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量子力學創立初期人們普遍接受薛定諤方程?
既然量子力學普遍使用狄拉克符號和路徑積分,那麼保留薛定諤方程的意義是什麼呢?
首先說一下,與狄拉克符號和路徑積分相對的是波函數,而不是薛定諤方程。薛定諤方程是非相對論量子系統演化的規律;而狄拉克符號和路徑積分更像是一種「描述的方法」,並不限於非相對論量子力學。
傳統來講,量子力學都是從波動力學開始的。個人認為這一部分是歷史的原因,另一部分是教學的原因。歷史上,量子力學最早的發展確實是波動力學(評論區 @天殘明雪夜 提到矩陣力學的論文更早,確實如此,不過我在這裡主要是想說對於理論發展的推動),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物理學界對波動比較熟悉的緣故,畢竟當時把光看成一種波動的學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教學上,量子力學這門課面對的是剛剛學完電動力學的同學們,他們更擅長處理「場」和「積分」而不是抽象的「態矢」和「內積」,並且波動力學的物理意義很清晰,有利於大家把精力集中在理解那些更重要的概念變化上(例如不確定性之類的)。
技術上來說,波函數和狄拉克符號中進入坐標表象沒有區別,而除了坐標表象,還有其他的表象可以進,所以我傾向於認為波函數只是狄拉克符號法的一種常見特例而已,只不過這種特例有很好的物理直觀性,所以經常使用。
但是,路徑積分方法在技術上就很不一樣了,一個例子是計算自由粒子。如果用狄拉克符號計算,甚至可以口算出結果,而路徑積分則需要做一個超級大的矩陣。事實上,路徑積分的強大,一般要到場論才會顯現。總的來說,波函數是狄拉克符號的特例,其意義在於歷史和教學;相比之下路徑積分從技術上和思路上都很不一樣,意義更為深遠。當時波動力學更容易被接受是因為波比較直觀,人們對波動方程非常熟悉,而海森堡他們的矩陣力學則比較抽象。
薛定諤方程跟海森堡運動方程或者路徑積分是等價的,但是對於同一個問題,使用不同的形式或者說不同的出發點解決問題的效率是不一樣的。直觀來說,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從一組表達式出發,對它們不斷地施行變換,使它們從一個狀態變到另一個狀態,直到得到想要的目標表達式。在這個過程中,表達式所經歷的各個狀態在所有表達式構成的空間中划出一條路徑,而從不同的初始表達式出發,到達目標表達式所經歷的路線的「長短」是不一樣的。所以針對不同的問題,需要採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
物理學家們解起偏微分方程來得心應手,而且一個波動的方程又是那麼符合大家的思維方式(何況它還與實驗符合得那麼好!)。所以薛定諤方程較之海森堡的矩陣形式,更易於被物理共同體接受。
每一個物理專業的學生,都曾一遍又一遍地寫下薛定諤方程並求解啊……因為創立初期時大多數物理學家數學水平都不高,大多數只能理解微積分方程。其實如果學了線性代數和矩陣之後,矩陣力學更直觀,更容易理解。
保留薛定諤方程只對教學有意義!
推薦閱讀:
※這個驗證貝爾不等式的實驗的真實性如何?是否真的意味著量子糾纏的發生是超光速的?
※想在研究生階段起做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的研究如何著手?
※量子力學初學者的一個問題?
※如何深入理解霍金說想拿槍打死薛定諤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