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熔爐在韓國電影中的地位?

據報道:在2013年的韓國影壇,票房再創新高,總觀影人次突破2億,作為一個人口不足五千萬的國家,這個觀影數字令人咂舌。在票房排行前十位的電影裡面,僅有一部《鋼鐵俠3》來自好萊塢,其餘九部作品皆為韓國本土電影,韓國電影的類型愈發多元化,戰爭片、喜劇片、諜戰片、家庭倫理片、古裝片、驚悚片、警匪片等等,幾乎每一種類型片都有相對應的高票房之作,韓影的發展勢頭之猛有目共睹。我看過的部分優秀韓國電影包括:《高地戰》《追擊者》《黃海》《國際市場》《素媛》《陽光姐妹淘》《太極旗飄揚》《歡迎來到東莫村》《七號房的禮物》《恐怖直播》《新世界》《老男孩》《隱秘而偉大》《共同警備區》《實尾島》《辯護人》《奇怪的她》,每部電影都有不同的主題,或者是細膩溫情的友情親情,或者是在特殊歷史戰爭中關於人性的思考,或者是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命運和抗爭,或者是讓人戰慄的犯罪下的反思,每部電影都給我留下深深的震撼和敬意,什麼時候我們也能拍出這樣的好電影。不要是國內投巨資鋪排場面無內涵的場面片,也不要是美國好萊塢式的膚淺的文化推廣式的電影,而是能夠真切觸動內息改變現實的好電影。

  昨晚看過的《熔爐》就是韓國電影的一個代表作品,這部電影是真實改編於2005年發生於韓國光州的真實案件。電影的開始就是濃濃霧氣中的山區,烘託了電影的基調和後面即將發生的悲慘故事。姜仁浩是不得志的美術老師,妻子剛剛離開人世,目前照顧自己患有哮喘的八歲女兒,經過自己的教授介紹來到霧津慈愛學堂當聾啞智障兒童的美術老師。電影開始就在渲染不幸的基調,兩個時間交錯的鏡頭不斷回閃,任浩為了躲避開遠光燈的火車撞死了兔子,而一個男孩則在鐵軌上迎著燈光走向呼嘯而來的火車,在下車後看到了歡迎你來霧津的交通警示牌,霧氣籠罩的晦暗不明的城市,清晨大霧瀰漫的天氣,撞死動物後的心驚肉跳,在修理站被喝酒歸來的人權維護中心的柔珍刮碰到車子,電影從一個糟心的讓人不安的慌亂的劇情開始。

  我原本以為仁浩發現性侵兒童的罪惡,需要一個比較曲折或離奇的過程,不少電影也會採用這樣的手法。但電影的節奏進展的明顯比我預期要快得多。很快仁浩受到了明確的索要賄賂的要求,在校長室撞到了理解賄賂的警察,看到了朴老師毒打民秀的場景,聽到了廁所了傳出來驚恐絕望的叫聲,在洗衣房裡虐待研斗的校長妹妹,把研斗送到醫院後仁浩叫來了柔珍,揭開了學校里多人性侵害聾啞智障兒童的黑暗罪惡。他們都曾以為證人證詞明確的狀況下,案件會很快得到相關部門的處理。但是很快電影就向我們傳遞了這樣的信號:這件事沒那麼容易得到公正的處理。柔珍接連去市政廳、教育廳、警察局反應狀況,期望得到及時儘快的處理。當她義憤填膺地質問的時候,躲在桌子後面的女辦事員卻慢條斯理地推諉職責,如果沒有意外他們將在這樣的不作為冷漠中耗盡熱情和能量,最終也無法得到公正的處理。在電影中這時候恰好有首爾電視台記者來採訪,透過輿論引起社會的轟動和高度關注,警察很快就把校長教導主任老師逮捕,或許我們會以為太好了,案件這麼明確就應很快能夠得到公正的處理。但是當警車上張刑警提醒他們要找有高官待遇的律師(從政府司法部門退休當律師的人,第一次打官司通常都會照顧打贏),觀眾就會意識到事情就應還沒這麼簡單就能結束。

  校長是當地基督教會長老,其家族在當地甚至韓國都有十分廣泛的人脈。開庭當天還有教會的教徒來抗議,控訴任浩他們是居心叵測地無賴,包括校長老婆吐口水在任浩臉上抓住柔珍頭髮廝打,最初開庭甚至都沒有為聾啞兒童和家長安排手語翻譯。但隨著對於證人的審理,案情似乎朝著對原告有利的方向發展,校園警衛被證明此前有偷盜行為,而且自己已經繳納了賄賂款,如果學校敗訴自己將失去工作,所以跟校方達成默契掩蓋真相,醫院給孩子做性侵害鑒定的醫生,是校長老婆所在高中校友會的幹事,篡改的醫學認定書,質疑另外的女孩宥利對於性侵害太淡定,而且癥狀是長時間性侵害,不可能在那麼小的年紀被侵害,結果都被控方律師義正言辭地批駁,尤其是研斗在法庭上透過手語的方式,聰明地指認了校長,並且怎樣自己確實能夠聽到音樂聲,似乎案件已經完全倒向了任浩原告方。

  但電影情節很快轉變,從柔珍同事口中說出,校方已經找到民秀和宥利的父母和監護人,能夠透過廳外和解的方式撤訴,等到柔珍前往民秀奶奶家期望說服他們時,校長妹妹已經提前透過賠償金錢拿到了協議書,民秀和宥利都無法作證。仁浩也受到了自己教授的電話,在高檔餐廳里見到了教授和對方律師,對方帶給了金錢和工作崗位的誘惑,也隱隱告知他要顧及自己的工作和女兒的未來。我相信在這樣的狀況下任何人都會有動搖有猶豫有痛苦,就像仁浩從餐廳出來不停砸車窗玻璃一樣,人性都是複雜的都有自己懦弱自私恐懼的弱點,如果電影把仁浩和柔珍表現的太完美,反倒是十分奇怪和虛假的,這樣真實體現弱勢群體尋求正義,是多麼的不容易和艱難。在案件進展無比艱難的狀況下,研斗告知仁浩校長辦公室里似乎有錄像,兩個人帶著期望前往學校,居然真的發現了記錄了校長獸行的監控錄像,當他們把這個遞交給負責指控的檢察官,並且對方承諾會提交給法庭的時候,他們似乎都鬆了口氣,覺得在這樣明確的證據下,罪犯們會得到公平的判決,自己對孩子的承諾作為人的尊嚴和對正義的堅信,也能夠在終審中得到了結。

  但電影展示的結局卻是出人意料的,韓國電影在這些方面十分優秀,不是僅僅用杯具去賺取眼淚和票房,而是讓電影十分有張力有可觀賞性。法庭的審判完全出乎意料,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只是得到了十分輕的處罰,而且是緩期執行繼續在學校任職。在飛來的鞋子各種咒罵歡呼混雜中,檢察官猥瑣慚愧地收拾東西溜走,在事後被告和律師在KTV飲酒慶祝的時候,被告律師最後透露了背後的黑暗。負責審案的法官是律師的同學,檢察官則因為沒有發展前途被他以律師工作職位收買,多麼悲慘的黑暗現實多麼讓人壓抑痛苦的結果。但是電影到那裡還要把這種憤怒情緒推向高潮,民秀在自己的侵害得不到正義審判後,帶著刀子找到侵害他的班主任,在鐵軌上刺傷對方並且抱住對方被火車壓死,仁浩和柔珍和學生家長到法庭抗議,抱著民秀遺像的仁浩被高壓水槍衝倒在地,柔珍和家人們被警察拘捕,宥利和研斗在混亂中痛哭。一年後,仁浩在首爾謀生,受到柔珍的信件,裡面寫了孩子們得到更多關注,離開學校住在人權中心。仁浩恰好應對著霧津的宣傳海報,歡迎來霧津,白霧的城市。這個霧就是掩蓋住事實真相的迷霧,在金錢權利關係卑鄙中扼殺完美掩蓋罪惡的迷霧。

