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能不能互祝「節日快樂」?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坦言,清明是可以說「清明節快樂」的,這樣的說法其實已延續很長時間;相較而言,「不能說清明節快樂」,是近兩年才冒出的說法。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人們對清明節的內涵了解不夠深。


確認
取消
邀請回答

我來回答

13條回答
時間排序
|
熱門排序

沈騷男

,微信公眾號:有隻駱駝(ssn18805156963),所...
《曆書》:「春風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所謂清明,天清氣明,萬物復甦,生意盎然,何苦非得拘泥於形式而受限於那些無謂的桎梏。雖是掃墓祭祖的時分,但同時也是踏青遊玩的時...
查看全部

《曆書》:「春風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所謂清明,天清氣明,萬物復甦,生意盎然,何苦非得拘泥於形式而受限於那些無謂的桎梏。雖是掃墓祭祖的時分,但同時也是踏青遊玩的時機。雖需要抱有對於逝去的親人的懷緬,但同時,對於未來的生活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並不相悖。

斯人已逝,生者奮發。

懷緬不一定非得沉痛,更可以是賦予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懷緬是為了讓我們不忘記,但不是為了讓我們故作傷痛地去壓抑自己。

節日存在的意義,很多時候是為了提醒我們不忘記。端午,是為了不忘記愛國的屈原,是為了讓我們心存對於愛國人士的敬畏與熱愛。重陽,在現今更多,是為了不忘敬老,不忘孝道。中秋,為了不忘團圓,不忘親眷。

但歸根結底,所有的不忘記,在骨子裡都有一種展望在裡面。沒有一種不忘記是為了將自己束縛於過去,更多的,是展望於未來。

所以我個人以為在清明節說一聲快樂,不論是從傳統祭祀掃墓習俗的角度考慮,還是從作為法定假日的角度考慮,都絲毫不過分,也沒有任何可以為人指摘的理由。當越來越多的節日流於形式之際,與

其執著於形式而虛偽以對,不如取其中積極的內涵,從心出發。

真正的懷緬,不會因為對於節日的積極樂觀而有所減損。口上道一聲快樂不是對於已逝者的不尊重,也不是對於節日本身的褻瀆。反而是對於節日的尊重,唯心地講,也是逝者希望看到的我們的模樣。

所謂生者的奮發。

倒是那些故作形式,表裡不一的極端形式主義,反讓人感到虛偽與做作。

形式主義必不可少,但這只是因情感不可避免的消淡而採取的彌補手段罷了,形式主義應當執著,但不應當拘泥。歸根結底,內心的真實情感表露,才是對於節日與他人,真正的尊重。


《曆書》:「春風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所謂清明,天清氣明,萬物復甦,生意盎然,何苦非得拘泥於形式而受限於那些無謂的桎梏。雖是掃墓祭祖的時分,但同時也是踏青遊玩的時機。雖需要抱有對於逝去的親人的懷緬,但同時,對於未來的生活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並不相悖。

斯人已逝,生者奮發。

懷緬不一定非得沉痛,更可以是賦予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懷緬是為了讓我們不忘記,但不是為了讓我們故作傷痛地去壓抑自己。

節日存在的意義,很多時候是為了提醒我們不忘記。端午,是為了不忘記愛國的屈原,是為了讓我們心存對於愛國人士的敬畏與熱愛。重陽,在現今更多,是為了不忘敬老,不忘孝道。中秋,為了不忘團圓,不忘親眷。

但歸根結底,所有的不忘記,在骨子裡都有一種展望在裡面。沒有一種不忘記是為了將自己束縛於過去,更多的,是展望於未來。

所以我個人以為在清明節說一聲快樂,不論是從傳統祭祀掃墓習俗的角度考慮,還是從作為法定假日的角度考慮,都絲毫不過分,也沒有任何可以為人指摘的理由。當越來越多的節日流於形式之際,與

