看到誘惑或者受到刺激的時候,孩子抗拒不了誘惑,同時,會不由自主作出反應:嚎啕大哭或者情緒崩潰,所以父母要給孩子築造一個堅強的心理預防狀態,在外人面前表現出應有的素質。

第二個場合是上學,有的小朋友比較淘氣,喜歡捉弄人惡作劇,更過分的是欺負人打人,所以在這特殊時期,孩子開始社交的時期,父母要密切關注小朋友的心理狀態,適時引導。

孩子逐漸上高年級,虛榮心和勢利的感覺越來越重,甚至出現偷盜行為,所以在個性和獨立自主意識的形成期,父母更要注重對孩子教養的培育。



言傳身教才能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如果一對父母,自己就是沒有什麼教養,那麼自私可能會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舉個例子,一對母女,母親領著女兒去吃飯,吃飯的時候,母親一會兒要換個位置,一會兒要換雙筷子,一會兒要加點熱水,一會兒要打包帶走,她麻煩了服務員很多次,她沒有說一句麻煩了或者謝謝你,而是覺得這是應該的,服務就應該跟個傭人一樣伺候她。

那麼她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肯定會學她的母親,她也會覺得別人付出是應該的,她沒有感恩之心,哪來的教養可言。

而如果這對母女同樣的在那裡吃飯,母親每次在麻煩了服務員以後,說句麻煩您了,實在太感謝你了,不好意思總是麻煩您,並且在服務員幫她的時候,她能夠站起來跟人家點個頭,幫個忙,走的時候能夠再跟人家道個謝,那麼她的孩子會怎麼想。

她會覺得原來麻煩別人是要跟別人說謝謝的,不管別人做什麼,她都應該先謝謝別人,她會沒有教養嗎。

想讓你的孩子有教養,那麼你就做給她看,不需要刻意的去教,她看多了自然就會了。



要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就要做到言傳身教,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情去培養孩子。不要溺愛孩子,平常也要鍛煉孩子的做家務能力,讓孩子自己體會到做事情的辛苦,這樣他就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變得懂事情,以後都會很勤快的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父母在家裡的時候,教導孩子要有禮貌,不要說髒話,要尊重別人。父母自己就要先做到這些事情,環境決定一個人的教養,父母特別愛說髒話,孩子就會模仿,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有教養呢。平時也要讓孩子學會分享,分享才會使人更加的快樂。

孩子做了好的事情了,要積極的鼓勵孩子,但是做了錯誤的事情,作為家長就要積極的引導孩子走正確的道路。平常也要鍛煉孩子的膽識,不能讓孩子一有什麼事情就哭,要教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犯了錯誤要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哭鬧。



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關鍵,孩子會根據父母對待他人或者事物的態度進行學習,如果你自身待人接物上懂的分寸有禮,在公共場所不吸煙不吵鬧,買東西會自覺排隊,擁擠時會禮讓他人,那麼孩子大多不用怎麼操心長大後也會知道懂禮儀懂規矩,教養會比較好,討人喜歡。

其次孩子難免會有調皮搗蛋違反基本禮儀的時候,這時家長要獎懲分明,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嚴肅認真,讓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比如說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或者說總是不懂禮貌見到老師不問好,那麼家長就應該嚴厲苛責,讓孩子明白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當然下次如果孩子改正了,懂規矩懂禮貌了就應該進行一定的獎勵,這樣對孩子有一個良好教養有促進作用,慢慢形成習慣長大後就具有好教養了。

日常生活中家長看到一些彬彬有禮的行為要指給孩子看,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愉悅的感覺,並且讚揚有良好教養的人,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有教養是一件光榮的事,這樣他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學習了。



推薦閱讀:

誠信問題?道德問題?我覺得父母的認識有問題。
為什麼吃飯吃得很乾凈會被某些人嘲笑?
老人與孩
怎麼陪孩子寫作業?希望這篇專業文章講清楚了
感謝孩子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