  我以前以為電影會在最後,至少會用字幕註明這些有罪的人得到了公正的處理,結果卻完全沒有,這在中美電影里都是不可思議的結局,但這就是真實案件的結局。電影不是為了給大家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完滿結局,電影是用來控訴和改變的,現實中的光州案件,罪惡同樣被金錢權利冷漠骯髒和法律漏洞掩蓋,弱勢群體根本無法得到就應有的正義審判和保護,電影不是為了給我們帶給滿意的娛樂品和安慰品,而是真正地控訴這件發生在現實中,對於聾啞智障兒童弱智群體的侵害,對於罪犯沒有得到正義處罰的控訴。

  如果事情僅僅進行到那裡,我只能說這是一部好電影,但還遠遠談不上偉大和讓人深思。更重要的是電影和小說,在韓國現實社會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引起韓國輿論和民眾的強烈關注,光州警方重新調查案件並且重新審判,國會為了避免法律漏洞快速透過修正案,解決了案件中暴露的法律漏洞,律師和司法部門快速行動,在全國範圍內致力於避免青少年(尤其是殘障兒童)受到侵害,在韓國這是著名的熔爐事件,法案叫做「熔爐」法。我們一路努力奮鬥,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為了不被這個世界改變。這是電影里柔珍對仁浩說的著名台詞,在現實中這部電影改變了案件的結局,而且不僅僅僅局限在這件案件本身,而是從制度司法法律各個方面去反思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案件,為什麼這樣的案件最初沒有得到合理公正的審判,如何才能繼續避免這樣的事件再發生,看到那裡你能說韓國電影不夠優秀么?真正的優秀和偉大,不僅僅僅在於票房收入和觀影感受,而在於電影蘊含的用心正面的能量和好處,而且電影最終改變了國家改變了世界,而不是被改變。我覺得這才是電影的最高級的價值和好處。



1、熔爐是一部講的真實故事的電影

電影在更多的時候是一個織夢者,為我們創造著五彩斑斕的夢幻,但有時它也會講述一個比我們認知的世界更真實的故事,《熔爐》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當我們終日都生活在表之以書、宣之以圖正常人的世界中時,一個弱勢群體駭人聽聞讓人絕望的故事,一份無法被熔的良知,帶給我的震撼是如此的強烈。看這部電影,自感從鏡頭,燈光,演員來評述這部電影,都是如此的蒼白無力,並非不好,而是這部電影帶來觸碰心靈的真實,給人的一種悲傷和絕望,讓在這部電影中的我談論這些所謂的專業觀點好似一個笑談,如果說在之前我對韓國電影的觀念,都只是限於「粉飾國家的花瓶」,那麼看《熔爐》則讓我對韓國電影和電影人發出了由心的敬佩,真實就是這部電影最好的答卷,電影的開始定格在了一個常年被濃霧覆蓋的小城霧津,三個聾啞學校的小孩本應該更加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愛護,卻在自已的童年遭受了被校長和老師性侵的悲劇,富有正義良知的啞語美術老師仁浩和人權運動者柔珍揭發了這一駭人聽聞的事情,政府之間雖互相推諉,但最後電視台的曝光讓這群衣冠禽獸被警察繩之以法,電影若在這裡結束,那這又是一個正義會戰勝邪惡的故事,但其實電影中的「熔爐」才剛剛開始。

2、影片主要內容:

法院開庭,電影中我本以為法律必會對已經有著鐵一般事實的罪人已最嚴厲的制裁,但揭發事情的啞語美術老師男主角仁浩隨著開庭而來的是給自已介紹工作導師的勸說,對方辯護律師金錢的誘惑,母親的不解,家庭的困局,雖然他一直自已堅守著自已的良知,沒有被這金錢與權勢的「熔爐」所融化,孩子們也勇敢的挺身而出在法庭上指證那些傷害過她們的衣冠禽獸的暴行,但這並不大表其他人不會。學校的保安,醫院的醫生,公訴的檢察官,甚至這群孩子的親人們,都沒能經受住或權勢或金錢的誘惑,泯滅了自已的人性和良知,造就了電影最後悲劇性的結局,電影面對現實始終都是一個講述者,這種非正義性的勝利在電影中是如此的少見,但卻又如此的真實。

3、熔爐有著深刻的內涵:

我們終日電影中看到的總是正義得到伸展的正文化,最後一句台詞總是留給戰勝邪惡的英雄,但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所面臨的困局是現實中連摔倒的老人很多人都不敢前去扶起,那麼再由此看電影中作偽證的保安,醫生,被金錢收買放棄起訴的家人,直到最後大逆轉銷毀證據的檢查官,這一切的展現只因這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個真實的事實,現實比電影更有戲劇性,這裡或許就是最好的展示,平心而論,當我們道貌岸然的譴責這些人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像電影中的啞語美術老師仁浩那樣挺身而出呢?飛蛾撲火的正義,還是事不關已獲得利益的苟且安生?至少在我認知的世界中更多的普通人會選擇後者,名譽財富權勢,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經歷著這熔爐的試練,良知的堅守或許在某些人眼中一錢不值,但正因為這個社會還有這種不被熔化的精神存在,正義才真正有著它存在的價值,「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這句電影的原話,堅守的就是一顆充滿良知的仁善之心。

4、電影2011年的上映,最終震驚整個韓國,這幫在2005年犯下如此泯滅人性罪行的校長和收賄受賄者都獲得了應有的懲罰,韓國甚至為之修改了憲法,但有些東西失去了卻永遠也無法挽回,比如童年和生命。



浦志強律師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拘捕之後,引發網路熱議,在這之中,章子怡小姐的挺身而出讓人尊敬。章小姐以推薦電影的方式,明確又隱晦地表達了她的態度。章小姐推薦的電影分別是《辯護人》、《熔爐》、《素媛》,這其中,《熔爐》更是引起觀影熱潮。


相對於《辯護人》,後兩部電影倒是沒有引發觀影潮,但的確也值得細看,並深思。《素媛》我暫時還沒有看,這裡只說《熔爐》,的確是一部佳作。同樣可以與中國對比起來,同樣的社會黑暗,同樣的官官相衛,同樣的政治腐敗,同樣的屌絲都不過權貴,都讓人不忍直視,血淋淋的現實壓抑的人無法呼吸。這就是冰冷而現實的社會,但起碼,韓國人還可以拍出來,而我們不要說觀看,連拍的可能性都幾乎不存在。

  • 1、對於韓國電影,我看的不算多,僅喜歡金基德、朴贊郁、奉俊昊、許秦豪等少數導演的片子,近兩年看的更少。沒有章子怡在此時的推薦,可能連看都不會看,完全沒有想到《熔爐》會這麼好。

這同樣是一部根據現實題材改編的影片,電影拍攝於2011年,現實故事則發生在2000至2005年之間。當然,電影改編的藍本是同名小說,小說則是根據現實寫作的,有虛構有超越,但現實體驗則沒有改變。

