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我最該做什麼?

大學的江湖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經久不衰:

「當四年的快樂與激情過後,大學提著褲子從你身上站起來時,冷冷地對你說:「你可以走了,把青春留下。」這時你才感覺到,不是我上了大學,而是大學上了我。」

究竟是你上了大學,還是大學上了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加上時間的維度,剛畢業,1年後,3年後,5年後......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解讀。「上」與「被上」重要嗎?不重要嗎?

我想說的是:

別傻了,在大學,你就該「野蠻生長」

一、大學畢業,你的可能性>>你的專業

7月初,去北京參加本科同學聚會,總共去了15人,其中8人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有關,7人所從事工作完全與工作無關。所從事的行業有IT,銀行,傳媒,環保,教育。職位涉及技術服務,銷售,行政,技術研發。

說好的一個專業?哪裡去了?

再來看看社會名人們的專業:

是不是有種下面表情的趕腳?

看看周圍的朋友、同事、熟悉的人、陌生的人,你會發現,當年的專業,只是一個專業,而你已不是當年的你,「上」與「被上」已不重要。

二、大學裡的你,該怎麼「野蠻生長」?

小夥伴們開始嗨皮了,既然有這麼多可能性,那大學就愉快地玩耍吧。

如果你真的玩耍了,那可能性就逐漸地降低,低到沒有可能。

怎麼樣讓這種可能性變大,變成現實,才是你最應該做的。

而在大學,你就該野蠻生長,讓更多的可能性出現,讓更多的可能性變成現實。

1、上大學是為了什麼?

前幾天,去一個機構,給大學生們講生涯規劃的知識,學生問到最多的就是「畢業了,我該找什麼樣的工作?」

從「結果導向」來看,最切實、最有用、最迫切的就是"上大學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別談為了理想,別談具備學習能力,那些是「扯淡」,

在生存還沒有保障的時候,「找份工作」,才是你最先應該做的。

請注意,是找份工作,不是找份好工作,就像找男女朋友,你認為的好工作多了,可好工作不一定看上你。

2、大學裡,你的身份是什麼?該怎麼學習?

如果把「學生」也看成是一份「職業」的話,學生的工作主要是學習,「以學為生」。

沒有個好成績,沒有寒窗苦讀(可能也是咖啡+公寓),找工作的基本硬條件,被篩掉了,人生的可能從你未見到面試的人,已經結束,豈不是很悲哀。

所以,以學為生,考個及格多點的分數,不要掛科,老老實實地把學位證和畢業證拿到,讓你的人生可能不要停留在辛苦地通過簡歷這個階段。

「究竟學習該佔用多少時間呢?」在講座中,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心中想「這不是坑嗎?」,為了表現我的真誠,以我的過往經歷,我認為只需要50%的時間,甚至,這個時間還有可能多,大學的課程,真的沒想像的那麼難,大學生的時間真的那麼多,那麼長。

課程容易的可以用三天三天時間通宵作戰,最後考過。

時間多的,長的,在宿舍通宵看三天三夜,看完一部52集的連續劇,然後,昏天黑地地再睡上三天三夜。

所以,學業專業上的學習,以考試通過為目的話,50%時間足夠,學習的方法,這個不用多說了,大家高考怎麼考的,這個級別簡直是小CASE。

如果是以學霸為目的,學習方法,這個更不用多說了,你直接問你專業的學霸,要麼跟著學霸,觀察下,相信你對學霸會有新的認識。

寫到這,估計有人開始罵了,「說好的野蠻生長了?」,你個騙子,XXXX。

我想說的是:「野蠻生長」,重要的是「生長」,而不是野蠻。

如果不野蠻的話,你的生長可能真就成了「被無情地上了」。

下面大餐來了。

3、看到你「野蠻生長」的路徑。

如果以「找份工作」作為目標,那來看看工作,職業的世界有什麼?

這個模型是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三點一線」模型。

首先,最終定位,指的是職業世界有什麼。

畢業後的工作>>你的專業,上面已經論述,不再贅述。

既然不只是專業,還有什麼呢?

畢業後的工作=專業+興趣+其他你嘗試的任何事情(比如學生會的工作,教育機構培訓)。

這就是你的可能。

其次,你的能力和資源。就是你憑什麼得到這份工作?

能力是什麼?能力是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素質。

比如說,你有學習能力,怎麼能體現出來了?相比於本專業同學,你又學習了另外一個專業,並順利通過,拿到學位證。這就可以證明你比你同學的學習能力強。如果你本專業學科都沒有順利通過,就不要說自己「學習能力強了」。起碼在學習專業學科上,你的學習能力不強。

所以,要想證明你的能力,請拿出,你成功的案例,寫在你的簡歷上,而不是,沒有結果的事情,臆斷出來的事情。

資源是什麼?人、財、物、時間、精力。有些是可再生資源,有些是不可再生資源,你需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些資源,提升你的能力,換取更多的資源。

最後,問問自己,你想要什麼?

講座中,當我問到學生們,你到底想要什麼的時候,大多數回答「我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我想要富有,車子,房子,票子......」

這個階段,你想要的,大多受家庭、社會的影響。就是你常看到的普世的「成功價值觀」的外化。自我的探索還未開始,或者說剛剛開始。

關於這一點,需要不斷地嘗試,在一次次實踐中明確到底你想要的的別人的尊重?做成事情的成就感?滿足內心的幸福感?