其執著於形式而虛偽以對,不如取其中積極的內涵,從心出發。

真正的懷緬,不會因為對於節日的積極樂觀而有所減損。口上道一聲快樂不是對於已逝者的不尊重,也不是對於節日本身的褻瀆。反而是對於節日的尊重,唯心地講,也是逝者希望看到的我們的模樣。

所謂生者的奮發。

倒是那些故作形式,表裡不一的極端形式主義,反讓人感到虛偽與做作。

形式主義必不可少,但這只是因情感不可避免的消淡而採取的彌補手段罷了,形式主義應當執著,但不應當拘泥。歸根結底,內心的真實情感表露,才是對於節日與他人,真正的尊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就是我們少雨的北方,也在清明遇到很大下雨的日子!

天公欲淚,人更悲泣!

清明時節,首先是上墳,特別是對長輩新故的人來說,清明更是悲從衷來!

所以,清明節,千萬不要開這種玩笑!

祭祖和掃墓,是一定意味著莊重、肅穆,這種環境與「快樂」是萬萬不搭邊的。

雖然,從季節上來說,「清明」代表的是空氣清澈、明空萬里,但是傳統的日子是用來祭掃的。

雖然,時代有變化,有一部分人,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可能離家比較遠,也沒有感受過親朋好友的離逝,他們可能不去祭掃,但是我們身邊的住居本地的,基本上會在清明節參加祭掃,所以,大家還是理解、關心身邊的朋友為好!

這也是基本的對別人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為什麼會出現「清明節」快樂呢?!

這是國家對休假制度的人性化的改革,是對人性的尊重,也是對勞動者和休息權的尊重,這是社會和文明的進步!

所以,「快樂」二字和其意義在「假期」上,並不在所謂的踏青、和戶外活動的意義上!

所以,清明假期的意義,不是用來快樂的,而是用來祭掃,或者延續傳統文化的。

大家不可曲解其含義!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己歌!

清明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我們的傳統文化更多的應該是倡導對別人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



對於清明節能不能互祝快樂,我個人認為是可以的。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對於祭祖和掃墓,不一定意味著悲傷,但是一定意味著莊重、肅穆。這種氣氛和快樂,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甚至可以說是較為對立的情感。舉個例子,如果在祭奠的大堂中或者墓地附近做嬉笑打鬧,講笑話類的事情,是讓人反感,認為是不合時宜的。所以,從這一方面看來,「清明節是不能互祝快樂的」。

但是,在這所有之前,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清明節是一種節日。當代,因為社會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節日往往代表著假日,清明節是屬於我國法定的節假日的。

假日,是人們進行工作或者學習後放鬆休息的時間,是人們希望和期盼的。在假日中,人才能做回自我,做自己喜愛,希望的事情。假日,意味著快樂和愉悅。

節日,有它的特定內涵,而假日,代表著人們生活中愉悅的時間。當其二者合為一,其中包含了複雜的內涵和意義。當有人說「清明節快樂」時,基本是想「假日快樂」而不是祭祀節快樂。是理解的角度問題,而不是懷有惡意的「祝願」。

綜上所述,我認為清明節是可以互祝快樂的。



中國有很多富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其中中國的節日裡面,清明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節日,因為這個節日裡面人們最多的活動是對先人的祭祀,這樣的氣氛下清明節會帶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清明節掃墓是全國的一個傳統,這一天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深深的緬懷我們的先人,送去我們深深的哀思!

最近有位民俗專家,他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他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的時候就毫不猶豫的說出清明是可以說【清明節快樂】這個詞語的,而且他強調說這樣的說法已延續很長時間,反而是不能說清明節快樂,是近兩年才冒出的說法。民俗專家的話一時間因為大家的爭論,我覺得他的說法非常可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句話是著名的詩人李白的詩詞,大家需要注意一下第二句話【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有這樣的句子呢?當然不是李白為了自己的詩詞美好,因為這句詩並不是那麼美好,看字面意思大家就知道這是一種心情壓抑的描述。


結合【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看看上一句話【清明時節雨紛紛】,結合起來用大白話說意思就是:清明節的時候寒冷的雨水落下,路上的人行人都是深色悲涼!這句話說明清明節很早的時候就是現在的樣子了,如果這時候李白過去問聲好,那結果是什麼,估計我不說大家也應該知道了!