故事發生在韓國的霧津市,一個相對偏遠的城市,那裡有一家聾啞學校。學校的創建人是一位基督徒,在他去世之後,校長由他的兒子接任。這個兒子同樣是當地基督教會裡的顯赫人物,但不幸的是他是一名偽君子。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心底殘忍,他不僅對聾啞學校的未成年孩子們實行慘無人道的強姦,而且專挑沒有父母的孤兒下手,手段殘忍,毫無人性。不僅他這樣,而且縱容手下的教師及其他人員對孩子們進行虐待,其中包括孌童、雞姦、毒打、嗆水等歹毒的手段,將整個聾啞學校變成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直到一位外來教師的到來,才揭開了這所學校的醜陋的蓋子,並將惡魔校長及教師送上了法庭。

  • 2、但訴訟之路,並不如想像的那樣簡單。不是將惡魔送上法庭,罪惡就此結束,而是新的抗辯剛剛開始。

這前後,有不作為的警察的蔭護著學校,還有不明真相的教眾也處於樸素的感情為惡魔校長吶喊,更有明知後果仍依然為惡魔代言的律師,更有為了私人利益而貪張枉法的檢察官,一張權力與資本交織的大網,使得孩子們的抗辯者成了徹底的弱者。最終的結果,以對惡魔的輕判為終點。

正義不彰,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夠得到正確的回報。聊可安慰的,唯有那句: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但當這句話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欲哭無淚。

  • 3、電影是感人的,我們卻能夠發現,即便是韓國這樣的民主社會,依然存在著諸種不公正,存在著貪張枉法,存在社會最陰暗的一面。無論什麼樣的社會,都有它的不堪之處,完美只能存在於想像之中。

但民主社會的好處卻在於,正義在此處不彰,不代表可以被永遠掩蓋。此處不公正,還可以以其他的形式進行彌補。《熔爐》里的故事,那些可憐的孩子們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正義,但好在他們找到供養他們成長的施主,可以讓他們生活的更好一點,也可以受到好一些的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被寫了出來,更被拍攝了出來,將少數人的不公進行放大,當做社會黑疤來展示,以引起更大的反思,在更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同類的事情再次發生。

想像看我們的社會,類似霧津聾啞學校的不公正事件不是沒有,而是數不勝數,但至於教訓,似乎卻很少吸收。一件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悲傷有陣,然後一陣風過來,就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直到下一起事件同樣發生,然後在冷卻,不吸取教訓,再等著下一個悲劇,惡性循環一直滾下來。唐山地震發生後,到汶川地震發生,救援經驗幾乎沒有,到了玉樹地震,依然沒有多少長進。還有一個地方的橋塌了,然後另一個地方的橋又塌了,再接著還會有橋塌下去,之間似乎沒有任何聯繫。此處的城管打人了,其他地方的城管照樣打人,即便是出了人命,也依然如故。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

如果有報刊發出點反思與討伐的聲音,依然迅速會收到壓制,或者陷入虛無之中,直到毫無動靜。《天註定》好不容易出來了,卻跟沒有出現過一模一樣。而論電影的觀賞性,《天註定》還遠不如《熔爐》這樣好看。但掌握權力的人眼裡,才不管這些,更多的題材,壓根就不讓你拍,或者是拍了也不會給你演出來。好大的一個鴕鳥,將自己的腦袋埋在沙子里,就以為身外的危險就不存在了。

所以《熔爐》應該是韓國電影史上的新紀元。



熔爐

——這是一篇為只因太喜歡孔侑而作死才看的難受得要死的電影而寫的影評。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終於鼓起勇氣看了你,本作好萬分準備的我為何仍心痛到無法溢於言表。

如果說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那熔爐可以說是將人性中所有美好的東西如河灘旁發臭的垃圾,踐踏給你體會。我至今無法仔細回想上一秒傻笑著舔舐糖紙的宥利下一秒被校長綁在桌子上;無法仔細回想躲在衛生間隔間里瑟瑟發抖的妍斗抬頭看見校長猥褻般的笑容從隔壁探來;無法仔細回想民秀在挨打時倔強的眼神與無助中張大嘴巴卻無法哭出聲音的眼淚似洪水般淌下……這一切不知是戳中了誰的內心,於是姜仁浩的出現彷彿一個發光體,成了那些孩子心中唯一的救命稻草。可是又能怎樣呢?仁浩也只是托關係進入學校的一名受人排擠的美術老師,也需要靠母親才能交齊所謂的學校建設資金。但我說了,他自帶光環,他從洗衣機中救下妍斗、拿著本該獻給校長的玉蘭花連盆砸向朴寶憲、撥通友真的電話求助,他成了最大的變數,成了一切的轉機。

前期進展也算順利,仁浩借媒體發聲將性暴力事件訴之於公眾、帶著受凌辱的三位孩子逃離「慈愛」學校、請到了律師、案子開始在法庭中公開受理。當然,電影嘛,巧妙之處就在於對比。面露令人生厭的三位肇事者理所當然的坐在被告席上、法庭外面無數身著西裝的教會人士一邊為校長祈禱一邊唾罵著男主人公,有權有勢的校長夫人甚至一口唾沫淬在了仁浩的臉上,好似他們才代表著正義。正如電影的一幕,校長勾搭著律師舉杯只為正義喝彩。

法庭之上,故事迎來高潮。

又是蒙蔽人心的順利。仁浩與友真不斷搜集到有力的證據、宥利和妍斗這兩個聽力智力上有殘疾的孩子也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不斷地階段性進步,彷彿就只差最後搖旗喝請勝利。然而,變故接踵而至。

這世界沒有什麼是用錢買不到的,無論是警察應有的監察、民秀家長應有的堅持訴訟,還是原告律師應有的正義。被丟棄的正義無疑給滿懷信心的所有人一個當頭棒喝,要說他們太過單純也無可厚非。當終審後惡人的擊掌歡呼與友真等人的憤怒以十萬分之一的慢鏡頭展現給你時,嘲諷終於呼嘯著沖毀了最後一道心理防線。說不出的難受如鯁在喉,咽也不是吐也不是,只得靜待其在喉嚨里發酵腐爛,最後隨胃酸一起,消失的無影無蹤。可最後的最後,你的喉嚨仍沒有好轉,仍有疼痛,仍有眼淚。

你終於接受,電影的高潮不是正義的救贖,而是罪惡的姿態高昂。

民秀死去、法庭敗訴、眾人憤懣在法庭門口集聚抗議。可想而知,高壓水槍衝下來了。水槍下,我看到無聲的人群如同螻蟻般的逃散、我看到無數與宥利和妍斗一樣的殘疾人張大嘴巴咿咿嗚嗚的哭著、我看到前一天晚上與朴寶憲同歸於盡的民秀復仇的怨念、我看到了無助、我看到了惡。背景音減弱,仁浩抱著民秀的遺像隨著緩慢沉重的腳步一遍一遍的重複著:「這孩子,他叫民秀,這孩子,無法聽到,也無法說話。這孩子,他叫民秀……」直至被水槍衝倒、直至遺像被泥水浸泡。你還認為他所要表達的只是民秀的不甘嗎?人心,起霧了。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影片開頭當友真拿著資料奔走呼告時被各個部門踢皮球的情景。一股酸氣衝上鼻頭,淚又下來了。性暴力、有關部門的選擇性忽視、「前官禮遇」、潛規則……連珠炮般的打擊映證了劇中對宥利施虐的婦人一臉嘲諷的話語,上帝真是不公平,對嗎?

