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辯論】18歲獨生子被逼相親報警是不是小題大做?

對圍觀者而言是小題大做,對那個孩子來說不是。

從行為上確實有浪費警力的嫌疑,並不可取,但他當時只能求助於這樣一個權威第三方。

我們在評判一件事情對個人造成的傷害時,往往只看肉體傷害,不計心靈傷害。

在評判父母與子女之間衝突時,往往只標榜孝順與父母之愛,而不計較愛的方式與道德綁架。


18歲被逼相親意味著什麼?

在新聞中,這個18歲的男孩兒是被串門的親戚勸說去相親的,他拒絕了。結果他的家人並沒有支持他,反而也逼著他去相親。

這意味著什麼呢?

  • 其一,在這個家庭里,兒子的意見並不被尊重。哪怕事關他的婚姻大事,即便兒子拒絕了,也要被逼著去試一試,他們才可能滿意。

  • 其二,在這對父母看來,兒子娶一個不喜歡的人沒什麼大不了。結婚生子這件事本身才重要。在他們的婚姻觀里,幸福與否、相愛與否都不是重要的,有老婆才是符合社會良序的,不被鄰里嘲笑老大不小沒媳婦才是重要的。

  • 其三,這兒家庭對兒子在工作、事業上的期待並不高。18歲,正是年輕的時候,也正是需要把精力放在提升個人能力的時候,卻被家人要求趕緊結婚生子,照顧家庭。(也可能一結婚就催促他出去工作養家糊口?)總之他的家人並沒有給兒子思考自己人生的機會,在他們眼中,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結婚、生娃、掙點錢糊口,好供娃娃結婚再生娃。

只要一想到自己這輩子從此就這樣走下來了,是個有點追求的孩子就會選擇拒絕吧?

在新聞中,這個男孩兒說:「覺得自己走投無路了,就打了110報警。」

一個人的成長,除了自己,就要依靠家庭。當家庭都成為自己的「敵人」,他能怎麼辦?


被逼相親對一個人能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傷害?

隨便在網上查查,就能看到這樣的吐槽和傾訴比比皆是。

  • 有的人錯娶/錯嫁渣女、渣男,從此無緣幸福的家庭,還會毀掉下一代的童年。

  • 有的人屢屢相親,屢屢失敗,明明是個工作上小有發展的人,卻在感情上非常自卑,甚至覺得自己就是不會得到別人的愛,在後來的婚姻中也總是那個弱勢者。

  • 有的人一開始充滿憧憬和幻想,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遇到一個意中人,但隨著不合適的相親次數的增多,他們開始不再相信愛情,最終的結合也是疲憊之後一個不討厭的對象,婚姻里沒有愛情。

……

不過需要申明的是,以上都是多次「被逼」相親而失敗的後果。相親之所以直到今天還很流行自然是有其優勢的,因相親而遇到Mr.Right的幸運者也是非常多的。

有人認為,父母總不會害子女,通過他們過來人的火眼金睛篩查過一遍之後,留下的應該都是更好的。理想狀態下當然如此,但看看新聞中這個家庭,能把兒子逼上「走投無路」的這種,想必其父母也不會是那個能為兒子指對鴛鴦的睿智者吧。

我曾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你們的父母是用怎樣惡毒的話語比你們去相親的?

回答中有:

  • 連個男人都不要你,你有什麼用?

  • 只要是個男的,你就給我嫁了吧。

  •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閨女,連嫁人都不會!

而這些被逼到如此境地的女兒們,大多連26歲都不到。


痛在他身上,嘴在我身上

我們看別人的不幸,總是隔著一層紗,不能真正感同身受。

但我們總是能不假思索地給別人的行為貼上「大驚小怪」「大題小做」「醜人多作怪」之類的惡意標籤。

我並不知道那個兒子究竟感覺有多絕望才會說「我走投無路」,報警只是需要一個權威第三方來調停他「激進」的父母和親戚。

或許我們認為警方的力量更應該用在抓捕犯人上,但如果一個家庭的內部衝突已經到了如此激烈的地步,那麼出動警察來調停也並不是「牛刀殺雞」

——尤其是,一個逼剛成年的兒子相親的父母很可能會被警察嚇住,但肯定不會被居委會紅箍大媽喝住,說不定還會用「別多管閑事」之類的罵回去呢……


這事情聽來是一場鬧劇,但細想下來,對這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場小悲劇呢……



推薦閱讀:

當懂得反省。
你如何看待建黨偉業?
女人永遠關注男人的24個地方,會讓她對你好感度翻3倍
《人與神》宗教題材影片的拍攝技巧
關係社會中的寄生與偏執-分裂

TAG:新聞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