其後兩句最是耐人尋味【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為什麼這時候李白詩句裡面要用【借問】呢?而且還是問的【牧童】,原因很簡單,李白知道清明節的風俗,不能隨便的問那些祭祀的人,這樣很不禮貌,所以他才問一個孩子。整個詩詞裡面都顯示出清明節的風俗習慣,那就是要莊嚴肅穆,更不要說祝別人節日快樂了!我對於那些專家的語言,真是有些無語了!


今天,我所在的城市裡艷陽高照,而家鄉也是陽光初綻。明日就要開始清明小長假。而那一句,清明節快樂,我是說不出的。

一來,哪怕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景,清明節也並不是一個歡快的節日。清明節,更多的掃墓,祭祀,以一種沉重的儀式去表達自己的思念。這是清明的傳統,也是清明最基本的定義。

二是,大多數不能接受清明節快樂這幾個字。如果我和你說清明節快樂,你會很開心的接受嗎?如果不會,那這種話最初想要表達的意義就沒有了。而且,這句話,有不同的意思在,容易引起誤會。所以不要隨便說。別人難以接受的話不要隨便說。既不利於你表達原本的祝福,更不利於兩個人感情的增進,甚至破滅。何必呢?

文化的傳統,在於他固執的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清明節,更多的是一種祭祀的傳統,紀念先人,傳遞孝文化。清明節,和踏春,萬物復甦其實關係並不大。你想起清明節,最先想到的是掃墓,而不是踏春。所以,不要輕易說清明節快樂。

哪怕你覺得是祝福,但對方未必覺得是。

至於別人說的,我覺得沒有問題,這是一種祝福。清明的含義有很多。我個人覺得,那是少數人的看法,只代表個人。如果這樣的祝福不被大多數認同,那隻能說明這樣的形式意義大並沒有深入人心。改變需要長久的時間,所以,要多久,才會接受清明節快樂這幾個字呢?



清明節為什麼不能互祝節日快樂呢?


我們都知道清明節是一個傳統重要節日。在清明節這天,我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留有很多關於清明的詩句,貌似都是以感傷圍住,那麼我們是不是在這一天就不能互道快樂了么?是不是也要像古人那樣子,買上一罈子「杏花村」,也要一醉方休呢?


有類似爭議的遠不止一個清明節,就在去年端午節期間,某些專家跳將出來,指責說「端午快樂」是錯誤的,端午是偉人屈原投江的日子,這一天不能說快樂,要說「端午安康」,可惜,筆者翻遍能查到的資料,也沒有看見那部書中有「端午安康」這四個一起出現過。

顯然,我們不需要如此,如果你以為清明節只是祭奠先人的日子的話,就有點誤會這個節日了。《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原本只是一個節氣,在後來融合了寒食節的內容,兩者日期相近,也就成了祭祀的日子。


然而,清明節不只是融合了寒食節,也融合了另一個曾經重要的節日,上巳節。因此除了祭祀之外,清明節還有踏青遊樂的節日習俗,又被稱為踏青節。清明節的主題是很廣泛的,踏青和祭掃相結合,算不上悲傷,畢竟祭祀先人,是為了先人保佑後人的幸福美滿。


其實沒有什麼節日是不能互相祝福「快樂」的。古人設立節日或許有其目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節日的內含時刻在發生著變化。現在清明節也是如此。


清明節因為是祭祀逝者的日子,故而被賦予了和其他節日不一樣的意義,當然也會被蒙上一股悲傷的色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正刻畫了古人在清明節的狀態。古時候親人離世,還有守孝、吃素等等禮節,可以見得古代對逝者的尊敬,對逝者的追念應該是嚴肅莊嚴,談何快樂?所以,可能這個時候有人跟他們說「清明節快樂」,他們或許會惱怒。