片尾,男主人公注視著城市「霧津」的宣傳海報,電影戛然而止。

「霧津」,一個常年籠罩大霧的城市,是掩藏人性醜惡無法察覺的暗處,是抹殺人性良善的死角。

還是那句話,影評寫完,仍覺如鯁在喉。

有人曾說,大快人心的結局只會讓觀眾拍手叫好,轉身就當一場普通警匪片拋之腦後。只有壞人沒有得到應有懲處的結局時,才能激發觀眾的憤慨,才會產生推動社會變化的力量。這大概就是悲劇的意義所在。像2003年播出的新聞調查中對陝西農民連續自殺案的深度剖析,就是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通過媒體發聲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改變了一些社會的死角。大概,看完影片後最能安慰我的,就是它推動了「熔爐法」的出台。模糊記得新聞課上老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話:新聞人,要有社會的良知。

藉助影片最後的一句話: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如果你我有一天同樣握著片中主角捧著的那盆蘭花,我們是否有勇氣轉身砸向我們所看到的黑暗,義無反顧的走向迷霧。



對於韓國電影,我看的不算多,僅喜歡金基德、朴贊郁、奉俊昊、許秦豪等少數導演的片子,近兩年看的更少。沒有章子怡在此時的推薦,可能連看都不會看,完全沒有想到《熔爐》會這麼好。

這同樣是一部根據現實題材改編的影片,電影拍攝於2011年,現實故事則發生在2000至2005年之間。當然,電影改編的藍本是同名小說,小說則是根據現實寫作的,有虛構有超越,但現實體驗則沒有改變。

故事發生在韓國的霧津市,一個相對偏遠的城市,那裡有一家聾啞學校。學校的創建人是一位基督徒,在他去世之後,校長由他的兒子接任。這個兒子同樣是當地基督教會裡的顯赫人物,但不幸的是他是一名偽君子。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心底殘忍,他不僅對聾啞學校的未成年孩子們實行慘無人道的強姦,而且專挑沒有父母的孤兒下手,手段殘忍,毫無人性。不僅他這樣,而且縱容手下的教師及其他人員對孩子們進行虐待,其中包括孌童、雞姦、毒打、嗆水等歹毒的手段,將整個聾啞學校變成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直到一位外來教師的到來,才揭開了這所學校的醜陋的蓋子,並將惡魔校長及教師送上了法庭。

但訴訟之路,並不如想像的那樣簡單。不是將惡魔送上法庭,罪惡就此結束,而是新的抗辯剛剛開始。這前後,有不作為的警察的蔭護著學校,還有不明真相的教眾也處於樸素的感情為惡魔校長吶喊,更有明知後果仍依然為惡魔代言的律師,更有為了私人利益而貪張枉法的檢察官,一張權力與資本交織的大網,使得孩子們的抗辯者成了徹底的弱者。最終的結果,以對惡魔的輕判為終點。

正義不彰,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夠得到正確的回報。聊可安慰的,唯有那句: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但當這句話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欲哭無淚。

電影是感人的,我們卻能夠發現,即便是韓國這樣的民主社會,依然存在著諸種不公正,存在著貪張枉法,存在社會最陰暗的一面。無論什麼樣的社會,都有它的不堪之處,完美只能存在於想像之中。

但民主社會的好處卻在於,正義在此處不彰,不代表可以被永遠掩蓋。此處不公正,還可以以其他的形式進行彌補。《熔爐》里的故事,那些可憐的孩子們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正義,但好在他們找到供養他們成長的施主,可以讓他們生活的更好一點,也可以受到好一些的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被寫了出來,更被拍攝了出來,將少數人的不公進行放大,當做社會黑疤來展示,以引起更大的反思,在更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同類的事情再次發生。

想像看我們的社會,類似霧津聾啞學校的不公正事件不是沒有,而是數不勝數,但至於教訓,似乎卻很少吸收。一件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悲傷有陣,然後一陣風過來,就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直到下一起事件同樣發生,然後在冷卻,不吸取教訓,再等著下一個悲劇,惡性循環一直滾下來。唐山地震發生後,到汶川地震發生,救援經驗幾乎沒有,到了玉樹地震,依然沒有多少長進。還有一個地方的橋塌了,然後另一個地方的橋又塌了,再接著還會有橋塌下去,之間似乎沒有任何聯繫。此處的城管打人了,其他地方的城管照樣打人,即便是出了人命,也依然如故。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

如果有報刊發出點反思與討伐的聲音,依然迅速會收到壓制,或者陷入虛無之中,直到毫無動靜。《天註定》好不容易出來了,卻跟沒有出現過一模一樣。而論電影的觀賞性,《天註定》還遠不如《熔爐》這樣好看。但掌握權力的人眼裡,才不管這些,更多的題材,壓根就不讓你拍,或者是拍了也不會給你演出來。好大的一個鴕鳥,將自己的腦袋埋在沙子里,就以為身外的危險就不存在了。嗚呼!

由於這部影片是基於真實事件改編,在韓國上映後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之後,韓國國會還因此修訂了「熔爐法」(具體可以百度),可見這部影片帶來的影響。



  1. 文藝作品的力量能有多強大?一部小說可挑起一場腥風血雨的戰爭,譬如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書中的廢奴觀點刺激了美國社會廢奴主義運動興起,導致社會迅速分離為旗幟鮮明的兩派(「蓄奴」和「廢奴」),爆發了南北戰爭。梁啟超《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讓貿然稱帝的袁世凱聲名一落千丈,全國性的倒袁運動隨之而起。歷史學家唐德剛稱這篇文章「鬧垮了」袁家天下。一部電影也能撼動國家的法律制度,它就是韓國電影《熔爐》。

2.影片男主角仁浩是一名美術教師,2000年從韓國首爾來到小城霧津(虛構的城市),在一所名叫「慈愛學校」的殘障兒童福利機構任教。工作未滿整月,仁浩就意外發現校長、後勤科長和數名老師對殘障學生們存在長期的性侵犯。善良的仁浩無法視而不見,暗地裡聯合當地人權團體對這些犯罪行為進行調查取證,準備揭露滔天的罪惡。最後,拿到了足夠的證據,贏得了輿論的同情,卻因為司法腐敗和法律漏洞沒能讓罪行累累的校長等人得到應有的懲罰。無辜者受盡欺凌,惡人仍逍遙法外,結局讓人憤懣不已。

背後的真實故事更加讓人心碎:毗鄰首爾的光州縣城有一家名為「仁愛學校」的殘障兒童福利機構,該機構的校長以及數名教師都是罪大惡極的強姦犯,經常對殘障兒童施暴。某律師偶然得知,大為震動,深思熟慮後,決定聯合一位知情老師揭發這一這駭人的內幕。一名醫生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然而,校長家族勢力獨大一方,通過各種手段掩蓋真相。正義之士接連付出慘痛代價:最初曝光事件真相的老師被暗殺;律師因抗訴倒在高壓水槍射出的兇猛的水注下,再也沒有起來;而走投無路的醫生,不得已出此下策——自殺身亡換取社會關注。後來真相終於大白於世,主要涉案人員雖然被判刑,卻因為緩刑釋放——如此結果,難如人意。

電影並非直接源自於該案件,而根據韓國作家孔泳枝的同名小說改編,沿續了小說對案件的藝術處理方式:將主人公設置成一男一女,植入男女之情,以期吸引更多的觀眾;結尾處,幾位被性侵的殘障少年與女主人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男主人公也未走向死亡。創作者以此淡化全片壓抑人心的悲愴色彩。