問自己最有成就,最幸福的三件事是什麼?然後去實踐,在現實的世界中去尋找自我內心的答案。

4、「野蠻生長」的方法。

既然路徑已經看到了,方法也出來了。

50%的時間用來學習,順利通過,讓工作中的「專業」這種可能實現。

50%的時間不斷嘗試,學生會,教育培訓,你的其他興趣,讓工作中的「非專業」這種可能實現。野蠻嘗試,野蠻試錯,因為,大學的成本最低,再不野蠻,等到工作的那一天,野蠻帶來的更多的是傷痛和無法挽回的損失。

50%不斷嘗試新事物的時間中30%的時間,鍛煉你的軟技能。

記住,能力是從事情的完成結果中體現出來的,請「善始善終,不要無疾而終」。

右圖為職場中的「關鍵軟技能」。

看到左圖,為什麼有的人在職場中只能做技術,到了管理崗位就不適應了?根本原因,就是人際性的技能不足造成的。

三、野蠻生長,就是為了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小時候,你是否被父母,老師,親戚問到:「長大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長大後,你是否被同學,朋友,老闆問到:「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結婚了,你是否被老婆,女方的父母,親戚問到:「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哪怕在娛樂節目中,評委必會問選手的一句話是「你的夢想是什麼?」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更應該不斷問自己。不要被這句話裹挾,也不要聽得麻木不忍。

「做自己」,也許在你的內心,聲音很強烈,而你該做的不僅是自己,更要做事,去行動。

去野蠻生長。



首先得確定大學是你學生的終結嗎?如果想深造,學習當然是重中之重,如果畢業就要面臨工作,那麼學業和社會經驗同等重要。

繼續深造的不多說,重點說一下大學畢業就面臨工作的情況。

一、學習。

學業上分為基礎課和專業課以及選修課,基礎課和專業課是需要重點學習的,最好不逃課。專業課對於以後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儘管很多時候會感覺專業課學習的東西在工作中沒有什麼用,可是真正用到的時候,你會感謝當時好好學習的你。社會上沒有人有義務幫助你成長,一切基本上都得靠自己。

備註:努力學習,不要掛科。大學會有很多人掛課,甚至有人說,沒有掛過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要相信這些坑爹的話,沒掛過科會成為你日後驕傲的資本,掛科記錄也會被寫在個人檔案里。

二、能力。

班裡、學生會、社團競選的時候,最好參加一下,不要感覺什麼都無所謂,這些能力的積累,對於工作以後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以後沒有那麼多免費的平台讓你練手。平常有什麼活動,無論是班級的還是學校的,都要積极參加,或許這對於你來說,以後都是財富。

三、社會經驗。

在周末、節假日、寒署假,有機會出去社會實踐的時候,最好去歷練歷練,畢業之前可以叫實習,畢業之後就叫工作了,沒有那麼多選擇的餘地,畢業就得掙錢,就得養活自己,畢業了再向父母要錢會很難堪。

以上是個人的經驗之談,實踐中需要自己按自己的實際情況用心去摸索,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充實的大學生活。



上大學我最該做什麼?

這個問題問得好,一個好的大學生活是需要做很多事情的,比如為就業做準備,比如鍛煉自己的能力,比如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比如去談一次瘋狂地戀愛,這些都是我們在大學的時候應該考慮去做的,我現在用我自己的一些經歷分析一下大家在大學期間應該去做什麼?

第一點,我覺得應該是為就業做好準備,打好基礎。這是我們在上大學期間需要首要考慮的。在大學期間,我就開始為自己的以後的就業開始做準備,在大一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一些關於自己的以後工作所需要用得上的東西,比如我努力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因為我是學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的,我從小就對這一方面比較感興趣,所以一直很努力在學習,另外我也一直在練習自己的打字速度,以及自己的文案寫作能力。

第二點,做好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對於這一點,我是在大一的時候就開始做這樣一件事,那時候我遇到了人生的一位特別重要的導師---我的思修老師,他在我最迷茫的時候就給了我一些建議,建議我去做自己的職業規劃,所以我在那時候就開始找自己的未來職業方向,以做好好多測試,客觀分析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做了一份關於自己的職業規劃。現在,我從事著自己的當初設想的工作。

第三點,去學會愛一個人。說句真話,大學裡面的愛情是還沒有收到社會污染的,所以值得你去付出,學會去愛一個人,和她或者她共度這美好的大學四年時光。



最該認識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性格,適合做什麼,想要做什麼,能夠做什麼。

大學只是一個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地方,學的知識實際上不運用始終是死知識,至於什麼大學無用論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你自己不學習不思考,上了等於沒上。

如果你在大學期間,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適合幹什麼,目前能夠幹什麼,實際上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定好了位,才能有目標,有動力,進而做出好成績。

然而不是每一個大學生都能認識自己,反正據我的平時的感覺,博士對於自己的能力有一個非常或者比較清晰的感知,能夠在不遠超自己能力的範圍內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碩士是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做不好有老師和博士擦屁股。本科是,哎呀,不好意思,學生會有個活動,可能最近沒法幹活了,不好意思。

諾,這就是大學了。



推薦閱讀:

TAG:大學 | 教育 | 職場 | 大學生活 | 大學生 |