但是現在的人們,對於親人的逝世並不會有那麼多嚴苛的規定,也不可否認這種強大的悲傷會在時間的流逝中沖淡,我們更多地是對逝者的緬懷,留下的是曾經與他們的回憶。而當這種悲痛漸漸轉化為對逝者的感恩以及難以言明的柔情的時候,清明節快樂確實不失為一句好的祝福。


逝者在這個世界已經完結,延續他們氣息的就是生者,以前看動畫片聽過一句話,如果你忘記了逝者,他們會很孤獨的。但是並不是讓我們一直糾結著他們的死亡,而是從他們的死亡中得到生存下去的勇氣,更要對生與死抱著敬畏的心。因為這樣的轉換,我們對逝者的心態不再是難以言表的悲痛,反而是一種很歡快的傳承。


而且,每一年清明節的到來,都會有新的人和事,家族會越來越壯大,看到子孫滿堂祭拜逝者,我想,逝者看到也會開心。新生命帶來新的希望,同時也是對逝者最好的交代和慰藉。這是一個特殊的值得開心的日子,彼此道一句「清明節快樂」也沒關係,儘管你此刻內心還是殘留著悲傷。


首先這個問題要看雙方是什麼年齡層次的人,其次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不能簡單地判斷是可以還是不可以。


能在這樣的日子互祝「節日快樂」的小夥伴們,只可能是年輕人吧。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清明是沉重的,是悲痛過於快樂的。在這一天,我們需要緬懷先去的親人們,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去為親人的墓碑祭奠洒掃,以表示我們的懷念之情以及表達我們會永遠銘記親人、不忘感恩的一份情感。換句話說,對於老人家來說,清明並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個需要放下其他所有事情去專心致志地為逝去的親人做些事情的日子。因而也就不存在什麼節日快不快樂的祝福了,這種祝福語在這樣的時間對老人來說可能顯得很沒有禮貌了。


但是對於新一輩的年輕人來說,清明節更多的是一種節日,尤其是2008年起,國家把「清明節」作為法定節假日,每到這個時節,年輕人在傳統祭掃之餘,會更多地考慮攜全家老小去個風景好的地方踏青遠足,看看春日風光,趁著放假不上班好好遊玩一番。在這樣的新思想盛行的情況下,很多人的心裡也就沖淡了清明的悲傷氣氛,畢竟活著的人仍需要向前看,好好地活著,那麼為什麼不能利用這樣難得的假期安排一些積極健康的娛樂活動呢。從這樣的角度出發,那麼清明節互祝「節日快樂」,好像也不是那麼不能夠理解的一件事情。


不過所有的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即使是年輕的朋友之間,如果對方家裡近期正好有親人離開的情況發生,那麼還是稍微注意一些,顧及一下他的情緒,不要和他討論清明假期去哪裡遊玩的話題,更不要口無遮攔地對他說「節日快樂」。


清明節祝快樂可以,但得分場合、分對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在拿捏不準請用「清明節安康」。

前幾年曾有媒體報道,10086發簡訊「祝您清明節快樂」惹怒用戶。不同場合,應當區別對待,例如對於這種統一發送簡訊,我認為最好還是用「清明節安康」這種祝福,比較穩妥。在掃墓的時候,也不要說清明節快樂,畢竟是一個嚴肅的場合。在踏青出遊時,朋友間當然可以說清明節快樂!對於不同人,當然也要區別對待,例如對長者,最好不要說清明快樂這種不吉利的話。朋友間出行,享受假期,當然可以說快樂。總的來說,清明節快樂可以說,但不能隨便說。

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大家思念古人、寄託情懷的節日,傳達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與此同時,清明節哀與樂並存,這看似難以融合的矛盾體,展現著在傳統節日不斷融入現代生活中,內涵也在不斷變化延伸。隨著社會的發展,假日消費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各種小長假將有利於我國旅遊、服務業發展,同時,假日也是大家放鬆身心的好機會,擺脫煩躁的工作,跟家人遊樂,每個假日,都有商場在搞活動等著大家,也是這個道理。

不要拘泥於死道理,清明節,我們享受美好春光,美好生活,因想到逝者,而不至於浮躁放浪;在寄託哀思中,又因春光可貴,亦不至於太過沉重,更好前行!