3.即使如此,2011年9月電影公映後,沉寂已久的「光州仁愛學校性侵案」再度引發韓國舉國關注,觀影人次累積接近五百萬人次。媒體鋪天蓋地報道該片的上映盛況和光州性侵案,影響進一步擴大,引發勢不可遏的連鎖反應。部分憤怒的群眾早已按捺不住,紛紛走上街頭,形成局部的抗議、遊行、示威事件。網路上也風起雲湧,出現了要求重啟調查程序的百萬人簽名活動。

迫於壓力,官方開始回應,而後動作越來越大。上映六天後,光州警方即成立專家小組重新偵辦此案,一批涉案人員被起訴判刑;韓國教育部門迅速成立了預防對殘障兒童實施性侵犯的「常設監督團」;11月14日,法院系統召開「性犯罪的量刑和受害者證人的保護」的專題研討會,討論相關案件,告誡司法工作人員要引以為鑒;12月29日,韓國國會通過了《社會福祉法事業法修訂案》,做出了對性侵行為人禁止從事社會福利機構工作等嚴厲的懲罰性規定。

最讓人矚目的是在10月28日,韓國會208名出席會議的議員以207票贊成、1票棄權通過了《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又名「熔爐法」)。此法案規定,對殘障人士及不滿13歲的兒童的性暴力犯罪追訴不再受時效限制;強姦罪的處罰提高到七年以上或無期徒刑,強制猥褻犯罪的則處於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且不得宣告緩刑;從事殘障人士保護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殘障人實施性暴力犯罪的,在量刑標準的基礎上加重二分之一刑期以嚴懲。

顯然,「熔爐法」這樣針對性極強的立法,若沒有《熔爐》上映後的引爆的社會輿論的推波助瀾,是不可能輕易實現的。一部電影撼動了一部法律,促成了法律的修訂,進而改變與此相關的整個法律制度,這是電影與法律多麼完美的一次邂逅啊!一切的一切,想必作古的盧米埃爾兄弟也無法想像,他們當初一時興起發明的、只能持續拍攝幾分鐘的攝影機,怎麼就成為了變革社會法制的利器呢?



自2000年起的5年間,韓國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對學生們實施了程度不一的性暴力,以及各種虐待。2011年這個真實事件被搬上熒幕——《熔爐》。


  1.  電影《熔爐》的熱映在韓國國內掀起了一股「熔爐熱」,並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於,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實至名歸。

  2. 在現實中,光州仁和聾啞特殊教育學校虐待和性侵害殘障學生事件發生於2000年。當時對罪犯的處罰很輕,和影片里的判決結果類似,當事人在判決後事實上沒有接受實質性的懲罰,仍繼續在學校擔任職務。

  3.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影片《熔爐》的上映而改變了。《熔爐》引發了韓國民眾的持續關注,在民眾的呼聲和輿論的壓力之下,韓國光州警方組成特別調查組再次著手對「仁和學校事件」進行調查,案件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與此同時,韓國政府為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陸續修改和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又以《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又名「熔爐法」)最為知名。

  4. 2011年10月28日,韓國國會208名出席會議的議員以207票贊成,1票棄權通過了《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該修訂案規定,對殘障人及不滿13歲的兒童的性暴力犯罪不受時效限制;對殘障人性暴力犯罪的,刪除了「不能反抗」的構成要件;強姦犯罪的處於七年以上或無期徒刑,強制猥褻犯罪的處於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僅提高了量刑刑期,而且不得宣告緩刑;從事殘障人保護及公益事業的人員,對殘障人實施性暴力犯罪的,在量刑標準的基礎上加重二分之一刑期以嚴懲。在廢除了死刑的韓國,該法案的懲罰力度可以說是空前的。

  5. 2012年7月5日,熔爐案的當事人,仁和學校前行政室長金某被判12年有期徒刑,遠超出檢方所提議的7年。同時還判處金某戴電子追蹤儀10年,身份信息公開10年。罪犯伏法,正義得以伸張,至此,一波三折的熔爐案終於在民眾的一片歡呼聲中落下了帷幕。可以說熔爐這部電影在韓國是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從而實施熔爐法,在韓國電影中有著巨大的意義。

    熔爐法的誕生標緻了韓國對於兒童性侵開始有所措施,而今日發生的紅黃藍事件引起大眾對於兒童性侵的重視,什麼時候在中國也可以有類似於熔爐這樣的電影讓兒童性侵開始真正受到保護?


電影《熔爐》的熱映在韓國國內掀起了一股「熔爐熱」,並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於,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實至名歸。


《熔爐》引發了韓國民眾的持續關注,在民眾的呼聲和輿論的壓力之下,韓國光州警方組成特別調查 組再次著手對「仁和學校事件」進行調查,案件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與此同時,韓國政府為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陸續修改和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又以《性 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又名「熔爐法」)最為知名。

把《熔爐》作為一部電影(藝術作品)來評價,我做不到。因為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這部電影所展示的,不僅是發生在韓國的一件事實,而且讓我回想起在國內工作時接觸到的無數事實:有障礙人士,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默默地承受著普通人從未想像的、比其他人群更多的利用(exploitation)和侵犯(abuse),包括性侵犯。

美國官方網站上列出的數據告訴我們,超過90%的發展障礙人士(包括男女)一生中至少經歷一次性侵犯,49%經歷10次以上。性侵犯發生率如此之高,卻只有3%被報案。更多有關障礙人士是性暴力高危人群的數據請看這裡:Prevalence of Violence。那麼中國呢?我不知道,找不到相關數據,如果有人有資料並願意分享,我將感激不盡。但是我在國內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五年,雖然沒有遇到過《熔爐》中的情況,也見過不少以下的場面:在盲校里,校長、主任以關愛的口吻對某個乖巧的女生說話,同時把手放到她腰臀之間,視線直接投到她衣領之內,毫不掩飾;在聾校里,幾位老師當著女學生的面高聲談論她們的身體發育和顏值,講著葷笑話,我不知道學生是否能讀唇理解他們的話,但她們都單純地笑著;在招收智力障礙學生為主的啟智學校里,一名女生高興起來熊抱她的男老師,老師不僅沒有保持身體距離或藉此機會教育學生如何保持人際距離,反而摟得更緊——是的,我有可能誤會了老師擁抱時變得急促的呼吸,張開的鼻孔和泛紅的臉,可能天氣太熱了。剛開始,我只知道上去隔開學生,像母雞一樣把孩子護在身後。有時,我這樣做導致校長的手從學生臀部移到我大腿上,但更多的時候侵犯者會自慚形穢而罷休。當這些事情不斷發生,我發現自己不可能每時每刻做所有學生的母雞的時候,作為一名教育者,我開始了性教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從小開始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的隱私,區分公共場所的行為和隱私行為;學會對不同關係的人保持不同的身體距離;學會尊重別人也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學會正確的性辭彙,當有需要的時候能夠義正詞嚴地表達和捍衛自己;學會有效的溝通方式,學會交朋友、交男女朋友、維持一段愉快而互相尊重的親密關係,擁有健康快樂的社會生活;學習性和人類繁殖,享受健康快樂的性生活。



1、GayScript在看完這部電影后寫道:「大快人心的結局只會讓觀眾拍手稱好,轉身就當一場普通警匪片忘記。只有壞人沒有得到應有懲處的結局,才能激發觀眾的憤慨,更加關注此類犯罪。這就是悲劇的力量。」是的,只有罪惡仍舊逍遙才能激起人心中的憤慨,他才會獲得更大的感召力去關注那些現實生活中的相似案例。《熔爐》是根據韓國2005年的光州聽障學校醜聞一事改編的,電影公映以後在韓國輿論界激起重大波瀾,人們開始關注那次事件的結果,網路出現要求重啟調查的百萬人簽名活動,電影上映六天後光州警方成立專案組重新偵辦此案。最後的結果是警方發現現行性侵害法刑責太輕,且犯罪者已經過了法定追訴期,輿論大嘩,網民要求立法機構針對此進行修正。在電影上映的第三十七天,韓國國會通過了新的性侵害修正案,又稱為「熔爐法」,同時又催生了連帶的《社會福祉事業法》,將社會福利機構納入外部監督之中。

2、這樣的事情發生,實在是國家的恥辱。但國家對這起事件的態度與處理方法,也實在彰顯了國家的正義性與民主性。微博上有評論《辯護人》時有一句很合適的話:他們有改變國家的電影,而我們有改編電影的國家。我在看這兩部電影的時候也對這句話有了充分的感受,要是在我們國家這樣的電影首先就過不了廣電總局的審核,沒有有司的批文這樣的電影即使拍出來也不可能公映,更不用說激起輿論的討論了。同時我也奇怪韓國網民在網上聚集百萬人簽名不會被政府視為尋釁滋事而遭逮捕嗎?橫生一嘆。

3、想我國這幾年曝光出多少教師校長官員性侵未成年學生的事例,我國有關的立法相對韓國較為嚴苛,但受到處罰的也只是經曝光出來的寥寥數者,更多的罪惡還隱藏在濃霧中,我國還沒有有效的防範立法,這樣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使多少未成年人處於隱形的危險之中。更為可惡的是,我國刑法中還有嫖宿幼女一條獨立罪名,許多犯罪者尤其是享有特權的人即經常以此作為逃脫重刑制裁的工具來逍遙法外逃脫制裁。韓國因為一部《熔爐》就舉國震動,國會忙著修改法律政府忙著賠償道歉,舉國都在關注著兒童的權益,而我國卻在大力封殺要求修改法律的建設性言論文章,同時對民眾的訴求拖拖拉拉不管不問,廢除嫖宿幼女罪的民間呼聲一年比一年高,最高院也只是在2013年答覆人大代表時表示完全贊成廢除並且建議推動廢法,而至今未有實際行動。在我們國家,民意對法律的倒逼促進是一件很難很慢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魯迅曾感嘆過在中國即使要動一張桌子也要流血,我看完這兩部電影不禁感慨什麼時候我們國家也能有這樣的改變國家國民的電影書籍。只有那樣,我們的孩子才能開心的嬉笑玩耍,才能幸福有尊嚴地成長。

有韓國這樣的國家,才能拍出《熔爐》《辯護人》這樣的電影。同樣有這樣的電影,這個國家才會更幸福的進步。幾流的人民配幾流的國家,幾流的人民也配幾流的電影。彼岸的普羅大眾只能上網一遍一遍地觀看改變國家的電影,同時盼望著自己不要被所生存的國家改變了。



「所述為異國,何事思故鄉」。在昨天那件幼兒園事件之後,接到了這個回答的邀請,腦海中就一直是這個想法。《熔爐》講述的故事,雖根據真實事件改變的,但是其實真實事件比電影更讓人心寒,電影的創作來源也是在原故事主人公去世後留下的3萬遺書得來,電影當中受害者雖然沒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至少孩子們和主人公的結局仍然還算說的過去,然而現實中,孩子們強行被孤兒院接走,保護他們的大人非死即傷,受到的傷害遠遠比影視作品來的更讓人惶恐。


《熔爐》中有幾個鏡頭讓我想談一下ryl事件。

鏡頭一:在微信朋友圈盛傳著這樣一張表情包,其實就是出自這個電影,我相信真實的一幕發生在小女孩身上時,怕是更加的嚇人。相比較這些孩子知道自己受到了傷害,那些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剛開始認識這個社會的時候就不知道這是那種事情,孩子的學習能力十分強,這種思想也許會伴隨他們到很久,細思極恐......

鏡頭二,每次到校長室的時候都是從水母開始,水母外表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卻有著劇毒,就像那裡面的校長一樣,雖然有著強大的背景、響噹噹的光環人物,但實則有著醜惡的內心,無法觸及。同樣的ryl這種事情怎麼已經引起了社會這麼大的反響,為什麼還會成為不能過審得內容呢?引人深思

鏡頭三,熔爐里小男孩的奶奶真的只是因為錢就同意協商了嗎?就如同現在這個事件,給幼兒園家長錢,他們會罷休嗎?你如果是家長你會同意壞人不受懲罰嗎?我們可以哀其不幸,但是我們不能去怒奶奶不爭,因為她根本沒有去爭的資本,威逼利誘下的妥協,我希望不要出現在當下這件事情中,一定會關注後續的…

說再多,畢竟電影終究是電影,現實其實更殘酷,我身邊曾出現過一些真實的虐童案例,當我想把它改編為劇本的時候,我的編劇老師拒絕了我的提案,

他說:「這個劇本確實很好,也很吸引人,但是不可以拍電影,太不『現實』了」,我爭辯說這是真實故事改編的,老師沉默了一段時間告訴我「你要知道,真實的世界在大多數時候比電影更黑暗」。所以真正的「現實」是什麼,無法得知,但至少希望所有人做的事能對的起自己的良心,校長、老師也好,法官、律師也罷,無良知的人,你說再多,他們也無動於衷,就像電影中說的一樣「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那是最初的判決日,年輕記者描述法庭內的新聞。最後一段文字寫著:「被告判處輕刑,並得以緩刑,翻譯成手語的瞬間,法庭內充滿了聽覺障礙人士發出的驚呼聲。」在那一刻,我彷彿也聽見了我從未聽到過的喊叫聲。我無法再書寫這段期間正準備的其他小說。這一行文字似乎已經佔領了我人生中的一年,或是更久。——小說《熔爐》作者孔枝泳

2011年一部根據真實校園性暴力案件改編拍攝的韓國電影《熔爐》在上映後引發社會震動,推動了案件重申,並促成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爐法」)。隨後電影《熔爐》的原型受害人在2012年向韓國政府提出4億3500萬韓幣(約為2600萬人民幣)的索賠訴訟。但就在8日,韓國大法院對這起索賠訴訟做出了原告敗訴的終審判決,結果令人唏噓。

「熔爐」案7名受害人1985年至2005年期間在光州光山區仁華學校就讀期間遭到了學校老師們的性侵。造成原告外傷並被診斷患上「精神壓力障礙」和「抑鬱障礙」等精神疾病。這七名受害人於2012年3月向韓國市政府、光州市政府、光州光山區政府提出了4億4千萬韓元的索賠訴訟,稱政府和地方政府沒有盡到管理的責任,才讓他們遭遇了來自老師們的性侵,受到了肉體和精神兩方面的傷害。

2011年該小說被改編拍攝為同名電影搬上大銀幕,隨後在韓國上下引發震動。2005年案發當時未被起訴的學校行政室長金某(66歲)於2012年重新接受審判,獲得8年有期徒刑、信息公開10年以及位置追蹤追加10年的刑罰。