節日期間送祝福是人之常情,但祝福內容也是需要根據節日主題靈活變動的,不過像清明節這樣的節日,互助「節日快樂」未免過於驚悚,畢竟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用來對逝者寄託哀思,簡單來說就是陰陽相隔的情感交流,是不適合活人之間互相祝福的。節日祝福雖然是約定俗成的禮節,但如果應用不當的話,同樣會產生誤解甚至影響感情,對這些生活細節的注重,對鞏固朋友之間的友情是有積極作用的。


凡事有正必有反,關於清明節送節日祝福這樣的行為,雖然大部分的民眾都無法接受,但也有觀點認為只是節日祝福的普通形式,完全沒有過度解讀的必要,畢竟送出的祝福也是有著良好初衷的,在沒有惡意並且注入感情的情況下,不應該為清明節的節日祝福而感到不快。其實這種觀點也並非錯誤,只不過忽視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尤其是對清明節這種民族特有的節日需要對其起源有所了解畢竟這與西方的節日在本質上存在較大差異。


對大部分的成年人來說,無論持有何種觀點,都不會冒失的給別人送清明節快樂這樣的節日祝福,這也就從客觀角度說明大家對此都是諱莫如深的,尤其是人們會將清明節的相關信息視為不祥之兆,在這些客觀因素影影響下,冒昧的送出節日祝福必然會招致誤解,同時也會破壞節日應有的氣氛,如此一來就會出現送節日祝福而招致埋怨的經歷,畢竟廣大的人民群眾從思想層面是非常排斥的,因此在清明節互道節日祝福明顯不符合人情世故的標準。


清明節是可以互相祝福接替快樂的。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延續到現在,其實清明的習俗並不僅僅是掃墓跟祭祖,踏青郊遊也是清明的一大主題。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的也就掃墓祭祖還繼續延續著,踏青郊遊就比較少人提及了,慢慢的,提到清明,大家想到的也就是祭祖、掃墓,所以,很多人誤以為清明節互祝節日快樂不恰當,畢竟掃墓祭祖還是需要一些嚴肅性的。


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作為小長假,清明可以到處旅遊,道一聲節日快樂,也並不會犯忌諱,這是一種祝福。很多人覺得清明節快樂不對,其實也是對清明了解不深,所以才有這一個爭議。


在我們老家,掃墓跟祭祖也不是在清明這一天,清明的意義更多的是踏青,是郊遊,約三五好友一起出去聚聚走走,感受一下春天的生機勃勃。清明的特色活動也有很多,比如盪鞦韆、踢球、踏青、植樹、放風箏等等。


所以,我們應該更深的去理解清明節的內涵,不要太注重形式。因為清明有祭祖的習俗,就刻意表現出哀傷以示對先人的尊重,這其實更是對先人的不尊重。清明節,我們沒必要太過於曲解這個節日的意義,也不需要對在清明節道一聲「節日快樂」過多的解讀。祭祖掃墓的時候,該嚴肅就嚴肅。踏青郊遊的時候,該快樂就快樂,這並沒有什麼不妥的。


且問樂從何來???!!!默哀就好。


我想我應該是屬於居中派,如果有人祝我清明節快樂我不會覺得不愉快並且會回應,但不會主動祝別人清明節快樂。


推薦閱讀:

素食者——好吃又健康的小秘密!
或許我們並不了解腸粉(一):傳統石磨腸粉
阿爾伯特湖邊的川菜館
草莓!巧克力!牛奶!在家製作冰淇淋也能變化多端
你有火鍋蘸料選擇恐懼症嗎?各種口味的火鍋蘸料配方收好不謝!

TAG:時事熱點 | 生活 | 旅遊 | 美食 |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