《熔爐》是一部很好的影片,它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正在發生的事實,也在給我們正視這種現象的勇氣,即使影片最終沒有留下一個很好地結局,但是,它想要表達的,已經圓滿了,它想要改變的,也最終達到了。真實的結局令人唏噓,但小說和電影在最後一刻還是給了人們溫暖和力量,也許,正如影片的結尾說的:「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天氣變冷了變熱了,是因為為了讓我們懂得周圍人的溫暖和清涼,是多麼的珍貴。」



在2005年韓國光州聾啞學校學生性侵案件始末的同名小說《熔爐》

虛構的小鎮「霧津」終年瀰漫著濃重的霧氣,聾啞學校新到任的美術老師姜仁浩在學校古怪壓抑的氣氛中,一步步發現被「默許」的罪行,並決定與此抗爭


很佩服導演的勇氣,在影片里,聾啞孩子被害的經過沒有被三兩個鏡頭或是幾句畫外音含混帶過,

而是選擇了在孩子們向老師「敘述」被害經歷的同時把最痛苦不堪和壓抑恐懼的片段全部展現給觀眾。錄製取證的整個過程中讓孩子重新回想被凌辱的記憶非常殘酷


而這個幫助他們解說手語表達的過程,也可能正是姜仁浩決定保護這些無聲世界裡連哭喊都剛開始,我只知道上去隔開學生,像母雞一樣把孩子護在身後。

有時,我這樣做導致校長的手從學生臀部移到我大腿上,但更多的時候侵犯者會自慚形穢而罷休。

當這些事情不斷發生,我發現自己不可能每時每刻做所有學生的母雞的時候,作為一名教育者,我開始了性教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從小開始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保護自己的隱私,區分公共場所的行為和隱私行為;學會對不同關係的人保持不同的身體距離;學會尊重別人也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學會正確的性辭彙,當有需要的時候能夠義正詞嚴地表達和捍衛自己;

總結, 學會有效的溝通方式,學會交朋友、交男女朋友、維持一段愉快而互相尊重的親密關係,擁有健康快樂的社會生活;學習性和人類繁殖,享受健康快樂的性生活。除了培訓教師、編寫教案集,



摘要:電影 《熔爐》的熱映在韓國國內掀起了一股「熔爐熱」,並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於,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實至名歸。

1、影片本身的內容是關於一個殘疾人學校裡面,校長和老師對未成年的殘疾兒童長時間的進行性侵犯和虐待,被人告發卻最終逍遙法外的故事。整部影片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案發之後調查取證和法庭辯論的戲份,然而正是這些貌似正規的司法程序,最後卻得出了一個荒謬的判決結果。為何如此,我想從幾個細節來談一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2、然而,2011年5月17日,韓國國會通過了 《律師法》修正案,主要內容就是法官或檢察官在離開本崗位後,1年以內禁止為原本工作的法院或檢察院業務範圍內的案件進行律師服務。由於該法主要針對的是擔任律師職務的檢察官或法官,因此被稱作「前官禮遇禁止法」。這項法案的施行,是韓國司法改革的又一個進步,證明了韓國政府對於打擊權力腐敗的決心。

3、把《熔爐》作為一部電影(藝術作品)來評價,我做不到。因為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這部電影所展示的,不僅是發生在韓國的一件事實,而且讓我回想起在國內工作時接觸到的無數事實:有障礙人士,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默默地承受著普通人從未想像的、比其他人群更多的利用(exploitation)和侵犯(abuse),包括性侵犯。

在某些國家,他們擁有能夠改變制度的電影,在另一些國家,只有能夠扼殺電影的制度。在韓國地位非常高的。



1、熔爐是代表社會,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熔爐中,做著無用的掙扎,體制這些東西是我們這些生活在熔爐中的人改變不了的,電影最後說得好"我們一路奮進,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能做到後者已經不容易了,電影上那警察,法官,律師,以及原告方的那個律師,都屈服於這個體制。

2、記得年少的時候看港片,片頭總會出現「本片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字樣,以虛構的方式來撇清和現實的聯繫,骨子裡還是行批判現實之實,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做法。韓國電影本來就吸收了不少港片的精華,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將其發揚光大,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亞類型影片--真實案件改編電影。真實案件改編電影可以歸到犯罪片的大範疇裡面,但此類型影片絕不像普通犯罪片那樣,為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或是感官愉悅,而是為了向觀眾展示現實中最黑暗和無奈的部分。此類型影片涉及的犯罪,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往往都沒有結案,未竟的結局有時反而能給觀眾更大的衝擊,讓觀眾不由自主的思考。

3、《熔爐》上映以後,在民眾中掀起巨大反響,超過一百萬人在網路上共同簽名要求政府重啟熔爐案的調查,進而發酵成了「熔爐效應」。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案件被重新審理,甚至於,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

一改既往真實案件改編電影的苦大仇深,將其譽為韓影最佳作品,亦不為過。



最近紅黃藍事件席捲整個中國,一時間對於紅黃藍教育集團的口誅筆伐鋪天蓋地,同時一部多年之前的韓國電影走入了大眾的視野,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評價《熔爐》這部電影在韓國電影中的地位?


劇情概述:《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影片由黃東赫執導,孔劉、鄭裕美、金賢秀、金志映等主演。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2011年9月22日在韓國上映。由於該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故該電影亦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2.影片地位評價:影片給人的第一觀影感受是悲涼和絕望,裡面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觸目驚心,而比這場兒童性侵害事件更令人髮指的是——原本該行使著正義、公平的人背後卻偏袒權貴,進行著骯髒腐敗的交易。

男主角、到特殊學校任教的姜仁浩,從影片開始階段看,事業不順,女兒患病,還要靠關係給錢才謀得個藝術教師的職位,而正是這個看起來溫順甚至懦弱的男人,與同伴一起,與邪惡角力,指引孩子心靈重遇光明。影片表現的情感直擊人心,但是表現的過程很理性,不追求刻意煽情,它更理性地表現著整個庭審過程的台前幕後,從起訴方到被訴方,從受害者到他們的家人,從上層人物到媒體公眾,以及這起社會事件的各個社會層面。也正是這樣,才能讓觀眾更深刻的認識到發生這起悲劇的社會背景。

3.總結:有人曾說,大快人心的結局只會讓觀眾拍手叫好,轉身就當一場普通警匪片拋之腦後。只有壞人沒有得到應有懲處的結局時,才能激發觀眾的憤慨,才會產生推動社會變化的力量。這大概就是悲劇的意義所在。像2003年播出的新聞調查中對陝西農民連續自殺案的深度剖析,就是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通過媒體發聲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改變了一些社會的死角。大概,看完影片後最能安慰我的,就是它推動了「熔爐法」的出台。



電影《熔爐》改編自韓國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以真實發生在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事件為藍本,描寫了自2000年起於校內性暴力事件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中教師與人權運動者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2.以一部低成本且限制級的電影來說,電影《熔爐》影響至鉅。(《紐約時報》評)瑕不掩瑜,電影《熔爐》令觀眾震驚。(《西雅圖時報》)沉默得太久了,電影進入公眾視線,令人顫抖。

3.影片給人的第一觀影感受是悲涼和絕望,裡面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觸目驚心,而比這場兒童性侵害事件更令人髮指的是——原本該行使著正義、公平的人背後卻偏袒權貴,進行著骯髒腐敗的交易。男主角、到特殊學校任教的姜仁浩,從影片開始階段看,事業不順,女兒患病,還要靠關係給錢才謀得個藝術教師的職位,而正是這個看起來溫順甚至懦弱的男人,與同伴一起,與邪惡角力,指引孩子心靈重遇光明。

4.影片表現的情感直擊人心,但是表現的過程很理性,不追求刻意煽情,它更理性地表現著整個庭審過程的台前幕後,從起訴方到被訴方,從受害者到他們的家人,從上層人物到媒體公眾,以及這起社會事件的各個社會層面。也正是這樣,才能讓觀眾更深刻的認識到發生這起悲劇的社會背景。



1. 初二的晚上被零星的鞭炮聲吵醒,就起來看了《熔爐》,看完之後,再也睡不著,一直到天蒙蒙亮。其實,相同的題材的電影如今已經不算少了,但我總覺得這個話題還是被放在尷尬的「禁區」。改編自孔詠明[韓]根據2005年韓國光州聾啞學校學生性侵案件始末的同名小說《熔爐》。虛構的小鎮「霧津」終年瀰漫著濃重的霧氣,聾啞學校新到任的美術老師姜仁浩在學校古怪壓抑的氣氛中,一步步發現被「默許」的罪行,並決定與此抗爭。

2. 很佩服導演的勇氣,在影片里,聾啞孩子被害的經過沒有被三兩個鏡頭或是幾句畫外音含混帶過,而是選擇了在孩子們向老師「敘述」被害經歷的同時把最痛苦不堪和壓抑恐懼的片段全部展現給觀眾。錄製取證的整個過程中讓孩子重新回想被凌辱的記憶非常殘酷,而這個幫助他們解說手語表達的過程,也可能正是姜仁浩決定保護這些無聲世界裡連哭喊都被吞沒的孩子的理由。

為了用法律手段嚴懲被告人,姜和人權維護會的美英一邊安撫孩子,錄製控告的視頻,並與媒體取得聯繫,促進了案件的關注度;

3. 一邊奔走在各個部門想要取得支援和幫助。庭審中,出庭做假證的校工和醫生,被告人聘請的具有「前官禮遇」的律師,不明就裡跑來聲援禽獸校長的基督教徒,面對他們荒謬的離譜的謊言和毫無說服力的辯護,這些出庭的受害人,聽證席上坐著的聾啞人卻只有「嗚嗚呀呀」的喊聲和默默的流淚來表達憤怒和委屈。影片里,沒有關於受到被告人不斷威脅不斷利誘的橋段,雙方也沒有激烈的面對面的對抗和辯論。

以上就是熔爐在韓國電影中的地位。



《熔爐》是一部很有社會影響力的電影,還原事件真相,揭露人性醜惡,推動國家立法,這些在我們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它的確做到了,也真正展現了「文化的力量」。


《熔爐》雖然講述的是一個性侵的案件,但它其實也傳達出一個社會現實。性侵這個話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都不少見,國內外都是如此,在印度,性侵更是數不勝數,但受害人卻得不到法律的保護,而在我國,兒童性情更是令人心驚。據統計,2013年到2015年,媒體報道的兒童性侵案件達968起,超1790名受害兒童。這還只是被媒體報道的,藏在黑暗角落不見天日的事實恐怕更叫人驚心。教師、校工、鄰居、親屬這些頻繁出現在性侵案件中的字眼,讓人觸目驚心。在這可怕的數字和名詞後面,我們不禁感嘆,這個世界會好嗎?

僅單從劇情內容上看,也許你會認為這又是一部獨具英雄主義色彩的題材作品,但是,這所謂的英雄主義,在強大又黑暗的社會權利面前,顯得卻很微不足道。

現如今的電影領域,真的的確很緊缺像《熔爐》這樣的作品,無謂隨大溜兒的商業電影早已讓觀影者產生了一種積壓很久了的視覺疲勞,審美疲倦。不能說這種類型的作品屬於小清新的範疇,但是就其整體給觀影者帶來的影響力還是很為震撼的。

《熔爐》是一部很好的影片,它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正在發生的事實,也在給我們正視這種現象的勇氣,即使影片最終沒有留下一個很好地結局,但是,它想要表達的,已經圓滿了,它想要改變的,也最終達到了。



1.電影在更多的時候是一個織夢者,為我們創造著五彩斑斕的夢幻,但有時它也會講述一個比我們認知的世界更真實的故事,《熔爐》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當我們終日都生活在表之以書、宣之以圖正常人的世界中時,一個弱勢群體駭人聽聞讓人絕望的故事,一份無法被熔的良知,帶給我的震撼是如此的強烈。

2.理想主義者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似乎顯得很蠢。我想不止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哥白尼、嵇康、盧安克、馬丁路德金,古今中外的理想主義者都一樣蠢。不止理想主義者,當下就有一位,我想她也許不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但她也一樣「蠢」——袁厲害——最新的報道是個女人的精神幾近崩潰。彼時的韓國霧津,現在的蘭考。呵呵,熔爐里的人越來越多,熔爐外的世界越來越寒冷。

3.一部看了再也不想看第二遍,但永遠不會忘記的電影。《熔爐》是一部很有社會影響力的電影,還原事件真相,揭露人性醜惡,推動國家立法,這些在我們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它的確做到了,也真正展現了「文化的力量」。《熔爐》是一部很好的影片,它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正在發生的事實,也在給我們正視這種現象的勇氣,即使影片最終沒有留下一個很好地結局,但是,它想要表達的,已經圓滿了,它想要改變的,也最終達到了。

雖然是電影,但也表達出了現今社會的一些腐敗的現實,一些人性的扭曲,這些事我們必須要批判的!!



該劇是根據2000年到2004年間發生在韓國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改編而來的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作品——《熔爐》。


  1. 影片中的事發地點叫霧津,一個一聽就讓人覺得倍感沉重的名字,也正如它的地名一樣,這是一個被「迷霧」籠罩的城市,之所以我會稱之為迷霧,大概也是因為看完影片後的沉重心情吧!與其是說城市被「迷霧」籠罩,在這裡我更想表達的是在人心上所沾染的層層塵埃,無法被洗滌的塵埃,骯髒的塵埃。

2.對啊!我不曾想過這是怎樣一種效率和重視程度。但我知道在中國,至少在今天的中國是不會存在的,而這樣的病態在中國卻是真實存在的啊!電影中存在的一個片段是電影的女主作為正義的代表去申訴這件事情,教育廳與市政府相互推諉責任,很難想像這些普通民眾的捍衛者是如何心安理得的拿著國家的工資對孩子們置若罔聞的。

3.電影中讓我具有明顯感覺的是另外一種「官官相護,錢權相扣」的一種現象。電影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姜仁浩老師將坐在屬層樓高的窗戶上的小女孩抱下來,小女孩起初對老師是極具排斥的,她的這種反應使我不曾敢去想她的所遇,到底是經歷了多大的傷害才使得我們要用戒備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人,就像在當今社會上我們會以同樣的眼光去看待伊斯蘭人一樣,因為他們曾經帶給我們傷害,所以我們會懼怕,會去躲避他們,這大概也是我們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自我保護吧!



推薦閱讀:

《real》電影中金秀賢的表現怎麼樣?
奸臣韓國電影結局講的是什麼?
50周50部韓國冷門電影,喜歡韓國電影的進
韓迷:那些年,《被掩蓋的時間》,去哪兒了
只有一張桌子兩個人,如此簡單的場景帶給你想像力爆棚的感情世界

TAG:韓國電影 | 電影 | 影視評論 | 演員 | 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